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将餐饮单位纳入网格,顾客可扫取二维码了解监管信息;推广网络餐饮明厨亮灶,消费者可通过订餐平台看到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在餐食包装袋上粘贴食安封签,为配送过程质量安全加上一道保障。
午餐时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一品排骨米饭店内的10张餐桌都已坐满。五六十平方米的小店干净整洁,收款处的墙上,挂着一张沈阳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板,上面清楚地张贴着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公示板中间的一张绿色笑脸,代表该店在最近一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的动态等级为优。
自2018年起,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智慧化监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餐饮服务的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清洗消毒、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开展日常监督。
大数据监管——
手机一扫更放心
用手机扫描公示板上的食品安全监管二维码,页面上显示出2020年沈河区滨河市场监督管理所对一品排骨米饭共检查2次,其中2020年6月13日涉及65项检查内容。最近一次检查的时间为2020年12月29日,为进口冷链食品专项检查。
“我们给每家店铺派发二维码,要求张贴在公示板上,挂在醒目位置。检查结果生成后,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检查、抽检、处罚等内容,监管信息随时被顾客了解到。”沈河区市场监管局餐饮科工作人员刘琛介绍,“过去基层监管人员入户监督检查都是填写纸质表格,工作做了很多,攒下一堆纸质材料,可顾客却看不到。”
“过去顾客不知道监督检查的全面情况,现在做好做坏有说法了,我们就要把公示板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让顾客更放心。”饭店负责人刘红新干劲十足。
如何让沉积的监管数据真正发挥作用?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推进网格化智慧监管,截至今年2月,将近6万户餐饮单位在电子地图上定位,纳入监管网格,彻底摸清监管底数,实现网格、网格员、企业主体三方绑定。
“检查时两名监管人员到店后,要对照沈阳食药监管客户端所列出的检查清单逐项进行检查记录,沈阳食药监管客户端会自动生成分数结果上传系统。”刘琛说,“通过智慧化手段把监管流程的标准固定下来,可以使过程更公正清晰,对监管人员的考核也更有据可依。”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还对餐饮单位进行了监管等级、经营业态等方面的分类。例如学校周边、旅游景区周边的监管等级相对较高,小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分属不同经营业态。
“根据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细分领域还会开展专项检查。”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学良介绍,“所有检查结果数据累积下来,就会形成企业的微观画像。2020年2月起,我们开始为各个餐饮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生成的食品安全指数既可以为我们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未来嵌入相关消费平台后也将引导消费者进行优质消费。”
视频直播——
后厨制作看得见
晚上7点,位于沈阳嘉里城商场的椒爱·水煮鱼川菜的后厨内,五六名身着统一服装、面戴口罩的师傅正紧张忙碌着:配料、炸鱼、浇油、放辣椒、再浇油,整个流程十几分钟,4份水煮鱼同时完成……厨房里的工作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手机屏幕上,甚至连浇油时升起的热气、上菜前最后擦拭碗边的动作都能看到。
2020年7月,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与饿了么平台合作,推广网络餐饮明厨亮灶试点。消费者通过外卖订餐平台,就能看到食品加工、制作的实时过程。
“互联网监管+明厨亮灶是我们在推进全市规模以上餐饮单位明厨亮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新。”沈阳市市场监管局食品餐饮处工作人员教萍说,“为应对疫情影响,许多堂食餐厅都开展了外卖业务。我们的监管也要适应网络订餐的增长趋势。”
“一下子把制作全过程展现出来,万一有环节做不好怎么办?配料配方都是我们独家的,万一泄露了怎么办?”刚听说这件事,椒爱嘉里城店店长李海南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可转念一想,李海南又觉得试试也未尝不可:“之前我们也觉得水煮鱼非常不适合外卖,但为应对疫情影响我们做了尝试,发现卖得也不错。网络餐饮明厨亮灶虽然是新生事物,但也是未来趋势,督促我们后厨随时随地都要注意操作规范。”
面对商家的顾虑,外卖平台也提出对优先试点的店铺给予前端重点推荐、增加流量等激励措施,免费为餐厅安装摄像头,在不泄露配方配料的前提下,把厨房的卫生环境、烹炒、装盘等过程清晰展现。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升级,服务也要跟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对外卖食品的安全更加放心。
