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新闻记者 韩建文
当前正值2023年三季报的集中披露期,目前在餐饮板块,同庆楼、全聚德、金陵饭店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公布业绩数据,均表示前三季度业绩迎来强势修复。然而一边热闹报喜,一边体面退场,部分餐饮企业没有等到期待中的消费热潮,闭店率依然不小。总的来说,餐饮业态分化趋势明显,餐饮投资也回归理性,靠餐饮挣大钱的行情已成罕见。
多家上市餐企三季度报喜 业绩迎来强势复苏
近日,“烤鸭大王”全聚德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全聚德营收约10.9亿元,同比增加93.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175万元;上年同期营收约5.6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75亿元。
全聚德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餐饮消费需求大幅释放,餐饮市场明显回升,第三季度公司抓住机会抢收创效,开展以“增誉、增收、增效”为主题的“百日攻坚”行动,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餐饮板块,公司进一步夯实盈利能力,菜品创新、调整成效显著;食品板块,餐饮产品食品化项目有序推进,持续打造明星爆款单品,两大板块均呈现经营良性发展态势。
10月9日,老字号企业同庆楼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同庆楼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6亿元至2.39亿元,预计同比增加8859.07万元至1.51亿元,同比增长100.88%至171.78%。
同庆楼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三轮驱动战略已初步成形,餐饮业务稳步前进,宾馆业务已经驶上发展的快车道,食品业务增长迅速。目前,同庆楼已经在安徽、江苏、北京等地拥有直营门店89家。
金陵饭店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称,预计2023年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0万元左右,同比上升82.42%。2023年1-9月,主要受旅游酒店市场回暖,餐饮、住宿等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影响,公司加强经营创新,酒店板块经营业绩比上年同期增长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布业绩预好的餐饮企业大都是老字号或者品牌深厚的传统企业,这些企业凭借自身深厚的品牌价值,在过去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面对不同市场环境也能展现了其经营管理方面的韧性,因此业绩向好实现复苏不足为奇。
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大环境持续呈现恢复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随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餐饮市场繁荣活跃,餐饮消费持续较快恢复,拉动内需的作用不断增强。餐饮行业复苏走在前列、一马当先。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26亿元,同比增长5.5%;餐饮收入4287亿元,同比增长13.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158亿元,同比上升12.8%。
而在四川,消费持续回暖,街头巷尾重燃“烟火气”。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40.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板块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6.1%。据了解,通过“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四川省接触型消费加速恢复,餐饮收入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各地举办美食节,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各地区积极落实扩大餐饮消费举措,随着效果逐步显现,线上线下经济活动不断发力,餐饮行业恢复和扩大消费从而进一步提高。
以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为例,餐饮业迎来了高光时刻,假期前7日,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重庆、杭州、武汉同比分别增长30.3%、19.3%、16.3%。仅9月29日中秋节当天,成都某著名火锅品牌的18家在营门店,共计接待顾客超过8000人次,其中该品牌旗下的全球旗舰店门店翻台率高达7.2次。然而,随着2023年最后一个“假期”象征收尾与新生的四季度开始,回暖背后,紧迫感并未消失。
部分品牌陷入闭店潮 竞争热闹与体面退场共存
前三季度餐饮强势恢复,但两极分化也较为明显,餐饮人喜忧参半。特别是一些前两年疯狂扩张的餐饮品牌,如今甚至“吐血”转让,红火一时的网红店现在“一地鸡毛”。
2023年以来,在收缩或倒闭的餐饮企业中,不乏像昂司蛋糕、克里斯汀、牛角村、虎头局、墨茉点心局、许留山、贤合庄、雷诺特、福临门(徽粤菜)、zUME披萨机器人餐厅等知名品牌。贤合庄在“源头”福州、“总部”成都、“大本营”上海,均再无踪迹;仅2021年一年拿下两轮融资的虎头局,如今深陷“倒闭”风波,还欠款多亿,成为泡沫;近70年的老字号许留山已经进行破产清算;而烘焙大佬克里丝汀,银行账户已被冻结,暂时关闭旗下所有零售门店。
