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最受欢迎的拉面连锁店,相信很多拉面爱好者对幸乐苑(Korakuen)都不陌生。幸乐苑在日本「最喜欢去的拉面连锁店」的评选中排行第一,成为日本年轻人最喜欢的拉面店,其人气甚至超过了“一蘭”拉面连锁店”。
< class="pgc-img">>幸乐苑创办于1954年,在日本各地分店超过500家,是东京有名的一大上市企业。但是这样一家知名拉面连锁店,此前也曾因连续三个季度营业赤字而陷入低谷。不过,在幸乐苑的高层领导交替后,公司业绩在逐步恢复。
2023年6月,该公司的新井田升卸任社长一职,其父亲新井田传就任会长兼社长,接管经营幸乐苑。2024年3月期公司勉强扭亏为盈,营业利润率为0.1%,并计划本季度将营业利润率提高到2.3%。
< class="pgc-img">>除了营业利润率提高外,幸乐苑的客流量恢复也令人惊叹。数据显示,2024年6月幸乐苑的现有店客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0%。
巧妙营销,提升业绩
幸乐苑在2018年11月进行了更新换代。由于受到“在儿童套餐拉面中发现员工一小部分手指”的事件影响,幸楽苑业绩恢复迟缓。
同时,公司偏离了主导战略,在偏远地区开设新分店,与「いきなり!ステーキ」签订了加盟合同,以谋求店铺的转换等,公司经营上出现了迷失的迹象。
< class="pgc-img">>幸乐苑2018年3月期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1亿日元,净亏损超过32亿日元。
截至2019年3月末,幸乐苑年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0%,达到412.68亿日元,营业利润为16.36亿日元(去年同期营业亏损为7200万日元),公司发展很顺利。但是,由于公司在前期出现了巨额减值损失,因此可以说,因公司更新换代而实现的盈利转折已经成功了一半。
此后,幸乐苑经历了一系列考验:2019年的19号台风造成的洪水灾害,工厂被迫停止运营,240家商店暂时停止营业。第二年,公司又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扩散而陷入困境。
由于受到台风影响,2020年3月期幸乐苑销售额减少下降了7.3%。2021年3月期销售额下降了30%。
< class="pgc-img">>受新冠疫情影响,幸乐苑扩大了服务范围,加强销售「幸弁」便当,并开始供应咖喱;同时推出了外卖系统,出售拉面和饺子等在店里可以吃到的所有产品,并推出了汽车餐厅,贩卖粥等早餐。
在外出就餐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幸乐苑拉面连锁店为了抓住各种需求,逐渐失去了其作为拉面店的核心业务。
高层交替后,客户数量发生戏剧性变化
幸乐苑的分店主要集中在郊外的路边。与以都市区和繁华街为中心的日高屋相比,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在路边开店的「すき家」的客流量比吉野屋、松屋恢复得更快,同样的原因,米田咖啡店与罗多伦、圣马克等咖啡店相比,客流量减少的影响有限。
< class="pgc-img">>但是,幸乐苑的客流量恢复却十分缓慢。2022年3月期减收5.8%,2023年3月期增收仅1.8%。但在新井田传于2023年6月就任公司社长、接手经营之后,其客流量恢复得很快,公司业绩迅速复苏。
< class="pgc-img">>从幸乐苑和日高屋的2023年1月起客流量变化来看, 2023年初日高屋揽客能力恢复,比上一年高出10%-40%;另一方面,幸乐苑有几个月的客流量都没有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 class="pgc-img">>尽管如此,幸乐苑从2023年8月以来几乎所有月份的客流量都超过了去年。进入2024年之后,幸乐苑的客流量比前一年增长了10%。
消费者容易选择的价格区间
新井田传上任后,首先着手的是菜单的重组,每月都会推出期间限定商品,并试图利用电视广告和SNS的营销策略来重振业务。
幸乐苑的主打商品是490日元的味噌、盐、酱油等口味的拉面。在原材料、水电费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幸乐苑并未提高主打产品价格,而是强化套餐菜单,顾客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拉面上加上饺子、炒饭、叉烧盖饭等。这些菜的价格比单点便宜80-150日元,但因为利润高,所以更容易降价。
< class="pgc-img">>另外,拉面的价格分别为590日元、690日元、790日元、890日元,只要价格在这四个价格之间,就可以方便选择。在此基础上,味增黄油玉米和盐黄油玉米从760日元改为690日元。
原价为830日元的高级酱油调整为760日元,大幅降低了不符合原则的中等价位商品的价格。
新井田升成为社长后,投入了随季节变化的新菜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扩大导致菜单结构变更、以及在物价高涨为背景下的部分商品涨价等,这些都偏离了公司创立之初的原则。
其中,2020年推出限量发售的巧克力拉面就是幸乐苑偏离原则的一个缩影。
< class="pgc-img">>巧克力拉面是在酱油拉面的基础上,加入可可油,配料方面除了叉烧和葱等熟悉配料外,还包含一块巧克力和磨碎的生姜。
