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当你点外卖或堂食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前脚刚点完餐,外卖很快就送到或者服务员很快就端上菜来,速度快得超出预期。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而并非现做的菜肴。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步骤,撕开包装复热一下就能吃。有业内人士表示,平时我们去餐厅其实也很少能吃到现做的菜,大约60%都是急冻预制菜,其中以一些小规模的连锁店和家常菜饭馆尤为突出。
一个大趋势是,大城市的大众餐饮谱系,离传统意义上的“好吃”越发的远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差强人意”的中规中矩,或者说平均线上的“不难吃”,成为主流状态——而这,恰恰是“预制菜”很容易做到的。这种“高性价比”的制菜模式,极大压缩了“现制现炒”方式的生存空间。“打不过就加入”,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饭馆都加入了预制菜的阵营。
预制菜是个中性的表述,其本质就是工厂化、流水线的标准件,取代了厨师以用心与手艺烹饪出的“菜肴”。复热的预制菜,被很多人认定没有锅气、没有灵魂。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传统饭馆”与“预制菜餐厅”,终将分野。
对预制菜生产企业来说,口味决定它能飞多高,安全决定它能走多远。菜品冷藏温度、运输方式等因素,决定了预制菜带给人们的体验。尤其是高温天气下,预制菜的质量更给这个行业的行稳致远带来挑战。中国菜系繁多,预制菜唯有在稳定的菜品口味与捍卫“舌尖上的安全”方面多下功夫,才可能真正赢得市场口碑。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洋快餐,是少有的能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国菜系。
把其称之为“菜系”,似乎很难让人信服。但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个以“汉堡、可乐、炸鸡翅”为三大件的餐饮门类,确实在中国的餐饮谱系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带来了创新式的连锁经营,带动了快餐业态在中国形成产业式发展。
这个产业如今已清晰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方是由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国际知名连锁品牌组成的洋快餐阵营。另一方,则是以华莱士、塔斯汀等为代表的中国同行们。
早期的洋快餐在国内除了遭遇一些山寨店之外,是没有竞对的。但随着中国同行们在经营水平和体量规模上的崛起,来自市场的竞品威胁真正形成了。到如今,洋快餐终于开始和中国同行短兵相接。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近日发布一篇题为《Chinese fast-food insurgents are beating McDonald's and KFC》的报道,很多媒体将其翻译为:中国快餐新秀打败麦当劳和肯德基。
笔者看来,更准确的翻译似乎应该是“中国快餐正在猛击麦当劳和肯德基”。
洋快餐对此选择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快速下沉,破解发展增量难题。面对来自中国本土的竞争者,这场下沉战役对于肯德基麦当劳们来说至关重要。
01 中国没有同行
90年代前后,吃了几千年中餐的国人对西餐略有所知,但对西方的快餐几乎毫无概念。
年轻一代已经很难想象,汉堡、鸡翅这些快餐食品,当年竟是贵族餐饮一样的存在。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设了第一家餐厅。开业当天,套餐价格为7元,相当于普通人好几天的工资。但即便这样,开业当天的总营业额仍高达8万元。
这时远在温州有一个叫华怀庆的年轻人,还在摆地摊、卖领带、卖皮鞋,寻找赚钱门路。
到1990年,大陆第一家麦当劳门店在深圳开业。据描述当天“20台收银机全开也不够用,客人从二楼排到一楼,又从大堂排到了外广场。餐厅500个座位全都坐满,人们把大堂挤得水泄不通。”
< class="pgc-img">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
>也是在这一年,在江西有个叫魏友纯的男孩刚刚两岁。
1999年1月,星巴克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国贸开业。与肯德基、麦当劳不同的是,这个在国外已经成名已久的咖啡连锁,在饮茶大国遭遇了滑铁卢,之后持续亏损了九年。
而这一年,不到30岁的陆正耀作为爱立信在华的最大代理商,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破亿,跟咖啡还没有丝毫交集。
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基本上都可以说大获成功。
截至2023年12月,麦当劳在内地已经拥有了5900家门店,根据规划未来5年还要扩展到10000家。而肯德基则已经在2023年底达到万家门店的规模。
就连“水土不服”星巴克,也在经过了耐心培育了9年之后,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扩展和人均GDP一路飞涨,在中国实现了首次盈利,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以茶为传统的国度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看到洋快餐在中国爆火,国人中也不乏挑战者。只是在初期,这种挑战主要以山寨为主。一时之间,肯德炸鸡、麦当基、麦乐鸡各种炸鸡满天飞。
当然,他们的竞争力微弱甚至可笑。肯德基甚至收集了25家盗版店铺LOGO,从AFC到ZFC几乎全部集齐了,还做成了广告牌以示嘲讽。
