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饮料业巨头的百事可乐,在餐饮业中似乎无处不在。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曾推出过不少与其产品相关的游戏,并且这些游戏的质量都还不错。
复古的红色小人
说到分支产品,百事公司知名度最高的饮料除了可乐之外,大概就是七喜(7 UP)了。关于这个饮料,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可能只是绿色的包装与巨大的“7 UP”标志。
不过,七喜这个产品其实是有吉祥物的,而且不止一个。
更准确地说,这个产品在1987年同时诞生过2个卡通标志:红色的吉祥物“圆点小子”(Sopt)与黑白线条的卡通形象代言人“七喜小子”(Fido Dido)。
对于这2个卡通形象,更多人应该对后者印象更深一些。而那个红色的圆点小子,似乎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甚至,它连一个正式的中文名都没有。(网上能查到的译名相当混乱,下文会详细来讲)
当然,这个红色的吉祥物现今在国外的认知度也高不到哪去。如果你搜索一下“7 UP/Spot”这样的关键词,会发现结果几乎同时会指向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的横版动作游戏:《Cool Spot》。
或者更进一步讲,大多数能认识这个红色家伙的人,应该都拜这款游戏所赐。
1993年,游戏发行商Virgin Games在超级任天堂平台与世嘉MD平台制作发行了这款带有广告性质的作品。然而,《Cool Spot》并不是当时一些人想象中的骗钱雷作——它的可玩性相当高。
在操作方面,这款游戏对于新人来说相当友好:你只需掌握方向、跳跃与发射苏打气泡3个操作便可应对游戏中的所有场景。并且与其它一些早中期的横版游戏不同,《Cool Spot》 中的红色小人是有血量的。由于这个要素的存在,使得游戏在容错率方面相当宽容。就算是对这类游戏不熟悉的玩家,也不会上来就被怪物一击必杀并劝退。
该作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由于你扮演的是一个瓶盖大的角色,游戏中的世界就像放大化了一样,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都变成了巨大场景的一部分。并且,与你作对的那些敌人,其实也都是一些小生物,例如螃蟹与肉虫。
虽然《Cool Spot》带有明显的广告性质,但你只能在美国发售的版本里看到“7 UP”的字样。而在欧洲版本中,你是看不到任何七喜标志的——当时欧洲地区默认的官方吉祥物为七喜小子,并不是这个红色的圆点人。
为了避免误会,欧洲地区发售的《Cool Spot》中,你在看场动画只能看到一个纯绿色的饮料瓶子。而在游戏关卡之间,原本写着“Uncola”(七喜当时的广告宣传语)的字样也被换成了发行商的名字“Virgin”。
除了《Cool Spot》外,这个红色小人还曾出现在另一款MD平台作品《Spot Goes To Hollywood》中。不过与前者相比,这款游戏的知名度相对更低一些。虽然它在1996年还登陆了初代PS平台与土星平台,但依然玩者寥寥。再加上百事公司对该吉祥物的兴趣减弱,这个红色小人也就从此退出了游戏舞台。
而作为欧洲地区的七喜吉祥物,“七喜小子”也拥有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
黑白线条人的奇妙之旅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目前你在网上搜索“七喜小子”游戏的话,很大概率会搜到上面介绍的那款《Cool Spot》。由于红色小人在国内并没有官方译名,导致这两个游戏在民间译名上都相当混乱。
另外,虽然说《Fido Dido》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部分老玩家可能也接触过这款作品。然而,它其实是一款从未发行过的作品。
就在《Cool Spot》发售那年,另一家美国发行商Kaneko以这个黑白线条人为主角,制作出了这款横版冒险游戏《Fido Dido》。不过,就在它制作完成准备发行时,却遭遇了一场意外:Kaneko美国分部关门大吉了。
这家成立于1980年的日本游戏公司,早期以给Taito做游戏起家。进入90年代后,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开始走上独立研发的道路。然而,该公司的游戏业绩并不尽人意。在美国分部解散几年后,Kaneko由于遭受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本部也被迫关闭。(这两年,他们似乎又有重新起家的趋势)
所幸的是,《Fido Dido》的游戏文件并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MD模拟器上,你依然可以体验到这款游戏。
