在都流行各种圈子,什么圈子匹配什么样的人,而商圈就是品牌的圈子,如果进错了商圈,很可能生意惨淡,无人问津。餐饮老板如何选商圈呢?各类商圈有什么特性?今天就为你揭秘
< class="pgc-img">>住宅商圈
住宅商圈周围主要都是居民,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多的地方。这种商圈就很适合早餐店这类餐饮,如米粉店、包子店、饺子店等,满足人们简单吃个早餐的需求,方便快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办公型商圈
这类型商圈周围会有很多写字楼,人流也很稳定,毕竟周一到周五,白天有很多职场人上班,而晚上下班和周末休息日,人流量很少。这个商圈的生意主要靠中午,下午和晚上几乎没什么人。
< class="pgc-img">>这种商圈特别适合吃快餐。因为快餐都是半成品操作,出餐比较多,顾客不用久等,接待能力强,翻台率也高。另外,一部分正餐餐厅也可以入驻,满足工作餐及商务宴请的需求。
购物型商圈
购物型商圈也叫商业综合体商圈,如购物中心包含了衣食住行等多种业态,用户可以在这里进行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这里工作日晚上、周末以及节假日人流量会比较大,工作日白天人流量较少。
< class="pgc-img">>这类型的商圈比较偏爱新兴餐饮品牌和新兴餐饮品类,会不断淘汰没有竞争力的餐饮品牌,租金签约时间不会太长。当然,一些有实力的餐饮品牌在购物型商圈也是十分受欢迎,能获得较好的资源支持。
教育商圈
这类型商圈周围会有很多学校,一般指高校区。这类型商圈有一个缺点就是寒暑假人流量少,需要面对3-4个月左右寒暑假期间的低客流时间段。在这里开店,你要撑得住这3-4月的空档期。
< class="pgc-img">>因为,这种商圈的消费人群都是年轻人,学生,他们一般喜欢新鲜、装修时尚、大气,同时价格又不太高的餐饮品牌。平时和同学聚聚餐、吃吃饭之类,喜欢拍个照、晒个圈之类。
结语
选址就是选商圈,选客流量。所以,第一步你要了解好各商圈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自己餐厅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商圈。
<>< class="pgc-img">>址,被认为是餐企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合理的选址对于餐厅日后能否成功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餐厅投资较大,盈利周期较长,风险较高,为了避免掉坑,下面给大家在介绍餐厅选址的35个点,点多但很干!
1、选址中县城或区域人口少于3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少于10万人的地方最好别进。1.5公里范围内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两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达到12万到15万人为好。
2、徒步5到7分钟能到达的顾客不低于3000人。即我们需要人口密度高的地点,在计算人口密度中我们要从户籍人口中减去到外地上班、打拼、上学的人口数。
这边给推荐大家一个数据查询工具: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点击里面的数据查询,再点地区数据,选主要城市年度数据,再点人口与就业查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查完这个再进入地方统计官网查更细的地方统计数据。
3、小地方不布大店,商超除外。大地方多布点,商超一样。
4、我们在选店中要选门面宽的,深度适中的店面,不要选窄门面深度深的店面,门面宽不得少于3米。
5、十字街口弧形门面店比街角比邻的四方门面店好。
6、两边店面行人可以直接横穿的街道比当中有护栏的街道好。
7、就沿街店铺来说,一楼比二楼好比负一楼好,百货商场划分经营类目分楼层的除外。
8、沿街同一建筑中,外环店铺比内环店铺好,实例:A比B.C.D好。(以下手绘图均为本人亲自所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class="pgc-img">>9、菜市场横向一排比纵向一排好,实例:A.B.C比D.E好。
< class="pgc-img">>10、主街热闹人流大,过个红绿灯的对面街道人流就相差很多了,实例:A.D比B.C好,特别是服饰行业,这就是所谓的一步差三市。
< class="pgc-img">>11、门店要设在顾客汇集的交通干道。比如客流主要来自街道的一端,那么设点就设在端头处,如果这条街两端人流汇集于中段再进行了丁字街分流,那么店址就设在中段。
12、有斜坡的地方,尽量将店面设在坡上。虽然店铺平进平出好,但如果只有斜坡地点合适的话,尽量设坡上,可防水淹,也更醒目。
13、在居民住宅区附近的门店,尽量避免开设在一些道路狭窄,停车场小或入口狭窄的地方。
