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餐饮老板的最终归宿,可能是不做餐饮,也不做老板,而是做一个舒服、自信、躺平的局外人。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王冬明,编辑:洪君
海底捞肯定会开放加盟的,这事我2年前就说过,只不过当初说的像疯话,如今结果出来了,再听起来就像废话了。如果各位有时间,我们聊聊废话,捎带手再听我再说几句疯话,看看未来还能不能变成再次奔现的废话。
下面我们详扯两件事:
1、海底捞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和我们没关系;
2、未来2024年中国餐饮格局及加盟趋势。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的风格,如果看几行不能入眼,请即时止步,千万别好几千字都看完了,再骂大街就不厚道了。
< class="pgc-img">>海底捞放加盟的真正原因,
其实和我们没关系
两年前,我在北京讲加盟实战课时,底下坐了30多个品牌老板,当时聊到一个观点:加盟是不是一个品牌的必经之路?
我给的结论是:一个餐饮品牌,只要在不断做大做强保持上升,只要中途别犯大错误突然崩了,只要思维摆脱了情怀幼稚化,三者条件一旦满足,做加盟这事是避无可避的一个必然决定,和品牌愿不愿意没关系。
话说得有点难听,当时就有一个餐饮老板代表大家发言质疑,说海底捞坚持直营不是也做到行业老大了,为什么海底捞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坚持直营到永久不可以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时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为什么他认为海底捞不会放加盟,主要有四个原因,大家来听听我分析的有没有一丝丝道理:
放加盟都是差钱的,海底捞不差钱,所以海底捞不会放加盟;海底捞没有放加盟,证明品牌可以不放加盟;
王老师就是讲加盟的,所以看谁都必须放加盟;
加盟这事虽然我不会,但要找一个有说服力的品牌来证明自己不放加盟这件事是对的,至少要证明不是错的;
自己没做加盟,但你眼看对手靠加盟做大了,所以加盟这事心理愿意归类于缺德,证明自己没放加盟是因为节操高于对手。
同时我还给这位朋友3个解释:
海底捞到底会不会放加盟,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我说的必然,是海底捞要满足我上述说的三个必然条件;
海底捞为什么开放加盟,这事不用在技术层面分析,我觉得没有必要分析,因为对于必然来说,原因是无关紧要的。
今天,海底捞官宣放加盟了,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和我们没关系。
篇幅有限,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说了,直接叨叨几句,对错自在大家心中:
首先海底捞放加盟这事,和割韭菜没半毛钱关系。我觉得主要原因就两点:
为未来极致成本做规模布局,加盟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没得选;
放加盟是对海底捞股票利好的消息,利好消息本身比加盟重要,所以也不用替海底捞放加盟的规则、速度操心,利好消息的核心是利好,加盟门槛越高,放得越慢,利好才会又长又稳,这才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诉求。
最后补充一个论点,餐饮品牌关于加盟与上市的关系差异很大,三种情况浅聊:想用放加盟推规模来上市,和上市失败后放加盟,及上了市开放结盟,玩法、目的、操盘方式、利润点、必然性,五个核心点都完全不同或截然相反。
大部分赛道龙头品牌的做法是:直营快速开店走规模上市,如果上市失败,就开放加盟推供应链上市,供应链上市了再反哺门店上市。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上市了,放加盟都能成为上市股票助燃剂的底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class="pgc-img">>2024年中国餐饮格局及加盟趋势
2021年年底,已经有不少餐饮直营品牌私下偷偷找我,商量布局加盟这件事,其中不乏一些有头有脸的赛道头部全直营品牌。由于品牌问题,这里就不说名字了,他们最终的做法也千差万别。我们说说这些头部纯直营品牌在加盟态度的结果,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去。
有些直接开放加盟,快刀斩乱麻,要不不干,干就大张旗鼓地干;
有些偷偷做了子品牌,主品牌负责直营立牌坊,子品牌负责加盟裂变;
有些轰轰烈烈搞加盟,又想要钱,又想保晚节,所以大搞内部加盟;
有些高开低走,要大不要多,走的是起步代理及验资的策略;
有些在收购其他小品牌放加盟,挣一本万利,赔了小钱换晚节;