事实上,如果你想要感受一些上世纪的老游戏的风采,那么《Fido Dido》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与《Cool Spot》相比,《Fido Dido》在场景创意与多样性方面甚至还要高几个层级。作为这个黑白线条人,你将游走于睡梦之间,在众多奇妙而有趣的场景中收集道具并解开一个个谜团。从巨大化的卧室,到奇艺酷炫的过山车世界,再到游戏机电路板,每个关卡都充满了奇思妙想。甚至,有些关卡的创意即使单独拎出来,也能成为一款不错的游戏。
在玩法上,各个关卡之间的差别也相当大。以第二关过山车乐园为例,在这个关卡中你需要通过开启或游玩游乐设施来获得通关所需的道具或、金钱和门票。你可以使用它们购买补充血量的美式大汉堡,或开启更多神秘的游乐设施。
在收集门票之余,你也可以在游乐场中体验到一些有趣的设施,比如过山车和单轮车。本关卡的任务是收集更多的“颜料”,为这个黑白的世界注入新的色彩与活力。而那些重要的颜料,大多都巧妙地分散于各个游乐设施的角落。因此在这个关卡中,“玩”才是最重要的事。
当你逐渐收集到更多色彩并点亮这个世界,那种带有童真的成就感真的很棒。
其它主线场景中,你也能找到相当多的乐趣点,例如游戏机电路板中可驾驶的飞碟(其实就是杀毒软件),以及漫游古代世界的海洋等。而在部分关卡之间,你还可以通过游玩一些充满“西部风情”的小游戏来获得更多金钱。
总之,《Fido Dido》的游戏内容与细节都相当丰富,即使放在今天众多横版中也毫不逊色。并且相比其它很多老游戏,它的难度也相当平易近人(人物血条相当厚实),每个关卡在通关后都会给你一个续关密码。对于操作苦手的玩家,也能轻松畅玩。
蓝白相间的肌肉男
< class="pgc-img">>源: 商隐社(ID:shangyinshecj)作者:夜航船
最近几年,中国酸奶市场正在开启一场“高端”争夺战。
作为消费者,或许我们对这场“大战”所知不多,但能切身感受到的是,超市货架上,不仅有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传统品牌种类繁多的酸奶,还塞满了简爱、乐纯、卡士、北海牧场、吾岛等酸奶新势力的产品,他们都在强调着更“简洁”的配料,然而价格却越来越贵,高端低温酸奶单瓶冲破10元甚至20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与此同时,资本对酸奶赛道也是青睐有加,乐纯、简爱、吾岛等高端酸奶品牌频繁获得融资,在原料、供应链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
这些品牌能在“双子星”蒙牛、伊利的垄断下打得火热,其实是由低温酸奶的特性决定的——生命周期短,需要冷链配合。
由于现阶段我国冷链尚未足够下沉,让原本规模就小的低温酸奶市场存在很多局限,还是一个太不起眼的细分市场,“双子星”不屑于去认真插手,于是便给一些新品牌、小企业留出了生存空间。
高端低温酸奶这么贵,是智商税吗?决定酸奶企业生死的关键是什么?在“双子星”笼罩下,未来会有一批小而美的低温酸奶品牌出现吗?
01 高端低温酸奶就是智商税?
如果将时间拉回到2012年,也许还会有人记得,央视某主持人在微博对酸奶的一条爆料,让全国上下一片哗然。
“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后续有人接着爆料称:
“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
“不用这么神秘兮兮啦。所谓老酸奶,就是更加浓稠,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里面回收的破烂皮革之类做出来的。果冻更是如此。这本该是常识。”
……
以此事为分水岭,国人对于酸奶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陡然升级,偌大的林子满满的都是惊弓之鸟。不喝老(固体)酸奶、不吃果冻成为大众最新的“膳食指南”,为后来乳企大打“纯净配料”牌埋下了伏笔。
< class="pgc-img">>事实上,对于食品产业,大多数人只有一些朴素又偏颇的认知,比如“越浓稠的酸奶营养价值越高”“酸奶有助于消化”“酸奶可以减肥”等。
当时很多厂商一窝蜂推出的老酸奶和过去古法纯粹的老酸奶并不一样,是在普通的牛奶中加如明胶、果胶、植物胶或其他增稠剂等成为浓稠的膏状,实际上更接近于“酸奶软冻”。再加上多名专家集体发声质疑老酸奶的营养价值,使得不少消费者决定购买酸奶机自给自足。
但自制低温酸奶除了费时以外,一是不稳定,时间、温度和卫生条件某一点没把握到位,做出来就是一团浆糊,难以凝结成块;二是配料可控了,但营养成分却算不明白了。而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低温酸奶,胜在稳定可控、配料成分明明白白。
到了近几年,消费者对酸奶最大的困惑就是:酸奶怎么贵了那么多?
