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年轻时候空有一身精力和想法却没有钱去实现他,所以会选择合伙做一些事情,尤其是选择餐饮业。所以餐饮业是年轻人创业的一种趋势,那么这个一个出钱一个出力的合同究竟改怎么签。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说说。
< class="pgc-img">>我来举个我朋友的例子,我们按甲和乙来称呼。两人开个店,他们的分红比例和投资金额按照下面的投资方式:甲出70%,乙出3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总额为20万元,你出6万元,我出14万元。
< class="pgc-img">>乙为店长,需要全身心地经营这个店,而甲则不管事也不干活。因此,我他们需要在分红方案上进行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回本之前,按照出资比例分红;第二阶段是回本后两年内,乙的股份从30%涨到50%,甲的股份从70%降到50%;第三阶段是回本两年后,乙的股份再涨到70%,甲的股份最后降到30%。
对于这种分红方案,你可能会有疑问,因为最后投资方甲的股份越来越少,是否会亏本。这其实并不难想明白,因为两年后店面已经回本了,剩下的都是赚的。此时,人的作用占的更大,资金的作用就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
< class="pgc-img">>如果乙在店里既出钱又干活,一直保持30%的股份,那么时间久了你可能也不愿意了。因此,双方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分红方案,这样子生意才能持久,不知道i看懂了没。
?
< class="pgc-img">>动生产上最大的进步,以及所有劳动指向和应用的地方展现出来的熟练程度、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似乎都源于分工。分工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份已完成的外卖订单,大致需经过外卖平台——商家——骑手三位不同角色之手。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除外卖平台和餐饮店需要进行细致分工化外,骑手之间不需要再进行分工。骑手送外卖环节涉及到的操作本身并不复杂,即便再次分工对提升订单的履约完成率也微不足道。然而,事实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
任何一种微小的职业,内部都存在着分工。越是规模化越小的行业,其分工往往更细致。新加入跑外卖的骑手,因第一次从事该份工作,对该派送区域的道路不够熟悉,也缺乏与商家、用户之间有效沟通的技巧……新人刚跑外卖时,怕超时出差错,每次只敢接一至三单,送完后再继续接下一单,每天勤恳工作8小时勉强也能送完35单左右。一位从事外卖行业多年的老骑手,倘若系统分配到他手上的外卖订单,第一笔外卖订单与下一笔外卖订单,取餐的所在位置、送达目的存在相反路线,那么即便他倾尽全力,一天完成配送量最多也不超40单。
那些新加入的骑手,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对经常配送区域里,商家所处的位置、用户实际收货地址、哪条送餐路线最短、最便捷……都了如指掌后,同样8小时配送,在那个熟悉的范围内,日均配送订单量能稳定达到50单以上。此时,若把他重新分配在另一个陌生的配送区域内,即便他已拥有了早先外卖从业经验,也需要花时间熟悉路况,日均完成配送订单量则会降至在40单,直至他对新的配送区域有了重新的认识,完成订单的工作效率则会再次回升到原来水平上。
倘若把一位从事外卖配送行业多年的骑手,重新安排在某个陌生的区域,系统自动分配的外卖订单,上笔需配送订单与下笔需配送外卖订单之间,送餐、取餐路线方向完全相反。即便骑手的送餐时间在原来8小时基础上,再额外增加1个小时,日完成配送订单量最多勉强能达到35单。
虽然,外卖订单的配送时效快慢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但不可否认也受骑手内部细致化的劳动分工所影响。表面上,外卖站点对骑手进行一次人员调动,实则是对该区域内订单配送,重新进行了任务划分。这种人员调整,实则是对劳动力进行重新分工。
饮店想要做大做强,靠开一家店,绝对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要去做连锁化经营、资本化运营、数字化赋能。
同时也要读懂创业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差异。
其次要弱厨师化,实现标准化的经营流程。
那么这些新的方法和模式,具体该如何落地呢?请看下面的内容。
< class="pgc-img">>1、消费市场与创业市场
餐饮行业的淘汰率是80%,大部分的店生命周期都不会超过三年。
在这个比例中,淘汰率最高的是个体户形式的餐厅为主。