有些还在观望,毕竟当时海底捞这些行业大佬还在直营这条路上,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他们,在餐饮的大海上义无反顾地坚持直营做大做强。
2022年和2023年如此窘境之下,仍然有很多品牌以加盟模式,每月以百家甚至千家的奇葩速度,完成了弯道加油的奇葩壮举,原因就一个:
餐饮不会消失,只会改变,大势越是恐慌之下,业内的大多数越怂,这样看似疯子的品牌才能有鹤立鸡群的机会。
2024年会发生什么?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市场必然会出现5个结果:
1、顾客消费两极化。大众餐饮将出局,高端消费及低端消费会成为主流。高端餐饮门店的装修投资,会超出很多餐饮人投资的能力。反过来,低端消费会出现“地板消费”,换句话说,消费能力会跌破大多数餐饮现有成本线。两边一堵,现有中型规模的餐饮就很难有存活机会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门店数量两极化。中型门店数规模的餐饮将大量倒闭,快速出现万店规模品牌及单店的匠人品牌,这两类品牌都是通过极端规模来解决成本问题,万店品牌从地产、供应链、人力等方面来压低成本,匠人品牌在通过自有商铺和自己干活来压低成本。
3、食材品质两极化。高端食材将成为高端少数餐饮的必需品,预制菜成为低端餐饮的必需品,手工食材将成为匠人唯一的选择。
4、个人创业及新品牌成功的概率将进入微观时代,概率可忽略不计,不管是对于人、小型资本、跨赛道投资者而言,加盟也许会成为大多数人唯一可选的最优方案了。
5、在很多国内餐饮连锁品牌以加盟跑完巨无霸规模后,餐饮市场将爆发巨无霸之间的“并购战”,出现从以规模降低品牌成本,升级到行业垄断来降低行业成本的格局。
很多龙头品牌为什么突然都疯了一样放加盟?并不是为了大家眼中那一块八毛的加盟费,而是为了做大市场,用市场来压低供应链成本,用供应链产生的低成本打败同体量的对手,用对手的倒下来实现主导市场的权限,有了这个权限,才能在经济下行的未来滋润平稳地躺赢下来。
各位餐饮同行,我要说一个论点,可能会有点危言耸听,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品牌靠规模压低成本互殴,百家门店规模以下的品牌必然会成为炮灰。如果我说的这句疯话两年后又恰巧成为了废话,留给各位的选择只有三个:
一年内成为餐饮巨无霸,至少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小赛道的巨无霸,大家掂量掂量自己的概率:
几年后龟缩成为匠人,在一个小铺子里起早贪黑地守店,甚至三代守一店,闲得无聊时对着一个食材抠持,抠持好了,十几年后也能成为个米饭仙人、寿司仙人、红烧肉仙人什么的;
2024年“守直营+放加盟”,进可拼个未来,退可成为匠人,大不了年底打包变现,从此不再过问餐饮江湖,做一个有故事的滋润躺平人。
不管是3年前对餐饮消费断崖下滑的预判,2年前笃定海底捞会放加盟的预判,1年前认为加盟马上会进入疯狂时代的预判,还是今年餐饮人最后机会的预判。我的这些预判全部来源于欧洲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过往,中国现在的各种餐饮发展现状,都是过去很多国家的餐饮人用身家反复验证的了,远的不说,大家看看日本经济、餐饮业形态、消费变化,虽然和中国不尽相同,但也是高度复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小结
各位看官,如果您都看到这里了,就说明认为我的废话还有点道理,我在此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篇幅问题,内容肯定有不尽之处,望多多包含,不要留言骂我哦,最后再送上一段废话作为此长篇大论的结束语。
2017年,我就在我所有的课上都说过:
压缩直营,试着接受加盟,降低投资,储存现金流。有一天大势所趋之下,绝大部分人的经验、能力、实力,都会变得微不足道,餐饮老板的正事是做老板,而不是做餐饮,摒弃情怀,不要妄图做什么匠人,有一天如果我们都被逼的不得不做匠人的时候,那就没得玩了。
餐饮老板的最终归宿,是不做餐饮,也不做老板,而是做一个舒服、自信、躺平的局外人。
以上这大段废话,我至少在讲课时面对面,和几百个餐饮老板作为结束语说过,请问看到这篇文章也听过我讲课的朋友,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红餐网,作者 | 王冬明,编辑 | 洪君
海底捞肯定会开放加盟的,这事我2年前就说过,只不过当初说的像疯话,如今结果出来了,再听起来就像废话了。如果各位有时间,我们聊聊废话,捎带手再听我再说几句疯话,看看未来还能不能变成再次奔现的废话。
下面我们详扯两件事:
- 海底捞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和我们没关系。
- 未来2024年中国餐饮格局及加盟趋势。
海底捞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和我们没关系
两年前,我在北京讲加盟实战课时,底下坐了30多个品牌老板,当时聊到一个观点:加盟是不是一个品牌的必经之路?
