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升腾,汇聚着城市的热闹与活力。春节假期后,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餐饮小馆在一声声“龙年大吉”中开门营业,为太原的美食文化增添诱人香味。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开工之后,我市餐饮行业就呈现火爆势头,尤其是小型餐馆、街边店一开门就迎来了一波就餐高峰,排座、等位现象随处可见。
“街边味道”飘香
“93号,你的打卤面好了!”2月19日上午11时30分,体育路附近一家打卤面馆迎来了中午时段的客流高峰。老板王东忙着下面、续水;妻子晓平急速递碗、浇卤;钟点工负责收碗、擦桌……顾客一拨接一拨,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摆着七八张长桌的小店已是座无虚席。
“今天是节后第二天正式营业,整体客流量还是不错的。”王东介绍,他们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放假,店里的客流主要来自周边居民和商场企业。“商场企业开工了,我们这边人就多起来了。”老板娘晓平一边忙着引导食客一边给记者介绍。
家住铜厂宿舍的冯凯一进门,就习惯性地点了一碗打卤面外加豆干和鸡腿,“这家面店我常来,除了打卤地道、面条劲道,小菜也很有味道。过年天天吃大餐,还挺想这口的。”冯凯说,春节假期,找家小饭馆吃个饭的确不太方便,这两天感觉好多了,家门口的餐饮店都陆续开门营业了。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街边餐饮店、小型餐馆都选择了春节放假,而随着假期结束,周边企业开工,这些餐饮小馆也迎来了开工日,并且迅速聚拢了人气。
开年活力涌动
“忙忙碌碌,热气腾腾,这就是餐厅该有的样子。”2月18日19时,位于千峰南路的一家地摊打边炉餐馆,顾客三三两两陆续到店,后厨很快传出燃烧的炭火声,不一会儿,八张方桌的餐馆里香味四溢。餐馆老板介绍,小店选在大年初八开门,讨个好彩头。“新的一年,铆足干劲加油干,店不大但服务不能差,我们要把口碑做起来,让餐馆的生意红红火火。”
在太原,街头巷尾的餐饮小馆构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也是城区烟火气和百姓鲜活日常的承载。位于解放路的一家牛肉面馆,一过大年初五就正式开门营业了。“这几天,店里一到用餐时段就爆满,有时过了饭点还陆续有客人进店就餐,我们每天都在加大供应量。”望着店里店外忙碌的景象,面店老板感受到了振奋。他说,面馆开业后人气十足,店员的精神头也十足。“新年新气象,继续加油干。”
餐饮的烟火气,透露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魅力。太原市烹饪餐饮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对食材品质和性价比关注度在提高,城市餐饮小店也在努力向着高性价比、营养化方向发展。这些遍布街巷的小店,不仅撬动了经济活力,也会让民众餐饮消费更便利、更满意。
记者 梁丹
衡园·莘光里”坐落于龙茗路与报春路交汇处,以石库门风格为设计特色。这里曾经是被附近居民诟病的老旧商业区,经过重新规划和改造后,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集潮流社区、文化部落、运动社群于一体的街区商业活力场。近日,入驻的店铺陆续开业,端午假期,不妨来这里打卡游玩。
梵高不画画·梵高烘焙博物馆
进入梵高烘焙博物馆,精致的向日葵壁画和复古的面包陈列柜映入眼帘,木质的古董陈列柜搭配朝气蓬勃、颜色鲜艳的向日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展现形式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店铺里面包的陈列也是有讲究的,采用的是珠宝展示的方式,将面包放在展柜里面。“我们想打造的不仅仅是一家面包店,我们希望客人进来买东西,就像参观一座博物馆。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购买,打造沉浸式的社交消费新体验。”梵高烘焙博物馆的店主介绍道,“我们的定价符合整体社区商业综合体的调性,希望给大家提供的价值感是不一样的。”
店铺主打烘焙、轻食和咖啡,超多馅料的猪肉脯吐司、尺寸比手臂还长的超级可颂、自创研发的牛肉能量碗和口感醇厚香甜拿铁咖啡都是店铺里的特色和爆款。据了解,未来店内还将根据顾客口味研发更多美味的新产品。
除了餐品,店铺二楼的部分空间还会用来不定期举办一些画展、珠宝展览会、小型艺术沙龙、音乐会等,“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艺术策展型烘焙品牌,这也是店名叫烘焙博物馆的原因。”店主介绍道。
仨酱伍熏
别看仨酱伍熏的店面不大,但里面的美味却不少,里面有鸡骨架、鱼子肠、肉枣肠、鹌鹑蛋、鸡翅中等种类繁多的传承于北方的传统熏酱熟食,是地道的沈阳美食。
仨酱伍熏的产品是在酱卤工艺的基础上再经果木熏制而成。为了将调味品渗到肉的组织里,只有里面的水分含量少,才能把外面的调味品吸进去,因此熏后的肉质就相对紧,而且不压秤。“我们还会赠送蘸料,这样吃起来没那么干,蘸一点调料吃,味道更好。”
仨酱伍熏的logo是个帐篷,里面是一簇火苗。除了带回家吃的熟食,店内还提供木质的餐盒和相应配套的袋子,野餐携带十分方便。
好友三五成群,同享仨酱伍熏。仨酱伍熏不仅要创造一个属于大众的熟食品牌,更渴望通过美食来打造一类人群的生活态度。“我们希望每一位接触过我们的人,都能爱上熏酱美食。”负责人说道,“无论是同事间的推杯换盏,还是偶尔的亲友欢聚,亦或是更加严肃的商务场合,它会成为众多经典美味之中的点睛之笔。”
大路货日料小酒馆
“你们的三文鱼比我在商场一家日料店里吃的要好吃!”