如今餐饮行业在企业层面,“开店加速狂飙”和“闭店关门退场”并存,两种趋势如潮汐般此消彼长。不过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永远是硬实力。大餐饮企业通常拥有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更为先进的经营理念,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消费者需求。而小餐饮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落后的经营理念以及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小餐饮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加强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创新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小餐饮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年间,国内餐饮市场规模翻倍增长,由2012年的23448亿元增长为2021年的46895亿元。随着消费升级,餐饮业态实现多样化发展,我国餐饮门店数量从2014年339万家,到2021年突破930万家,8年时间翻了近3倍。餐饮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品尝美食的需求,不断丰富的品类让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营养健康。
快餐、火锅、团膳是餐饮市场的三大主力业态。据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2012年至2021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这三大业态在百强企业中目前仍占据过半的营业额,但占比由十年前的约90%下降至约70%。而烧烤、小吃、休闲餐饮等实现高速上涨,诸如特色火锅、烧烤、西式快餐、奶茶店、砂锅麻辣烫、螺蛳粉等特色小吃涌现。三大业态还融合推出新颖的服务模式,比如“火锅+”、主打“一人食”火锅快餐等。
同时,餐饮业引用数字化,实施智慧管理。比如麦当劳推出“未来餐厅”工程,在餐厅引入触摸屏、手机订购、餐桌服务、送货上门和无线充电,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个性化的选择。海底捞研发信息化系统“厨房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对后厨的数字化管理。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此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十年间,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丰富百姓生活、吸纳大量就业、拉动消费增长,日益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面对多重挑战,国内消费市场稳步改善,消费需求仍不断释放,餐饮市场稳定恢复。
未来,多业态、多品类发展以及新技术应用将是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对餐企来说,在有效减少人力和食材损耗成本的基础上,技术有助更好地监督食品质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 秦胜南
场"餐饮化"正成为拯救传统零售业的救命稻草。近年来,随着线上购物的兴起,实体商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1万家百货商场停业注销,占比高达七成。面对这一困境,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转型,将大量空间让位于餐饮业态,希望通过"美食"重新吸引消费者。
餐饮业成为商场复兴的新引擎
在北京顺义华联商场,曾经繁忙的超市区域如今已变身为"超市+网红美食街"。这里汇集了至少40家小餐厅,品类丰富多样,从地摊串串到精致咖啡应有尽有。类似的改造在全国各地蔓延,广州达镖space更是将原有的儿童游乐中心和电器卖场全部改造成餐饮商圈。这种变化使得商场中餐饮业态的占比从原来的10%~20%激增至30%以上,部分商圈的餐饮商户甚至占到了整体商户数的一半以上。餐饮业已经成为商场复兴的新引擎,不仅大幅提升了人气,还有效降低了空置率。根据《2024中国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全国重点24城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已降至9.06%,创下近四年来的最好成绩。
商场餐饮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然而,商场餐饮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大量餐饮品牌涌入,竞争日趋白热化。商场为了吸引知名品牌和网红店铺,纷纷推出低租金、装修补贴等优惠政策。这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商场人气,但也加剧了餐饮行业的内卷。一位餐饮老炮表示,许多新入场的餐饮小白通过"低价营销"参与竞争,但大多难以持续盈利,普遍坚持不到半年就被迫退出。与此同时,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超级加盟商凭借其丰厚的家底和人脉资源,占据了商场的黄金位置,进一步挤压了小品牌的生存空间。
在这场商业变革中,餐饮业无疑成为了拯救传统零售业的关键。随着商场餐饮化趋势的深化,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商场与餐饮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创新型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涌现。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丰富的餐饮选择和更优质的用餐体验。然而,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创新、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品牌,才能在这场商场餐饮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长久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