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买港货的场景,似乎还在眼前。现下,随着去年初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深港反向代购更红火了。内地超市游红火、深圳各大边检口岸更是抢开购物专线,跨境交通往来越发频繁便利的当下,对于“懒得北上”的香港人而言,聪明的“反向代购”也在全面升级。
除了社媒上自发形成的线上点单、线下港铁派送深圳美食的代购大潮外,有敏锐捕捉商机的代购们,更是直接把内地网红商品的选购店开进了香港旺区。此外,反向代购也逐渐走向团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意渐上正轨、询单量暴增的“先行者们”,已经开始了招兵买马、团队派单的新模式。
“港代”变“深代”
询单量暴增,开始招兵买马新模式
在港漂小小的社交平台上,代购业务与时俱进。昔日在香港万宁、莎莎等店铺扫购化妆品、母婴用品的照片已经被迭代,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点餐单和外卖袋。内地居民熟悉的鲍师傅、一点点、奈雪、喜茶、费大厨,甚至最新的网红饮品茉酸奶也更新在点单朋友圈里。
除了深圳美食,小小也会给客户代购深圳鲜花。在香港动辄大几百元小小一束的普通鲜花,在深圳批发市场入手的价格远不到一半。“99朵玫瑰花的价格加上跑腿费还不到香港鲜花价格的一半,你不心动吗?”在小小的朋友圈和社媒平台上,这样的宣传引来不少跟帖和关注。小型花束跑腿费100元,大型花束200元,当天派送,这样的价格还是为小小招揽来不少客户。特殊的情侣节日,用小小的话来说,可以送足二十束花。
鲜花代购成为反向代购的一大热点
至于其他美食品类,小小也制定了相应收费规则。好带的零食小件增收5元,奶茶等易倾洒饮品增收10元。所有物品消费者都可以选择线上下单、由小小代取代送,又或者原价转账后由小小代买代送。在港铁沿路交接,一手交货、一手收取跑腿费,小小的新代购生意如火如荼。
虽然,帮内地客人代购电子产品和寻购奢侈品的业务还在,但小小帖子的更新量明显是深圳美食更多。从“香港代购”到“深港美食跑腿、酒店代订”,小小的社交账户用户名也完成升级改名。随着跨境电商、直播购物日渐成熟,再加上汇率变化,日常用品在香港代购的优势减少;而两地一直存在的物价差,则吸引着大量港人。“还是会有老顾客来询价,虽然港代还是有更高的跑腿费,但是成单量的减少也让小小不得不将港代业务比例压缩。”
每一份代购的美食都被标注上交接的地铁站
深圳为何吸引众多港人北上打卡?用小小的话来讲,质价比高、消费体验新奇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之前,港元汇率高的时候甚至有找换店和消费场所,给出1:1的比例,即便现在也有零点九几,也很不错的。”以餐饮消费为例,据小小介绍,香港虽然也有天南地北各种美食,但是动辄人均大几百的下馆子,价格还是不便宜的。香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占据了小小八成以上的客户。
深港跑腿订单接不过来怎么办?爆单的小小开启了“招兵买马”的新模式。“接到订单后最烦琐的是怎么排单,什么时候派到什么地点,如何规划路线,所有的前置沟通是最烦琐的。而一个人单枪匹马,最多派个四五单大半天也全部耗完了,而且跑腿费也就一两百。”在小小看来,订单量上了正轨,团队化是必要的选项。目前常驻六人,零散的跑力数人,订单收到后合理分配运力完成接力棒,一个人只需负责沿线几个地铁站一次搞定四五单,这样的买卖显然更划算。
代购一天需要派送的量
实际上,招募闲散跑力的代购不止小小一人。天哥在社交媒体也开始了深港代购,在招揽订单的同时,也会接到不少志愿加入代购团的“跑腿”,对于这样的选手,天哥也留言表示欢迎。“本质上是订单量多了要合理分配和优化的问题,单个代购要拿到集中的订单要耗时沟通,多出的订单因为脚程远又没有足够的运力可以匹配。所以招募常驻和零散运力,大家就可以资源共享一起赚跑腿费用,当然派单也要抽取一定提成的。”天哥告诉南都·湾财社。
反向代购再升级
香港开出内地网红商品线下店
线下代购店也成为不少港人接触内地商品的渠道。去年12月27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实地走访了一家位于尖沙咀家拿芬道的山姆代购店,店面不大,店内各处摆满了山姆商品,有蟹黄面、饼干、行李箱等。
香港一家山姆商品代购店。
该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其团队有6个人,趁着港人北上消费火爆,去年7月创办了这家代购店。当初,只是想帮上班忙、没有时间去深圳的港人代购。
在他看来,港人北上消费热是因为深圳物价比香港低。在深圳卖100元的商品,在香港有可能卖到300块。而山姆的商品则是“好吃,便宜又大份,选择还多”。目前店内最受港人喜欢的山姆商品是安格斯汉堡、芝士牛肉卷和蟹黄堡。
据负责人介绍,有线下代购门店,顾客会更放心点。门店有一些现货陈列,但不多。消费者如需代购,可加入社群,门店会不定期发布已代购产品,感兴趣的可以下单。顾客也可在群内下单自己想要的具体商品,负责人在周六会去往深圳各山姆门店进行代购。消费满1000港元可免配送费,不足1000港元的,需另加60至80港元配送费。
定价方面,该负责人透露,会比山姆销售价略高,多出30至45港元。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目前已有近1000人加入该代购店社群。
该负责人还透露:“因为山姆采用会员制,很多不是会员的港人会找我们代购。其实我们也会做盒马代购,但由于盒马不严格采取会员制,谁都可以进去消费,目前盒马的代购做得越来越少了。”
美食成港人北上消费重头戏
北上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反向代购的升级,也是观察深港经济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不管是小小、天哥还是前述香港内地网红商品线下店的负责人,年轻人已经成为反向代购的主力军。所以,港人北上这一波消费热潮,他们的钱究竟花在哪里?有什么趋势?