我给的结论是:一个餐饮品牌,只要在不断做大做强保持上升,只要中途别犯大错误突然崩了,只要思维摆脱了情怀幼稚化,三者条件一旦满足,做加盟这事是避无可避的一个必然决定,和品牌愿不愿意没关系。
话说得有点难听,当时就有一个餐饮老板代表大家发言质疑,说海底捞坚持直营不是也做到行业老大了,为什么海底捞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坚持直营到永久不可以吗?
当时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为什么他认为海底捞不会放加盟,主要有四个原因,大家来听听我分析的有没有一丝丝道理:
- 放加盟都是差钱的,海底捞不差钱,所以海底捞不会放加盟;海底捞没有放加盟,证明品牌可以不放加盟;
- 王老师就是讲加盟的,所以看谁都必须放加盟;
- 加盟这事虽然我不会,但要找一个有说服力的品牌来证明自己不放加盟这件事是对的,至少要证明不是错的;
- 自己没做加盟,但你眼看对手靠加盟做大了,所以加盟这事心理愿意归类于缺德,证明自己没放加盟是因为节操高于对手。
同时我还给这位朋友3个解释:
- 海底捞到底会不会放加盟,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 我说的必然,是海底捞要满足我上述说的三个必然条件;
- 海底捞为什么开放加盟,这事不用在技术层面分析,我觉得没有必要分析,因为对于必然来说,原因是无关紧要的。
今天,海底捞官宣放加盟了,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和我们没关系。篇幅有限,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说了,直接叨叨几句,对错自在大家心中:
首先海底捞放加盟这事,和割韭菜没半毛钱关系。我觉得主要原因就两点:为未来极致成本做规模布局,加盟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没得选;放加盟是对海底捞股票利好的消息,利好消息本身比加盟重要,所以也不用替海底捞放加盟的规则、速度操心,利好消息的核心是利好,加盟门槛越高,放得越慢,利好才会又长又稳,这才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诉求。
最后补充一个论点,餐饮品牌关于加盟与上市的关系差异很大,三种情况浅聊:想用放加盟推规模来上市,和上市失败后放加盟,及上了市开放结盟,玩法、目的、操盘方式、利润点、必然性,五个核心点都完全不同或截然相反。
大部分赛道龙头品牌的做法是:直营快速开店走规模上市,如果上市失败,就开放加盟推供应链上市,供应链上市了再反哺门店上市。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上市了,放加盟都能成为上市股票助燃剂的底牌。
2024年中国餐饮格局及加盟趋势
2021年年底,已经有不少餐饮直营品牌私下偷偷找我,商量布局加盟这件事,其中不乏一些有头有脸的赛道头部全直营品牌。由于品牌问题,这里就不说名字了,他们最终的做法也千差万别。我们说说这些头部纯直营品牌在加盟态度的结果,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去。
- 有些直接开放加盟,快刀斩乱麻,要不不干,干就大张旗鼓地干;
- 有些偷偷做了子品牌,主品牌负责直营立牌坊,子品牌负责加盟裂变;
- 有些轰轰烈烈搞加盟,又想要钱,又想保晚节,所以大搞内部加盟;
- 有些高开低走,要大不要多,走的是起步代理及验资的策略;
- 有些在收购其他小品牌放加盟,挣一本万利,赔了小钱换晚节;
- 有些还在观望,毕竟当时海底捞这些行业大佬还在直营这条路上,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他们,在餐饮的大海上义无反顾地坚持直营做大做强。