< class="pgc-img">>洋快餐们有着上百年的经营经验沉淀、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也有着强大的集团后盾支持,根本不是以小作坊为主的中国个体经营者们所能撼动的。面对竞争者的空缺,洋快餐们对于开店标准严格设置,可以安心在中高端市场赚钱。
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华怀庆、魏友纯、陆正耀们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快餐。
02 中国同行有威胁
在肯德基、麦当劳们的引领下,中国西式快餐行业持续展现出蓬勃的扩张势头。据艾媒咨询统计,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已跃升至3687.8亿元。
< class="pgc-img">>经历了前期的挑战失败之后,中国快餐品牌逐渐找到门道,开始依靠精准的市场定位与亲民的价格策略,在西方品牌垄断的行业内开辟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2001年,华怀庆与兄长华怀余集资八万元,在福州开设了“华莱士”。这个外国味十足的快餐店,在经营上却选择避开所有洋快餐的定位。
定价上,华莱士一定要比肯德基、麦当劳的一半还要低;在门店选址方面,华莱士避开行业主要战场,主攻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在店铺设计上,华莱士回避洋快餐所提倡的温馨环境,将门店面积控制在较小规模内。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越省钱越好。
2018年,“师从”华莱士的魏友纯,对自己创办了3年的塔斯汀品牌进行改革,在汉堡中加入中餐口味的梅菜扣肉、北京烤鸭等食材,打出“中国汉堡”的品牌定位,迅速与其他品牌拉开差异化。但是在选址和价格策略上,塔斯汀仍然是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一直聚焦于三、四线以及县城市场。12-25元的价格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县城青年最爱汉堡”。
2017年10月,陆正耀带着从神州租车挣来的钱,在北京银河SOHO开张第一家瑞幸,主打一个比星巴克便宜的优质咖啡和小食,以至于到后来库迪咖啡时,更是掀起了9块9的价格狂潮。
这些与洋快餐形成了鲜明错位竞争的中国同行,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016年4月,华莱士以“华士食品”为名在新三板上市。营业收入十年间从6.7亿元增长至88.19亿元,净利润从0.09亿元,增长至2.58亿元。增幅分别为1216%和2767%。
< class="pgc-img">>塔斯汀的门店数量由2019年32家门店,增至2023年4643家,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瑞幸则是在开张后两年后就到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当时全球从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
甚至,在充分发展之后,中国快餐也开始试图进入洋快餐的领地。
根据媒体报道,华莱士总门店数已超2万家,在一线城市已经开出了1400多家。其中在北京已经开了一百多家门店。2023年8月10日,塔斯汀北京首店开业,门店位于北京西站南广场国投方诚中心一层商铺。根据查询,目前北京大约有三家塔斯汀门店。
无论是华莱士还是塔斯汀,在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其总数比例还比较微弱。但以两者以往开店的速度来看,一旦有合适的经营环境,大举压上只是时间问题。
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以来,闯入一线城市的“县城头部餐饮品牌”订单和用户数平均增速都超过了50%,特别是在上海,主要“县城餐饮品牌”平均门店数量在2023年以225%的速率增长。
中国快餐打了多年“农村包围城市”的仗,现在已经反攻到了一线。
咖啡方面,瑞幸后来居上,持续强势。财报显示瑞幸咖啡2023年总净收入为249.03亿元人民币(约合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7.3%,在年销售规模上首次超过了星巴克中国(31.6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反而是洋快餐在中国发展了三十多年后,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瓶颈期。
03 迎战中国同行
肯德基和麦当劳把中国业务出售给中国资本之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也意味着它们都进入了一个更艰难的阶段。
2024年4月30日,百胜中国发布一季报,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至29.6亿美元;净利润为2.8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为2.89亿美元基本持平;不过,经营利润由去年同期的4.16亿美元同比下降10%至3.74亿美元。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的经营利润率双双下降,肯德基同比下降1.9%,必胜客同比下降1%。
当天,百胜中国的股价迅速走低,股价跌破300港元,截至收盘下跌6.24%。随后,开启了一路下跌的趋势,截至目前,百胜中国股价已经达到上市以来的最低点区间。
< class="pgc-img">百盛中国股价表现(自上市至今)
>其实,早从数年前开始,百胜中国的增长曲线已经不那么明显。从2018年到2023年五年间,营收仅增长30%,净利润更是仅增长17%,当中还出现过大幅度的下滑情况。
2024年5月1日,星巴克公布了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85.63亿美元,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7.72亿美元,同比下降15%。曾被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下滑更加明显。当期,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4%,中国同店销售额大降11%,远超市场预期。