因为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餐饮业的品牌聚合度也在不断加强。
只有实现品牌化连锁,才能实现规划化运营,增加市场竞争力。
但想要实现连锁化,不但要看懂餐饮业的消费市场,而且也要认清创业市场。
如果只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把口味和服务做到极致,即可以实现小富即安。
< class="pgc-img">>相反如果想把餐饮店做成连锁的模式,不仅要盯住消费市场,也要在创业市场下功夫。
何为创业市场呢?就是在大众创业的时代,专门为创业者提供不同餐饮创业项目。
如适合在美食城开的店、商业综合体开的店、县城开的店,并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创业人群,制定不同的加盟费及创业解决方案。
2、弱厨师化,复制倍增
大多餐饮店之所以做不大,主要的一部分因素是人的问题。这个人包含“厨师和店老板”。
也就是说即便老板有开连锁店的野心,如果不能弱厨师化,无法实现复制倍增,最终也是徒劳的。
因为厨师这个岗位,在餐饮业是最难复制,最难管理,且成本极高的。
如按照1000平方的餐厅,后厨10个人员来说,我们开一家店容易,但如果想要开10家、100家就太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做大的连锁店,都是弱厨师化的。如麻辣烫、鸭脖、奶茶、火锅,这些店都是没有厨师的。
那么想要实现这种弱厨师的连锁管理,必须要做的是调整管理结构,把厨师从后厨分配到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的厨师要做的不是烹饪,而是研发菜品,优化口味。这样可以通过中央厨房+连锁的模式,复制倍增。
< class="pgc-img">>3、招商与众筹的逻辑
餐饮想通过连锁模式,复制倍增,必须要明白这3种经营模式:自营、加盟、众筹。
自营的连锁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自己出钱开店,自己经营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便于管理,缺点是重资产,很容易倒闭。
因此未来的餐饮店想发展,必须明白后两种连锁模式。
< class="pgc-img">>首先想要做好加盟连锁,必须要注重样板店和推广。
如我们花200万投资一家餐饮店,需要花100万作为推广费,在机场、高铁站打广告做形象。
然后以直播的时候去做营销,通过线上做炒作营销,然后以短视频商业广告,以及内容营销的方式去做招商。
直播营销及线上操作可以与网红合作,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商业广告可以直接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投放广告。
那么按照加盟费50万基础,一个月招募4个代理商,就可以回本。
这样既能快速回本,又能快速扩张,实现连锁化的复制倍增。
< class="pgc-img">>在共享及分享经济时代,众筹模式,也是比较主流的连锁方式。
如我们可以花200万投资一家店,以公司的形式经营,把餐饮店估值400万。然后以众筹的方式去做融资,按照每股2万,把49%的股份,卖给你自己的老客户。
这样不但可以快速套现196万,而且也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老客户。因为客户只要成为我们的股东,自然会介绍更多人来就餐。
按照这样的套路,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获取最高的回报,开更多的众筹店。
< class="pgc-img">>4、科技赋能,数字化经营
随着科技的发展,餐饮业想要持久发展,必须要实现数字化运营。
数字化运营的具体表现,主要在这2个方面: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资产。
数字化管理是把所有的经营环节,通过信息化系统相互打通,提升经营效率。
如客户可以通过前厅以二维码形式,进入点餐系统。选择好菜品以后,订单会自动进入后厨。
菜品烹饪完成以后,服务人员可以根据系统,配送至指定的餐桌。这个过程避免出现人工带来的失误,减低消费者的体验。
其次当消费者用餐完以后,收银系统会自动记录每个客户的消费情况,直接结算。
< class="pgc-img">>当整个连锁店都通过数字化系统在做管理的时候,每个店加盟店的老板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天的经营情况,每个客户的消费情况。
因为实现数字化运营以后,可以把前厅、后厨、收银,服务员、店长等系统的信息孤岛以依托数据中台相互打通,形成可视化的数字。
那么拥有这些数字资产以后,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优化产品、提升服务。
同时可以通过社交工具为入口,为老客户推送营销活动,驱动消费者二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