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年轻人终将踏进菜市场,而那些真正会玩的年轻人,更是连菜场都不会放过。
今天我们想要介绍一支开 Fun 团队,初夏时节,他们在上海打造了一份菜市场玩耍指南,用七张卡牌重新定义了“逛菜场”。
该团队由不逛菜市场会死星人 Julien,好奇心爆棚的搭讪狂魔 Echo,拖延写手与十八线 vlogger 一体的大花生,以及内心老阿姨的烫头土著少女茵茵组成。
下面是他们的玩耍手记~
??
“你有多久没进菜市场了?”
当主持人问到大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懵了。现场有人说昨天才去的,也有两个月没去的,而我换工作成为互联网营销狗之后,竟然有10个月没逛菜市场了。
这本来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儿,现在各种生鲜电商方便快捷,「买菜上叮咚,水果每日优」已经是我的条件反射,三餐全靠外卖是工作日的日常。现在的我,对买菜做饭的兴致基本消失殆尽。(怀念曾经每天带便当的自己)
但其实,我本是一个菜市场迷恋者。从小就喜欢跟着我妈屁股后面去逛菜场,观察我妈怎么砍价,怎么占便宜,长大后,我顺势发展出了一个爱好,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我就喜欢看看当地的菜市场,探索一下在地的食材,逛完就感觉自己融入当地了。
在周四加班做PPT找素材的时候,我刷到了「菜市场玩耍指南」活动,重新燃起尘封的情愫,果断报名。
周日下午,我们一行二十人聚集在天山公园的草坪上。主持人拿出了一套特殊的卡牌,叫vegetable of china,卡片上都是中国的蔬菜,背面是英文,介绍这个蔬菜的营养、怎么挑选、怎么做,甚至还有建议的刀法。
卡片上的颜色对应中医「寒、凉、平、温、热」的属性,抽到相同颜色的人分为一组,我抽到了淡紫色的「寒性队」。
活动第一部分是city walk,我们从天山公园走到杨宅路再走到法华镇路。听了听城市发展的传说,据说是先有法华镇后有上海,北宋的时候这里曾经有一座香火旺盛的法华禅寺,所以上海其实跟很多城市一样是从宗教发展起来的。
当天的大致路线,右下红色标志是法华禅寺曾经所在
沿途我们看到了两种形态的菜市场,一种是在法华镇路上沿街穿插在商铺里的小菜店,沿路分布还挺密集,不到500米有10家;另一种就是我们要完成任务挑战的室内菜场,西法华农贸市场。
两个月前这里在装修改造,于是菜场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有现打现卖的东北打糕,与人行道并排的菜贩鱼贩,有边推婴儿车边买菜的大妈……突然有种乡镇赶集的既视感。
现在装修完毕,街头的临时菜场搬回室内,硬件完善的大菜场v.s.无秩序的街头菜摊,你 pick 谁?
结束路线的导览后,我们队的领队开始给我们发任务卡。一共是七张,分别是:
找到食物卡里的蔬菜,卡牌和实物一起拍照
买一个可以带回去和大家分享的食物
给五个摊主写某个食材的广告语
录1个号召年轻人逛菜市场的 vlog,全组都要露脸有台词
录下3种菜市场里的吆喝声
完成一组菜市场大片拍摄
帮摊主成功卖出一单,金额不限
领队给我们解释了每张卡牌,要求不能在一个摊位重复多个任务。
看起来这些任务都很简单,我们轻松就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找齐了卡牌蔬菜,没想到却在吆喝阶段遇了难。
看到我们小组有个成员开始买菜,大家就顺势凑过去让摊主大姐帮我们录一段吆喝声。大姐可能也是第一次见这阵仗,愣了大约十秒,面露难色地说道:“我们现在都不吆喝啦,你喜欢啥就买啥。”—— 这口气真的是做老板的料。
仗着组员正在一旁买买买,我们哀求大姐照着我们现编的词儿录一段吆喝,最后她毫无情感地配合了这个演出。
<< 对着卡牌找齐食物,滑动看看你认得几个? >>
我瞄到旁边有个只卖番茄的摊位,红彤彤的非常惹眼,决定顺势启动任务3。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条任务,作为一个身处甲方的市场狗,说白了就是公司养的乙方,写起广告文案还不是手到擒来?
