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新闻记者 | 李烨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越来越多茶饮小料出现在速冻食品公司的产品单上。
近期,三全食品推出糯米小圆子系列,在公众号上宣传该产品的甜品吃法,包括蜜桃波波西米露、红糖冰汤圆、杨梅汤圆冰等制作方式,强调其与夏季茶饮的适配性。
千味央厨推出了彩色小圆子、粉圆焦糖珍珠等预制小料;湾仔码头于2023年年末推出甜品系列的“啵啵小圆子”,包含纯牛乳茶芋泥和椰风芒芒两种口味;安井食品则自2021年至今先后推出大芋圆、小芋圆等产品。
速冻食品和预制菜公司涉足这一领域主要还是B端茶饮市场空间以及C端目标客群的重合。
虽然增速有所放慢,目前中国茶饮市场仍然处于增长轨道。此外,这些公司的B端客户也开始涉足茶饮。例如千味央厨的客户百胜中国,除了在肯德基、必胜客等餐厅中提供茶饮,它也推出了茶饮品牌“爷爷自在茶”;而海底捞的饮料新品之中,也常常可见爆珠等热门茶饮小料。
从C端目来看,茶饮消费习惯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处留存下来,人们逐渐也开始尝试居家自制茶饮和奶茶,近期所流行的冰杯DIY茶饮趋势便是一个写照。
上述需求驱动下,这些速冻食品和预制菜供应商也看到了商业机会。
2023年3月23日,千味央厨审议通过《关于收购味宝食品(昆山)有限公司80%股权的议案》,拟使用4186.13万元购买味宝食品(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宝)80%股权。交易前,千味央厨持有味宝20%的股权。2023年4月,公司完成味宝管理权的交接,味宝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味宝食品是一家主营粉圆等小料的公司,千味央厨的披露中,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中国是味宝食品的主要客户之一。“目前来看收购是成功的,具体来说,味宝在茶饮原料的供应上,其毛利率和净利率均高于我们当前的业务,因此收购味宝能够为我们带来额外的利润增长点。”千味央厨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徐振江曾在股东大会上如此透露。
从对C端的吸引力来看,茶饮小料也能让速冻、预制菜企业获得更多曝光。
例如湾仔码头推出的啵啵小圆子系列,消费者能看到它们被醒目地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湾仔码头母公司通用磨坊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苏强曾公开表示,该系列产品作用之一就是在其原有主要产品汤圆之上,突破至下午茶、夜宵甜品等更多场景,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同时,打破汤圆的时令属性。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随着现制茶饮赛道的火热,其身后的供应商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但这之中哪些企业专注在小料的生产上,却依旧被忽视。
事实上茶饮小料生产行业较为分散,缺乏市占率高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巨头企业入局后,能快速占领市场。
以国内的芋圆生产企业为例,界面新闻自美团、淘宝等线上平台进行检索发现,常见的芋圆包括“展艺”、“焙小姐”、“幸福微甜”等来自小微企业的品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等芋头盛产地。
此外,芋圆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在优质芋头等原材料之上,对其切割、速冻。这并不是一项高门槛工作,冷冻烘焙企业、速冻食品企业十分容易实现跨界。
不过截至目前,跨界茶饮小料对于速冻食品企业来说似乎更多是维持对客户吸引力、拉新等作用,暂时并未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千味央厨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1亿元,同比增长27.6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增长31.4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9亿元,同比下降5.58%。
味宝对业绩的拉动体现在经销商数量的增加与部分产品销量的增长上,2023年千味央厨经销商增加389个,增长33.77%,财报表示其原因之一便是味宝业务的合并。此外,千味央厨蒸煮类产品销量增加31.46%,公司也将该部分原因之一归结为味宝。
据千味央厨在上述股东大会上透露,收购味宝的贡献,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看到具体释放。
们曾经测过各个牌子的奶茶、芝士水果茶,但是依然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流水的奶茶店,铁打的奶茶小料。这回我们打算从源头出发,评测一波奶茶里的小料们。珍珠芋圆波波芋泥麻薯椰果豆花西米……你能在奶茶店看到的,我们基本都买回来了:
< class="pgc-img">>
本次评测费用:样品费624.53元+检测费12600元(公开价)=13224.53
人生的快乐就是往奶茶里加料。在每次吸溜一口,心满意足地咀嚼时,你有没有过那么一丝疑惑:这些东西,到底都是什么?
别急,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和你说说:奶茶小料都是些啥?能不能吃?健不健康?
