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是目前餐饮行业一些比较火或具有发展潜力的方面:
品类方面
1. 火锅:
- 一直以来都是热门品类,比如一些主打特色锅底(如鲜牛肉火锅、花胶鸡火锅等)、有独特涮品搭配的火锅受到欢迎 。
- 低价牛肉火锅在2023年表现突出,如“许府牛”。
- 回转小火锅模式也再次翻红。
2. 特色地方菜:
- 湘菜在2023 - 2024年新开店和关店数据中存活率较高,显示出较强活力。
- 川菜、粤菜等传统大菜系中不断创新融合的餐厅也有一定热度。
3. 小吃快餐:
- 螺蛳粉、肠粉、鸭血粉丝汤等地域特色小吃不断拓展市场。
- 以中式汉堡(如塔斯汀等品牌)为代表的新型快餐崛起。
4. 烧烤:虽然淄博烧烤热度有所下降,但烧烤品类整体在餐饮市场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5. 咖啡茶饮:
- 咖啡市场持续增长,除了瑞幸、星巴克等,一些小众精品咖啡馆、主打创意特调咖啡的门店也有热度。
- 新茶饮中,水果茶、鲜奶茶等仍是主流,一些品牌通过联名等营销不断制造话题。
模式方面
1. 预制菜相关
虽然消费端对预制菜存在争议,但在B端(餐饮商家用来降低成本、提高出餐效率、丰富菜品等)有很大需求,预制菜专卖店、在超市等场所设置的预制菜专区等。
2. 外卖和外带模式
疫情后,餐饮外卖和外带场景依然火热,不少餐厅优化外卖包装和菜品设计以适应外送需求。
3. 餐饮+零售
部分餐厅推出自有品牌的特色食材、酱料、预制菜品等进行零售。
场景和体验方面
1. 露营风餐饮
包括露营主题餐厅、户外烧烤等,结合当下流行的露营休闲场景。
2. 亲子餐厅
提供儿童游乐设施和适合儿童的餐食,方便亲子家庭用餐和娱乐。
3. 宠物友好餐厅
可以让消费者携带宠物一起用餐,满足爱宠人士的需求。
4. 国潮风餐厅
从餐厅装修、菜品设计、服务流程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吸引消费者打卡拍照。
5. 社交属性强的餐厅
如一些适合团建、聚会的餐厅,提供特色的互动环节和空间
人类简史》说,人类有个极其强悍的能力:能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
金钱、荣誉甚至国家之所以存在且有价值,是因为人们相信了对应的故事,甘愿为之努力。
造概念、讲故事的能力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了。
在餐饮界,2023年最火的概念和故事莫过于三个字——新中式。
做奶茶,有茶颜悦色、霸王茶姬、茶话弄、茉莉奶白等等。
< class="pgc-img">>做点心,有新中式烘焙。
此前红极一时的虎头局,其创始人说过:“虎头局的产品,是复兴中式糕点。”还有墨茉点心局,其创始人曾放出豪言:“每三家茶颜悦色,就有一家墨茉点心局。”
< class="pgc-img">>做正餐,以前流行中餐日做或西做,现在不论中外菜系,全都“新中式化”。
专门做寿司的品牌“昊来了”,公开声明要专注中式寿司。
走在前沿的广东餐饮人,今年推出了白切鸡寿司、肠粉寿司、毛肚寿司……
< class="pgc-img">>哪怕是那些传统中餐也逃不过潮流洗礼,比如新中式麻辣烫、新中式麻辣拌等。
< class="pgc-img">>新中式餐饮席卷全国,菜市场大妈可能都已经吃上两口了。
这时更要担心一个问题:撑起新中式故事的要素,真的牢靠吗?