2022年和2023年如此窘境之下,仍然有很多品牌以加盟模式,每月以百家甚至千家的奇葩速度,完成了弯道加油的奇葩壮举,原因就一个:餐饮不会消失,只会改变,大势越是恐慌之下,业内的大多数越怂,这样看似疯子的品牌才能有鹤立鸡群的机会。
2024年会发生什么?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市场必然会出现5个结果:
1、顾客消费两极化。大众餐饮将出局,高端消费及低端消费会成为主流。高端餐饮门店的装修投资,会超出很多餐饮人投资的能力。反过来,低端消费会出现“地板消费”,换句话说,消费能力会跌破大多数餐饮现有成本线。两边一堵,现有中型规模的餐饮就很难有存活机会了。
2、门店数量两极化。中型门店数规模的餐饮将大量倒闭,快速出现万店规模品牌及单店的匠人品牌,这两类品牌都是通过极端规模来解决成本问题,万店品牌从地产、供应链、人力等方面来压低成本,匠人品牌在通过自有商铺和自己干活来压低成本。
3、食材品质两极化。高端食材将成为高端少数餐饮的必需品,预制菜成为低端餐饮的必需品,手工食材将成为匠人唯一的选择。
4、加盟也许会成为个人创业最优方案。个人创业及新品牌成功的概率将进入微观时代,概率可忽略不计,不管是对于人、小型资本、跨赛道投资者而言,加盟也许会成为大多数人唯一可选的最优方案了。
5、规模化竞争升级。在很多国内餐饮连锁品牌以加盟跑完巨无霸规模后,餐饮市场将爆发巨无霸之间的“并购战”,出现从以规模降低品牌成本,升级到行业垄断来降低行业成本的格局。
很多龙头品牌为什么突然都疯了一样放加盟?并不是为了大家眼中那一块八毛的加盟费,而是为了做大市场,用市场来压低供应链成本,用供应链产生的低成本打败同体量的对手,用对手的倒下来实现主导市场的权限,有了这个权限,才能在经济下行的未来滋润平稳地躺赢下来。
各位餐饮同行,我要说一个论点,可能会有点危言耸听,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品牌靠规模压低成本互殴,百家门店规模以下的品牌必然会成为炮灰。如果我说的这句疯话两年后又恰巧成为了废话,留给各位的选择只有三个:
- 一年内成为餐饮巨无霸,至少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小赛道的巨无霸,大家掂量掂量自己的概率:
- 几年后龟缩成为匠人,在一个小铺子里起早贪黑地守店,甚至三代守一店,闲得无聊时对着一个食材抠持,抠持好了,十几年后也能成为个米饭仙人、寿司仙人、红烧肉仙人什么的;
- 2024年“守直营+放加盟”,进可拼个未来,退可成为匠人,大不了年底打包变现,从此不再过问餐饮江湖,做一个有故事的滋润躺平人。
不管是3年前对餐饮消费断崖下滑的预判,2年前笃定海底捞会放加盟的预判,1年前认为加盟马上会进入疯狂时代的预判,还是今年餐饮人最后机会的预判。我的这些预判全部来源于欧洲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过往,中国现在的各种餐饮发展现状,都是过去很多国家的餐饮人用身家反复验证的了,远的不说,大家看看日本经济、餐饮业形态、消费变化,虽然和中国不尽相同,但也是高度复刻。
小结
各位看官,如果您都看到这里了,就说明认为我的废话还有点道理,我在此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篇幅问题,内容肯定有不尽之处,望多多包含,不要留言骂我哦,最后再送上一段废话作为此长篇大论的结束语。
2017年,我就在我所有的课上都说过:
压缩直营,试着接受加盟,降低投资,储存现金流。有一天大势所趋之下,绝大部分人的经验、能力、实力,都会变得微不足道,餐饮老板的正事是做老板,而不是做餐饮,摒弃情怀,不要妄图做什么匠人,有一天如果我们都被逼的不得不做匠人的时候,那就没得玩了。
餐饮老板的最终归宿,是不做餐饮,也不做老板,而是做一个舒服、自信、躺平的局外人。
底捞开放加盟,意味着什么?
作者 | 品招编辑部
01
风向变了,鄙视链反转?