香港虚拟银行众安银行依托数十万+用户基础,推出《“港人北上”消费趋势报告》(后简称《报告》)。据报告,港人“北上”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北上消费的众安银行卡用户中,18-25岁的消费者占比高达38.8%,其中女性占比58.7%,是“买买买”的主力军。
跟深港跑腿爱买美食的趋势一致,美食消费是港人北上的重头戏。近年风靡国内的“网红”饮品店,也成了香港年轻人的心头爱,奈雪、瑞幸、喜茶登上了奶茶饮品的TOP3。有趣的是,根据众安银行国内交易金额来看,辣味十足的火锅、烧烤,竟成了大家印象中习惯清淡饮食的港人北上吃饭的选择。可见,多元化的饮食体验正在逐步融入港人的北上生活。
在购买力持续提升的同时,港人北上消费的半径也在持续扩大,除了热衷于传统的餐饮、水疗等项目外,港人还把目光投向了超市、商场、便利店、各种日用品和蔬菜水果。“批发价购物”成为吸引港人的又一利器。新零售超市,也成为港人北上的心头好。
出品:南都湾财社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陈盈珊 方诗琪
< class="pgc-img">>者 | 任彩茹
编辑 | 董洁
如果你在最近的周末,逛过深圳福田的COCO Park或其他临近口岸的商场,应该会惊叹一声,“深圳的周末是属于香港人的”。
不少深圳人甚至在社交媒体发帖称,“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香港人”。
今年2月6日全面恢复通关后,港人北上深圳消费的热情便一直高涨,加之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性价比攻势下,一波在深圳开店的新消费品牌成了香港消费者的心头好。
新茶饮里的喜茶、奈雪、阿嬷手作、霸王茶姬;烘焙领域的鲍师傅、泸溪河、KUMO KUMO;还有太二酸菜鱼、木屋烧烤、绝味鸭脖、周黑鸭……这些年火了一茬又一茬的餐饮品牌们,纷纷再现“大排长龙”的场景。
它们的产品被视作带回香港的“最佳伴手礼”,多名网友发帖称,“深圳到香港的地铁上,会看到整车的鲍师傅和奶茶”、“KUMO KUMO的橙色袋子随处可见”。
< class="pgc-img">>善于总结的网友还给出了一套在排队人群中分辨香港人的方法论:“背着书包,穿着波鞋,包包上挂着洗手液,不太熟练的点单和支付,夹带着英文的说话方式……”。
从香港到深圳的过关数据中也能感受到“人潮汹涌”。
此前,“深圳微时光”统计过3.22~4.4的数据,14天内入境深圳的香港人有180万人次,同期内地居民入境香港仅54万人次。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最新数据也显示,6月北上港人总数超408万人次,6月30日当日入境深圳的港人破20万人次。
除了涌现众多“港人赴深购物攻略”,这波浪潮甚至兴起了一个新的职业——“反向代购”或“跨境跑腿”。一改往日从香港代购商品到内地的方向,这次是帮香港消费者代购“深圳美食”。
对于一名“反向代购”来说,完成订单的完整流程是:接单报价,或者直接把美团外卖的界面截图给客人——对方确定自己要购买的东西——按照约定的“商品价格+代购费”付款——代购们穿梭在深圳各大商场,买齐商品后再回到香港,沿着地铁线路一站一站地派送。
一般而言,顾客从下单到被投喂的时间在2~4小时内,这一过程堪称香港人在深圳的“特种兵旅行”。
“反向代购”卷起来了
香港通关后,很快抓住机会的Kent已经把反向代购做成了职业,现在客户群里有370多人,每天都有新人进群。
Kent每周二、四、六固定往返深港,帮人代购的收费标准也很明确:奶茶统一收取10元/杯的跑腿费,金额在100元以下的订单收取20元,超过100元的订单按照总价的20%收费。
他向36氪未来消费透露,目前已积淀了一群稳定的老客,从今年3月到现在,每月从中获取的收入都在数千元,其中顾客下单最多的商品是鲍师傅的小贝。
在疫情之前,Kent的副业其实是“香港代购”,帮内地消费者代买化妆品、数码产品和奢侈品包包,如今算是反向开拓市场。
像Kent这样的转变不是个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方面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另一方面内地奢侈品的价格又是全球最高,香港的价格优势、距离优势为代购提供了天时地利。