摆放在商超冷藏货架中最醒目位置的是单价突破10元的、甚至接近20元的高端低温酸奶,曾经9.9元就可以纳入囊中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老牌八连杯酸奶,或是3元的袋装酸奶,已然退位让贤,要么不见踪影,要么窝在货架的最底层。
< class="pgc-img">>广受欢迎的观点认为,“高端低温酸奶的产品成本并不比平价酸奶高多少,但产品的终端售价承载了更多企业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成本。”这导致很多人坚信,高端低温酸奶就是智商税。
其实,这样“一刀切”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
首先需要来厘清一下概念,我们日常统称的“酸奶”,不管品牌冠以怎样花里胡哨的名字,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可以分为四类:酸乳、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其中,酸乳仅由生牛乳加上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
加入除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外其他菌种的则是发酵乳;
在酸乳基础上,但凡加入其他调味的糖、海盐、果酱、谷粒等就只能叫风味酸乳;
同理,在发酵乳基础上加入其他调味的就是风味发酵乳。
很多厂商在宣传时会突出成分表,譬如高蛋白、低糖甚至零糖,但判断高端低温酸奶是不是智商税,最重要的是看配料表。
譬如低糖,放的是白砂糖、蔗糖、果酱、安赛蜜中的一种,还是其他?
再如零糖,是真的没有放糖,还是加了赤藓糖醇、木糖醇、甜菊糖、果糖或是更为劣质的甜蜜素?
最重要的就是蛋白含量,为了达到商家所宣传的高蛋白,是添加了牛奶蛋白、乳清蛋白粉,还是纯粹的几倍浓缩生牛乳?
毕竟,无论营养价值还是成本、技术,前两者自然逊于后者。
在酸奶中适用这句话——“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对于食品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加工深度越浅越佳。如果添加牛奶蛋白、乳清蛋白粉,就说明原有的生牛乳不够浓缩,或是蛋白含量欠缺。如果生牛乳本身不够醇香,炼乳和稀奶油也会被拿来凑数。
除此之外,新鲜牛乳从牧场到工厂,各个工序都有非常严苛的标准,跟时间赛跑,成本自然上去了。
所以说,值不值这个钱,要具体去考虑用料、技术、运输等各项成本。
即便不谈很关键的用料和技术,单就冷链运输就能把很多企业困死。
02 低温酸奶的生命周期之困
如果酸奶产业存在鄙视链的话,低温酸奶可能同时处在顶端和底端。
在顶端是因为,从古至今不变的观点一致认为,因为新鲜,所以质量更高,可以做到配方纯净——除了牛乳和菌种以外再无任何哪怕合法的添加剂,可以覆盖高端市场。
在底端是因为,低温酸奶的生命周期较短,需要冷链配合。
从前,中国的低温酸奶都是地方乳企,运输半径决定了销售半径,走实惠新鲜的亲民路线,奶站送货上门,属于苦活累活。
哪怕到现在,虽然中国算是全球供应链最成熟的国家,但食品行业却是为数不多的相对短板。冷链尚未足够下沉,让原本就小的低温酸奶市场规模更加局限,初期的供需平衡难以掌握。
国内的乳业巨头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最早推出的是“常温酸奶”。
2009年,光明推出的莫斯利安是国内“高端常温酸奶”最著名的开山之作,一经推出便独占常温酸奶的鳌头。到了2017年,莫斯利安销量猛翻40倍,将之前的乳业“双子星”蒙牛、伊利甩出一大截。
于是,蒙牛和伊利很快坐不住了,奋起直追,先后推出相似配方和定位的纯甄和安慕希,凭借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很快夺回市场。
< class="pgc-img">>为什么乳业巨头都抢着押宝高端常温酸奶?
“高端”等于高价和高毛利,是送礼的好选择;“常温”意味着无需冷链配合,成本低、渗透力强。
但当这块市场已经被蒙牛、伊利和光明瓜分殆尽时,其他公司想硬切进来无异于蚍蜉撼大树。彼时,低温酸奶正是最好的绿洲。
2015年,法国乳制品品牌优诺窥得中国市场对于酸奶的不信任下隐藏的商机,推出一系列声称采用100%生牛乳制成的高端酸奶,至此拉开了中国高端低温酸奶领域争夺战的序幕。
2017年9月,国内酸奶销售额达到1220亿元,同比增长18%,首次超过纯牛奶。一些互联网思维培育出的新锐品牌在资本的扶持下,以不走寻常路的营销,精准定位,切入细分市场,迅速在市场上占下一席之地。
但对于很多没有渠道和产业链优势的创业公司来说,虽然走高端路线有可能覆盖成本,但高端低温酸奶却失去了同门高端常温酸奶的优势,很容易被21天的保质期困住,被尚不发达的冷链系统困住。
03 Change酸奶之死
Change酸奶正是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典型例子。
2018年前后热衷运动的人也许对这个牌子有印象,主打健康的脱脂、无糖、高蛋白低温酸奶。
对酸奶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健康八成跟美味相悖,这款主打健康的高端酸奶注定难以走主流路线。
但创始人的初衷就是这个定位,也是源于自己在生活中的需求——作为运动后的功能性补给,及时补充高蛋白。准确切入了一个非常细分的健身人群。
Change推出的四款产品中,每百克乳蛋白最高可达10g,并且特意标明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是生牛乳中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吸收更快,适合健身后的即时补充。
如此针对性的功能,促使一些健身达人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带货,一时风靡健身圈。
但四年前不比现在全民健身的风潮。目标圈层以外的受众大多对Change酸奶的口感不予认同,觉得太酸了、不好喝。所以即使Change酸奶只占用了完达山工厂一条生产线仅晚上四小时的产能,也已经完全够用,甚至有时候供大于需。
而供需不匹配对于保质期只有21天的低温酸奶是莫大的挑战,卖不出去的酸奶只有倒掉,倒掉就是亏本。
如此花费了四到六个月,Change团队将整个业务跑得比较顺畅后,供需才趋于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酸奶业务即使盈利,却也只是微乎其微。
< class="pgc-img">>Change酸奶的定价并不算亲民,主打的三款产品定价都在15元左右,优惠或促销下来的最低实际成交价差不多控制在12元左右。
2018年将酸奶卖到12元,为什么还只是微利?
