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黄天鹅团队始终怀有一个初心及目标:将鸡蛋这一初级农产品打造成为高品质产品,让千家万户重新发现鸡蛋的美好价值。”
在5月8日黄天鹅“引进日本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发布会上,黄天鹅创始人冯斌发表了上述言论,表达了黄天鹅始终专注于打造高品质鸡蛋以及助推中国蛋品行业品质升级的初心。
黄天鹅团队专注蛋品行业已有18年,从2001年到2018年间,这个团队曾成功打造中国领先的鸡蛋品牌,连续5年实现全国销量第一。对于这样的成绩,冯斌表示仍不满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蛋品产销市场,中国拥有近3000亿的市场规模,但品牌鸡蛋只占总量的5%。而且,中国蛋品行业当前的市场竞争仍然处于低质量水平。市场不缺蛋,只缺好蛋,也缺乏一个清晰而权威的高标准指引蛋品行业发展。这也是黄天鹅着力引进日本可生食鸡蛋标准的初衷。”在发布会上,冯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引入日本标准的原因,并且回顾了黄天鹅在引入这一标准,及落地中国首个“可生食级”鲜鸡蛋企业标准过程中的挑战与经历。
第一个挑战:如何定义高品质鸡蛋?
过去18年,冯斌团队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做一个高品质的鸡蛋!而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义高品质?
“过去做过很多尝试,从蛋鸡食用的原料、从更好的鸡蛋风味....但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更完整把高品质体现出来的标准,且能被消费者体验和接受。”冯斌表示。
2015年8月,冯斌在日本第一次体验到可生食鸡蛋,作为蛋品从业者,被日本可生食鸡蛋的高标准所震撼。深入了解后发现,可生食鸡蛋有三大价值:第一,可生食鸡蛋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第二,鸡蛋可在不加工的情况下食用,要求更好的风味;第三,可生食鸡蛋追求更健康的呈现。
“在日本的体验让我豁然开朗,苦苦追寻的问题终于找到答案:可生食鸡蛋标准恰恰具备一个高品质鸡蛋所需要实现的方向,为过去一直追求的高品质鸡蛋找到度量的尺子。”
第二个挑战:国内难以突破可生食鸡蛋技术
回国后,冯斌带领团队投入可生食鸡蛋技术研发,但由于成本太高、产业链条太长等技术障碍迟迟难以突破,只能停留在理论摸索与实验室阶段,无法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2018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冯斌在日本考察从日本朋友处听说,四十年前,日本鸡蛋的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一位名叫加藤宏光的专家受日本政府委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开创了日本可生食鸡蛋标准体系。生产出不含沙门氏菌、无蛋腥味且健康营养的鸡蛋,推动日本蛋鸡产业实现可生食的高标准体系,加藤宏光也被誉为‘日本可生食鸡蛋之父’”。
得到这一消息,冯斌异常兴奋,立刻着手联系加藤宏光,经历3个多月联系,终于与加藤宏光教授会面,两人一见如故,双方不仅在理念上特别契合,而且加藤宏光先生也十分看好可生食鸡蛋标准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次见面后,加藤亲自来到中国考察,冯斌也三次远赴日本,前后经过六次会面,加藤表示跟冯斌及其团队在一起,就像看到自己当初刚开始投身蛋品行业的样子,看到黄天鹅团队对蛋品事业的热爱,大家像一个家庭一样很热情、很友善,他很受感染。加藤宏光主动提出合作,以75岁高龄亲赴中国,出任黄天鹅首席科学家,将日本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承给黄天鹅。
第三个挑战:在中国落地比在日本挑战更大
确定合作后,黄天鹅与加藤宏光携手开始在国内落地日本可生食鸡蛋标准。但冯斌却发现,在中国落地可生食鸡蛋标准的挑战比在日本更大。
“一开始以为只要执行加藤先生在日本所形成的经验就可以,但发现中国和日本有很大区别。日本可生食鸡蛋标准是立足日本养殖实情,经历数十年形成的技术体系,囊括蛋鸡养殖全产业链的方方面面技术细节。而在中国,由于人才储备、供应商资源、成本预算等方方面面,都约等于从零开始。中国没有那么多合格的鸡苗、饲料原料供应商,中国消费者口味偏好也与日本不一样。”
冯斌表示,中日有差异,拿来主义根本行不通。在和加藤宏光团队沟通后,双方决定团队共创、共建,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再标准、再落地。
“黄天鹅团队有18年的行业经验,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我们结合双方优势,开始对标准进行引入、改良、攻克、再创造。”
可生食鸡蛋标准要求从鸡苗开始控制沙门氏菌,但中国缺乏合格的供应商提供符合标准的鸡苗。黄天鹅选择自己介入种鸡业务,选用全球最大的蛋鸡育种公司德国罗曼品质高、腥味小的优良品种,从鸡苗开始控制沙门氏菌。
此外,由于鸡属于卵生动物,具有特有的生物富集性,母鸡食粮直接决定鸡蛋品质。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鸡蛋风味更高的要求,黄天鹅团队结合18年的经验,在日式鸡粮配方上,进行了数十次的优化调整。