虽然人们对其口味褒贬不一,但很明显,这种产品是一种旨在制造话题的营销举措。巧克力拉面推出后,确实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限量发售。
然而,由于幸乐苑的顾客层是以路边顾客为主体特征,主要是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工地工人等。对于无视重复使用的商品的投入存疑。
在这一点上,更换了高层后的幸乐苑,全面展现价格的实惠感,强化了能让人感受到饱腹感的套餐,粉丝们的信赖度会变得更高。
< class="pgc-img">>幸乐苑的代表性产品“中华面”曾经是290日元,现在是490日元。虽然有报道说涨价导致了顾客流失,但只要能提供与价格相对应的价值,其涨价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
根据家庭调查,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增加了外出就餐的花费。相反,他们外出就餐的次数减少了。这意味着以便宜为唯一吸引力的时代已经结束。
幸乐苑似乎从价格先行进入了注重质量的新阶段。
< class="pgc-img">>幸乐苑作为一家广为人知的老店,以拉面口味种类多为特点,汤底可选酱油、盐味、芝麻或味噌等,另外再配上牛肉、猪肉或叉烧等,而且面也很有弹性!
「便宜、好吃、出餐快」是幸乐苑拉面连锁店受到大家喜爱的主要原因。此外,「店内气氛让人很舒服,即使带小孩去也很方便」、「分店多」也是它吸引食客的魅力所在。相信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幸乐苑即将进入大复苏的时代。
三省堂实业株式会社,日本东京商用厨房机器制造商,从事厨房机器设计制造,提供餐厅,酒店开业一条龙服务。
024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到2624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同比增长7.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2个百分点。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无论是汉堡、披萨、意面等西式快餐,还是泡菜、石锅拌饭等韩式料理,亦或是寿司、刺身、拉面等日式美食,都拥有无数拥趸。
西餐也是重要的餐饮品类,通常包括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等不同国别的菜肴。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西餐市场规模达到756亿元,同比上升6.8%;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在营西餐门店数量接近9万家,萨莉亚、豪德亨牛排自助餐厅、夏日玛莉西餐厅、Wagas沃歌斯、豪客来牛排等门店数量破百。
< class="pgc-img">>在消费者越发追求性价比的当下,定位高性价比的意式餐饮连锁企业萨莉亚(saizeriya)迎来了一波“吃货红利”。2023财年(2022年9月-2023年8月)公司实现营收1832.4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同比增长27%,创下历史新高;营业利润72.22亿日元,是前一年的17倍。
其中,以中国市场为主的亚洲分部总销售额同比增长45.5%至627.4亿日元,营业利润84.5亿日元;反观日本分部,销售额同比增长19.1%至1204.82亿日元,营业亏损14.91亿日元。
2024财年前三财季(2023年9月-2024年5月),萨莉亚销售额达到1632亿日元,营业利润100.65亿日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182.0%。其中,亚洲分部销售额同比增长30.1%至580亿日元,营业利润82亿日元,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业利润。
赚得盆满钵满的萨莉亚,预计2024财年销售额将增长15%至21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6.8亿元),营业利润将增长81%至131亿日元,净利润将增长26%至65亿日元。
< class="pgc-img">>公开资料显示:萨莉亚成立于1967年,不同于吉野家、味千拉面等日本餐厅,它主打意大利风味菜肴,提供披萨、意面、沙拉、焗饭、牛排、饮料等11大品类、约100种产品,例如牛肝菌酱鸡肉奶汁意面、海鲜烩饭、双重芝士披萨、金枪鱼沙拉、蒜香蜗牛、焦糖布丁等等。
公司收入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主要从事食材生产)与亚洲(不包含日本市场)三大分部。截至目前拥有1549家门店,其中日本本土1051家,海外市场498家。自从03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开出466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