在餐饮这个江湖气息浓厚的世界里,各种势力划分清晰,犹如武侠小说中的门派林立,各怀绝技,却又彼此审视,形成了一条条微妙的鄙视链。
江湖中,无论刀光剑影的武林,还是烟火缭绕的餐桌,似乎皆难以免俗,欲论个高低。
直营者质疑加盟模式,视其借合作之名行敛财之实;老字号轻视新晋网红,因其根基未稳、名声虚浮;堂食者难容外卖,认为后者牺牲风味、一味妥协;
高客单价品牌不屑与低客单价同行,认为其仅满足口腹之欲,难登大雅之堂;专注技艺者反感过度营销,忧虑其重形式轻内涵,偏离烹饪本质。
在这错综复杂的鄙视链网络中,最为醒目且争论不休的,当属直营与加盟之争,它们犹如两大阵营,虽同处餐饮江湖,却常常剑拔弩张,各执一端。
曾经,在某一线城市的一场餐饮圈饭局上,坐拥数百家加盟店的品牌掌门,江湖地位尚不及掌管十家直营店的创始人,不光座位次序显示了尊卑之分,觥筹交错中,也能窥见出其他同桌食客的态度。也许这一幕正是彼时餐饮江湖对直营模式的推崇及对加盟模式的潜在贬低。
但最近两年,行业风向突变。昔日坚守直营的标杆品牌们竟纷纷转向加盟。
在2023年前后,从茶饮赛道起,先是喜茶、奈雪易帜,继而和府捞面、乐凯撒披萨更换旗头。
今年风更甚,2月,九毛九集团宣布开放加盟业务,正式加入加盟大军;3月,海底捞在官网挂出申请加盟二维码,公开招募加盟商。
< class="pgc-img">>海底捞加盟要求丨图源:海底捞官网
海底捞开放加盟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位坚持直营30年的行业老大哥,曾经在多少场合之下严正声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请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明鉴”。
而今旗头变换,各家猜测颇多。
开放加盟到底是直营品牌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还是直营不过是品牌的初级发展阶段,品牌的尽头只有加盟?
这些说法对吗,或许我们从这几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得到答案?
02
连锁化率显著提升,加盟模式功不可没
根据红餐网《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12%到2020年的15%,再到2022年的19%,再到去年的21%,加盟品牌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餐饮连锁百强品牌中,加盟阵营占据压倒性席位,足以证明加盟模式在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其中,茶饮赛道最为明显,茶饮目前以49%的连锁化率占各品类之首,众多品牌都是借助加盟模式迅速扩张冲刺万店规模。
预计4月23日港股上市的茶百道,截至2023年底,其门店总数已超过7800家,当年新开店近1500家,99%以上为加盟店。同样发展强势的古茗也以加盟为主导,门店数已突破9000家大关,一年内新增门店2300余家,同样实现了99%的高加盟比例。
< class="pgc-img">>古茗门店数变化丨图源:古茗招股书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的直营标杆品牌转向加盟,也为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喜茶于2022年底开放加盟,短短一年间,门店数量从800多家激增至3200多家,同比增长高达280%,成功开拓了全国210多个新城市。奈雪的茶紧随其后,于2023年7月启动加盟业务,截至2024年2月底已成功开设200家加盟店。
加盟品牌的快速崛起,让鄙视链的话语权发生松动。
餐饮品牌间的鄙视链往往呈现着自上而下的态势,弱者仰仗强于自己的同时又会鄙视不如自己的。但面对现在加盟品牌在连锁化与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突出表现,谁又敢轻视那些市占率快速增长的加盟品牌呢?