据冯斌介绍,黄天鹅初步完成了全环节的生产链品质控制体系,从种源安全、生物安全、有害生物防治、环境卫生、肠道健康、品质监测、GP中心管理等8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历时近1年的软硬件磨合,黄天鹅实现中国首个“可生食级”鲜鸡蛋企业标准的落地。相比国家目前颁布的《蛋与蛋制品的食品安全标准(GB2749)》,黄天鹅增加了该标准中未做要求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项指标,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另有3项兽药残留指标,黄天鹅标准都高于国标一倍。从这一点来看,黄天鹅所发布的“可生食级鲜鸡蛋”企业标准,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是对消费者的更加慎重的品质保障措施。
对此,加藤宏光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黄天鹅在中国能生产出与日本一样,甚至能超越日本可生食鸡蛋标准的高品质鸡蛋。”
2019年10月,黄天鹅成功进驻日本最大的超市集团伊藤洋华堂在华超市。目前,黄天鹅已在盒马、叮咚买菜、沃尔玛、家乐福、京东、天猫等线上线下主流零售商超销售。
2019年,黄天鹅荣获布鲁塞尔‘国际顶级美味奖章’;2020年,荣获世界品质品鉴大会金奖,成为唯一荣获国际食品界两大品质大奖的中国蛋品品牌。
未来愿景:助推中国蛋品行业品质升级
在5月8日的发布会上,由黄天鹅牵头、中日两国蛋品科学家联合组成的中国首个“可生食鸡蛋研究院”揭牌成立。
对于这一举措,冯斌表示:“研究院未来将以达到日本可生食鸡蛋标准为起点,重点开展蛋鸡疾病的预防研究、蛋鸡营养供给研究、鸡蛋品质与风味研究、蛋鸡健康养殖研究、全体系风险控制研究,旨在提升蛋品品质与食品安全等级,提高蛋鸡健康养殖水平,输出行业技术与经验,辅导并带动更多蛋品企业、家庭农场向标准化、品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重塑鸡蛋产业的价值之美。”
对此,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世界家禽学会理事朱庆教授表示肯定:“可生食鸡蛋代表更高品质的标准,可生食鸡蛋标准的引进和落地必将推动我们国家蛋品行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蛋品行业未来,世界蛋品协会市场委员会主席Christoffer充满期待,“这次黄天鹅引领牵头的可生食鸡蛋研究院,对于世界蛋品协会也是一种补充,对于全球推动蛋品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冯斌期待地表示,“黄天鹅引进日本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希望通过更高品质标准的建立,助推中国蛋品行业的品质升级,让每一位中国消费者吃上世界级品质标准的好鸡蛋。”
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粮食安全以及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新要求,表明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视与支持。这些天,长丰县广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们心情格外好,干劲十足,在这春天里,奋力赶超的步伐迈得更有力了。
冯斌岗集镇桃山村人。2013年23岁的他退伍后在父亲的帮助下创立了丰景农业公司。这一干就是十年,从“门外汉”到种田“老把式”。近几年,他利用薄壳山核桃基地,发展林下套种,不仅增加了收益,也为粮食安全做了贡献。去年午季林间套种的是油菜,今年则是小麦。“目前小麦长势非常好,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还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最重要一点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安徽丰景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斌介绍。
在桃山村冯有种植基地1200亩,其中800亩每年套种小麦、油菜、黄豆等农作物,常年用工几十人,每年仅工资发放都在七八十万元。“国家对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让人深受鼓舞。”冯斌表示,他从事农业生产有10年了,作为一名“新农人”,未来一定要把地种好,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在造甲乡利鑫家庭农场的农田里,成片的200多亩油菜花已盛开,农场主俞兵正和“新农人”儿子俞泽明察看长势,为下一步田管做准备。俞兵种地二三十年了,以前都是小块地,投入成本大、产出的少效益低。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种植效益逐年提升,现在他在造甲乡和双墩镇流转高标准农田达4000亩,一年两季种植小麦、油菜、高梁、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年均收入160万元左右。俞兵说:“现在小田变大田,收割安种打药都用上了机械化,省心又省事。”
