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谭格 王相辉
说到工厂,人们自然会想起厂房、车间、流水线、工人和产品;恐怕很难想到旅游休闲。5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临湘市羊楼司镇的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意外地发现,它几乎不像一家工厂,却是一个生态休闲特色浓郁的旅游小景区。中南国际(湖北)商旅集团有限公司赵樑文经理带着200多名武汉游客在这里观光休闲,整个厂区一派欢乐祥和景象。
< class="pgc-img">>大武汉的市民怎么会到湘北一个小镇来玩呢?赵樑文说:“十三村不仅生态好,而且李总(国武)人特别好,他帮助了很多困难的人。每回游客来了都深受感动。能让游客感动的旅游绝对是最好的旅游。”
< class="pgc-img">>碧树葱茏,宛如森林
十三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植物园,以厂大门为界。
< class="pgc-img">>从107国道旁北行50米,是一条绿色走廊,长满树木、花卉。但最震撼的是廊道右侧厂房墙垛上的绿。已被一种叫凉粉果的碧藤全覆盖了,一直覆盖到厂大门以及大门内的厂房,6栋厂房的墙体都被这种碧藤给占领了。
< class="pgc-img">>廊道左侧一条清溪叮咚作响,流入厂内小圳,流向厂内西北角的池塘,泛起阵阵涟漪。因被月季花环绕,故池名月季潭。潭中睡莲盛开,游鱼嬉戏,让人有一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里面养有鱼、龟和鳖等10多种水产动物,公司董事长李国武说,它们均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放养的。
< class="pgc-img">>溪边,立着两株苍劲的杜鹃。在常人眼里,杜鹃一般就是一株矮小的灌木。在十三村却成了古树。李国武介绍说,它们已经600岁了。它喜疏光、忌暴晒,喜温暖气候,不耐寒,耐干燥。花期4月,被誉为“花中西施”。
< class="pgc-img">>进入青藤掩映的高大的厂大门内,左右两边都长着一株800年的杜鹃。论资排辈,杜鹃应该是整个园子里的“灵魂人物”。当然,还有枇杷、李树、桃树、梨树、杨梅、胡柚、玉兰、柳树、樟树等等,美不胜数。
< class="pgc-img">>鲜花怒放,仿若花展
有树自然有花。
< class="pgc-img">>“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古老的杜鹃,还殷殷地扬着花,不可谢幕。或者鲜红,或者紫红。虽是5月,但它们依然争奇斗艳,仿佛要把春天长久地留住,就像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志愿者所说要永远留住江豚微笑那样。对了,李国武是一位资深环保志愿者,也是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一名骨干。
< class="pgc-img">>园内月季,有大红和粉红的,开得特别卖力,享受着蝴蝶痴迷的追求。
< class="pgc-img">>栀子花正含苞待放,仿佛一个个欲说还休的故事。
< class="pgc-img">>紫荆花虽然不大,但其花之多,是其它花所不能及的。那些小而艳丽的花朵,缠缠绵绵爬满整棵树的每个枝条。更为壮观的是,有几株大的紫荆树,看上去你找不到几片叶,而眼眸所及的,尽是满树的嫣然。
< class="pgc-img">>果实芬芳,好像画展
百花阅尽,再赏果实。厂房内几乎无处没有果实飘香。
< class="pgc-img">>琳琅满目的枇杷和梨子,尚只有指头那么大。樱桃的果子青青涩涩,但最逗鸟儿喜欢,树上残留的果子不多,树下却铺满果子的“残骸”。李子可谓“人丁兴旺”,鸟儿应该知道它们是酸的,所以它们安之若素。
< class="pgc-img">>数量最多的应该是凉粉果。随便走进一堵墙,随便翻开一根藤条,就可以看到它腋下壮实的果,如同一只只小菜瓜,让人惊喜不已。“凉粉果就是夏天做凉粉的果子。”李国武说,“我们植树栽花,并不是要瓜果,而是要乐趣。”
< class="pgc-img">>在李国武嘴里,说到最多的是“乐趣”二字。他说,十三村是湖南省首批老字号,其酱菜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公司是从10年前开始建设生态景区的。从一开始,就作了规划,设计了蓝图,然后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建设和完善。总之要四季有花、四季挂果。
< class="pgc-img">>鸟巢漂亮,如同别墅
在十三村厂区内,记者的最大发现还是“鸟巢”。每一栋厂房屋檐下都呈“一”字悬挂着一排鸟窝,是木制的,上下两层,两张正门,人字顶,如同别墅。李国武称,都有鸟儿居住。