财报披露当天,公司股价暴跌15.88%,市值蒸发近160亿美元。
洋快餐的低迷,和中国同行的竞争不无关系。在洋快餐的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是秘密的时候,以及在性价比消费日渐盛行的当下,洋快餐的品牌吸引力已经没那么大了。
毕竟,80分但100元的洋快餐,和60分但40元的中国快餐该怎么选择,许多人都在清清楚楚地用脚投票。
< class="pgc-img">>面对着中国同行的咄咄逼人,一向端着的洋快餐不得不开始放下架子,向着中国同行卷过去。
第一要卷下沉,进入中国同行的地盘。
据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在今年4月11日发布2023年度致股东信中表示,目前百胜中国近几年有超过一半的新门店位于低线城市。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曾多次表示,一二线城市外,下沉市场将是麦当劳重点部署的区域。2023年8月的媒体会上,张家茵透露称,当前麦当劳中国总门店数有50%位于三四线城市,新店在高低线城市的占比各为一半。
2022年,时任星巴克中国COO刘文娟对外称:星巴克看重的不仅仅是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场,也包括了近3000个县域市场。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星巴克平均每9个小时就要在中国的三、四线小城开出一家新的门店;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近3000个县级,星巴克已经覆盖了近900个。
第二要卷价格,去无限接近中国同行的价格。
今年5月,肯德基9.9元特价汉堡,而后,麦当劳连续多周推出了每日“十元吃堡”的汉堡与饮料套餐。
今年4月,“9块9的风终于还是卷到了星巴克”登上微博热搜,在瑞幸、库迪们掀起的价格战面前,星巴克也不能免俗。
所以,面对洋快餐的反击,中国快餐需要有更高的经营智慧。仅凭低价竞争,不仅行业壁垒低,而且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更为苛刻的压迫,很容易在高度紧张下造成风险事件。
华莱士多次因食品安全事故陷入危机。瑞幸更是因为财务造假事件一度陷入毁灭的边缘,成长的历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是被洋快餐降维打击,还是挺过去重塑格局,中国本土快餐品牌正在面对的一次关键考验。
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陕西:以红色资源为旗帜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通讯员 赵明楠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不久前,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就包括延安精神和照金精神。
近年来,以延安、照金为代表的陕西多地,积极挖掘自身所蕴藏的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道路上的引领作用,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基建、特色农业、工业的融合发展,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
照金 陕文投集团供图
在红色文化引领下奋力前行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成为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表彰大会上,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既激动又紧张,当听到“郝家桥村”时,他迈步走向习近平总书记,从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奖牌。
“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抗战时期,郝家桥村在共产党员刘玉厚的带领下,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当时,转移到陕北的中共中央遭到严重经济封锁,生活物资极度匮乏。习仲勋同志带队来到郝家桥蹲点调查,挖掘出劳动英雄刘玉厚等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解决了部队大部分粮食供应。
从红色革命时期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创业致富的排头兵,从偏僻落后的重点贫困村,再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秉承红色基因,一次次赢得世人的关注。
据悉,2014年,作为吕梁山片区重点贫困村,郝家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36户548人,贫困发生率为30.7%。在各级党委、政府、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以及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郝家桥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红色旅游等,通过“一红一绿”产业支撑,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为发展红色旅游,郝家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郝家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包括郝家桥展室、习仲勋旧居、齐心旧居和刘玉厚旧居及乡政府旧址等。对于郝家桥村的变化,“土讲解员”马兴业有着真切的感受。他曾在村里担任村主任和会计,如今参观学习和游览的人多了,便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村民称他是“土讲解员”。刘振喜介绍:“我们计划建设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等设施,从吃住游购行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将建成饲料加工厂等,提高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