原因就出在冷链系统的高额成本。据透露,Change酸奶业务在出库前的成本大抵为售价的40%,出库后的大头都花在冷链运输上,从生产线上出来就要进冷库,全程一直冷藏。
“相当于给顺丰冷链打工了!”彼时担任Change酸奶市场总监的CC如实告知,公司的纯利算下来可能还不够付给顺丰的费用。
Change酸奶在当时尚未有机会进入线下商超。像盒马这样的门店,入库时会特别测量酸奶产品的温度,超过4度直接拒收,一方面为了保持新鲜,另一方面也出于省钱的经济考量,毕竟耗电降温又是一笔额外的费用。
如此撑了半年,Change拿到了第一笔天使轮的融资,用于验证模式、研发产品、取得用户规模。
但一条微利的产品线并不能养活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盘,Change与小米有品合作,考虑到健身圈层以外的受众,上市了一款添加了甜菊糖的酸奶“10S”,仅在小米的渠道售卖。
尽管做出了代糖的妥协,10S依然没有俘获健身人群以外的人心,在小米有品上反响平平。
但声量大于销量,有了小米有品的背书,Change在融资的道路上本应如虎添翼。可惜时机不对,正好碰上资本寒冬,有意抛出橄榄枝的机构最多只愿开到五六百万,比创始人原先希望的A轮融资额缩水了3/4。
几经僵持后,Change就乏人问津,只能走低端化路线,希望扩大获客基本盘,后续再将拉新客户转化成高端用户。
于是便有了售价4元的袋装“活酸奶”,是正值强弩之末的Change做出的最后一款产品。
后来在双十一砸了几十万宣传预算,Change确实在销量上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但总体上依然亏损。
最为致命的是,如此一波营销一次性拉满了生产线,之后的销售和产量更加无法预估,几次供大于需,浪费大量成本之后,Change酸奶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公司内部讨薪维权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直到2019年下半年,仍有网友在线上留言惋惜道“怎么买不到Change酸奶了?”说明其产品确实得到了部分用户的认可。
同时期的乐纯和简爱,跟Change有着不同的定位,分食着相似的客群。前者是健康好喝的酸奶,后者是专业的健身酸奶,走得太远太超前,就从“先驱”成了“先烈”。
用户需要时间去教育和培养。无糖可乐面世多少年了,一直被吐槽难喝。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竟是在元气森林的带领下,这几年所有饮料都烧起0糖的热潮。
跟饮料不一样,酸奶是进入门槛较高的产业。如果只做风味上的区分还好,想要在功能性上有所追求,研发投入怎么都省不下来。
Change的团队基本没有相关产业背景,因为一时的理想主义入局,在研发上只有一位专业外援与上千名从需求角度出发的用户,几经迭代产品,在精神上打动了第一波种子用户,以爆品思维成功切入市场,却在后续出新时严重乏力。
对于整个行业和用户洞察方面的功课做得不够也是Change失败的深层原因之一。
直到现在,激进选择无糖、脱脂的酸奶品牌都难以走入主流视野。哪怕是打着“清洁标签、极简配方”的简爱酸奶,都没敢把糖从旗下全部产品的配料表中去掉。
简爱以极简配方,阐释父爱的故事。包装上硕大的“父爱配方”乍一看令人疑惑,实际相中的是长期被食品市场忽视的爸爸群体。
妈妈受众竞争激烈,是一片红海。女性给家中购置酸奶时考虑的要素很多,比如成分、口味、性价比、颜值、生产日期。男性更直接——买这件东西跟我有怎样的关系?简爱直截了当地将含蓄的父爱搬到台面上,简单易懂,直指人心。
而乐纯讲述了精英的创业故事——毕业于哥大的高材生,卸下曾在美国中文电视台做记者兼主播的光环,与沃顿商学院的金融精英丈夫一起创业,利用德国顶尖滤乳清酸奶工艺,打造出是一般酸奶三倍纯净营养的滤乳清酸奶。
精英的生活方式俘获了一大批都市白领,每一点都极具话题炒作性,利用各种社交平台,点对点接触用户,迅速出圈。
后有卡士、北海牧场、吾岛等品牌不一而足,他们在之前乳业巨头不稀罕的牙缝之间拓展出一片天地,群雄割据,大战一直延续至今。
04 酸奶企业的奶源争夺战
高端低温酸奶其实一直在经历不断的升级,因为随着生产技术的迭代和消费者认知的更新,对于高端的标准也在日新月异,依然原地驻足只会被市场抛弃。
酸奶公司要想活得好,从奶源上就要展开争夺战。
最开始的普通酸奶依靠添加明胶等胶质来提升产品粘性,不使用明胶而选择乳清蛋白粉在最初就算是高端产品了,添加稀奶油提升产品口感也是彼时高端酸奶才舍得下的“血本”。
