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有一句谚语叫“in Room ,do as the romans do”,翻译成我们中国话就是:“入乡随俗”。很显然,在入乡随俗这件事上,我们和外国友人达成了共识。
如今我们国内经济发达,大家的娱乐生活非常地多样,其中就包括了旅游。
< class="pgc-img">>不少人一到假期就高呼着“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然后坐着便捷的高铁、飞机到了全国各大景点。
而如果要在我国的城市中评选出一个“最好玩城市榜单”,广东和香港这两个城市一定是要排进前十的。这两个城市各有特色,而且繁华、多样,不玩上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就玩不透。
< class="pgc-img">>这两个地方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有那么几家中外闻名的茶餐厅,特别是在广东,茶餐厅简直遍地都是。
如果我们作为游客,没有在茶餐厅体验一番当地人的“茶餐厅文化”,那就完全不能算去这两个地方旅游过了!
如果您已经有意要去好好体验一番这些茶餐厅,那么这篇文章是您一定要看完的!因为茶餐厅中有许多暗号,有时候,您要是听不懂这些暗号,可是很容易闹出笑话的噢!
- (1)靓仔和靓妹
靓仔和靓妹这两个词,放在粤语区百用百灵。遇到个人他们大概率喊你靓某,什么人都喊你靓某,绝对不怕喊得你不好意思。
而这两个词不仅在交谈中使用,也在茶餐厅中使用。你会发现,当你点好菜的时候,服务员会问你要“靓仔”还是“靓妹”,这时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有什么茶餐厅有什么特殊服务!因为“靓仔”是米饭,“靓妹”是米粥!
你要是啥都不回答却用老司机的眼神看服务生,他绝对打爆你个“咸湿佬(变态)”!
- (2)凉茶
茶餐厅嘛,茶肯定得有。但是“凉茶”这种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你敢点吗?想想看,热茶都不怎么好喝,凉茶会是什么味道?
< class="pgc-img">>难道是王某吉凉茶?嘿!当然不是啊,茶餐厅里管冰奶茶叫“凉茶”啦!
- (3)飞边
这是一个无数旅客都以为是名词的动词。
他出现在服务员的问题中:“先生(或女士),您要飞边吗?”你要是不懂啥意思你肯定一头雾水了!
< class="pgc-img">>其实“飞边”就是把去掉吐司面包的四条边框,只留中间部分。因为有很多人嫌吐司面包四周的边框非常硬,所以茶餐厅推出了这项服务。
- (4)走青
这是一个很明显就能看出是动词的暗语。而且也确实是个动词。没注意听的游客可能会听成“请走”然后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其实“走青”就是去掉葱!我们常说青葱青葱,所以就以青代指葱,走青就是走葱啦!
< class="pgc-img">>碍于篇幅,还有好多暗话没能告诉大家!
大家不妨点个关注,我们的下一期“茶餐厅暗话”即将推出,您这时关注,届时更新就会立马推送到您的列表,节省了您的宝贵时间!
< class="pgc-img">>另外,如果有广东或香港的读者看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为那些“即将去你们那里拜访的朋友们”拨云见日、指点迷津一番!
< class="pgc-img">>文章的最后考考大家,大家知道港式茶餐厅里的西多士、菠萝油、三文治、奶油猪分别是哪几种食物吗?温馨提示,他们号称茶餐厅点心界的“四大金刚”。如果大家实在不知道,也请广东或香港的朋友们在评论区科普噢!
(注:以上“茶餐厅”均指“港式茶餐厅”,请读者们不要为此进行争论)
我是潜龙,你的掌上生活小百科。定期为您更新生活小技巧,不定期为您更新有趣的小故事、小趣闻!
承蒙垂读,感激不尽;如能关注,感激涕零!
