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快讯(记者 张晓荣)1月4日晚,“新三板烤鸭第一股”金百万发布“关于补发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公告的声明”,称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由于公司并未及时获悉,导致披露延迟。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列入失信名单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披露的公告,2018年11月30日,北京金百万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由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执行。
金百万公司此次被执行主要涉及公司股权转让一事。2013年,济宁杜氏兄弟餐饮有限公司股东杜延军、菅明昕签订协议,以1元的价格向金百万转让杜氏公司51%的股权,同时退出日常经营,实际经营权则由金百万掌握。在协议履行期间(2013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如遇金百万或其关联企业向旗下任何企业发出上市准备的通知,金百万同意杜延军、菅明昕以持有杜氏公司49%股权的方式进入到拟上市公司中。
然而,2015年5月,金百万将其所持有的杜氏兄弟公司51%股权全部转让给常明,直接导致原协议提前终止,金百万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此后,杜氏兄弟方面起诉金百万,2016年判决文书认定,双方于2013 年9月1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被告应履行上述协议至2023年8月31日。
董事长、总经理被限制消费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金百万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北京烤鸭、北京菜为主体的餐饮连锁企业,2017年5月挂牌新三板,截至2017年底共有12家直营店、34家加盟店。但由于半年报披露工作一再延迟且无实质进展,2018年10月以来,金百万因主办券商多次发布风险提示,称其股票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2018年12月25日,金百万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邓超被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出具限制消费令,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邓刚被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出具限制消费令,子公司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邓超被出具限制消费令与杜氏兄弟股权转让有关。根据公告,申请人杜延军申请执行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案由一案,金百万方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因此,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邓超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当时的公告还显示,2018 年 11 月 26 日,依据对相关材料的司法鉴定,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分局决定对杜氏兄弟伪造印章立案侦查目前公司正在申请中止执行。
而邓刚被采取限制消费则与劳动争议、人事争议有关。因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吴宝平申请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邓刚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根据公告,公司已在披露之前完成了给付。
此外,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原因为公司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创意图片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校对 李立军
是一帮国内专业食品记者打理的公号,致力于让您吃得更安全健康。
关注“绿松鼠”,为您剥开食品信息坚硬外壳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资产被冻结;半年报未发存终止挂牌风险,分析称一旦摘牌恐影响其原有发展计划
“新三板烤鸭第一股”金百万近期可谓麻烦不断。10月24日,金百万主办券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金百万名下612.19万元被执行财产保全,多项资产被冻结。此外,金百万还因未披露2018年半年报被暂停股票交易,或存在终止挂牌风险。
近几年,金百万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其外卖营收比重逐渐加大。分析认为,金百万在线下门店房租、人工成本高企,线上外卖价格低、利润薄的情况下,开店压力增大,申请摘牌可能是业绩较差时的无奈之举。而一旦摘牌,其品牌势能就会变弱,如此前有大量欠款,将很难支撑其原有的发展计划。