而现在的高端货借滤乳清技术提升酸奶的醇厚口感,配料表中原先算是额外良心加料的乳清蛋白粉和稀奶油,现在成了生牛乳本身还不够浓缩的代名词。
比如吾岛,打出了“四倍浓缩”的口号,用4杯生牛乳的浓缩精华产出一杯鲜酪。光明如实则是通过膜过滤、闪蒸等技术实现单位质量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大大提升。
国家对于酸奶乳蛋白的要求标准是每100g酸奶中必须有大于等于2.3g的乳蛋白。许多酸奶厂商宣传的几倍乳蛋白正是以2.3g为单位。即使都号称多倍乳蛋白,其中仍存在信息差,不是所有的高端酸奶厂商都在使用纯粹的浓缩生牛乳或是依靠黑科技处理技术。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因为可能真的没有好的奶源。
上游优质原奶资源具有很强的稀缺性。2020年,国内原奶产量为3440万吨,原奶自给率为64.6%。
原奶生产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新西兰乳品公司恒天然曾在中国投建牧场,却发现养殖成本远超新西兰。
恒天然曾公开表示:“我们在中国生产的,是世界上最贵的牛奶。”连续亏损之下,2020年末,恒天然以总价约2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在华自有牧场出售给伊利和三元。
据《中国商报》报道,“目前国内的大型牧场,几乎都已‘名花有主’,只剩黑龙江和新疆地区还有一些大型牧场,独立运营。”
< class="pgc-img">>往年人们将酸奶定义成饮料,只追求口感和风味便可以打造爆款单品建立产品矩阵,这样的要求复原乳或一般的生牛乳即可满足;如今高端化的酸奶逐渐具备食物属性,在配料上直逼鲜奶,要求有尽可能少的制造工艺和添加成分,兼备健康和功能性。
为此,酸奶公司需要从源头上占据先机,在原先只是鲜奶品牌加码的供应链上费尽心思。
酸奶新势力们被人诟病已久的昂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自己的牧场和工厂,都是代工,成本自然压不下去。据统计,酸奶新势力中,自有产业链的仅占3成。
乳业专家宋亮对一些获得融资后加码牧场和供应链建设的新品牌并不认同。他认为乳制品行业是重资产的行业,是高度专业分工的行业,新势力的定位就应该在营销和产品创新。供应链上的加码势必比不过区域龙头,更难以比肩“双子星”,只是为了圆一个资产的故事,将估值做上去,方便下一步融资上市。
代工并非豺狼野兽,只要产量形成规模,在层层关卡同样不乏议价能力。酸奶尤甚,是一个非常需要上规模的品类,只有销量达到一定水准,生产和运输的成本才能显著下降,公司才能盈利。
但形成规模的前提是营销成本,对于很多代工的新势力而言,贵,成了无可奈何。
除了乳蛋白含量,好的菌种是高端低温酸奶的另一重战场。
酸奶重度爱好者Mai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检验酸奶的菌种活性。他用购入的酸奶做引子二次发酵,观察成品的口感和凝结程度。在同样的时间、温度、牛奶等条件下,Mai发现简爱发酵出的酸奶是最稀的,但简爱自身的口感却是Mai认为最好的。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简爱为了口感牺牲了菌种的发酵程度或是活性。
国标的酸乳只需要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实际上,这两种菌种更大的功效在于酸奶本身的发酵,进入人体后虽然也有平衡肠道菌落的功效,但大部分都会被胃酸杀死,实际效果微乎其微。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名字看着唬人的菌种才是真正可以通过胃酸、持续在肠道中起作用的益生菌。
有人将菌种之于酸奶类比成芯片之于通讯产业,但菌种的添加在消费者可以感知的层面鲜有明确的体现。
高端酸奶新品牌“为活而生”,由宁夏地方乳企平吉堡酸奶联合江南大学研发而成,以专利核心菌株为卖点,在小米有品的小圈子内获得一众拥趸。但一瓶220g近20元的高价,令人担心后续破圈之难。
05 酸奶的技术内卷
从酸奶的加工工艺来说,很难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情况。
虽说技术细节的进步和品质的提升会大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但这样的竞争力并不坚实,只要出了一个被市场认可的新品,同类的企业很快蜂拥而上。
