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钱江晚报
文和友、哥老官、喜茶、乐乐茶,它们不是第一批红得发紫的网红餐饮,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批。
还记得五六年前,那家红透杭城的起司蛋糕店彻思叔叔吗?2013年初,号称源自日本的彻思叔叔进入中国市场,一出手就玩饥饿营销。门店里,一个炉子可以放12个起司蛋糕,一般一次只开放3个炉子,一炉需要烤45分钟。
最夸张的时候,顾客要排上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一个起司蛋糕。而每家门店排起的长龙,又帮彻思叔叔吸引更多人来排队。一个起司蛋糕卖39元,不算贵,但地段好的门店鼎盛时月营业额能达到百万元。一年多时间里,彻思叔叔在上海开出了30多家直营门店,其他40多个城市开设加盟店,总数超过120家。
然而,仅仅一年后,起司蛋糕的口味不再新奇,店里排队的人越来越少,彻思叔叔的热度迅速冷却。2014年底,彻思叔叔在上海关店20家,各区仅保留一家门店。很快,杭州也难觅其身影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单品营销路线是彻思叔叔迅速过气的主要原因——当饥饿营销起作用时,仅一个单品就能让它赚得盆满钵满;而当饥饿感过去,顾客们想尝尝其他口味却发现没有可选项,于是只好放弃。
有美食评论员认为,一些网红餐饮爆红后迅速消亡,“赌徒心理”或许是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尝到过爆红的甜头,就会一直盯着各种爆红的机会,不愿意再慢慢地、细心地去经营一个餐饮品牌,甚至会瞧不起那些慢工出细活的人。已经有不少餐饮人士意识到这个问题,要避免成为一家“现象级”网红餐厅,细水长流、稳健经营才是最重要的。
与“毛孩子”体面告别,宠物殡葬业将情绪转化成了生意。8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宠物殡葬服务逐渐在本地生活平台及社交媒体流行,商家不仅提供基本的火化、掩埋服务,还将服务范围覆盖至全流程。目前,市面上一场宠物殡葬的花费约在千元以上,价高者甚至超8000元。不过,宠物殡葬服务也分淡季、旺季,夏季及冬季生意相对较好。值得关注的是,宠物殡葬行业面临着获客不稳定、部分商家服务资质不齐全等问题,在火化、掩埋环节暗藏灰色地带。宠物殡葬行业想要实现健康长久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化。
一家宠物殡葬门店内,工作人员会根据宠物相关特点布置告别空间。
最高超8000元
宠物殡葬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服务。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宠物殡葬线下门店发现,随着宠物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围绕宠物殡葬这一主题,市面上衍生出包含接送、遗容整理、告别仪式、火化、骨灰寄存、埋葬及纪念品制作在内的全流程服务。根据服务内容的选择、仪式的复杂程度,价格也有所不同。
在多家宠物殡葬门店,其服务的范围包含猫、狗、兔子、龙猫等动物,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了收费不一的套餐。以本地生活平台一家销量较高的门店为例,该店铺提供三档全流程殡葬服务,价格最高的超8000元,包含17个项目。与1000多元、3600多元两档套餐相比,其告别室的使用时间更长,达到3个小时,并配备了摄像、视频制作等服务。
作为消费者的基础需求,火化这项服务也按照单炉火化、集体火化制定了不同的价格体系。在海淀区的一家门店,体重20斤以内的宠物单炉火化价格为781元,多只宠物集体火化价格为291元,后者无法反馈照片与视频、不留存骨灰。若消费者想要留存骨灰或是将其制作成纪念品,则需要选择价格更贵的单炉火化服务。
多样的选择之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也成为宠物殡葬行业的发力点。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位于望京的悉它之所宠物殡葬门店看到,根据宠物体型的大小,一场告别仪式的价格在3200—5000元之间。在基础的服务之上,门店会根据宠物毛发的颜色、生前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布置仪式,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告别仪式的环节、时长等。
与此同时,在消费端,宠物殡葬服务也逐渐变得流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分享了给自家宠物举办告别仪式的内容及自身感受。一位养猫的消费者表示,“宠物去世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遗体的处理,找专业的团队火化会更放心,举办告别仪式也能让自己更容易接受宠物的离开”。
冬夏为旺季
宠物殡葬的服务主体是宠物,实际上,对于商家来说,更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情绪价值。因此,大多数宠物殡葬商家的宣传中,美好、温暖的寓意总是突出的特点,如不少品牌命名会使用“圣”“缘”“伴”等字样,以体现门店对宠物的关怀,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然而,“温情”生意背后,终归离不开利润与成本之间的博弈。悉它之所主理人李立心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门店的客单价约3000元,但宠物殡葬也分淡季、旺季,难以保证稳定的订单。她表示,冬季的气候特点更可能引发宠物的心血管疾病、心脏骤停等,夏天则是因为地面温度高,宠物接近地面容易出现不适症状。
如何获客,是宠物殡葬生意需要克服的难点。一位宠物殡葬行业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给宠物办葬礼这件事,商家很难向宠物的家长进行宣传,一方面这是不讨喜的,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自家宠物会离去的事实;另一方面,宠物的去世更多是突发的,且这项服务基本没有复购率。
不过,在商家宣传及社交平台内容的带动下,消费者对于宠物殡葬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李立心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门店最初开业时,首月只接到了一个订单,如今一个月最多可达到20单,也有不少顾客提前致电咨询。“消费者的观念逐渐转变,愿意提前为年迈的、生病的宠物进行规划。”
宠物殡葬商家在拓展客群之时,还要做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随着宠物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人们开始寻求更加人性化和尊重生命的方式来处理其离世。在提供这类服务时,商家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连接,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要保持诚信经营,避免利用人们的情感弱点进行不当营销。