部分财产和股权被保全冻结
金百万主办券商开源证券今年10月24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金百万名下部分银行账户及持有的11家公司股权合计612.19万元被执行财产保全,申请方为北京真功夫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但公告并未说明执行原因。
金百万2017年报显示,北京真功夫农产品加工公司为其主要供应商,2017年双方交易额为370.89万元,占公司年度采购的比重为2.61%。由此推测,双方或在供应货款交付方面出现纠纷。
10月25日,金百万品牌及外卖负责人裴成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公司资产冻结具体情况不了解,但由于涉及金额较小,对公司正常运营并无影响。
除被执行财产保全,金百万近期还陷入实际控制人股份被冻结、股票被暂停转让等一系列风波。
9月26日,金百万因涉及诉讼被主办券商提示风险。金百万投资人杜延军向任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判令北京金百万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赔偿杜延军持有的杜氏兄弟公司49%股权对应的投资款392万元。对此,法院决定冻结金百万及其管理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邓超名下银行存款1960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财产。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济宁杜氏兄弟餐饮有限公司股东杜延军、菅明昕签订协议,以1元的价格向金百万转让杜氏公司51%的股权,同时退出日常经营,实际经营权则由金百万掌握。在协议履行期间(2013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如遇金百万或其关联企业向旗下任何企业发出上市准备的通知,金百万同意杜延军、菅明昕以持有杜氏公司49%股权的方式进入到拟上市公司中。
然而到了2015年5月,金百万将其所持有的杜氏兄弟公司51%股权全部转让给常明,直接导致原协议提前终止,金百万承担相应违约责任。今年6月,杜延军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半年报迟迟未披或退出新三板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金百万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北京烤鸭、北京菜为主体的餐饮连锁企业,1992年创业,2017年5月挂牌新三板,截至2017年底共有12家直营店、34家加盟店,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
金百万内部人士近期对新京报记者透露,金百万已于今年6月左右提交了摘牌资料。就摘牌原因,上述知情人称与新三板的活跃度有关,但具体事宜不便透露。
而早在9月3日,金百万就曾发布公告称,由于未在指定日期内披露半年报,公司股票已于当日起被暂停转让。10月19日,开源证券在风险报告提示中提醒,截至报告日,金百万仍未完成半年报编制工作,若无法在10月31日前完成半年报披露,公司股票将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认为,金百万挂牌新三板在获得增资的同时也要对资本有所回报,因此必须大力扩张。但在线下门店房租、人工成本高企,线上外卖价格低、利润薄的情况下,开店越多运营压力就越大,申请摘牌可能是业绩较差时的无奈之举。而金百万一旦摘牌,其品牌势能就会变弱,如此前有大量欠款,将很难支撑其原有的发展计划。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金百万拥有47家实体门店,单个门店营业面积为2000-3000平方米。上述业内人士说,这就意味着金百万在房租、人工等综合运营成本方面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门店的盈利能力要求也较高。这一说法也在金百万2017年5月发布的公开转让书中得到了证实,2014年、2015年公司租赁费用占营收的比重高于10%,而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全聚德这一数据仅为4%以内。
金百万在2017年报中提到,其2018年在北京将预计完成20家1000平方米左右的共享厨房,引进战略合作商家500家左右。然而今年7月,金百万北京鲁谷店被曝出停业消息。
新京报记者近期还了解到,金百万花乡店也已关闭并换了新老板。据该店前员工反映,几年来门店生意一直不好,亏损严重不得不关店。而2017年,金百万仅新开5家门店,其中3家为加盟店,因租赁合同到期关闭1家门店。
业绩表现持续不佳
在濒临摘牌的同时,金百万近几年业绩也表现不佳。2015年-2017年,其营收由3.23亿元降至2.67亿元,净利润则由3603万元降至2204万元。2017年报显示,其餐饮收入下滑主要受“营改增”税收政策影响,而北京租房市场现状也导致其客流量缩减。