但跟世界很多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高端低温酸奶市场很分散。宋亮用欧洲的酸奶市场做类比,不同省份的偏好好比不同国家,消费水平和口味都不同,难以实现大品类一统天下,这便有了百花齐放的可能。
如果计算投入产出比,对于“双子星”来说,一定是全年都可以敞开卖的礼盒包装才能完全利用已有的遍布全国的渠道优势。逢年过节更是绝对的购买旺季。
而高端低温酸奶的品类达不到理想的规模效应,是一个太不起眼的细分市场,巨头不屑插手,便给新品牌、小企业留出了生存空间。
根据海通国际的研究报告,“从更长的周期来看,伊利的目标是成为雀巢一样的健康食品公司,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乳制品行业……蒙牛的未来相对更加专注,在乳制品各个子领域不断完善、做大做强,成为全球乳制品龙头。”
“双子星”甚至都没有类似纯生牛乳的高蛋白低温酸奶产品。虽然两者的产品线很长,覆盖低档、中档、中高档、高档、超高档市场。但他们对标超高档市场的产品跟新品牌并不在一个量级。
伊利的高端线产品帕瑞缇芝士酪乳,如今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内,旗下的高端担当安慕希,只有常温产品。
蒙牛的冠益乳,每百克含蛋白质2.9g,配料中有白砂糖、低聚果糖和牛奶蛋白粉。主打高端人群的子品牌特仑苏也涉足低温酸奶,每百克含蛋白质3.6g,配料中有白砂糖、浓缩牛奶蛋白粉。只是在这个赛道礼貌性现身,并没有要动真格的意思。
06 新旧酸奶势力各玩各的
与高端低温酸奶市场的分散格局相匹配的是,在营销上,传统品牌与新势力品牌也是割据的两重天,各玩各的,没有交集。
这跟造车大为不同,《传统车企,掉进新势力的陷阱》这篇文章提到,在谈到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酣战时,有传统车企的营销负责人感叹,现在的市场节奏已经被造车新势力完全掌握了,他们不得不参考新势力的玩法,有样学样,这样成了新常态。
疫情之后,酸奶新势力在公共渠道商的宣传发力保守了很多,更多精力花在对于用户本身的经营和维护上,倒是蒙牛、伊利肉眼可见地持续砸钱出现在各档热门综艺的赞助中。
酸奶重度消费者Mai和dido想不起上次看到乐纯的广告是什么时候,回想首次购置乐纯的场景,都是因为在超市冷藏柜中被近20元的高价引发了好奇,被动占据心智。
某乳业高峰论坛结束后,供职于户外广告公司的林晴踊跃地上前添加各乳企市场人员微信,推销自己的公交户外广告牌业务。一众新品牌如“认养一头牛”等避之不及,而传统品牌则对其青睐有佳。面对自媒体的采访,三元这样的地方龙头兴致缺缺,再三强调一般只跟官媒合作。
但新品牌在营销上更容易走激进的道路。
当高蛋白和活菌种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宣传需求时,女性美颜、增强免疫等五花八门的功效就成了下一个提高业务增长的新切入点。
最近一则关于Blueglass酸奶受罚的消息或许给行业敲响一记警钟。Blueglass酸奶关联公司北京悦活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效果的虚假广告的行为”,被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罚款6万元。
随后,Blueglass酸奶微信小程序发布的“超强抗氧化功效”“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宣传用语已被删除。
这跟十年前达能酸奶在美国的遭遇如出一辙。2010年,达能集团因为宣传旗下酸奶可以预防感冒、帮助消化而被政府盯上,最终赔款2100万美元并撤下广告。
中国酸奶产业的发展跟着欧美和日本亦步亦趋,连相同的坑都没有避过。
经过一轮技术和原料的加码升级,今天国内高端低温酸奶的品质已经可以跟欧美甚至日本相匹配,但美中不足的是,国内高端低温酸奶确实价格昂贵。
宋亮认为,迄今为止,中国酸奶高端化发展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了,首先从消费端开始降级,支撑不了如此昂贵的定价;其次,从产品端而言,同质化过于严重。
最典型的就是主打“0蔗糖”、清洁标签的简爱,已经在目前的高端酸奶品牌中显得有些面目模糊。原来独树一帜的卖点成了整个细分市场的最低要求。
长此以往,降价势在必行。
07 会有一批小而美的品牌出现吗?