给番茄的文案在出发时就想好了,一到摊位就赶紧摆上
番茄的最佳搭配当然是鸡蛋,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卖鸡蛋的摊子,问老板能不能为他写一个文案。
这个鸡蛋摊的老板是个大叔,两鬓已经开始发白,有着中年男人标准的发福身材,看到热情的我们,害羞地回道:“都可以都可以,要不就这个鸡老大吧。”
看着16.8元一斤的鸡老大,我们小组5个人站在摊位前有点犯难 —— 时间很紧,客户突然来个需求,还没有Brief也没有了解客户发家史和个人品位,这凭空写一句文案,是我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挑战。
那一刻,感觉我们像五只丢了蛋的土鸡,焦急地在摊位旁来回踱步。
过了一会儿,我拍脑袋想到了这句文案:有了蛋,什么都好吃。虽说没有突出“鸡老大”这个单品本身的差异化卖点,但是从效果的角度告诉消费者:用这款鸡蛋配菜,什么都会变好吃。这句文案得到了其他组员的认可,立刻出街。
“老板,你喜欢吗?” 问出这一句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没底的。
“喜欢喜欢。” 大叔看到文案,从之前的礼貌性微笑变成了咧嘴大笑,虽然没有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觉得还是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也可能是在嘲笑我们几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年轻人好幼稚)
(左右滑动查看我们完成的其他文案)
不管老板的赞美是不是发自真心,那一刻是我职业生涯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刻。没有飞机稿,不需要提案,不考虑KPI,客户一条过,还当面给你笑脸。此刻这个鸡蛋铺子就是乙方天堂,卖蛋大叔是最暖的“客户爸爸”。
豆腐铺的老板拿着我们写的文案开心大笑
眼看时间不多,我们匆匆忙忙完成了剩下的两个任务。回到最后集合的咖啡馆时,每个组分享了自己完成的有趣任务 —— 找到属猪的摊主和他/她拍照;找到菜市场里可以“加饭”的地方,其实是一家卖黄酒的铺子里有一款叫“加饭”的酒;最难的应该是这张看图猜物的任务卡:
答案是:粽子
活动后,我把我们给菜摊写的产品文案发到朋友圈,有个朋友这样评论:
是的,真正光顾菜场的人可能更关心价钱而不是文案,但是,如果我们的菜市场能够让年轻人觉得有趣,不是更好吗?
“多一点试吃、有休息的公共空间、有做菜教学活动、有共享菜谱、带有摊主故事的地图……”大家对菜市场的脑洞各不相同,也打开了我对菜市场的畅想。
确实,很多年轻人还暂时离不开外卖和网购,我也一样。但我们仍然希望有趣的、丰富的线下消费体验,仍然珍惜人与人之间真实友好的互动交流,这是再发达的网购都无法取代的。
这也或许是菜市场给我们提供的最大隐形福利。
回到家,我忍不住开始翻看之前去过的不同城市的菜市场,确实相较国内的在体验维度上要丰富很多。这么看,菜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有存在的价值,并且有很多值得提升和创新的潜力。接下来 开Fun团队 也会推出更多菜市场玩耍活动,可以点下面这个二维码保持关注哟!
??
??
??
这是 BottleDream第 747 次与你相遇
也是我们关注
年轻人「买菜吃饭」系列的第一篇
欢迎也来说说你的菜市故事
后台等你
口新地标崛起,龙湖天街引领城市商业新格局
< class="pgc-img">>夜幕降临,海口市南海大道与亚豪路交汇处的天际线被一抹醒目的红色点亮。一幅巨大的红色画布从30多层高的大厦顶端垂直而下,上面醒目地写着"9月28日,盛大开业"。建筑底部明亮的灯光透过玻璃窗倾泻而出,映照着两侧悬挂的广告牌,同样宣告着9月28日的盛大开业。
这座即将揭开面纱的建筑,正是备受瞩目的龙湖海口天街。作为海口城西新崛起的商业地标,它的到来无疑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漫步夜色中的南海大道,龙湖天街的轮廓逐渐清晰。虽然主体建筑仍被围墙遮蔽,但沿途悬挂的金字宣传语已经勾勒出这座商业综合体的雄心壮志。"引领消费新趋势"、"一站式购物体验"、"国际品牌荟萃"等字眼跃然眼前,无不彰显着龙湖天街对海口商业版图的野心。
好奇心驱使我走近工地,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天街是什么意思?"我问道。他略显迷茫地摇摇头,随即兴奋地解释道:"这里将引进很多外国品牌,你知道的,海南正在建设自贸港,要吸引大量国际品牌入驻。"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这里面还有不少房地产项目。"
年轻人的话引发了我的兴趣。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搜索起"龙湖天街"的相关信息。原来,这并非海口独有的商业模式,而是龙湖集团旗下的主打商业地产品牌。它的定位是区域性和城市型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龙湖集团的首个"天街"项目诞生于重庆,如今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生根。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龙湖天街,这次决定仔细探索一番。乘坐户外电梯来到二楼,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整个建筑群由两排长长的楼体构成,中间以天桥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H"型结构。从空中俯瞰,这种布局恰似一条宽阔的街道横亘天际,"天街"之名由此而来。
站在二楼的长廊上,我发现龙湖天街的开业计划颇具策略性。面向南海大道的一侧楼体将于9月28日盛大开业,而另一侧靠近坡博村的楼体已经灯火通明,各类品牌店铺早已入驻并开始营业,热闹非凡。这种错峰开业的方式,既能确保项目平稳运营,又能持续吸引公众关注,可谓一石二鸟。