主打经济实惠、快捷美味的萨莉亚,菜品向来以平价著称,定价个位数的餐前小菜、18元的6英寸披萨、20元左右的意面或焗饭……人均消费40-50元,因此获得“意大利沙县”“西餐界蜜雪冰城”等称号,其门店常被选为“打工人食堂”,甚至有游客专程前往打卡。
< class="pgc-img">>萨莉亚的高性价比定位,始于创始人正垣泰彦提出的“希望更多的顾客能够开心满意”想法。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运营效率优化,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低成本运营,安心、不难吃的食物,刚刚好的环境及服务。
供应链方面,公司自建农场、半成品加工厂、物流基地,以减少外部采购来进一步节省原材料成本。食材方面,采用中央工厂模式,将半加工成品、预制菜等形式送至门店,再进行简单加工即上桌。既减少门店后厨的占地空间,也降低现场加工难度,提高出餐速度,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得益于门店流程和产品的高标准化,出餐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这也造就了萨莉亚的高翻台率。
门店方面,选址通常是核心城市的非核心位置、黄金地段的非黄金铺位,以降低房租成本。采用统一简约的装修风格,保持品牌的视觉识别度,甚至直接选择已经倒闭的餐厅门店,省了很多装修费用。
写在最后
当然,萨莉亚并非高枕无忧。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其部分菜品涨价了,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商涨价了”。为了保持平价优势,公司也加快了自己在中国的供应链建设,投资3000万美元在广州建设一家新工厂,生产酱汁、意大利面、披萨等产品,拟在2026年1月开始运营。
另一方面,百胜旗下的必胜客开出了必胜客WOW,6元甜品、9元小吃、17元的意面或焗饭、18元焗蜗牛、19元的披萨……无论是定位,还是菜品、价格,很明显是要与萨莉亚争夺平价市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鸿斌】
当中文网络上还在讨论日本GDP被德国反超,由全球第三降至全球第四时,日本股市一路高歌猛涨,让人连呼惊奇。
3月4日的收盘价更攀升至40109点,站上了4万点大关。花旗证券公司预测年内这一指数将会上扬至4.5万点的新高,野村证券公司的预测是4.3万点,日兴证券也预测将攀升至4.2万点。
日经指数盘中首次升破40000点大关的电子屏。3月4日上午摄于东京东新桥。(图源:共同社)
在野村证券公司的资深分析师海律政信看来,由于上市企业的效益持续提升,日经指数再创新高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即便如此,他原先也预计这一变化将会发生在2027-2028年期间。也许股市走出严重创伤都需要这样几乎一代人的时间。1929年发生的大危机,美国近90%的股票都下跌了,直到1954年才得以全面恢复。
而在当年泡沫破灭后,日本股市曾一路走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年3月这一指数一度跌至7054点的新低。其时,广大日本股民、证券公司和上市企业都产生了“今夕是何年”的强烈困惑。
日本股市是从去年开始加速走高的。去年新年伊始,日经指数还只有2.5万点,当年5月就站上了3万点大关。当年年底东京证交所的所有股票总市值达到841万亿日元,为当年GDP的1.42倍,与1989年的这一比值不相上下。
进入今年以来,这一指数涨势更猛,今年仅截至3月1日就上涨6400点。这其中当然有日本上市企业业绩改善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境外投资者大举涌入。去年春季著名股神巴菲特前往日本视察,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股市的市盈率太低,他还购买了5家日本商社的大量股票,此举无疑刺激了境外投资者对日本股市的关注和投入。
2023年全年,境外投资者买入日本股票超过抛售额为3.1万亿日元,而今年还不到两个月,这一指标就达到了2.7万亿日元之多。据东京证交所披露的数据,截至2月16日,今年以来已连续7周境外投资者的买入额超过抛售额。目前境外投资者所持有的日本股票占比达30%,超过日本银行和国内散户等其他投资主体,跃居第一,而在1985年这一比重不过是7%。目前在日本股市中,境外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占到约60%。
在泡沫破灭后,日本散户一直在抛售股票。即便持仓者也大多是跑短线。在股市低迷时期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1980年日本股市中散户占比是28%,2022年降至18%。