一、奶茶小料都是些啥?
我们把这18款奶茶小料的配料和真身都整理了出来:
< class="pgc-img">>18 种小料看下来,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糖、淀粉、各种添加剂。
别看我们平时选择那么多,其实每年出来的新品,都是原来基础上衍生的亲戚。吃来吃去,无非就是在吃糖和淀粉。
那这些东西可不可以吃呢?答案当然是:可以。
合理合法的添加剂,可以让食物呈现出更诱人的状态,让人喜欢吃。
< class="pgc-img">▲动图来源:soogif
>举个例子,比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这是一种增稠剂。它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让食物呈悬浮状态的作用。
如果以上太难理解,你就这么想——你爱吃的珍珠、芋圆为什么这么好吃、口感那么棒,有它一份功劳~
二、小料虽好,可不要贪多
不过这些小料虽然好吃,但也不建议你多吃。
我们转头就把这些小料都送去了实验室,测一测它们的含糖量到底有多少。
结果出来后,周围喝奶茶喜欢加料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平时手欠加的料,终究是要还的。
< class="pgc-img">>真是没想到,对比之下,奶茶小料的鼻祖—珍珠居然是含糖量最少的。
也许这样比较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我们翻出了之前测过的奶茶总糖含量(标准糖,不包括小料),惊喜地发现加了料不止是双倍快乐,还是 双倍的糖摄入。
< class="pgc-img">>为了更贴近实际,我们立马下单了 4 杯奶茶,分别是红豆布丁奶茶加芋圆(中杯和大杯)及椰果奶茶加珍珠(中杯和大杯)。
结果你猜怎么着?
< class="pgc-img">>大杯和中杯的差别,就在奶茶上。
< class="pgc-img">>小料的量几乎是一样的。
后来我们又买了一次重新称重,发现中杯和大杯的小料量依旧差不多,但是和我们本次测量的比全都少了四十多克……我们猜测是当天做奶茶的人不同,习惯不一样。
< class="pgc-img">>按照这样的比例我们计算了一下,当你喝下一杯加了 2~3 种小料的奶茶时,吃进肚子的糖都是这样来的:
< class="pgc-img">>如果你对 50 克糖还没有概念,我们称了一份 50 克白砂糖……
小姐姐本想尝试用一只手握,结果都不用风吹就散了一地
< class="pgc-im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中提到,建议每天摄入的糖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这一杯奶茶下去,就妥妥超过了建议值。
< class="pgc-img">>如果你还对自己一直喜欢喝的奶茶搭配感兴趣,可以对照上面的小料糖含量表格算一算,每次究竟喝下多少糖。
三、狂加料?先来看看糖的危害
糖对人的危害有多大呢?
摄入过多会增加龋齿,引发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甚至引起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WHO)中有提到,游离糖会导致人体能量过剩,导致不健康饮食:
< class="pgc-img">>除了糖以外,这些小料还有不少都是淀粉制品。所以有时候你下午喝了杯奶茶,直到晚上都是饱的,原因就在于——你可能早就不知不觉吃了一大杯“八宝粥”。
我们评测这些小料,并不是为了给大家喝奶茶的路上添堵,毕竟我们自己也是群经常喝奶茶的老姑娘老伙子。
但是我们希望能带给大家的是,在了解本质之后,再去做选择。糖虽好吃,危害不小。
我们给各位奶茶爱好者们整理了一些小建议:
< class="pgc-img">>最后,爱喝奶茶的我们发现,近期有许多商家开始送免费小料了。一打开,真是满满一碗饭的既视感。
在这里想要深情地感谢奶茶商家们,谢谢你怕我饿肚子,给我送饭啊……
< class="pgc-img">>奶茶是不可以少的,这辈子都不能少的。所以下一次的奶茶评测,你还想看什么?赶紧来留言和我们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加料”绝对是今年茶饮的关键词。
从1种到近10种,甚至半杯、大半杯,奶茶小料越加越多。
但当加料达到顶峰,家家都卖很多料,家家都卖得差不多时,接下来该怎么变?
作者 | 政雨
上千种组合?茶饮小料越加越多
1月1号起,SEVENBUS门店将会推出一款新产品,据说能让消费者有上千种小料的选择。
如何做到“上千种”?