< class="pgc-img">>奶茶、汉堡、馒头……
都要用“新中式”再做一次
新中式的威力,在8年前就让人上头了。
2015年成立的茶颜悦色,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国风元素。
招牌是中国风美女图;奶茶产品里不知有啥,但名字里一定要满含古韵,比如“浮生半日”、“人间烟火”、“桂花弄”;官网品牌也清楚写着要致力于“新中式趣致生活”……
< class="pgc-img">>截图自茶颜悦色官网
有这几板斧开路,茶颜悦色到哪都是排队顶流。
< class="pgc-img">>近几年,霸王茶姬又将该套路发扬光大。
它对新中式的运用更直接:品牌名取材于“霸王别姬”的故事;品牌logo融合了中国戏曲元素;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元素,从刺绣到榫卯,以此体现中国文化“视听嗅味触知”的六觉感知。
< class="pgc-img">>一套升级后的连招,让2017年才成立的霸王茶姬,目前有超3000家店,自称是“国风茶饮门店数榜首”。
被这份热闹所刺激,其他餐饮业态的新中式血脉纷纷觉醒。
比如想喝茶,有静谧的新式茶馆。
不仅有各式茶品,这些新式茶馆还非常重视氛围感,让消费者在都市里闹中取静,偷得浮生半日闲。
< class="pgc-img">>所以,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大空间+中式美学。
奈雪的茶在深圳华侨城开的奈雪茶院,双层面积超1000㎡;被称之为中国“纯茶版星巴克”的tea’stone,无论哪家门店,都主打盛唐特色。
< class="pgc-img">>不过为审美和情怀买单的代价不小,人均消费上百也不奇怪。
< class="pgc-img">>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喜茶开的喜茶·茶坊,茶颜悦色开的小神闲茶馆,就可以看作是古代平民茶坊的现代版。
< class="pgc-img">>更接地气的还有被新中式化后的馒头。
今年上半年,“90后辞职学做馒头”之类的创业故事出现在不少社交媒体上。
他们开的不是普通馒头店,而是新中式馒头店。
设计上,常见的是小清新的门头、原木风的装修、暖黄色的灯光;产品大多由“馒头+各种馅料”制作而成,比如玫瑰馒头、伯爵红茶奶酥馒头,还要贴上无糖无油、健康的标签。
< class="pgc-img">>最后一个卖上3到8元——有新中式加持,连馒头都可以有溢价。
< class="pgc-img">>这样的诱惑下,以至于汉堡炸鸡咖啡等舶来品,也再度被本土改良。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国内市场上,品牌名中包含“中国汉堡”、“国潮汉堡”字样的连锁汉堡品牌不下10家。
最著名的当然是塔斯汀,凭借“北京烤鸭堡”、“麻婆豆腐堡”、“梅菜扣肉堡”等中国汉堡赚足流量,至今开了6400多家门店,一口气追上了国内的麦当劳。
< class="pgc-img">>还有西贝旗下的贾国龙中国堡,最近官宣开店数已达50家。
< class="pgc-img">>从一日三餐到点心小吃,他们都想用新中式再做一次。
< class="pgc-img">>三双推手,铸就疯狂的新中式生意
前不久,正新鸡排关店万家的消息登上热搜。
都是炸鸡,中式炸鸡的势头却是蒸蒸日上。
传承中国“炸八块”古法炸制技术的临榆炸鸡腿,门店数量超1800家,光是今年就新增了800多家。创始人透露:“计划在2026年达成万店目标。”
< class="pgc-img">>其他中式炸鸡品牌也在今年纷纷冒头。“腿老大”获得400万元天使轮融资、“解忧婆婆”获得天使轮融资、“虎头炸”拿下数百万元天使融资。?