Change酸奶倒闭后,CC依然在持续关注整个酸奶产业。他觉得“双子星”就如同互联网生态中的BTA,凭借前期渠道和产业链优势,对创新的乳企是降维般的打击。坚韧如光明,开发出莫斯利安这样的跨时代产品都没能守住优势。高端低温酸奶领域的活跃,纯粹是因为“双子星”瞧不上这点蝇头小利,最终导致消费者需要支付不必要的溢价。
但BTA之后依然崛起了TMD,乳制品行业能扳倒“双子星”的角色,且看今朝?
新晋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的吾岛是高端低温酸奶领域来势汹汹的后浪,其优势在于依托创始人王炜建1997年在河北邯郸创建的地方乳企康诺食品作为成熟的供应链支持。
区域型乳企龙头的转型或许比完全的初生牛犊更容易在这个局限又有门槛的赛道活下来,且活得好。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在某次大会上如此描述他心中的“未来品牌”,“我觉得未来会有一批公司,只有一百人,只服务一百万人,但是它可以活一百年,我希望未来中国会诞生很多这样的足够聚焦、专注、小而美的企业。”
垄断“双子星”无暇顾及的中国低温酸奶,未来最好的生态,也会是由那么一批小而美的品牌构成吗?
[本文作者 商隐社,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shangyinshecj)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周末不喝酒,人生路白走。”俗话虽然说得好,但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爱酒小编,还是希望在为各位推荐好酒藏匿地的同时,发现更多“乐子”。趁着周末,在这些复合酒吧里,你不仅可以找到用心调制的鸡尾酒,还可以听音乐,看秀,甚至为自己制备一套手工西服。
爱乐?爱酒?不妨同享
JZ Club的现场演出
“具有杜松子、蜜桃香气与花香,酸甜轻柔轻盈般的感觉;就像是《La La Land》中的女主角Emma艾玛?史东一样;迷人的笑容加上真诚的歌声唱出梦想者的心声,把对梦想的渴望和挫败表现得淋漓尽致。”
拥有蜜桃般甜美的Jazz Lady
在这杯以Gin为基酒,充盈着花香和蜜桃甜美的鸡尾酒里,我们仿佛尝到了春天跃动的因子。伴随着耳边响起的现场爵士乐,甚至有几分跳舞的冲动。鸡尾酒的创作者,台湾地区著名调酒师吴盈宪(Nick Wu)将它命名为Jazz Lady。这位2016 World Class世界决赛双料单项冠军,受邀为著名的爵士酒吧JZ Club设计今年的春夏鸡尾酒单,于是爱乐之人的鱼(爵士乐)与熊掌(鸡尾酒)终于可以兼得。
热带水果香气四溢的South Tropical
“无论是音乐还是调酒,总会有小小的、气泡般的惊喜,环绕在你的身边。”亦如爵士乐的变化,Nick在鸡尾酒方面的创意也颇具惊喜。和小清新的Jazz Lady相比,South Tropical就是美国南部热情奔放的大姑娘。而偏爱重口味的男士们也不用担心,散发着苦甜余味的JZ Old Fashioned,就像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可以在脑海和心中回味久久。
推荐酒吧:JZ Club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158号大同坊
电话:021-6431 0269
除了喝酒你还可以:有high爆现场的爵士乐!
分子鸡尾酒,也是一场魔术
Chris Xi的招牌分子鸡尾酒,而且都和魔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JZ Club的邻居中我们曾报道过的Black Magic Bar,也是一个既可以喝酒,又能够欣赏近景魔术的复合型酒吧。创始人Anson Chen经过十几年的磨砺,练就了一手足以令人“怀疑人生”的魔术技巧,同时率领5位常驻魔术师每晚轮流进行表演。更令人惊喜的是,自从魔术酒吧的知名度提升后,连刘谦都意外出现在店里,更即兴表演了起来。
刘谦意外现身Black Magic Bar
鸡尾酒方面,由分子鸡尾酒大师Chris Xi创作的鸡尾酒单,处处隐藏着小心机:永远出现在第7位的Classic Force;外形、香气、质感都酷似化妆品的Red Hot Mama……无论是魔术还是鸡尾酒,都有理由让你在那里呆上一整晚。
推荐酒吧:Black Magic Bar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158号大同坊B1层5152
电话:1391 8462 770
除了喝酒你还可以:看帅哥的近景魔术!