漫步在已经开放的区域,我不禁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吸引。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鳞次栉比,时尚潮流与本土特色交相辉映。一家主打海南本地美食的餐厅门口排起了长队,香气四溢;隔壁的精品咖啡馆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品尝。二楼的休闲区域设计别具匠心,绿植点缀其间,为购物者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龙湖天街的地理位置堪称得天独厚。它紧邻海口动车城西站,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业内人士向我分析道:"龙湖天街的开业,无疑将大幅提升这一城市片区的品质,有望成为海口城西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一个商业中心,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确实,近年来海口的商业版图正在悄然改变。除了龙湖天街,万象城、高兴里、友谊阳光城等新兴商业体也相继崛起,为这座滨海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群体的消费者。
龙湖天街的到来,无疑为海口的商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它不仅代表着高端商业的入驻,更象征着海口向国际化、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决心。然而,在喜迎新贵的同时,我们也不禁要问:这座新晋商业地标能否真正满足海口市民的需求?它又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龙湖天街的影响,我走访了附近的居民和商户。家住坡博村的李阿姨对即将开业的天街充满期待:"以前要买些好东西都得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大的商场,方便多了。"而附近一家小型便利店的老板王先生则显得忧心忡忡:"大型商场开业后,我们这些小店怕是要受影响啊。"
这种喜忧参半的反应,正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入驻确实能为周边居民带来更丰富的购物选择和生活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对原有的商业生态造成冲击。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将是龙湖天街乃至整个海口商业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湖天街的规划和愿景,我联系到了项目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这位不愿具名的管理者表示:"龙湖天街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中心,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城市生活新地标。除了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我们还特别注重本土特色的融入。比如,我们将设立一个专门展示和销售海南特产的区域,让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海南风情。"
他还透露,龙湖天街将引入多项创新科技,提升购物体验。"我们将采用智能导购系统,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找到目标商铺;停车场将实现无感支付,大大提高停车效率;此外,我们还计划在部分区域引入VR和AR技术,让购物变得更加有趣和互动。"
这些规划听起来确实令人期待。然而,创新固然重要,但如何确保这些高科技应用真正服务于消费者,而不是沦为华而不实的噱头,这需要运营团队的智慧和长期的市场检验。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龙湖天街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的野心,更是海口这座城市的发展愿景。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一环,龙湖天街肩负着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吸引外资和人才的重任。
然而,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挑战。首先,海口的消费能力能否支撑起如此大体量的高端商业综合体?其次,在网购盛行的今天,实体商业如何吸引并留住顾客?再者,龙湖天街能否在保持国际化的同时,融入本土文化,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采访了海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张教授。他认为:"龙湖天街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海口乃至整个海南的消费需求。海南正处于自贸港建设的关键期,国际人才和高端消费群体正在逐步聚集,这为高端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但同时,如何兼顾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 class="pgc-img">>张教授还指出:"实体商业要想在网购时代站稳脚跟,必须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服务。龙湖天街应该着力打造一些只有线下才能体验到的特色项目,比如结合海南特色的主题活动、互动式的艺术装置等,让消费者感受到'到店'的价值。"
