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餐饮品牌创始人,最关心的大概就是如何快速提升门店盈利。在内动力咨询看来,不管是单店经营,还是万店连锁,核心都是提炼单店盈利模型。
在刚刚结束的内动力咨询“智慧局3.0”第六期活动中,富有实战经验的主讲老师,与现场嘉宾分享了提炼单店盈利模型、提升门店利润的关键因素,并一一解答了现场嘉宾的提问。
全程干货满满,让现场嘉宾大呼过瘾,精彩内容品读起来也必定获益良多。
< class="pgc-img">>专家和与会嘉宾合影
12月16日,内动力咨询第六期“智慧局3.0”在清华珠三角研究院5楼粤港澳创新中心如期举行。来自餐饮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品牌创始人齐聚一堂,他们其中有做酸菜鱼的,也有做小吃的,有以外卖为主的,也有承包饭堂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突破经营过程中的瓶颈。
活动开始后,内动力创始人桥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创立内动力咨询的初衷——那就是搭建一座“伟大的桥梁”,帮助餐饮连锁品牌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难题,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让餐饮小店成为百年老店。
< class="pgc-img">>内动力创始人桥老师分享
本次智慧局3.0,也是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餐饮店的创始人能够在与实战专家沟通的过程中,学到干货,并有所启发。
现场作分享的专家常老师,具有十余年企业咨询和运营管理的双重实战经验。从本场活动的主题——如何提炼单店盈利模型——出发,常老师分享了从创立第一家门店到实现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创业者应该关注的重要环节。
正如古语所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常老师所说:“在创业过程中,从0到1是最关键的,有了第一家门店的运营沉淀,才会有第二家、第三家门店的成功,然后去提炼单店盈利模型,才能快速复制,把品牌做成连锁,把门店开到100家,甚至10000家店以上。”
当然,从品牌创立到万店连锁,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创立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也是很正常的。头部品牌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遇到难题,而是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会借助“桥梁”——咨询公司的帮助。
在分享过程中,常老师还以周黑鸭、虎头局等头部品牌为案例,剖析了这些品牌如何通过品牌、产品、渠道、团队等方面的优化,最终实现营业额节节攀升和全国范围内的扩张。
常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引起了阵阵掌声,现场嘉宾意犹未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常老师的精彩回答。
< class="pgc-img">内动力常老师分享
>何总:堂食与外卖比例多少是健康的?
常老师:
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今天,消费者对外卖习以为常,不管是堂食还是外卖,对餐饮店来说都是通用的经营方式。但堂食与外卖的占比,并没有一个所谓“健康的标准”,也就是说,哪一个占比更高,并不是衡量经营方式对错的依据,而应该看营业额、净利润的升降。举个例子,如果外卖的比例提高了,但最终净利润下降了,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外卖这种方式用错了。反之亦然。
刘总:在菜品的标准化、工业化和保证口味的“鲜”美之间要怎么衡量才合适?
常老师:做到口味“鲜”,需要的工序多,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多,标准化、工业化能提高出品速度,这两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客单价,以注重产品“鲜”的特点的日料为例,客单价普遍较高,才能保障盈利;
第二,sku的精选,以卡朋西餐、太二酸菜鱼为例,作为一个大店,其sku并不多,但必定有主打的单品和组合套餐,降低供应链的需求和产品出品的难度;
第三,就是季节性,许多品牌会在特定的季节推出当季食材做成的特色菜,也是用低成本保障菜品“鲜”的有效方式。
谢总:我们最初借着外卖红利发展起来,但现在外卖发展乏力,想做门店堂食,该怎么做线下运营?如何和内动力合作,你们是怎么服务和交付内容的?
常老师:首先,是团队,你原本的线上运营团队,未必适合做线下运营管理,因为这两者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线下门店对环境、卫生、消费体验、与客户互动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建立的团队也必定需要这方面的实战经验。
其次,是形象,也就是需要对门店、品牌建立统一VI和鲜明的形象;
此外,最重要的是运营,涵盖了产品、服务、流量等方面。
而内动力在提供单店盈利解决方案的时候,会由专家带领团队,在经过深入洽谈和实地考察后,再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分享,现场嘉宾对常老师的精彩分享给予热烈掌声。错过本期活动的餐饮人也不用觉得可惜,内动力咨询第七期“智慧局3.0”活动将在12月23日举行,欢迎餐饮品牌创始人届时莅临。
< class="pgc-img">>人私信问我,他看到一家餐饮店,产品和服务都很好,价格还特便宜,算了算,如果自己这么干,肯定赔钱。他估计这家店是赔本赚吆喝,挺不了多久,可结果人家店却一直屹立不倒,红红火火。这位老板就不明白,这家店是怎么赚钱的。
其实,以后这种我们看不懂的生意,会越来越多,这家店很可能用的是,更高维度的商业模式——多盈利点构成的组合盈利模式。
举个例子,一家餐厅,菜好吃,服务也好,环境还好,重点是,价格还比同行便宜个30%左右,你说同行怎么跟他竞争?当同行以为他家是在恶性竞争,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挺不了多久时,人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他家是怎么赚钱的呢?原来,这家餐厅的背后,是一家近郊的农场,农场除了有农家乐、生态游、餐饮住宿以外,还销售大米、鸡蛋、家禽之类的自产农产品。
像这样不赚钱的餐厅,这个农场还有好几家,分布在城中,这些餐厅的功能是,通过有竞争力的菜品和价格,吸引大量顾客,而后在餐厅内销售农场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反过来,绿色农产品又为餐厅的绿色健康菜品形象背书。
如果顾客不信,可以参加周末的农场农家乐,亲自去看这些农产品的培育养殖,生态旅游住宿,这是一笔收入来源,游客临走时,哪个不会买一些农产品呢?这又是一笔收入。
如此一来,前端餐馆菜品虽然没赚钱,但是后端农家乐赚钱了,销售农产品赚钱了。餐厅在这个组合经营模式中,扮演的是品牌形象和流量入口的角色,所以自身可以不赚钱,还能提供优质菜品和服务,你单纯的餐厅业态怎么和它竞争?做餐饮的朋友们,这个模式对你们有什么启发吗?
作者简介:美国全球餐饮连锁品牌Tutti Frutti中国区总裁、清华大学EMBA总裁班讲师、餐饮领域投资人
齐大连锁晨思】[咖啡]#餐饮#?#连锁#?#融资#?
< class="pgc-img">>连锁餐饮成功有六个很重要的因素,分别是:商业模式、品牌、营销、回头客、招商模式、融资。今天我们聊聊“融资”。
很多连锁餐饮企业因为缺钱而融资,这个思路是把风投当作慈善事业了么?风投是一门生意,他们投资“买进”股权,再通过退出“卖出”股权,中间的差价就是他们的收益。因此,他们不会因为你缺钱而雪中送炭,只能是因为你有资本价值指数型成长潜力,才会“买进”你的股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退出获利。
了解到这一点,连锁餐饮品牌想要融资,首先就得通过自家的数据来证明资本价值指数型成长的能力。这大概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自己的单店模型很成熟,能够让绝大部分直营店或者加盟店盈利,没有这个基础,连锁餐饮品牌很难实现快速扩张,也很难达到资本的要求。二是扩张速度。因为大部分风投都是要在4+2年或者5+2年时间内完成投资和退出的,如果你速度不够快,风投就没办法实现退出获利,自然就不会投资你的品牌了。
由此可见,连锁餐饮品牌要融资,还是需要练好内功。想靠忽悠、靠撞大运,那是做不到的。
【连锁风投+直营式加盟新模式+抖音拉新服务+招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