14、医院,学校,办公企业区,工业区,菜市场、批发市场等地,经营配套品类产品和服务的商家设点在周边,比只看主街,副街选点的合适。
15、批发市场可双向行车的地点比单向行车的点好。因为要装卸和发货,客商进出方便。
16、餐饮店选址还要注意查看供水情况,下水管道易不易堵;是否能接三相电,如果不能接,那么在用大功率厨房电器的时候是很容易跳闸的;是否能进液化气瓶,或有无管道煤气接入,因为有些区是禁止10楼以上规模的建筑底层进液化气瓶的。这个去工商那边问下就清楚。
17、选址应避开人群收入较低的或者没有固定收入人群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消费购买力不足以支撑店铺的运营盈利。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我们应选择以男女轻年,宝妈,中年,可支配收入较多的群体居住区作为优选店址。
18、在选到一个恰当的点时,我们再做一个位置详细图,了解周围300米内交通、道路、住宅和公共场所的位置关系,进而判断该点的位置是否理想。
具体做法就是:圆心点为欲开店的位置,划三个圆,由内向外各代表100米、200米、300米的范围,可以将300米内的道路、住宅及公共场所标注在圈内,再进行分析和判断。
19、再做个车辆和人流的动线图,车辆和人流的动线是在哪里汇集,广告效果哪一个地方比较理想,哪里停车和活动比较方便等。最后再把距离内的商圈标注清楚,就可以很清楚的判断这个点是否可以开店。
20、选址时我们要对竞争门店进行分析,在区域市场固定的情况下,同种业态门店的数量太多了,那么不管各个品牌做的怎么样,每个店或多或少都会分掉一部分消费者,就近消费和喜好消费分流消费者,各自店铺就会面临着营业额下滑,进而市场洗牌淘汰的命运。
21、这边给大家一个店铺饱和指数公式,来具体计算下该地点适不适合再开同类店铺:饱和指数=潜在顾客数量*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同类商店营业面积总和。饱和指数越高表示该商圈内的同类店铺饱和度越低。
22、选址时我们走在马路上就要能很清楚的看到我们的门店。
23、选址的地点,在设置招牌时要尽可能的醒目吸睛,政府统一规划招牌的除外。
24、一般来说,如果你是做社区店的商家,那么你要考察下这个社区的住户有没1000户以上,因为这样才能保障最基本的购买力,如果你结合做线上,还要看线上能服务多远和多少户人家。
25、过去有句话叫“饭店门口开粥铺”,就是说大饭店旁可以再开一个小的饭店,来弥补大饭店一些经营品种的不足,进行补短经营。
比如在麦当劳附近开其他类型的餐饮,因为麦当劳已经为你选好了店址,和带来了一定的人流。再如大商超附近的补充业态,自身有专门购买的客流外,也分享了大商超带来的部分客流。
26、夏季选店时要观察店铺是否被太阳直射,要选择阴凉一边的店址。因为背阴一边的行人多。
27、选址还要考虑之后的市政规划,比如有些店家知道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这条路要进行道路施工改造或新建地铁项目,那么他们贴出来的店铺转让就是大坑了。又或者是过段时间这个地点就要拆迁改造了,就别进了。这块的政策文件可进入地方政府官方网站查询。
28、在做完初步选址后,一定要再做深入调查。比如,大部分的服装店就不适合开在居民区而要开在商业区,再比如,素菜馆要深入调查这个社区的消费者适应这种饮食吗。
29、经营专有群体商品的店铺选址,应当以这类用户多的地方为优选店址,比如婴幼儿用品店就需要选择区域母婴群体集中较多的地方开店。
30、选址要选在大家下班的路线上,也就是说上班的一侧因为大家赶路上班是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消费的,只有下班的时候大家才会有空休闲消费。
31、选址时要考察县与县,市与市,区域与区域间的租金价格波动,因为大部分的出租方会对比本地的和隔壁周边县市区的租金价格。但他们不会深入研究人口密度、总人口、购买力、商圈辐射范围等等具体因素,如果这些要素相差甚多,而租金又差不多时,就不要轻易选择这个点了,因为后期的投入产出会不对。
32、相应店铺可选择市场在长期的经营进化中自动自发形成的某类专业市场或专业街,而不要直接选开发商或做市场操盘手规划的市场和街。政府规划集体搬迁的除外。
33、东西走向的街道,店铺最好坐北朝南;南北走向的街道,店铺最好坐西朝东,十字路口西北拐角目测效果好。
< class="pgc-img">>34、百货商场,正对电梯的位置比任何一条主通道的人流量都大,再加上旁边就是主通道。所以这个位置是个黄金位。
35、如果你在开连锁店,那么不可错过的一个选址方法就是三角形选址法。
这种选址法适合在大地方的大商圈和多商圈选址,在一个地区开三家分店,三家分店按照三角形结构进行布局。
这样布局会形成三家店之间的密切配合,三足鼎立,遥相呼应,保卫好中间的区域市场。中间区域的消费者不管去哪家店消费,都会变成我们的顾客。能最大限度的覆盖商圈并且能相互支持。在门店的服务、货品配送、广告宣传、人员调配等各方面还能降低成本。
< class="pgc-img">>运营管理咨询加关注头条号餐创中国发私信
><>先,我们要先回答几个问题:
1,你要把产品卖给谁,这些人有什么特点?他们聚集在什么地方?