收费标准待规范
随着养宠规模的扩大,宠物消费市场进行了更加细致地划分,宠物蛋糕、宠物寄养、宠物殡葬等细分领域及品牌应运而生,吸引了投资者、创业者入局。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宠物殡葬服务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7.0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25亿元,五年时间增长了1倍多。另有调查显示,在殡葬方式偏好上,有60.4%宠物主倾向遗体告别,25%选择制作纪念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自己的宠物去世后,能得到妥善安置或是体面地离开。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宠物殡葬行业仍处于一个相对“粗放”的阶段,在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尚未具有可依据的标准,在宠物安乐死、火化、安葬等方面同样有着许多灰色地带。根据消费者的反馈,部分商家存在梳洗、整理服务流于形式、敷衍处理的问题,火化过程中甚至有将宠物遗体随意丢弃,用虚假视频欺骗消费者的案例。
在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宠物殡葬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存在许多加盟品牌,为想要进入该行业的人提供技术和运营指导,使得开设宠物殡葬店成为可能。但在商家的具体操作中,出于利益或技术原因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市场乱象。
目前,市场上尚无明确的政策法规对宠物殡葬行业进行规范。洪涛认为,相关部门应充分关注宠物殡葬服务需求的增加,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落实监管责任,为宠物殡葬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还可面向消费者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及生态葬、互联网墓园等新型宠物殡葬形式的宣传。
北京商报记者 胡静蓉/文并摄
来源:北京商报
华社兰州1月13日电(姜伟超、康炯慧)日前的一个清晨,在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棚户区的一个小屋里,炉火烧得正旺,水壶发出“嗞嗞”的响声,炉旁的案板上放着刚刚蒸出来的热气腾腾的白馒头,旁边还有一碗臊子和一把用保鲜膜裹住的新鲜面条。
这是80多岁的独居老人邸事贤当天的午餐,做午餐的人是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老人安排的专门服务人员。7年多来,专门服务人员每天都上门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询问老人的需求,闲暇时还会陪老人“喧一喧”。
对邸事贤而言,现在这样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过去,邸事贤虽然享受着政府低保、冬季取暖费补贴,社区街道的干部也会抽时间看望自己,可是他还是有心事。年纪大了,烧火、做饭都很困难,有几次生病后,没法出去买药,只能硬扛着。这些都让他感到害怕。
邸事贤担忧的消除,得益于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在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先进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开创了西北地区首家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由政府主导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为参与主体,政府向企业购买公共服务,并整合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力量,向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定制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不仅是邸事贤这样的贫困老人,区内60岁以上的普通老人都享受到了定制化的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服务费用由政府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补贴,直至免费。8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老人总数从2009年的1万增加至11万,累计服务总量达600万人次,加盟企业增加至126家,志愿者和义工数目也在增加。2016年全年服务人次较2015年同比增长36%。
“过去,从政策的制定、出台到具体落实,政府都做到亲力亲为,后来发现,就算政府的‘手再长’,也难免出现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发现这个问题后,城关区政府在虚拟养老上加强简政放权,从亲力亲为转变为加强引导监督,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放、管、服有效结合的路径。
正是这种转变,让邸事贤这样的老人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通过享受定制化服务获得了更加舒适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不仅如此,虚拟养老院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对老人进行心理抚慰,并通过联合加盟企业加大宣传的方式,营造出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2016年冬至,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举办了“一碗饺子,温暖一座城”的关爱老人活动,吸引很多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有的孩子甚至拿着自己存的零花钱,去给老人买一碗热饺子。
政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上去,养老市场活力增强,贫困群众生活的底子也就被兜紧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害怕的了。”谈到晚年生活,邸事贤老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