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概要:我国快餐服务餐位数随着门店数量及营业面积的增长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快餐服务餐位数从2015年的152.93万个增长到193.42万个,预计2023年我国快餐服务餐位数有望达到215万个。=
关键词:快餐市场规模、快餐市场竞争格局、快餐行业发展前景
一、定义及分类
快餐是指由商业企业快速供应、即刻食用、价格合理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大众化餐饮,具有快速、方便、标准化、环保等特点。快餐种类多,按经营方式、工业化程度可分为:传统快餐、现代快餐;按菜品风味可分为:中式快餐、西式快餐、中西合璧式快餐、其它快餐;按品种形式可分为:单一品种快餐、组合品种快餐。
< class="pgc-img">>中式快餐是相对于西式快餐而言的,以中国人餐饮习惯为基础,结合快餐的某些元素,是一种全新的属于中国本土的餐饮形式。中式快餐可分饭食类、面条类、面点类、饮料小吃类等。
< class="pgc-img">>二、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俗语,餐饮是人民最基础的生活消费需求之一。快餐是我国餐饮行业的种类之一,是一种以快捷、方便、多样化、价格实惠等为特点的餐饮服务模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快餐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众多消费者饮食生活中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餐行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快餐市场门店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21年我国快餐服务门店总数从2015年的13911个增长至22517个,预计2023年我国快餐服务门店总数约为27500个。
< class="pgc-img">>从营业面积来看,2021年我国快餐服务营业面积从2015年的406.8万平方米增长至619.58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我国快餐服务营业面积有望达到735万平方米。
< class="pgc-img">>我国快餐服务餐位数随着门店数量及营业面积的增长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快餐服务餐位数从2015年的152.93万个增长到193.42万个,预计2023年我国快餐服务餐位数有望达到215万个。
< class="pgc-img">>快餐业是一种以快速、方便为主要卖点的餐饮服务,通常以快餐店、连锁店等形式出现,主要提供汉堡、炸鸡、薯条、饮料等快餐食品。我国快餐服务商品主要以统一配送为主。2021年,我国快餐服务商品购进总额从2015年的335.95亿元增长至410.42亿元,快餐服务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从2015年的306.08亿元增长至390亿元。
< class="pgc-img">>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快餐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三、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我国快餐行业上游主要为供应商,包括食材、包装以及餐具等产品的供给;中游快餐服务;下游主要面向消费市场。
< class="pgc-img">>2、上游-食材(蔬菜)
随着快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服务企业希望以合理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食材,因此,餐厅食材配送服务开始受到欢迎。食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餐饮业的发展和顾客的口碑。选择优质的食材可以提升菜品的口感和品质,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新鲜蔬菜配送成为了餐饮职业真实需求的,餐饮职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蔬菜配送的不断进步。我国为蔬菜种植大国之一,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我国蔬菜产量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蔬菜产量从2015年的66425.1万吨增长至79997.22万吨。
< class="pgc-img">>3、下游-消费者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是消费的基本盘,餐饮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业,城镇人口增加是餐饮业发展的引擎,人口增长速度越快的地方,对餐饮业的发展越有利。我国14亿人口就是我国餐饮的利基时长,我国餐饮市场很大,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 class="pgc-img">>四、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快餐业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是美国快餐业创立和飞速发展时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快餐在美国国内发展到顶峰,成为世界上快餐业最发达的国家。而我国于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在北京开业,才拉开我国现代快餐产业发展的序幕。
我国快餐业经过三十多年,我国快餐行业在冲击与变革中依然蓬勃发展,朝气十足。如今,快餐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并因此出现了“快餐文化”和“速食主义”。近年来国内快餐业的需求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夫妻小店到如今连锁模式;从品类单一、卖相粗糙到如今的丰富多样、精细可口;从原来的餐饮解决刚需到如今的消费升级。国内快餐企业从初步试水到现在存在一定数量的中式快餐品牌,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 class="pgc-img">>五、竞争格局
1、快餐行业主要品牌
中国快餐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特点。一是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品牌之间在产品创新和多样化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二是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三是本地化和国际化战略。目前,中式快餐上市企业主要有乡村基、味千(中国)、巴比食品、大家乐集团等。
< class="pgc-img">>2、代表企业-味千(中国)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内地为主营业务基地的经营商,是中国更大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商之一,是首家在香港上市并以内地为主营业务基地的快速休闲连锁餐厅经营商。味千中国的多款拉面及日式美食,成功照顾各类顾客的口味及喜好,令集团在同行竞争中突显优势,并确立其品牌「味千拉面」优质、美味、健康及可靠的良好声誉。
< class="pgc-img">>六、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大众性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的更加充分。
未来,中国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并且会出现更多的新势力,这将推动行业发展。快餐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行业,随着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餐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 class="pgc-img">>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快餐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深度调研数据、专家反馈数据、内部运营数据等全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客户的商业决策效率。本报告对中国快餐行业现状与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投资者寻找新的市场投资机会,进入快餐行业投资布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 class="pgc-img">>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022年岁末,随着各类防疫政策的优化,新冠也开始实行“乙类乙管”,餐饮行业的曙光不远了。