资本的推波助澜,正是新中式生意的第一双推手。
比如2021年国潮点心兴起,当年国内烘焙赛道共12起融资事件,其中11起是中式烘焙品牌。包括上文提到的新式茶馆和中国汉堡品牌,近两年之所以能凶猛开店,无不是在烧资本的钱。
< class="pgc-img">>投资机构自然不是对谁的创业梦想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新中式生意的另外两双推手,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首先是消费者对国潮、国风越来越买账了。
根据艾瑞发布的《新式茶饮消费洞察笔记》显示,在70到95后的不同年龄人群当中,各代际均有超过30%比例的茶饮消费者,偏好国风产品包装。
不光是奶茶,新中式正餐也很受偏爱。
在过去,不少中国消费者认为日本或西方的餐饮和理念才是更高级的,但这种想法基本是过去式了。就像味千拉面的“日本滤镜”早已破碎,去年净亏损为1.56亿元,同比下降787.23%。
< class="pgc-img">>反倒是新中式快餐,抢光了味千拉面之流的风头。
老乡鸡、大米先生,以及一批毁誉参半又开遍全国的网红面馆,都是新中式快餐。
它们不像传统中式快餐那样主打快速、实惠,更追求健康、享受,辅以简约雅致的装潢。
< class="pgc-img">>吃快餐也能吃出格调,直击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其次是新中式被当成了餐饮行业的破卷利器。
餐饮行业水大鱼大,但也内卷严重。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的数量,超过了2022年全年。
例如今年上半年,奶茶店倒闭了约8万家,甚至连一点点、CoCo等老牌玩家,都走起了下坡路。
< class="pgc-img">>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新中式自带的差异化流量,就显得十分可贵了。
霸王茶姬的创始人张俊杰就曾表示,在创立品牌前,他就决定一定不能跟风,因为“做不同比做更好,更好。”
快速崛起的临榆炸鸡腿,也印证了新中式的破卷威力。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整个“炸鸡汉堡”品类,近一年门店数净减了超过2万家。但在如此情况下,临榆炸鸡腿仅用2年时间,门店数量就干到了炸鸡品类第五。
< class="pgc-img">>一边是止不住的行业内卷,一边是新中式品牌珠玉在前,新中式被当成破卷利器而越发流行,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毕竟除了东方甄选,谁会和消费者过不去,谁又会和轻松赚钱过不去。
< class="pgc-img">>是真创新还是搞噱头,早就有了答案
对于新中式餐饮,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屑。
一方面,新中式产品的创新包装或口味,的确有一大批受众。
霸王茶姬的大爆品“伯牙绝弦”,一年能卖8000万杯。
< class="pgc-img">>中式炸鸡,不仅能炸鸡排、鸡胗、鸡脖、鸡叉骨等各个部位,还大都带有不同地方风味,比如临榆炸鸡腿自称是“老临榆老滋味”,虎头炸主打“潮汕南乳炸鸡”,京津炸鸡秉承的是“宫膳古法炸鸡”。
< class="pgc-img">>冲这份新鲜感,应该也有不少人会买单。
另一方面,有些品牌搭上新中式,似乎只是为了提高溢价,被更多人避之不及。
新中式馒头店,上半年走红网络,下半年就开始关店、倒闭。一个馒头3到8元的高价,导致有人尝试,但鲜有人复购。
< class="pgc-img">>新中式雪糕的代表“钟薛高”,今年遭遇“互联网讨薪”,还被曝拖欠合作方款项,一副岌岌可危的模样。
< class="pgc-img">>更早之前就偃旗息鼓的新中式点心,更是前车之鉴。
今年初,虎头局被曝“拖欠多名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和房租”,从北京、成都、重庆撤离;到了6月,墨茉点心局在武汉的15家门店,也被曝出全部处于歇业闭店中。
< class="pgc-img">>现实早已证明,新中式只是一种迎合潮流的称呼、一个吸睛的外壳。
它或许是流量密码,但绝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
相比之下,回归餐饮本质更关键:价格、产品、服务。
茶颜悦色经常被评价说走不出长沙,为了加快节奏,它补上供应链短板:去年成立了供应链管理公司,今年其研发生产基地也开始施工,建成后可以满足5000+家门店的原物料供应。
霸王茶姬,为了保证大爆品“伯牙绝弦”的标准化,在门店的生产端用起了自动化设备,自称可以将口味差异点控制在千分之一。
< class="pgc-img">>充满中式特色的塔斯汀,大杀四方的根基也从来不是新中式。
首先,塔斯汀的中式汉堡更多是噱头,它最受欢迎的还是传统的香辣鸡腿堡。
其次,比起什么鱼香肉丝汉堡,性价比才是它真正的杀手锏。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塔斯汀人均客单价19.25元,和华莱士差不多,而且暂时还没有后者那么多负面消息。
< class="pgc-img">>都在主打新中式,但突围的选手遵照的无不是老派打法。