(部分图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class="pgc-img">>是广州第一家港式茶餐厅。
服务员都是妈妈级的阿姨,没有职业式的微笑,手脚麻利话不多。
菜品多年不变,味道一如既往,摆盘随意,餐具简单。
< class="pgc-img">>有人把它当成自家食堂,一日三餐,吃得舒舒坦坦。
也有人只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反手打个差评。
说到这里,想必老饕们已经知晓谜底了。
没错,它就是永盈。
1996年,永盈茶餐厅营业,第一家店开在惠福东路。
因为临近热闹的北京路商圈,所以人气很旺。
无论做生意的大佬还是格子间的小白领,饭点一到,都得排队等位。
< class="pgc-img">>26年过去,老店依然坚挺。
面积不大,上下两层,橙底黄字的店招低调又显眼。门口是两个明档,一大锅煮沸的牛杂,汤汁翻滚,浓香扑鼻。
另一边是挂起的烧腊,豉油鸡、叉烧、白切鸡、烧鹅,色香俱全。身材魁梧的师傅立在炉边,快刀斩料。
走近细看,橱窗还贴着一张密密麻麻的“菜单”,背景是香港的叮叮电车,兜兜转转,似乎开过所有TVB里出现的景象。
店内五六张桌子,坐满顾客,蜷着手脚是常态。出菜口的灯箱全是繁体字,配上诱人的图片,不影响点餐。
建设六马路,永盈的分店之一,面积要大很多。
< class="pgc-img">>最有趣的物件是木架上几百个可乐瓶和奶茶瓶,前者年代不一,甚至能找到1922年的北极熊款。
后者是永盈自家调制的丝袜奶茶,茶香盖过奶香,地道的香港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中午饭点,茶餐厅座无虚席。
这里浓缩着一个日日匆忙的广州,也藏着那句“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没有说透的话——吃饭呢,最紧要的就是知道喜欢什么。
喝完茶水,开始点餐。
翻开几份菜单,我有点犯难。
港式饮品、糖水、汤丁、面包、西式小吃、炒粉炒面、碟头饭眼花缭乱,还有各种茶餐的复杂组合。权衡之时,只听邻座一位大哥果断发话:D餐!
服务员阿姨手速更快,记在纸上递到厨房,单上写着:“配火T,餐,五宝饭”。
不觉明历。
< class="pgc-img">>这是永盈茶餐厅,甚至多数港式茶餐厅流传已久的“黑话”。简单直接,没有半点废话,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果是熟客,整个下单过程甚至10秒就能搞定。
跟着阿姨走一圈,不知不觉,我竟收获了一本“茶餐厅黑话词典”。
< class="pgc-img">>吐司被译为多士,浸泡蛋液、牛奶煎炸而成的又叫“西多士”,简称“西多”。
酱料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果酱吐司谓之“占多”,融入炼奶黄油的称之“奶油多”,加了黄油和果酱的则是“油占多”。
茶直接说成“T”,柠檬茶则是“0”,热茶会在前面加个“火”,冰的则会加“C”,意为Cold。
菠萝油叫法干脆,就一个“油”字。白粥写成“白足”,五宝饭配菜心写成“五宝,心”。
< class="pgc-img">>这些都是基础篇。
进阶篇难度不小,听起来云里雾绕。
“飞”和“走”都代表“不要”的意思,比如咖啡“飞沙走奶”,指的是不要糖不要奶,“方包走油飞边”就是去掉面包干硬的外皮不加黄油。
< class="pgc-img">>如果要在饮品里加冰,可以说“爆雪”。
想以炼奶代替白砂糖,就一句“茶走”即可。侠气十足。
终极篇,更有挑战性,也更有意思。比如“汪阿姐一杯”,其实就是一杯热咖啡,她曾以一首《热咖啡》风靡全港。“流晒汗嘅古天乐”(流着汗的古天乐)代表热巧克力,非常形象。
不懂“黑话”的顾客,也能在永盈心满意足地填饱肚子,这似乎是茶餐厅的一个共性:它对所有人敞开,堪称最平民化的饮食场所,随便点点,都是一天活色生香的开场。
< class="pgc-img">>穿过满屋子人群,找到一个空座。
港式奶茶,干炒牛河,菠萝油还有一份秘制牛杂,片刻就上桌了,冒着镬气。
奶茶需要慢慢嗒,茶香徐徐,油滑如丝,略带苦味,竟然有提神的效果。
干炒牛河分量很足,低头深嗦一口,舌头和牙齿斗得正狠,好吃,但过于油腻。菠萝油外壳酥脆到掉渣,里面如同绵云般蓬松柔软,咬下去冰火两重天。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牛杂,不便宜。
因为用料实在,味道恒久,从早煮到晚,所以几乎每桌都能见到它。裹满汤汁之后,每一筷子都变得沉甸甸,有韧劲,有嚼头,回味悠长
< class="pgc-img">>永盈茶餐厅的味道好吃吗?每个顾客都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吃了十几年,与阿姨们成了朋友,她的眼里,这就是广州最正宗的港式茶餐厅。有老人三年没有在外面吃饭,偶尔路过,进去吃完一碗鲜虾云吞,“涨价了,但味道没变”。也有人因为“广州第一家”的噱头过来尝鲜,尽兴而去,失望而归。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也许茶餐厅就是如此吧。
它对所有人敞开,不保证所有人满意。它贩卖的不是美味珍馐,而是飞速地提供一顿饱餐。它与城市的节奏合拍,老人睇报喝茶,年轻人风卷残云,脚步匆匆,学生们走过一批又一批。
所谓生活百态。
?今日话题
26年的时间里,
永盈已经在广州开了8家店,
你去吃过吗?感觉如何?