据了解,这款产品会提供固定的几款茶底,消费者任选其一后,能自由搭配组合近10种珍珠、芋圆等小料,加哪几种、加多少全部看需求,最后还有近10种奶盖可选择加在顶层。
小料越加越多,图片来自网络
>对消费者来说,不管想加多少料,不再受限制、都能被满足。
据SEVENBUS创始人甘天天介绍,想出这个主意,出发点是刺激奶茶点单——想多加料是顾客需求,但不同消费者爱好差异大、很多地方对奶茶的风味要求也不同,干脆直接把选择权给消费者,让他们的选择变多。
这个“全开放”想法,一下把奶茶加料的玩法推到了极致。
这一年,奶茶加料多的趋势愈演愈烈,一杯奶茶半杯料、10种料都很常见。
从珍珠芋圆等圆球状,到烧仙草奶砖等块状,还有紫薯芋泥等泥状,统统都能做。小料这个概念的范围也在扩大化,奶油奶盖、奥利奥碎、坚果、饼干等等都是料。连乳制品都有轻乳、厚乳等等多种类型。
万物皆可小料
>玩法也屡屡升级:
- 这个品牌加6种料,那个品牌就加8种;
- 你起得名字好,我就说自己是全手工现场制作;
- 这家店料加在底部,那家就在上面放个丸子,还能“料里有料”……
可以说,想法无限延伸,小料就能被不断创造,竞争激烈已经白热化。
奶茶加料的热度,到顶峰了吗?
奶茶里加小料,品牌的动机很直接——要想吸引更多顾客、让消费愿意购买、反复来买,料多是体现产品优势最简单、且最直观、最显而易见的售卖方式。
料多也确实卖得好。几位店老板跟我展示门店销量,奶茶排名TOP5的都是以料多的烧仙草类、珍珠芋圆等为主。
图片来自小红书
>“比水果茶只贵1块钱,消费者能看到里面大半杯料,当然愿意选择。”优惠、划算、性价比高是消费者选择料多产品的驱动力。
在社交平台上,被高点赞、好评多的奶茶产品都带有“超多料,料多到爆”的标签。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小料发挥了可贵的价值。在倍格食品创始人王勇岐看来,小料的添加对奶茶行业的发展进程起到2个关键意义:
- 打开了奶茶的休闲消费场景
珍珠奶茶的前身是泡沫红茶,更多是满足消费者的解渴需求,加奶之后依旧不温不火、突破并不算大。但珍珠进入后,有故事、有口感、可以饱腹,还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取代,才得以让奶茶流行近40年。
泡沫红茶
>“珍珠值得被记住的原因在于,把奶茶从单纯的口感好喝,带到了休闲场景里,消费市场一下就被打开了。”王勇岐说。
- 催化了市场的进化
随着更多小料被使用,也让奶茶的价格不断提高。
一杯奶茶价格卖6~8元,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普遍进入10~15元,小料作用功不可没——让消费者愿意为多出来的几块钱付费。
而对市场来说,价格提升,才会有利润空间让品牌升级、门店换新,产品水准不断提升。
“牛奶和小料,把奶茶‘应该是多少钱’的认知做了突破。”王勇岐说。
而如今的现状在于,一味地加料,发挥的只是小料多、实惠的简单逻辑。小料的显性价值很容易被看到,也容易因为泛滥失掉价值。
如果消费者最开始“谁家料多我买谁的”,那么当家家都有很多料,而且料都是相似的时候,消费者将再一次陷入选择困境——品牌在小料上的差异化优势也丧失了。
有行业人预估,在一二线城市,产品里疯狂加料的热度已经趋近顶峰,甚至一些品牌出现减料、刻意少料的做法。
那在未来的几年,当小料多到加满杯、不能再加的时候,又该怎么变化,是减料吗?