“三文鱼我们用的是挪威111厂的,最新鲜的。”
这家日料小酒馆在1个月前刚刚开业,却已经有了很多熟客多次光顾,每天中午,老板汪宏杰总会在结账时和客人们闲聊菜品。
目前,餐厅中午售卖咖喱猪排饭、牛丼饭等日式定食,唐扬鸡块、蟹棒等炸物,还有寿喜锅、刺身等。晚间主要以烧鸟、精酿啤酒为主。生意很好,周末需要排队等位。
“很多食材都不赚钱,价格还小亏。”这家小店就以食材质量取胜,烤牛肉粒采用检疫证书完备的澳洲四代和牛,选用损耗率接近50%的三筋,以及软肋、长肋、贝肉(胸口肉)等优质部位。
汪宏杰告诉记者,“烧鸟”是一种源于日本的烹饪技法,有别于中国北方烧烤,制作烧鸟的肉类基本不腌制、不刷油,仅以食盐和黑胡椒调味,发挥食材自身的新鲜味道。
店名“大路货日料小酒馆”的来源,是汪宏杰对于性价比的追求。店里的厨师都是高端日料店出身,希望把高端日料餐馆的烹饪技术带给更多顾客。
端午节期间,食客有机会获得小香囊、还可享受精酿啤酒买一升送一杯。
弄堂咪道
一顿抚慰人心的早餐,最能治愈生活的疲惫。
6月7日,“弄堂咪道”莘光里店开业,附近景和茗苑、东苑绿世界花园、新梅公寓等小区的居民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尝鲜。全透明的厨房外,等待点餐的队伍一直排到餐厅门口。
“听说这家味道非常不错,现在开到了家门口,出门就能吃早餐,太好了!”家住东苑绿世界花园东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油条、大饼、馄饨、豆花等传统早餐,家里的老人、孩子和年轻人都爱吃。
“把大家从小吃到大的东西做的好吃,需要严格的品控。”店长李永辉说道,顾客吃到的都是出锅40分钟以内的油条,1小时以内的新鲜现磨豆浆,超时将自动报损,不会再售卖。“葱油面也是坚持不用水和面,而用全蛋清,增加面条筋道口感。”
据了解,弄堂咪道连锁店在上海已有30多家门店,这次开业的莘光里店是最新的一家。该店主打上海传统小吃,从早餐切入,覆盖中餐、晚餐的全时段餐馆。菜品以油条和现磨豆浆闻名,还有大饼、麻球、粢饭糕等丰富传统小吃。
此外,知名的餐饮品牌如星巴克、肯德基和小杨生煎等也已入驻,超市、药房和洗衣房等便民服务店也一应俱全。衡园·莘光里的开业不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地址:闵行区莘庄镇龙茗路98号
来源:今日闵行
烟火气升腾,汇聚着城市的热闹与活力。春节假期后,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餐饮小馆在一声声“龙年大吉”中开门营业,为太原的美食文化增添诱人香味。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开工之后,我市餐饮行业就呈现火爆势头,尤其是小型餐馆、街边店一开门就迎来了一波就餐高峰,排座、等位现象随处可见。
“街边味道”飘香
“93号,你的打卤面好了!”2月19日上午11时30分,体育路附近一家打卤面馆迎来了中午时段的客流高峰。老板王东忙着下面、续水;妻子晓平急速递碗、浇卤;钟点工负责收碗、擦桌……顾客一拨接一拨,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摆着七八张长桌的小店已是座无虚席。
“今天是节后第二天正式营业,整体客流量还是不错的。”王东介绍,他们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放假,店里的客流主要来自周边居民和商场企业。“商场企业开工了,我们这边人就多起来了。”老板娘晓平一边忙着引导食客一边给记者介绍。
家住铜厂宿舍的冯凯一进门,就习惯性地点了一碗打卤面外加豆干和鸡腿,“这家面店我常来,除了打卤地道、面条劲道,小菜也很有味道。过年天天吃大餐,还挺想这口的。”冯凯说,春节假期,找家小饭馆吃个饭的确不太方便,这两天感觉好多了,家门口的餐饮店都陆续开门营业了。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街边餐饮店、小型餐馆都选择了春节放假,而随着假期结束,周边企业开工,这些餐饮小馆也迎来了开工日,并且迅速聚拢了人气。
开年活力涌动
“忙忙碌碌,热气腾腾,这就是餐厅该有的样子。”2月18日19时,位于千峰南路的一家地摊打边炉餐馆,顾客三三两两陆续到店,后厨很快传出燃烧的炭火声,不一会儿,八张方桌的餐馆里香味四溢。餐馆老板介绍,小店选在大年初八开门,讨个好彩头。“新的一年,铆足干劲加油干,店不大但服务不能差,我们要把口碑做起来,让餐馆的生意红红火火。”
在太原,街头巷尾的餐饮小馆构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也是城区烟火气和百姓鲜活日常的承载。位于解放路的一家牛肉面馆,一过大年初五就正式开门营业了。“这几天,店里一到用餐时段就爆满,有时过了饭点还陆续有客人进店就餐,我们每天都在加大供应量。”望着店里店外忙碌的景象,面店老板感受到了振奋。他说,面馆开业后人气十足,店员的精神头也十足。“新年新气象,继续加油干。”
餐饮的烟火气,透露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魅力。太原市烹饪餐饮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对食材品质和性价比关注度在提高,城市餐饮小店也在努力向着高性价比、营养化方向发展。这些遍布街巷的小店,不仅撬动了经济活力,也会让民众餐饮消费更便利、更满意。
太原晚报? 记者 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