地变大了,效益好了。这不,今年刚开春,俞兵又投入8万元买了一台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械,助力农业生产。目前农场已有4台无人植保机、两台套大型拖拉机。“购买新的农业装备,不仅减少人工劳动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还能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效。”俞泽明如是说。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农人”俞兵信心满满,带领“新农人”儿子俞泽明一起多种粮种好粮,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春日里,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俞兵对未来充满期许。(杜刚)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冯斌 马添娇)传统产业是济宁市的家底和财富,在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济宁市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实施“技改提升”行动,激活发展新动能。
济宁台记者马添娇:“一块煤炭,在恒信集团,通过吃干榨净,能变成50多种产品,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瓶工业乙醇,就是企业利用煤炭生产中的工业尾气甲醇合成的。”
化工是济宁市的重要产业,但长期以来产品以中低端、大宗基础品种为主,无法满足当下发展需求。作为高端化工“链主”企业之一,恒信集团从“煤”开始,在“链”上大做文章,与院校合作推动煤综合利用技术的落地。
山东恒信集团副董事长司传煜:“煤炭直接烧掉,这个价值非常局限,实际上里面蕴含非常多的元素,把这些元素提取出来,把它吃干榨净的话,可以做出和国计民生多个领域都非常相关的一些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煤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乙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当前国内供应存在较大缺口,但传统的“陈粮发酵”生产方法存在“与民争粮”问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近年,中科院研发出煤炭制乙醇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一直在找企业落地,这让恒信集团动了心。
山东恒信集团工程技术部部长霍保芝:“可以作为基础原料广泛应用到锂电池电解液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而还可以继续向下游延伸,合成乙苯、苯乙烯等高端产品,能开辟出更大空间。”
不但能开辟出一条新赛道,技术落地后,企业现有的产品和装置也能得到更高价值的利用。恒信集团决定投资30多亿元上马这个项目。
山东恒信集团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张金刚:“做乙醇的原料是煤气,还有甲醇,甲醇是我们现有的产品,过去煤气有一部分作为燃料燃烧了,它的价值是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把里边有效成分给它提取出来,跟甲醇一起去做乙醇产品,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装置,可以为我们节省投资20多个亿。”
技术从实验室拿到工厂,恒信发现,现有水煤气的碳氢比例无法满足乙醇生产的需要,如果对其进行转化,成本、能耗都会被抬高。通过逐步梳理生产流程,技术人员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山东恒信集团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张金刚:“用另一股高含氢量的焦炉煤气去掺混我们现有煤气里面,通过物理过程去替代了原来的这个化学转化的过程。就进一步地降低了能耗,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
技术路线打通了,项目开始选址落地,但负责厂区间物料运输的公共管廊并不符合标准。新建管廊的话需要绕一大圈,增加几千万元的建设成本。而换成车运的话,效率低、运输成本高。企业将问题反映给了政府工作专班。
邹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修东:“这是我们园区建设的综合公共管廊,我们对管廊进行了加装改造,可以实现三十多种物料安全、稳定管道输送。此外,一些超高设备的道路运输、雨污水排放,我们都建立了全程跟进解决机制。”
目前,恒信年产50万吨乙醇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整体工程已完成95%,预计6月底可投产。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首个大规模煤炭制乙醇生产基地,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3.5亿元。
山东恒信集团副董事长司传煜 :“将进一步延伸集团产业链条,带动省内煤基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带动下游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一条具有鲜明色的新式产业链条。”
今年,济宁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为主攻方向,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助力企业加速转型。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