反之,如果有谁折戟新中式,有问题的大概也不会是新中式,而是蹭风口的侥幸心理。
从一开始,就不该指望锦上添花的东西,能成为复购的理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位超出百桌、咨询电话应接不暇……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多地餐饮市场火爆。
假日期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周边的多家海底捞门店客流量明显增长,出现了全天排队的景象。海底捞西湖工联CC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店离西湖很近,平常游客就多,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叠加亚运会,杭州旅游热度空前高涨,客流高峰出现在10月1日当天,店里翻台率突破了10次。
以吃为核心的“味蕾游”为餐饮业注入了全新活力。“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排队,一天可以翻台近8次,排队取号能到200多号。”主营重庆老火锅的叁步梯老火锅负责人牟倩说,这个假期,店里游客占比超过七成,客流量较往年增长近1倍,生意超出预期。
美团、大众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小众目的地因特色美食变身旅游目的地,带动全链路消费增长。比如,汕头、潮州、台州、威海、扬州等地,由异地消费者贡献的堂食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均超500%,汕尾、潮州、延吉、柳州、淄博等地的休闲玩乐订单增幅超600%。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当地老字号餐厅往往也是外出游玩的热门打卡点。位于北京地安门的鼓楼马凯餐厅被誉为“中轴线上的美食明珠”,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鼓楼马凯餐厅前厅经理张雪肖告诉记者:“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11点左右,一楼散台和卡座就基本坐满了,一般到下午2点左右才能安排好午餐的最后一批客人。靠窗的景观座位最抢手,中午要翻台5次至6次。”
记者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了解到,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北京华天直属老字号餐厅整体营收同比增长超25%,和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10%。其中,同和居营收比2019年同期增长近80%,惠丰门丁肉饼店增幅超40%。
线下餐厅爆满,线上消费也持续火热。美团外卖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广州、北京、上海等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外卖订单涨幅明显。其中,成都异地订单同比增长141.9%。“这与旅行、返乡等大批人口流动等因素密不可分。”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游客不断聚集,热门城市的代表美食关注度显著上升,成为外卖平台热搜关键词。例如,北京的“涮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17%,上海的“鲜肉月饼”搜索量同比增长849.9%,杭州的“西湖醋鱼”搜索量同比增长126.9%。
餐饮店也没有忽视宅家聚会的美食需求,有的推出应季新款菜品,有的则推出假期外送套餐。比如,海底捞外送在黄金周期间推出了“秋日牛羊肉8荤8素套餐”,旨在满足3人至4人聚会需要,“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冒菜套餐则成了“一人食”群体的过节之选。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期间海底捞社区营运部营收环比增长近50%。
从时间上来看,相比日常的午餐高峰,夜间场景是游客下单外卖的高频时刻。饿了么数据显示,游客外卖中晚上7点以后的订单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显著超过本地消费者。以杭州为例,恰逢假期遇上亚运会,杭州餐饮外卖订单量创新高。比如,西湖醋鱼外卖量环比增长265%,东坡肉、片儿川等增幅超过30%。同时,日式简餐、咖喱饭、韩国料理、泰国菜等菜系的外卖量增长均超70%。
“透过中秋国庆黄金周的消费热潮可以看出,假日经济持续火爆,服务消费提档升级,优质供给层出不穷,消费市场信心增长,餐饮、门票景点、住宿、出行等服务消费创新高,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 (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