玛丽的约会是一家西餐厅,虽然暂未开放外卖服务,却是最早在外卖平台开通“阳光厨房直播”的餐厅之一,摄像头的位置正对着操作台和出餐口。经理董晓明说:“我们虽然暂时不在平台上做外卖,但很愿意有这样一个网络窗口展示我们的后厨操作。消费者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也是提前布局。”
“现在我们的商家介绍页面里,多了一项‘阳光厨房直播’,外卖订单量也翻了一番。”李海南说。
“目前,沈阳市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已基本实现‘明厨亮灶’。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饿了么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作为试点,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明厨亮灶试点工作。”教萍说。
食安封签——
配送过程保安全
“您有一个新订单,请及时处理。”
核对订单后,刘红新将排骨和米饭分开装盒,放入塑料袋,在袋口打结处仔细粘上了“食安封签”的贴纸,放在店门口等待外卖骑手取餐。
“也有商家自己设计封签样式,或直接用打印的客单小票作为封签。‘食安封签’的特点是一经破坏无法复原,可以为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加上一道保障。”教萍说,“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推进这项工作。在疫情防控中,‘食安封签’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炎是美团外卖的骑手。每天上岗前,他都要先对自己的餐箱做一次消毒。“年初上岗前我们进行了核酸检测,现在每天上报体温。”陈炎说,“现在许多办公楼都采取了无接触配送措施。顾客在下单后,可以在平台上联系商家和骑手。我们把餐食放到一楼的指定位置后,拍照通知顾客到指定区域领取。”
“从数据上来看,同一家店在贴‘食安封签’后,复购率比没贴时增长达到40个百分点。”美团点评相关负责人于振河说,“有了封签,商家和外卖平台的责任也更加明晰了。一旦封签在配送途中发生破损、造成食品质量问题,顾客的退餐要求就相应地由平台来承担。”
“目前,沈阳市多家连锁餐饮单位均已实现外卖‘食安封签’全覆盖,全市13个区县实现了‘食安封签’区域全覆盖,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再加一道防线。”教萍说。
(责任编辑:陈晓岚)
来源: 人民网
<>省即日起整治网络餐饮安全
无证照冒用证照
涉嫌犯罪的移送警方
12日,生活报记者分别从省政府和省食药监局获悉,即日起至9月30日,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线上线下”监管一致性原则,分区域、分阶段、分目标、分重点地开展为期6个月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重拳出击
摸清掌握辖区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备案、制度建立、资质审查、公示信息等情况。日常监管中重点检查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是否持证并依法依规经营,上传公示证照是否可以清晰分辨,网上公示信息是否与实体店信息一致,线上线下餐食服务是否同标同质等。
加大对违法的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和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查处力度。
? 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责令立即整改;
? 对履行责任不利、社会反响较大的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进行责任约谈;
? 对无证无照、借用(冒用)证照、超范围经营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予以严惩,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此外,各级监管部门建立健全与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间的定期会谈和通报机制。
对症下药的措施
大快人心的好事
无证无照、借用(冒用)证照、超范围经营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真的存吗?
哈市松北区商大学生投诉
校园周边现“幽灵外卖”
14家美团外卖 竟用同一地址执照?
点外卖的时候,你在看菜单和价格的同时,会看这家店的地址和证照吗?连日来,生活报持续关注美团外卖乱象后,也不断有热心市民为记者提供新闻线索。12日,哈市松北区商业大学学生小韩,向记者举报美团外卖上有多家“幽灵外卖”,多家外卖店使用同一个地址,而这些外卖店的“真身”却不知在哪里。
投诉:好几家外卖店地址执照是同一个
小韩告诉记者:“我和同寝室的室友经常订外卖,生活报关注美团外卖的乱象之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之前订外卖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商家有没有证照,我们也没有去外卖店里真正看过环境,但看过报道后,再翻一翻之前的订单,我们非常震惊地发现,学校周边有很多外卖店都只上传了营业执照,并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
更让我们吃惊的是,居然还有一些外卖店,地址是同一个地址,用的居然也是同一个营业执照!”