创新“红色资源+城乡统筹”模式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自然生态优美、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独特。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然而,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这个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红色根据地,一度成为被众人忘却的贫困山乡。
2011年,陕文投集团联合铜川市政府和陕煤集团,着力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大发展。通过梳理照金资源,制定了“红色是旗帜、民生是根本、产业是支撑”的发展战略,成功打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红色资源+城乡统筹”的照金模式。
2012年,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开发建设项目启动,一期总投资13亿元,不到一年就建设了一个全国一流的红色小镇。在实施产业带动方面,陕文投集团开发建设了一批文旅商项目,让村民通过就业工资、商铺运营、土地流转、股权分红、创业收入5种方式增加收入。此外,照金还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特色养殖种植等,多渠道带动当地发展,短短几年村庄面貌就焕然一新,就业门路不断拓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据悉,照金镇照金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410元增加到2020年的近2万元,年游客量突破200万。照金正在成为红色文化鲜明、特色产业聚集的现代生态宜居地,照金群众迎来了好日子。一位村民自豪地说:“从原先完全依靠种地,到如今参股村集体企业拿分红,加上儿子、女儿就在家门口的照金国际滑雪场打工,全家的年收入明显提高,幸福感极强。”
“照金镇的建设坚持‘红色即民生’‘景镇融合发展’的开发理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着力打造薛家寨革命旧址、照金牧场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照金景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闫新民说。
腾挪空间带动产业升级
陕西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以延安最为集中。延安市有革命旧址445处,仅市区内就有革命旧址168处,全市的42家A级旅游景区中,有19家为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大、数量多、布局完整、内容丰富的城市,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要让红色资源更好地“活”起来,走到广大游客和群众汲取营养、放松身心、品味幸福生活的现实需求之中,需要为红色旅游腾挪出大的施展空间。对此,延安市及相关单位积极作为,在盘活资源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延安编制实施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对全市445处革命旧址进行有效保护。投资90多亿元,完成了枣园、杨家岭等十大革命旧址景区建设项目。投资600多亿元,规划实施圣地河谷等六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南泥湾红色小镇、万达红色小镇等红色旅游项目。启动延安长征、长城、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等重大项目。开发项目的规划实施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上半年,由陕文投集团主办的“红色百年·礼赞延安——红星照我去延安,十三城联动飞延安”红色旅游项目正式启动。陕文投联合全国多家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共同推出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13座城市出发,到圣地延安的多个精品旅游项目。今年6月,延安红色主题文化和旅游项目——延安红街开街,这条1.5公里的街道汇集了148家商户,涵盖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研学、餐饮等业态,是延安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新尝试。
“我市先后投资1000多亿元,实施了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居民下山、延河治理等17项重大城市建设工程,为红色旅游发展腾挪空间,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坚实基础,努力将延安打造成为中国红色之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