随着跨境电商、免税店的日渐成熟,香港在零售上的价格优势几乎不复存在,这种两地价差反而在日常消费领域出现反转。
尽管部分品牌在香港开有门店,但反向代购的吸引力依然足够明确。Kent的一位老客举例称,奈雪的“霸气草莓”、“霸气葡萄”在香港售价折合人民币大约40元/杯,但深圳仅售19元,加上代购费也更划算,且能送到附近的地铁站。
今天,在小红书搜索“反向代购”,有大把承接公司下午茶、生日派对、夜宵的赴深代购,甚至开始卷起了费用,“有些同行收取的费用更低,一杯奶茶代购费5~10元,难免有恶意竞争的感受”,Kent表示。
< class="pgc-img">>除了烘焙、茶饮、正餐烧烤等,深圳对香港人的吸引触达了生活的更多方面。
美甲、按摩、牙科被称为“港人进深三件套”,甚至有香港人把每周三次的健身消费放在了深圳的“超级猩猩”,原因是“方便、性价比高”。深业上城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今年以来,深业上城的香港消费者客流量上涨了40%”,除了餐饮美食,美容美甲、休闲娱乐类店铺也深受欢迎”。
这股反向消费之风,还为内地的App们培养起新的活跃用户群体。据香港媒体报道,苹果手机App热门排行榜中,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小红书、支付宝、百度地图等均位列TOP20,前十大热门App中超过一半与内地生活相关。
近几年在新消费浪潮中长出的品牌,似乎在此次反向代购的潮流里再次被盘活,也给了香港年轻人“生活在别处”的感受,每周末去深圳“享受一番生活”已然是社交平台流行的vlog新话题。
港资老牌,不敌后浪
为什么是这些品牌在满足香港年轻人的需求?
与“鲍师傅们”的火热形成对照的,是港资老牌近几年接二连三的“坏消息”。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港式甜品老字号「许留山」。
许留山作为网红甜品店的鼻祖,开业已超过60年,曾以“芒果西米捞”打破了传统港式糖水的做法,成为港式甜品的重要代表,巅峰时期在全球开出过约300家门店,近几年却走到了摇摇欲坠、清退立场的局面。
数十年的发展中,许留山的主打产品一直是杨枝甘露和其他芒果系甜品。随着创新乏力、加盟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凸显,许留山在2021年底关闭了香港最后一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在北、上、杭等地集中关店,开启清零操作,一个以创新起家的老字号没能抓住新时代的年轻人。
许留山的老对手「满记甜品」也遇到了相似问题,门店数从巅峰时期的500家减到了如今不足200家;香港餐企的另一家龙头「翠华」在6月最后一天披露了2023财年业绩,营收由9.93亿港元降至8.46亿港元,下跌了15%。
这些品牌老化最明显的几年,亦是内地新消费风起云涌的一段时间,年轻的品牌蜂拥入场,大家“卷新品”、“卷品牌”、“卷规模”,不曾停下。
单从饮品来说,喜茶、奈雪、阿嬷手作等新茶饮品牌,开创奶盖、鲜果茶等产品形式,小料极其丰富,且上新周期以“周”为单位,联名动作从未停止,自然取代掉传统的糖水甜品,再到如今现制酸奶、柠檬茶等新的细分领域也开始跑出一众品牌。
反向代购的兴起,是性价比在这个时代的又一次胜出,也是充满活力的新品牌对暮气沉沉的老字号们发起的迭代挑战。随着需求扩大,内地这群消费品牌在香港也将更具影响力。
者:笑妍日记
兰芳园茶餐厅被誉为 香港 第一好吃的茶餐厅,铺面虽然简陋,食物水准却是超一流。很多美食家都放下狠话:“没吃过兰芳园,就不算吃过 香港 的茶餐厅。” 兰芳园于1952年由港人林木河创办,早期以大排档形式经营,是目前 香港 仅余的大排档之一。它已经有一新一旧两家店铺。 这次我去的是兰芳园老店,在中环结志街。有一样是要提醒大家的,那就是这间在结志街的总店周日是关门休息的。 旧店的装修简单,用的都是圆形木椅桌,墙上贴满报道该店的报纸,又有用毛笔题的字,加上一幅简单的画,便显出“兰芳园”五十年的历史见证。 兰芳园出名在于林生首创了港式饮料“鸳鸯”,以及以茶袋冲制、俗称丝袜奶茶的 香港 式浓滑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