从“爆炸”到“封杀”,小料已走过的兴衰之路
实际上,茶饮业已经有一段可供参照的“加料史”——奶茶里的珍珠经历过从诞生到“爆炸”、再被“封杀”的阶段。
1、小料的诞生,彻底打开了奶茶市场
珍珠奶茶的诞生常被认为源于1987 年。
台湾奶茶品牌春水堂将粉圆混入冰奶茶中,口感出乎意料地好,顾客反响也不错,创始人刘汉介就取“大珠小珠落玉盘”之义,将台湾传统甜品粉圆重新命名为“珍珠”。
1997年,珍珠奶茶涌入大陆市场,在蓝山咖啡、上岛咖啡门店,都开始有珍珠奶茶的售卖。
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大西餐厅、咖啡厅,也开始把珍珠奶茶作为引流款产品。
香浓幼滑的奶茶里增加珍珠这种Q弹的咀嚼感,迅速俘获了当时的年轻人,变得流行开来。
2、小料“大爆炸”阶段,无所不加
在后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加珍珠的启发下,奶茶到了“无所不加”的时代。
曾经的台湾有一种叫冰果室的门店,产品类似于雪花酪,冰沙打底,以芋圆、寒天、椰果、布丁、仙草、红豆、紫米等小料覆顶,50多年前,在台湾风靡一时。
据了解,冰果室的小料曾被大面积运用到奶茶里。比如春水堂就经历过这几个阶段:
- 中草药的加入:菊花、决明子以及各种明目、祛火、养肝的中草药被陆续引入奶茶。
- 谷物豆类的加入:大米、紫米、红豆、绿豆、花豆,甚至蛋黄被一一在奶茶中试验。
- 水果类的加入:香蕉、苹果、蜜桃、柠檬等水果也在奶茶中得到新生。
从冰果室找灵感,像极了现在茶饮店从甜品店找新品的思路。春水堂加中草药、谷物豆类、水果类产品,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养生茶、五谷奶茶、水果奶茶如出一辙。
如果说时尚是个轮回,奶茶加料更是。可以说,现在茶饮店正在进行的路,过去都走过。
小料进入“大爆炸”阶段
>小料进入“大爆炸”阶段,加上茶饮品牌的连锁发展,小作坊生产的粉圆、布丁不管是食品安全卫生还是规模,不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倒逼小料进入工业化阶段,变成了食品工业化产物,满足门店对供货量和稳定性的需求。
当下也是一样,从品牌方到供应商都绞尽脑汁开发新的小料类型,能规模化生产、能个性化定制。整条产业链上,小料都在进行“大爆炸”。
3、遭遇“封杀”,一度谈珍珠色变
而上一波奶茶加料的进程,在2011年前后因“塑化剂”事件不断开始发生转折。
“谈珍珠色变”让很多从事珍珠销售的供应商对“塑化剂事件”印象深刻, 很多客户不再订货,甚至要求退货,“我没有当时具体的销售数据统计,但印象中,至少有一半的奶茶店下架了珍珠。” 有行业人说。
珍珠一度因此被“封杀”。
然而不久之后,新一轮的故事开始了。CoCo都可、快乐柠檬等品牌对珍珠进行品质的提升,加上连锁化的发展,又逐渐带来珍珠奶茶的流行。
再往后,奶盖形式出现、水果茶诞生,到新式茶饮阶段奶茶迎来新一轮爆发,演变到今天,又回归到珍珠奶茶加料越来越多的进程中。
这看起来是和当下市场很相似的轮回。有没有思路上的借鉴意义呢?
加还是减?需要对小料重新思考
在王勇岐的观点里,每一次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每往前发展一个阶段,新消费趋势下碰撞出更新鲜的玩法,用料也更讲求真实、高品质,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可以预测,随着这一波加料历程的发展,不管之后加料多还是少,在对小料品质的关注、研发方法的提升等方面,一定会给到品牌启发。
在王勇岐看来,小料加在奶茶里,应该发挥1+1>2的效果,而不是简单混合地1+1=2。
每一个食材都有能力边界,每一个饮品都有最佳状态,先要被消费者记住,就是找到最佳口感,简单地通过料多体现显性价值,是没有记忆点的。
每一杯饮品,茶冲泡多少度、奶和茶比例多少、甜酸比如何确定,都有最佳的味道和比例。小料要也是一样,在多少温度、酸度、糖度里,哪几种搭配在一起是最佳状态,研发人员要去找出来,而不是简单搭配在一起。
倍格食品有万亩种植基地,专注红豆、燕麦等小料20年,王勇岐做过一杯一杯的测试。他将红豆酱和牛奶混合在一起,试了几十杯确定出一个参数:红豆糖分在14~16度、热饮55~60温度,香气才能充分体现。
这给到品牌的启发是:当所有品牌都在加料的时候,回归对小料品质的关注、风味的表达,或许又成了一种新的差异化做法。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SEVENBUS的奶茶产品只让消费者选择3种料。
而最近的多料调整,在甘天天看来,起码在现阶段,多种搭配是个更顺应消费者需求的选择。
无论小料如何演变,都得匹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但不断创新,总能提供尝试和选择是不会错的。
茶饮业发展还有哪些趋势,来咖门2020万有饮力大会现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