2,你卖的是什么?品类属性是什么?消费场景是什么?
3,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了,再去谈店铺选址。否则再好的门面也是白搭。
先举个小例子:早上我去上班,路旁边不管是卖豆浆、卖油条还是卖肉夹馍的,基本都算是人满为患。唯独旁边那个卖甜瓜的大爷,他的几筐水果几乎没怎么动过。道理很简单,在这个60%的人会因为“来不及”而错失早饭的情况下,有谁会闲到大清早掏钱买个甜瓜?
我们在选址前,就要想清自己为顾客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品类属性是什么,这样才能在选址的时候紧贴着顾客走。
好了,接下来说选址吧:
A:选址之前先做预算
B:怎么选客流
C:和别人重复了怎么办
D:如果进军购物中心需要注意什么
A:怎么做预算
预算包括:每月的日常成本、摊销、利润三个方面。
一家餐馆在选址前按照人均30元,餐位数40个,面积100㎡,中午上座率是100%,晚上是200%(翻台一遍)计算:
月营业额=(30×40+30×40×2)×30=73200元
每月日常成本:
1,房租按照营业额的15% 房租=73200×15%=10980元
2,人员工资按照营业额的15%,类推
3,采购成本按照营业额的25%
4,水电气按照营业额的5%
5,低耗按照营业额的3%
以上相加后得出每月日常成本是46116元。
每月摊销:
按照面积100㎡,开办费每㎡3000元计算:投入成本=100×3000=300000元。
假如餐馆3年回收成本,那每月的摊销=300000÷3÷12=8300元
最后得出:月利润=73200-46116-8300=18784元
也就是说,三年以内的月利润在接近2万左右,月租金在1万左右。有了这些数据能够让我们在选址时更心里有数,不要片面追求高租金或者低租金。不要盲目的去选址,性价比才是王道。
B:怎么选客流
客流分为快动流和慢动流。这是两个属性完全不同的道路。快动流跑人流,卖快餐饮料小吃拿了就走,选址就要靠近地铁口之类。慢动流讲比格,就要慢慢的坐下来享受时间、重感受和氛围。对导流要求不大,反而是吸附人流的。
基本的实地考察有两种方法:掐表数人流和扫楼。这两种办法可以大致掌握目标地段的客流情况。
对于目标位置,一定要实地勘察。人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能截流。这个过程需要自己以路人的角度亲自走一遍。
切记要注意:周边的商业发展如何,附近的写字楼和大型酒店商业发展速度怎样。是人气旺盛啊好还是逐渐下滑?千万不要想着自己的餐馆鹤立鸡群,逆风飞翔!这个成功的机率极小极小。
C:和别人重复怎么办?也就是扎推选址了怎么办?
事实上,这种情况满大街都是。你很难找到一个商圈只卖一种食品的。重要是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
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几乎都是成双成双的出现;面包新语和85℃;星巴克和千年老二Costa咖啡等等
对于扎推,被成为“聚集效应”,分为三类:同品类扎推、不同品类扎推、同品牌扎堆。
同品类扎推: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省选址时候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品类相同,那同行做宣传,相邻的或相近的不是也会或多或少的得到好处嘛。俗称捡漏。但要注意:同品类扎推对餐馆的差异化有很高的要求。多对比,多调查,对自己进行差异化包装。比如:定位差异化,客群差异化,装修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就是我们借助他去提升自己。
不同品类扎堆:这个不需说太多。不同类的会增加商圈丰富度和新鲜度。如果一条街就你一家餐馆,生意估计很冷清。
同品牌扎堆:除非你的店铺是连锁,或者加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倒是有利于品牌资源的高度集中,发挥资源整合,更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
D:如果进军购物中心需要注意什么
1,考察周围写字楼和社区的入住率,住宅特色,顾客消费能力和人流这几方面。还要看看购物中心是否有肯德基或麦当劳这样的大型品牌。如果没有大型品牌,最好还是换个地方。
2,看看开发商的实力。成熟度高的开发商,在营销,物业和规划方面的能力强,在餐饮品牌和数量上会严加把控。比如:一个商场只允许有2家麻辣烫店,并且在不同楼层。保证竞争对手不会泛滥。
有的开发商不专业,等签了合同才发现煤、电的容量不够。导致过不了卫生环保局的关。
3,看看购物中心距离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远不远;周围宾馆多不多;道路挤不挤;停车方便不。这些都是选择的条件。
4,店中店。就是你的产品放在别人的店铺去卖。比较适合冰淇淋等易操作易打包且占地小的品类。既能增加曝光度又能节省房租和人力成本。
5,靠近餐饮聚集地。不要在一排卖非餐饮的店铺边开餐馆,不要以“独行侠”的姿态出现在餐饮聚集地以外的地方。顾客都希望有更多的用餐选择,这是人的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