关于如何避免同质化的问题,张教授建议:"龙湖天街可以考虑设立海南文化展示区,定期举办本土艺术家作品展,或者引入一些富有海南特色的餐饮和手工艺品店铺。这不仅能彰显地方特色,还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听完专家的分析,我不禁对龙湖天街的未来充满期待。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一个商业项目的盈亏,更将成为海口乃至整个海南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在采访的最后一天,我再次来到龙湖天街。此时距离盛大开业还有一个月,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和调试,一辆辆满载商品的卡车陆续驶入。在即将开业的主楼前,一群年轻人正在为开业庆典彩排节目,欢快的音乐声回荡在空中。
站在二楼平台上,远眺海口的天际线,我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未来。龙湖天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海口的城市版图中,闪耀着勃勃生机。它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更为海口增添了一份国际范儿。
然而,繁华背后,我们也不应忘记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个体。那些可能受到冲击的小商贩,那些期待家门口能有平价商品的普通居民,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同样值得关注。一个真正成功的城市地标,应该是能够兼顾各方利益,推动整个社区共同繁荣的存在。
龙湖天街的开业,无疑将成为海口商业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代表着这座城市迈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坚实一步。但与此同时,如何在追求高端化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如何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保留本土特色,如何在商业繁荣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这些都是龙湖天街乃至整个海口需要思考的问题。
海峡波翻,椰风泛涌,海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龙湖天街的崛起,究竟将为这座滨海城市带来怎样的改变?它能否成为推动海口跻身国际化都市行列的关键一环?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这座新兴商业地标在时间的洪流中谱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海口的商业版图正在不断扩展,除了龙湖天街,还有万象城、高兴里、友谊阳光城等新晋商业体。每一个都有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你最喜欢逛哪一个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体验。
人文财讯稿件人间指尖记录变迁
< class="pgc-img">>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记得点赞关注,咱们下次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指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天都市报记者 石倩 视频剪辑:李仪
连日来,
武汉市洪山区铁机路一家餐馆,
在网上走红。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而这家餐馆却挂出招牌宣布,
如果你遇到困难,
就可以来店里免费吃饭。
此举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受疫情触动供应爱心套餐
45岁的侯明清是安徽滁州人。1994年,他跟着舅舅来武汉学习厨艺,先后在多家知名酒楼做过厨师。5年前,他在洪山区铁机路盘下一间门面,开起鸽子梦排骨餐馆。
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的餐饮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侯明清的餐馆也不例外。去年4月8日武汉解封后,他带着家人返汉。恢复营业之初,餐馆每天只有10桌左右的客人,经营压力巨大。虽然如此,侯明清却挂念着生活更困难的人。
去年10月,一名湖南籍农民工来到店里,想要应聘小工。“不用工资,只要管吃管住就好。”农民工说。侯明清让厨师炒了两盘菜,跟这名农民工边吃边聊。农民工说,他之前在一个工地打工,迟迟没有拿到工钱,身份证也被老板扣押,他已经一天多没吃饭了。
按照武汉市规定,餐馆工作人员必须在社区备案,没有身份证明不能入职。侯明清虽然很同情这名农民工,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职,并说明了原委。“以后你要是没饭吃了,随时可以来我的店里免费吃饭。”农民工临走前,侯明清对他说。
这名农民工的遭遇,让侯明清意识到,不少人因为疫情等原因暂时没有收入,生活遇到困难。他由此萌生了一个想法——请困难群众免费吃饭。
于是,去年10月底,侯明清在餐馆门口立了一个“免费吃饭”的招牌。
两个多月近20人免费吃饭
13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鸽子梦排骨餐馆。店门口的红色告示牌格外醒目:“如果你在武汉没收入,遇到困难,你可以来小店,告诉服务人员,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就是,不必客气,以后你有能力的日子里记得多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谢谢!”