境外投资者如此看好日本股市,与美国和欧洲的养老金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多年来一直在投资海外这一动向密切相关。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在会计领域实施了被称为“大爆炸”的制度改革,开始与国际制度接轨。日本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美国企业采用了同样的标准,这使得境外投资者近悦远来。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由于日元贬值,在境外投资者看来,日本的股价显然处于低位,他们当然要买进。这导致日经股指去年攀升了28.2%,与1989年的升幅29.0%不相上下。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机构与上市企业相互持股的习惯做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境外投资者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因素。
1985年日本银行、保险公司与上市企业的相互持股占66%之多。由于泡沫破灭,股价下跌,此后彼此之间不断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这一比重如今已下跌了一半左右。连日本头号企业丰田公司也在全力推动降低集团内的相互持股比率,例如在财险公司Sompo发生丑闻后,丰田集团立即将该公司高达1.3万亿日元的“政策股”全部清零,此举在境外投资者中获得极大好评。预计今年丰田公司净利润可望首次站上4万亿日元大关。
日本各上市企业由此开始注重包括境外投资者在内的股民的呼声,不断增加对本公司股票的回购,从而使广大股民实际获益。经济产业省在2014年发表了一份报告,要求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金不得低于8%,由此提升经营效益。与此同时,日本投资者还通过与外国同行的交流,改变了以往持续多年的“现金为王”观念,增加了对股东的分红。另外,东京证交所也一再强调各上市企业应关注“资金成本”,拥有“股价意识”,如果上市企业的股价净值比低于1倍,该上市企业就必须考虑及时改善其经营业绩,此举有力推动了上市企业的改革。
1989年日本股市的市盈率高达61.7倍之多,今年2月仅为16.5倍。境外投资者的大举入市,无疑推动了日本上市企业提高经营透明度和注重资本效益。在日本上市企业看来,境外投资者的意见对改善企业经营是非常有益的。目前日本上市企业的利润站营收额比重,从1989年的3.0%提升至6.0%。
日本股市此番再创新高,也有一些偶然因素。2月22日东京时间上午6点22分,美国英伟达公司公布的2023年11月-今年1月的业绩远超市场预期,此举对9点开盘的东京证交所以半导体为主的个股产生了强烈的拉动作用,因为从生产设备到半导体材料,英伟达在日本有许多相关企业,此举显然推动了股市的整体走高。
于是在当天东京证交所的收盘价为39098点,超过了泡沫破灭前夕198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创下的38915点的历史记录,已长达34年以上的原纪录就此作古。
其中有142家上市企业的股价在这一期间上涨了10倍以上,超过100倍的也有4家,增幅最大的是生产牛肉盖浇饭的餐饮连锁企业泉盛公司(Zensho),其市值居然上涨了236倍之多。该企业1982年创业,1997年刚上市,当时每股股价仅为27日元,如今却成为日本餐饮企业的龙头老大,而且在国外的分店超过了1万家。而美国股市的持续攀升,也对日本股市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以往日本股民往往是逢高便抛,这次却没有出现这一现象,因为股民们都认为创新高只不过是一个新开端,他们都看好后市,希望今后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日本股市再创新高的这1/3世纪以上的时期中,日本经济结构当然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都是那些从事贸易的上市企业获利甚丰,如今的赢利企业则主要从事投资。这些企业的海外盈利目前高达年均30万亿日元,这无疑推动了日本股市走高。据《日本经济新闻》统计,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的日本企业今年3月的利润合计将比去年同期增加13%,已连续3年保持增长。
若将构成日经指数的225家上市企业视为一家企业来测算的话,截至再创新高的当天,今年可望获益2374日元,这比去年年底的2270日元增加了5%。据市场分析师测算,这225家上市企业今年的净利润将达40.5万亿日元,市盈率为16.2倍。预计明年可望达到44.1万亿日元,2025年将达到47.5万亿日元。而日经指数在突破4万点以后,市盈率估计将有所下调,下降至14-15倍左右。
由于日元持续偏软,近年来日本银行一直在实施超宽松政策,例如1989年1年期的邮政储蓄利息高达4%,而如今的利息低至0.002%的超低水平。去年11月瑞穗银行集团、三井住友银行和三菱UFJ等三家大银行将利息一举提升了100倍,但也不过是0.2%。由于利率太低,许多日本国民都宁愿持有现金而无疑存银行,日本的家庭资产一大半是现金加银行存款,这是日本上市企业效益提升的一大前提。
目前许多分析师预计日本银行将在今年4月结束目前的负利率政策。如果指望股市继续走高,那日本银行就不可在金融环境正常化以后抽刀断水。所以今后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有利环境,还有若干不确定因素。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对日本股市也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风险因素。如果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其上台后如何出牌,是日本上市企业和股民们都深感战战兢兢的一大梦魇。