而在整个2022年,在各大城市严格的防疫措施下,无论是连锁餐饮企业还是街边小店,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在此背景下,也有一批企业选择“逆势”冲击资本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的预制菜业务在疫情之下得到了飞速发展。
大中小企业都不好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5348亿元,同比下降5%。原本2021年已经在一定程度受疫情的影响了,2022年又因为更长时间的封控导致了餐饮消费的微跌。
就连头部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06862.HK)亏去2.66亿元,海底捞称,报告期内的净亏损中包含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3.08亿元,以及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餐厅暂停营业或暂停堂食期间产生的固定开支和员工成本。
与之相似的是,呷哺呷哺(00520.HK)也亏去了2.8亿元,九毛九(09922.HK)虽然在今年上半年获得了5770万元的净利润,但也同比下滑69%。
还有一系列网红餐饮品牌,在今年变得低调,甚至直接撤离市场。曾经创下日排3000桌的“电台巷火锅”,目前在营门店数不足30家;门店数曾突破800家的贤合庄火锅,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门店数仅余400家左右;网红炸鸡品牌Popeyes在年中被曝倒闭,目前在上海仅剩2家门店在营业。
一些个体户餐饮人的2022年则更加艰难,他们面临着员工流失、现金流不足等问题,导致了一部分餐厅的倒闭,当然也不乏坚守的餐饮人。
“我们总共20名员工,封控期间走了几名,他们害怕疫情再度来袭影响收入。每一个老员工的流失我们都很心疼,新员工的磨合也需要时间。”2022年7月,上海刚恢复堂食之后,一位在普陀区经营融合菜的餐厅老板朱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进入下半年,朱雨的餐厅总算平稳营收了数个月,可是年底又碰上防疫政策优化,感染人数太多,12月的销售额再度跌入谷底。
对于个体户餐饮人来说,房租是一笔较大的成本支出。万幸的是,在2022年,政府曾为一些中小餐厅免去6个月的房租。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指出,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予提交受疫情影响证明材料,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
据朱雨回忆:“园区物业从4月份的时候就不断安慰我们,告诉我们不要焦虑,他们是国企,可以免房租的,虽然当时具体政策还没出来。每个月小10万的房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排队上市,成功率却低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的连锁率仅为10%,而美国、日本的连锁率在50%左右。资本程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但这也正意味着该赛道存在大量的投资和上市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有10家餐饮企业先后向资本市场冲击,包括网红餐厅绿茶、披萨企业达美乐、火锅品牌捞王、麻辣烫之王杨国福,还有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老乡鸡和老娘舅。
可惜,直至年底,除了达美乐近日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其他的餐饮企业,或因为一直未更新招股书导致材料失效,或准上市企业主动撤回申请,甚至还有企业已经被暂缓上市。
早年间,多数餐饮品牌对“融资、上市”等进程并不感冒,而不少投资机构也因为餐饮企业的现金流水居多导致“算账难”而望而却步。而近几年来,融资和IPO为何却接连涌现呢?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企业争相上市是餐饮赛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认为:“业者选择上市更多的还是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把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里程碑,因为上市之后有了资本平台,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对于创始者或者股东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财富实现的途径。”
至于为何到了年底,真正成功上市的企业却那么少,文志宏认为,可能有两个方面因素,既有交易所、证监会审核周期的因素,也有企业本身的业绩因素,例如业绩增长情况、规范化情况,或企业对上市时机、节奏的把握等。“但是我觉得餐饮连锁企业上市的大趋势和方向是确定的,餐饮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资本化的竞争时代。”
预制菜、本地餐饮飞速发展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宅经济”乘势起飞,这也为预制菜在C端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弗若斯特沙利文白皮书数据显示,至2020年,中国“在家吃饭”市场规模达29,23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3.3%,预测2025年其市场规模可升至35,529亿元,“在家吃饭”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在被C端消费者熟知之前,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有20多年之久。
“到2014年左右,因房屋租金、用人成本持续提升,大量餐饮企业开始采用中央厨房+预制食材的经营方式,B端需求的增长催生了该行业的第一次爆发。而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宅家经济为预制菜行业在C端市场的渗透和发展按下了快捷键。”简餐品牌理象国负责人王林表示。
消费者们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在提升,使用场景也在拓宽。家住上海浦东三林的陈女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因为家里有宝宝,不方便出行,所以2022年度经常在家里张罗家庭聚餐,会在生鲜电商平台上下单一些火锅食材和几道预制菜大菜招待亲友。
谁在买预制菜?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表示,叮咚平台的预制菜用户年龄段在30-45岁左右,已婚、有孩子的相对较多,文化层次素质相对较高,白领比较多,对价格也不那么敏感,对商品和健康的需求更高。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还注意到,直至年底防疫政策优化之前,消费者外出旅行都不是很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假期的本地餐饮消费。所以在假日期间,一些连锁餐饮品牌的菜单里推出了不少区域特色新品,给顾客带来本地化的食材。譬如在杭州的部分海底捞门店,可以吃到豆汤排骨火锅;苏州部分门店上架了木瓜酸辣火锅;扬州、无锡的部分门店有蟹粉金汤火锅。而这些菜品大多都是就地取材。
在餐饮行业从业十余年的周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无论是对于连锁餐饮品牌,还是个体餐饮门店老板来说,随着本地客人比例的增加,对餐品的品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在景区就餐的大部分是外地游客,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本地菜是否正宗,更多是尝鲜,基本很难成为回头客。而现在,如果能够推出高质量、口味正宗的本地餐食,则可以吸引不少老顾客,提高他们的复购率。”
2022年底,疫情政策的优化让餐饮人看见了希望,不过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疫情政策的大幅度改变让餐饮行业的预期变得更加值得期待,但在目前这一阶段,餐饮行业还需渡过最后艰难的100天。随着人们对疫情心态的放平,国家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市场将不断回暖,餐饮行业也必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