“我推出免费套餐,不是想标新立异、引人注意。我的本意是想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侯明清对记者说。他从安徽来汉26年,也曾有过低落和窘困之时,太明白那些漂泊在外的人们的艰辛和不易。“现在我至少还开着一家餐馆,比那些暂时没有收入的人稍微好过一些,只要能帮他们一把就帮一把。”侯明清说。
侯明清介绍,免费单人套餐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一饭。荤菜有鸽子焖排骨、红烧鱼块等,素菜一般是时令蔬菜,汤一般是排骨藕汤。“这个套餐成本大约40元,正常售价大概50元。”
前来免费吃饭的人,需要提供困难证明吗?侯明清说,不需要任何证明。顾客只要说生活困难,想点单人套餐,就可以免费吃。
侯明清介绍,“免费吃饭”招牌挂出2个多月,仅有近20人吃过免费套餐。看言谈举止和衣着打扮,他们的确是遇到了困难,不像是有意蹭饭者。即使真有人蹭饭,他也不介意,只要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就觉得有意义。
老板激励吃爱心餐的客人
前日傍晚,35岁农民工张伟在路边看到“免费吃饭”招牌,进店点了一份免费套餐。吃完后,他向侯明清表示感谢。侯明清激励他:“如果有困难,欢迎你随时再来,但我更希望有一天你再也用不着吃免费餐。”
张伟告诉记者,他是武汉新洲人,有两个孩子,老大10岁,老二4岁。妻子负责照顾家里,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打工维持。去年疫情暴发后,他半年没有收入,家里存款也不多,生活紧紧巴巴。直到去年7月,他才在武汉一个工地找到一些零活。
上个月,张伟来到铁机路附近的工地修路,一天工资200元,但是要到年前才能结算工资。工地包住不包吃,中午有人做饭,交点伙食费就行,晚餐得到外面吃。
“以前我都是在路边的小馆子吃碗面条或者吃份盒饭。今天偶然路过,看到‘免费吃饭’的招牌,我就进来试试,没想到老板说到做到。”张伟说。他在外打工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供应爱心餐的餐馆,像这样有善心的老板真心值得点赞。
记者看到,张伟的套餐有鸽子焖排骨、炒菠菜、排骨藕汤。他一连添了2碗米饭,饭菜都吃得干干净净,连声说“好吃”。
“等结了工钱,我再掏钱请工友们来这里吃饭。”离开时,张伟对记者说。
餐馆开着就会坚持献爱心
“老板,免费吃饭是不是真的?”昨晚,市民吴先生和朋友走进侯明清的餐馆,点餐时笑着问起此事。侯明清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结账时,吴先生爽快买了单。“老板做人厚道,值得点赞。咱不能让好人吃亏,该付的钱一分不能少。下次我们还会再来光顾这家店。”吴先生对记者说。
“像这样的客人不少。”侯明清告诉记者。有些市民看到网上的视频后慕名前来,问能不能免费吃饭。虽然得到了肯定答复,但他们都会主动买单。
侯明清的爱心之举,不是第一次了。他曾和朋友合伙开过餐厅,当时,他们在店门口摆放了水桶、纸杯等,为过路市民、环卫工、协警等免费供应豆浆。经营鸽子梦排骨餐馆5年来,他经常为附近的环卫工、协警等提供歇脚、喝水、吹空调等便利。挂出“免费吃饭”招牌前,他也“非正式”地为困难群众提供过爱心餐。
“我只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人。”侯明清说。
那么,侯明清打算供应爱心餐到什么时候?他坚定地表示:“只要餐馆开下去,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网友热评
有网友把这家餐馆“免费吃饭”
拍成视频发到网上,
引发广大网友围观、热议,
点赞量9000余次,
评论1000多条,转发近300次。
不少网友留言点赞:
“这才是正能量。”
“这世间还是超有爱。”
“太暖了!”
……
终结者2018958:好人好事
陪你到Lao:多点这些企业小店,冬天会很暖
快乐的拉斯韦尔:老板不错有爱心
弹幕的灰色幽默:暖心
小姨妈不要当贝妈:好人有好报
蔻蔻奶奶: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人生如戏:这种店以后发财
浪:你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以后你也会去帮别人的。
BOSS阳:我要去吃,也去帮助一下老板。
徐子豪:加油
铁狮东尼:好样的,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用户4010734265167:这是正能量之举
小银爱剪辑:我下次路过一定要去你店里捧场
茕茕:这老板我爱了,武汉,赞!
吴永恒:冲着标语,我也要去照顾老板生意,离我不远,过个江就到了
柠檬好甜牙:没有困难还是付钱,也相当于在帮助别人
江城阿伟:有这样的店,必须点赞
乐乐:真棒
哦豁:很近,决定去照顾你生意
也有网友表示担心:
“会不会有人因此蹭饭?”
锦瑟无端笑流年:不会有人故意去蹭饭吗
MixedHoop:免费的最好能够果腹就行了,你弄的太好了,肯定有来蹭吃的
Judy:很让人感动 ,就怕遇到杠精,抠些“免费”字眼吃霸王餐。
为这份温暖
点赞!
编辑:黄琳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送福利了!
新年到,送福利了!我们精心定制了新年贺岁文创产品“武汉地标明信片”,作为奖品送给广大读者。明信片上面不仅有本报摄影记者拍摄的武汉地标景点,还载着我们满满的祝福。您只需要给我们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稿件留言,就有机会获得哦~
领奖规则:
2、每人限领一套,数量有限,赶紧参与哦~
3、统计截至留言时间为次日上午10:00,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