当然,这两年日本的通胀也对股市走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但由于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增反降,所以日本股市的持续走高并未惠及广大日本国民。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前三季度日本企业的利润额占到营收额的7.1%,比1989年泡沫破灭前夕高出了3个百分点。这34年来,日本上市企业竞相投资海外,以至去年的GDP 与GNP(国民总收入)之差达到了33万亿日元,是1989年的10倍之多!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各上市企业竞相处理剩余设备和解雇多余员工,收缩战线。银行也全力消解坏账,由此导致日本物价下跌,陷入长期通缩局面。于是日本企业被迫移师亚洲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向海外转移生产的步伐。
停在日本东京港的集装箱船。2020年9月摄于东京都江东区。(图源:共同社)
日本近年来由通缩转为通胀,这一现局面也对推高股市产生了作用。去年日本的零售物价攀升了3.1%,高于1989年的2.4%。产品出厂价的提高当然会在股价上有所反映,这也是股市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日元贬值对出口企业而言不啻是雪中送炭,由在境外生产的日本企业汇回国内的红利,在折算成日元后会有很大部分的上升,这显然也是推动股市再创新高的一大动力。
虽然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说,但目前的日本股市与实体经济显然是严重背离的,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日本经济连续出现下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去年日本的名义GDP是591万亿日元,与1989年相比增幅仅为38%,这可是34年的增加幅度!1989年日本的外贸顺差高达11万亿日元,而去年却是逆差6.6万亿日元。在泡沫开始破灭的1990年,日本的增长率还高达4.8%,去年仅为1.9%。
虽然日本股市再创新高,但日本股市的市值总额全球占比,却从1989年的37%锐减至今年2月的6%,还不到当时的1/6!据日本银行的短期经济观测调查表明,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好”的企业仅比认为“不好”的多出13个百分点,而1989年这一数据是多出41个百分点。
日本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内需不足。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全国个人消费下降0.2%,企业设备投资下滑0.1%,都是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去年日本名义工资增长率达到了3.6,是30年来的最高水平,但仍明显低于1989年的5.1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当年的实际收入增幅是1.9%,而2023年是-2.0%。据统计,最近4年日本工薪阶层的平均年收入为457万日元,比1989年仅增加了10%,而物价却上涨了20%,以至56.2%的家庭都抱怨“手头很紧”。
去年的企业设备投资是98万亿日元,是1991年以来的新高,但相比1989年(85万亿日元)才增加了微不足道的15%,但与此同时企业的流动资金却从97万亿日元猛增至567万亿日元,增幅达4.8倍以上!虽然日本股市再创新高,但美国道琼斯指数却在这34年中猛增了14倍之多,相比之下日本股市显然就无足挂齿了。由于日本央行的超宽松政策导致了日元持续贬值,以至日本出口企业即便躺平,其账面上的利润仍可持续增加。
个人不消费,企业不投资,经济发展又从何谈起呢?所以,这次日本股市再创新高,广大日本国民却全然无感,因为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无任何改善。国民不愿意消费,这与实际收入下降直接相关。股市如此强劲攀升,而经济走势却截然相反,这使日本国内外都深感困惑。
对此唯一的对策就是企业增加员工薪金,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吸引外国优秀人才前往日本大显身手。既然上市企业已赚得钵满盆满,相关企业就应该及时改弦易辙,通过涨工资来拉动消费,而日本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已连续21个月呈现下滑。只有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这样才可望增加企业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连创新高的日本股市不过是“虚肿的股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