< class="pgc-img">>何以见得?他说:“它们门口都有草条嘛。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做了很多安居工程。我就关心鸟儿,做鸟儿的安居工程。”
< class="pgc-img">>有多少个鸟巢呢?李国武说,260个,已吸引云雀、斑鸠、麻雀、八哥、野鸽等鸟类3000多只到这里安家落户。它们给工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 class="pgc-img">>李国武还说,每年都会产小崽崽,小崽崽试飞不成功的时候,它会掉在二楼、一楼,我和工人们就会紧急救护,手忙脚乱……
< class="pgc-img">>摄影:徐亚平 李国武 周洁 谭格 王相辉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婉 长沙报道
又是一年黄桃飘香时,乡农荟“弗兰果子”上新,邀您“桃”醉一夏。
随着炎陵高山果园开园,个大、肉紧实、汁水甜的红心黄桃陆续上架,消费者可一饱口福,产销两旺,果农喜上眉梢。
今年又是炎陵黄桃量产的一年,为了帮全国网友搜罗正宗、高品质黄桃,8月5日,乡农荟再次将镜头对准“中国黄桃小镇”,云端推介精心筛选出的炎陵高山优质果源,直播间内还将设置惊喜环节。
紧跟5G时代,湖南优质农产品品牌对外的表达正更新迭代。即日起,炎陵的好山好水,黄桃的有滋有味,正透过城市顶流商圈大屏进行全城传递,结合红网时刻LED联播网的矩阵资源优势,实现全国传播。
作为文化传播的一大重要窗口,LED大屏在实现城乡文化链接及纵横传播的功能上,分量渐显。当下的炎陵县正漫山金黄,这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全县上下的喜悦,更是对市场的承诺,炎陵的美也将随着这一系列生动展示,创意营销,不断更迭自己的视觉符号。
炎陵黄桃,桃醉天下。为进一步提升湖南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稳走实,乡农荟平台将联动果呀呀、老许家、盟重烧烤三家湖南知名餐饮品牌持续打造“弗兰果子”创意产品,共同推出“火烧云炎陵黄桃特饮、紫苏黄桃、黄桃豆花”经典黄桃餐饮组合,并于8月5日在门店同步上新,旨在进一步推动企业与产地的战略性产销合作。
新网郴州5月13日电 (邓晓良 李阿俊 黄啸)在湖南郴州,一种名为“黑泡”、果子酸甜适口的野生植物颇受当地人喜爱。瞄准这一商机,当地农民通过品种改良,实现野生“黑泡”大面积种植,单株植物所产果子有望卖出近千元。
改良后的黑刺泡果。黄啸摄
近日,位于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镇望仙村的无刺黑泡果种植园内,一株株与人同高的黑泡树上,果子陆续成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乐趣,今天特意带孩子一起来感受一下。”游客王女士说,酸甜适口又有质感的果子在唇齿间绽放,瞬间唤醒儿时的记忆。
在郴州当地有句俗语,“黑泡好吃刺戳手”。野生黑泡枝条普遍长满尖刺,人们在野外采摘时,很容易被刺戳伤。但无刺黑泡园里的果树是经人工改良后的品种,枝干光滑无刺,采摘过程中不用担心被刺戳伤。
“小时候我们不敢像这样摘,现在想怎么摘就怎么摘,并且口感比传统的要甜一点,汁要多一点,颗粒要饱满一点。”游客张女士说。
种植园吸引游客采摘体验。黄啸摄
果园种植户高小龙介绍,“黑泡”学名黑锁梅,是蔷薇目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喜阳光,栽种、养护都很简单,而且营养价值很高。看中“黑泡”的市场前景后,他便开始改良品种,通过多次试验并外出学习后,开始小批量试种,目前种植园有百余棵果树。
“果树今年是首次挂果,产量略低,等进入丰产期,预计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我打算今年继续扩大规模,把它发展为一个特色产业。”高小龙介绍,“无刺黑泡”在苏仙区属首次试种,在市场上比较独特,目前,果子成熟已进入采摘期,采摘可持续至6月中旬,销售价格为50元每斤。
为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苏仙区飞天山镇充分发挥近城区域地理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水果“采摘经济”、农家餐饮、花卉等“庭院经济”,推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望仙村总支部书记林军旗介绍,下一步打算发动村中更多村民走农业加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子,让老百姓腰包更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