03
品牌方与加盟商的双向升级
某种意义上,加盟市场的菜鸡互啄已经结束,未来能留下来的只能是专业选手。
经过这些年各类鱼龙混杂的快招品牌市场教育,创业者的甄别能力已经逐步提升,加之一些恶性加盟事件的曝光,舆论的压力也迫使监管力度不断升级。
还有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卷倒逼品牌升级,如果你去逛了这两年的加盟展,你就会明显发现,加盟品牌的质量已经越来越高了。
同时,加盟商群体本身也有明显升级,小白创业者要么进化为职业加盟商,要么惨淡离场。而一个人开多家门店的超级加盟商群体日益壮大,这些职业加盟商又能与优质加盟品牌形成良性互动。凭借高效执行力推动品牌快速发展,像极了1987年初肯德基进入中国时带来的加盟市场繁荣。
一方面,职业加盟商逐渐成为品牌拓展的中坚力量。以古茗加盟商为例,经营两年以上的平均每人拥有3.1家门店,75%成功运营两家及以上加盟店。他们以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式助品牌快速布局,展现强大的商业运营实力。
< class="pgc-img">>古茗经营数据丨图源:古茗招股书
另一方面,职业加盟商在与品牌共同成长过程中,也收获丰厚回报。根据古茗招股书显示,古茗加盟商2023年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资深加盟商平均运营3家以上门店,年盈利可达60万至70万元,实现财富稳步积累。
这种滚雪球式的成功模式,催生了一批“超级加盟商”,他们掌控多家品牌门店,甚至跨品牌经营。这类群体往往深谙各品牌竞争策略,坐拥丰富的地方资源与广泛的物业优势,一人麾下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不同品牌的加盟门店已非奇闻,而是现实中的商业教材。
当然,在此背景下,加盟市场呈现出更为严谨的双向选择机制。知名品牌纷纷抬高加盟门槛,告别单纯以资金论英雄的粗放时代。以海底捞为例,除了开放加盟时设定1000万资金门槛,加盟对象限定在机构投资者和有经营经验的企业,而不针对普通投资者或者个人投资者。
04
加盟模式的多样化给双方更多选择
在餐饮加盟市场的演进历程中,加盟模式也经历了多次创新与细分,如今餐饮加盟市场已形成一套丰富多元的体系,涵盖内部合伙、联营、单店加盟、区域加盟、多店型、托管等多种合作模式。这种多样性不仅为品牌方提供了灵活的战略部署工具,也为加盟商创造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实现双方共赢。
过去,品牌方对加盟模式的顾虑主要源于对品牌形象、服务质量、标准化流程等方面的担忧。如今,品牌方意识到可以通过定制化加盟策略,灵活选择或组合不同的加盟模式,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以海底捞为例,其开放加盟的合作更类似托管模式,实际上是品牌方深度介入门店运营的一种形式。海底捞负责加盟店的日常运营、绩效考核、人事招聘、会员管理、供应链等工作,确保顾客体验、服务标准、运营管理等核心要素与直营店保持一致。这种模式下,加盟商除投入资金外,更关键的是他们为品牌提供了对当地市场的深入认知与资源网络,降低了品牌在新市场的信息获取成本与风险。
< class="pgc-img">>海底捞加盟支持丨图源:海底捞官网
喜茶在非一线城市推行的事业合伙模式,则是一种强调加盟商深度参与、共同成长的合作模式。喜茶对资金实力、学历背景、从业经历、市场洞察能力等条件进行严格筛选,并要求合伙人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全职培训与考核,确保其具备运营新店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种模式鼓励加盟商不仅是资本的提供者,更是品牌的共建者,通过全方位的参与与培训,提高新开门店的运营质量和成功率。
< class="pgc-img">>喜茶多样化的加盟组合方案丨图源:喜茶小程序
加盟模式的多样化,使得加盟商在选择合作方式时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管理经验、地域优势以及对参与度的期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加盟模式。无论是选择托管模式,借助品牌的专业运营能力实现资本的高效利用,还是投身事业合伙,深度参与品牌建设与门店运营,都为加盟商提供了实现商业抱负的不同路径。
结语
商业模式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谓的鄙视链也不过是圈内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评估体现,它随市场环境与行业认知的变化而变。
直营品牌开放加盟既是对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应对市场需求的调整,值得所有餐饮人的鼓励和赞赏。未来,加盟模式也无疑继续扮演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提升的关键角色伴随着行业的发展。
“红餐品招”致力于打造值得信赖的品招项目平台,依托红餐大数据及十几年的行业研究经验,输出深度垂直的加盟行业信息,构建高品质的加盟生态。
餐饮江湖不仅限于竞争博弈、强弱相较的对决,更有互相帮扶,携手进退的团结。打破行业鄙视链的偏见,让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直面变化,不断创造价值,共同引领餐饮品招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