对于这一说法,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成立。金百万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其税收相对透明,营改增对其影响并不大。其次,群租房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并非其主要客群,因此逻辑不成立。“金百万业绩不佳主要跟其重资产运营模式下门店营收下降,以及多种转型尝试效果不佳有关。”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金百万转型进行了多种尝试,大力发展外卖业务,目前外卖业务的流水已接近餐饮门店收入的40%。此前,金百万2017年外卖营收7亿元的说法广为流传,而实际上当年营收仅为2.67亿元。而查询金百万的外卖可以发现,其套餐和单个菜品的价格仅为20元左右,上述业内人士称,“这个价格根本不挣钱,流水占营收比重较高很可能是线下门店营收太差。”而在金百万公开转让说明书中也提到,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外卖业务占比大幅增加,导致公司2016年1-9月综合毛利率较2015年下降5.79%。
2015年底,金百万筹备U味儿项目,试图利用“准成品+智能锅”的方式打开在家做饭的市场,但并不顺利。2016年底,U味儿放弃原有业务,从准成品外卖平台变为生产外卖成品的平台商家。
金百万在2017年报中曾提到,其2018年将秉持“百城百店百亿”的梦想,以外卖作为切入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发力,同时在天津、西安、苏州、武汉等城市全面铺开,输出其外卖模式并与商家进行合作。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金百万仅在北京知名度较高,在其他城市并无品牌优势,尤其是南方消费者饮食习惯不同,对烤鸭品类并不认可。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知名烤鸭餐饮品牌全聚德在杭州、上海、西安、大连等地子公司2017年也均处于亏损状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通讯:中国“番茄小镇”里的“西班牙味道”
新华社记者王皓 孟鼎博
在西班牙农业重镇阿尔梅里亚,农业专家弗朗西斯科·加西亚早晨醒来会习惯性拨通中国同事的视频电话。
“夏天每次施肥7至9分钟,从早上7点开始,这样能积攒足够水分。”加西亚细致地讲解技术步骤。让这位西班牙农业专家牵挂的,是坐落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一座“番茄小镇”。
来自西班牙的味道
“番茄小镇”是2017年建立的,不仅有来自西班牙的全套温室设备、多样的番茄品种,还有外国专家技术指导,这些都为黄土高原上的这个“小镇”增添了浓浓的“西班牙味道”。
“番茄小镇”种植的番茄品种来自欧洲,如梅里亚番茄、拉夫公牛番茄、太阳番茄等从西班牙进口,成串的梅里亚番茄尤其受到市场欢迎。
“我们在那里种了很多阿尔梅里亚的番茄品种,”加西亚介绍,团队从最初的40多个品种中,不断培育、精选出最能适应中国环境、适合在中国销售的番茄。
“最后,我们确定了一种圆圆的、甜甜的樱桃番茄,因为中国餐饮文化喜欢味道浓郁的甜番茄,”已经做了4年多技术指导的加西亚说。
技术支持中西结合
“番茄小镇”不仅有西班牙专家指导,也得到大量中方人员的技术支持。“番茄小镇”和西班牙的气候条件相差较大,种植技术需要中国农业专家的针对性调整。
“西班牙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湿润,适宜越冬生产。而黄土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夏季生产,需要配套完善的植保措施,起到防病防虫的效果。”作为本土技术指导的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孙胜说。
园区内,番茄生产自动化数控育苗系统给幼苗提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遮阳幕布系统则根据天气情况动态调节棚内光照、温度,最大限度创造番茄生长的有利环境。
将西班牙技术中国化,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拓展番茄种植链条,是中国专家团队的努力方向。经过几年交流合作,中国专家承担的角色逐渐从“辅助”转向“主导”。
家门口稳稳的幸福
智能控制玻璃温室内,一串串番茄像小灯笼一样悬挂在绿色藤蔓上,色泽红润、晶莹剔透。在栽培架中间的过道里,工人们乘坐升降车有序地疏果、管护、采摘。
“番茄小镇”由山西田森杜氏番茄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公司总经理高瑞利介绍说,“番茄小镇”为周边农户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地流转农户建设了15万平方米的智能控制玻璃温室,突破传统农业季节性限制,每平方米番茄产量可达15公斤。
53岁的周边农户赵腊仙已经来园区工作3年多。她说,“番茄小镇”工作环境好,一年至少能收入5万元。去年,赵腊仙一家搬进距离园区只有几十米远的二层新居,“工作稳定离家近,很满足”。
山西田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寅午表示,“番茄小镇”不仅提高了农户收入,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
如今,除了生产、销售鲜果,“番茄小镇”新建番茄汁加工生产线,延伸番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未来还规划建设番茄文化博览馆等项目,拓展商务、研学、培训等文旅体验活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据加西亚介绍,“番茄小镇”投入生产以来,连续数年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番茄品质已达欧洲农产品出口标准。“期待中国‘番茄小镇’的番茄能够出口到更多国家,相信未来中国和西班牙乃至欧洲能有更多合作项目。”加西亚说。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