人均:47元
地址:惠福东路529号(其它店可导航)
营业时间:08:00—次日01:00
来源:i广州
注请加微信公众号“陈晨的美食空间”
个人微信957327915
茶餐厅与快餐厅
茶餐厅是香港、广州地区的特色餐饮,而夹在香港广州之间的深圳,还真找不出几家地道的茶餐厅。因为深圳流行的不是茶餐厅文化,而是快餐厅文化。
恩,今天这篇不是吐槽贴,只是瞎聊一下茶餐厅文化与快餐厅文化。
先说茶餐厅。一个普遍的说法,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冰室是高档西餐厅的简易平民版,会卖咖啡,但是西餐厅提供的一些高档菜品,这些冰室做不来,也超出了普通市民的消费水平,所以主要卖一些简单的糕点,比如蛋挞,以及后来和奶茶一起成为茶餐厅代表的菠萝包。譬如现在依旧鼎鼎大名的旺角金华冰厅。
再到后来发展成茶餐厅,可谓中西饮食融合的典范,出品亦是五花八门。
深圳呢,虽然在广东地区,但从一开始就没有茶餐厅文化的传承和土壤。当年横行一时的大快活、大家乐,不是严格意义的茶餐厅,学生时代开始看着一步步做大的本土品牌嘉旺,更应该归为快餐厅。
2000年前,或许犄角旮旯会有一些所谓地道的茶餐厅,但在深圳餐饮中始终成不了大气候。
抛开罗湖口岸附近专做港客生意的一些茶餐厅,真正在深圳最早做大的茶餐厅,应该算是太兴。不过我最受不了这些香港店的一点,就是定价和香港一样。不算两地的收入差,以及人工、房租、成本差,只算货币汇率,甚至都溢价了。更不用说太兴后来赚钱越来越疯,基本把茶餐厅改成做炒菜的正式餐厅。后来再开的各种茶餐厅,多半也是装修精致、定价不菲。
所以茶餐厅在深圳从一开始定位就歪了,变成和当初的星巴克、必胜客之流一样,是小资、小白领们聚会的选择,而不再是扎根市井。那么更广大的上班族要解决吃饭问题怎么办,96年的嘉旺一份香菇牛肉饭8元钱,天天爆满,后来多出了嘉X、X旺的各种山寨版本。现在,则是多出了各种家乐缘的山寨版本。
事实上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茶餐厅文化就流行不起来。除开珠三角人士,有几个从小就是吃茶餐厅长大的。还经常有自我感觉良好的,说:“可能我对茶餐厅的要求高一些,因为平时吃惯了太兴、新发。”别笑,我身边真有不少人,觉得新发是好地道的港式茶餐厅。
爱上纲上线的同志注意了,本文丝毫没有埋汰深圳快餐文化的意思,茶餐厅说到底不也是快餐嘛。我只是觉得,看着一种餐饮文化的衍变,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就好比茶餐厅是西餐厅简化,再结合中式饮食一步步形成的。那么这种港式茶餐厅,在深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融合。譬如深圳的很多茶餐厅,会卖小炒肉饭、回锅肉饭,还有四川凉面、川北凉粉神马的。
八大菜系的成型,欧洲新美食的兴起,它并不是有一个起源,然后到了现在就一成不变。融合和发展,才是饮食魅力无穷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