在莎翁酒吧,度身定制一件手工西服
ATG在环境风格上就突出了莎士比亚主题
在《Sleep No More》所在尚演谷的7楼,有一家以莎士比亚为主题的鸡尾酒吧:Above the Globe。主理人Eddy Yang是沪上知名的调酒师,曾经在英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他把酒单设计分作三大“剧种”:喜剧、悲剧、历史剧。“喜剧”主打清新风机果味,“悲剧”以口味浓烈辛辣见长,而“历史剧”则是经典鸡尾酒和各种烈酒的世界。
“Ms. Odette奥杰塔小姐”运用植物学家金酒的草本植物芳香衬托出君度橙酒独有的香气和口感,犹如描绘出一片天鹅的栖息地
“Mr. Siegfried齐格弗里德先生”用凯珊朗姆酒和Moe自制的果酱调制,既有香甜的口感,也有浪漫可人的装饰
一场以二零年代装饰艺术风为主题的鸡尾酒派对,为Above the Globe带去了另一番灵动气质。第四届君度女王Moe以戏剧艺术作品为灵感,设计创意调酒,作为第四届“君度女王”,Moe不仅技艺高超,同时也是一位多面娇娃:热爱芭蕾舞,也喜欢讲故事的她此次将芭蕾舞元素与鸡尾酒巧妙结合,以两款各有千秋的鸡尾酒讲述了一支动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三款经典系列鸡尾酒,从左至右分别为:old fashioned, Sazerac, Whiskey Sour
去到Above the Globe,你除了能从鸡尾酒和环境上感受到浓浓的英伦戏剧风,店内调酒师的服装也是“戏份十足”。据悉这些服装都来自Eddy的“御用裁缝”Joseph Olaoye,他在上海经营者一家名为ROJO Clothing的高级定制西装品牌。好消息是,ROJO团队里的一名设计师Ronan会在每周六出现在酒吧,为喜欢英伦风情的客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推荐酒吧:Above the Globe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013号7楼B
电话:173-1736-9152
除了喝酒你还可以:定制一件英伦华服!
看秀,喝潮酒
在esee最醒目的位置,放置了一条长18米的金色T台
如果你有follow时尚圈的动态,那esee lounge肯定是近期在你朋友圈里出现频率颇高的一家新店。尽管开业不久,但它趁着上海时装周的东风,好好地火了一把。
火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史无前例地把秀场搬上了餐桌。从开业以来,就已有100多位中外模特登上T台,展示的不仅有花笙记、WTC、BLACKGATEONE、ALEXSTORM这些国内外潮牌,还有韩露露、华嘉、C.J.YAO、W by wenjun、Dido Liu等新锐设计师的作品。虽说时装周已经落幕,但每周五、六晚上8:30,依旧会有T台秀在esee开走。
外模身着WTC品牌服装走秀
两手空空自然不是看秀的最佳方式,因此这家潮店也在鸡尾酒上花了一番心思。不仅大胆优化了传统配方,还创新设计出多款靓丽的外形。一杯Backstage(后台),采用了西柚汁和伏特加的经典搭配——入口平和,回味清新,西柚的果香在最后迸发,口腔中满溢的芬芳让人心情舒畅,悠然恬静。
在鸡尾酒的制作方面,esee更注重改良和最重呈现的视觉效果
推荐酒吧:esee lounge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93-99号大上海时代广场3层
电话:021-6116 9687
除了喝酒你还可以:看帅哥、看美女、看T台大秀!
以晚午餐之名
经过9周橡木桶陈酿的列格罗尼,有着更多一层次的风味
谁说喝酒一定要在晚上?谁说早午餐才是度过假日的最好方式?位于华尔道夫酒店一楼的Long Bar就用一场Liquid Brunch为周六下午找到一个完美的喝酒理由。
酒廊创新地把这一形式称为“晚午餐”,顾名思义就是和大热的“早午餐”打个时间差。从下午3点开始到晚上8点,无论是现场调配的血腥玛丽系列,还是经过橡木桶陈酿的三款经典鸡尾酒,亦或鹅岛精酿啤酒,精心筛选的葡萄酒,都可以让你喝到过瘾。如果你也是周六上午需要补觉而起不来的赖床一族,如果你也是希望从下午就开始喝上一杯的“酒鬼”,那么这里还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你来着一场“潮流前沿”的晚午餐?
位于外滩的Long Bar,每个周末晚间必定爆满,而下午的时光则呈现出一副“隔世感”
当然,除了喝酒,现开生蚝、意式冷肉、芝士拼盘和服务生不定时送出的热食小点,也保持了华尔道夫餐饮一贯的高水准。
推荐酒吧:Long Bar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L层
电话:021-6322 9988
除了喝酒你还可以:有别具一格的周末享乐形态
编辑、撰文:飯飯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
《周末画报》全新美食&美酒公众平台“iTaste",
懂品味、爱美味的你,快加入我们的吃货星球吧!
▼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全球吃喝指南&互动福利尽在i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