踏查:网上标注地址 根本没有门市饭店
根据小韩提供的线索,12日中午生活报记者来到与哈商大相隔一条马路的松北区银河小区。中午时分,小区内大量外卖摩托车穿行。记者首先找到美团外卖上的“都乐卤肉饭”,发现该商家上传的营业执照居然是道外区一家烧烤店的营业执照,并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
在与银河小区相邻的军安绿色家园,也有大量外卖店在美团上注册。根据小韩的举报,生活报记者发现,竟然有多达14家外卖店注册了同一个地址:军安绿色家园10栋10号商服。
这些外卖店分别为:香鼎自选麻辣烫麻辣拌、鑫胜麻辣烫、勾魂快餐店、文文排骨米饭、Q弹黄焖鸡快餐、满屯(商大店)、乐家美味小菜园、川香阁麻辣香锅披萨焗饭、馋嘴猫水煮鱼、老四川快餐店、好先森便当、川东鸭颈王、李氏肉夹馍、食苑地下拌饭。
并且这些外卖店使用的居然是同一个营业执照!该营业执照地址为松北区军安绿色家园10栋10号商服,店名为夫妻干锅煎肉饭快餐店,注册日期为2015年8月4日。
记者把军安绿色家园与银河小区都走了个遍,也没看到这十几家中的任何一家实体店。而军安绿色家园10栋10号商服大门紧闭。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号商服使用面积约80平方米,10号楼附近一家饭店都没有。该商服不可能同时经营14家外卖店,而这14家外卖店的“真身”不知藏在何处。
军安绿色家园10栋10号看不到有外卖店
生活报记者 陈明菲 袁成亮 李威兵 杨雪楠
>最近一直在发愁,已经申请两次了,还是没办下大证来。如果真不让干了,可怎么办?”24日,在济南居然之家美食街经营桥头排骨的李传山,面对经济导报记者时仍在暗暗发愁。
让李传山如此着急的是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山东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0月25日前为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其中第五条规定,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和食品摊点备案证(卡)的经营者,不得从事网络餐饮服务。
如果该办法实施,可能就意味着李传山们没法做外卖生意了。
“我今年才刚刚加盟了桥头排骨,交了6万的加盟费,每年还有5000元的管理费。如果不让做外卖,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李传山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的小店现在基本就靠外卖撑着:一天能卖1500元左右,其中80%以上都是外卖订餐。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李传山从毕业起就在德克士做仓储,直到去年年底,做了爸爸的他面临着孩子没人带、家庭支出节节攀升的困局,才下定决心拼一次,自己创业做了餐饮小老板。
“第一次做生意心里也没底,好在时间自由,可以接送孩子上学。我们家(商品)性价比高、味道好,差不多两个月生意就做起来了。”李传山说,生意刚好起来就遇到了小餐饮证要升级大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问题。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已提前要求,从事外卖业务必须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只具有小餐饮证的须重新进行申请。
“我现在的小店,面积只有20平米左右,申请了两次都没通过。”李传山说,“办大证应该是卡在面积上了,要求是50平方米以上。”
“我现在的店面一个月租金就5000元,面积大的一是不好找,另外租金压力也大。可如果真不能干了,我前期的投入怎么办?”李传山说,他打算按照新要求再试试第三次,毕竟房租合同没到期,与品牌的加盟合同也没到期,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这次征求意见稿公布前,山东已经推行了几个月的小餐饮提档升级工作,也有一大批符合要求的小餐饮商户在监管部门帮助下成功升级,获得了继续网络经营的资质。但与李传山一样,受困于积蓄少、门面面积小等客观因素而难以升级的商户也不在少数,他们暂时还没能找到化解这场“危机”的途径。
对于这一正在征求意见的新规,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仪江勇律师分析,该办法的某些条款可能与国务院出台的相关规定冲突。如办法第五条规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和食品摊点备案证(卡)的经营者,不得从事网络餐饮服务”,而今年5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确定了网络餐饮治理线上线下监管一致原则,并规定:小餐饮登记商户在具备实体店经营场所及经营资格情况下,应依法允许其入网经营。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金瑞博士表示,加强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管理,是在当前网络餐饮发展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为降低公共安全风险、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做出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要看到,食品经营许可“办证难”问题现实中是长期存在的,因房屋产权性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非食品安全因素导致无法办证,也成为无证餐饮的一个原因。
“一些卫生好、口味好的小餐饮商户,给街坊邻居带来了便利,也为商户本人解决了家庭生计问题。考虑到实际情况,一概禁止并不能满足市民需要,而重点应该是督促这些小商户从品质上符合监管要求。”刘金瑞说。
李传山则希望,“或者把办大证的面积门槛降低一点,或者安排一定的过渡期,最好不要一刀切。”
经济导报 记者 段海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