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高中了,齐芮姐姐给我邮寄了英语词典;看到我和妹妹夏天长痱子,齐芮姐姐自己赚钱给我们买了空调;这7年,齐芮姐姐一家帮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几天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的老师收到一封来自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的感谢信,这才知道自己的学生齐芮几年里一直在默默帮助贫困学生。
7 年前她开始帮扶一对小姐妹
齐芮是水声学院大三的学生,来自河北沧州。2015年,刚上初二的齐芮在《沧州日报》上看到一篇名为《父亲重大疾病 9岁的女孩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的报道,文中介绍了一位9岁女孩照顾患病在床的聋人父亲和年幼妹妹的故事,“文章说女孩连换季的衣服都没有,全家人就靠爸爸低保生活,但是爸爸治病吃药要花很多钱。”齐芮和爸爸说想帮助女孩,她的爸爸从2010年起就持续帮助河北省任丘市辛中驿村一名贫困学生,言传身教下,齐芮也很乐于助人。得到爸爸支持后,齐芮整理了自己珍藏的本子、书籍以及一些衣服,和爸爸带上油、米、面、奶、生活用品以及1000元慰问金,驱车一百多公里找到了文爽一家。
齐芮回忆说,文爽家是贫困村的贫困户,房子比较简陋,内墙上残留着斑驳的雨痕。“我们去的时候看到文爽正跪在床上给父亲喂药,她看到我们,眼里有了光,那一刻我明白了雪中送炭的意义。”
齐芮那天和文爽交流了很多,也通过手语和写字和文爽父亲沟通,父亲告诉齐芮,文爽想辍学照顾父亲,希望齐芮能劝劝文爽。齐芮告诉文爽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给文爽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自己会常年帮助文爽。
从那天起,齐芮与这个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年节,她会给文爽两姐妹送去资助金和米油面奶等生活用品;换季的时候,给她们送去换季的衣服;每逢新学期开学,就把自己的课本送给她们;当文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疑惑,她也竭尽全力帮她解决。
默默的做一个好人
两年前,齐芮看到文爽和妹妹的脖子、后背都是小红点,原来当年夏季最高气温接近40度,而文爽一家只有一个破旧的风扇,潮热的居住环境让文爽和妹妹都起了痱子。齐芮主动提出给文爽一家按空调,“那时正好是暑假,就多接了一些画画的兼职赚钱买空调,这样文爽就不会长红点点了,学习也能更专心。”齐芮像炫耀妹妹一样给记者看文爽的成绩,“文爽学习很努力,上次给我发她在全校大会上领奖的照片,初三时她还被沧县教育局评为三好少年标兵和新时代好少年,她得的奖状能铺满整面墙。”齐芮脸上满满的骄傲和欣慰。
自从上了大学,齐芮主动提出,以后文爽一家的资助金由自己承担。她喜欢画画,课余会接一些画画的工作,平时生活也很节俭,“我基本不买奶茶也不买很多新衣服,生活很简单,所以每个月都能省下一些生活费给文爽。”这几年,齐芮坚持每年给文爽邮寄1000元钱。
几年间,在齐芮一家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文爽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文爽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重点高中,爸爸已经能下地走路,妹妹也上了小学,家庭环境改善了许多。”齐芮说还是会一直帮助文爽,直到她大学毕业。
除了帮助文爽一家,齐芮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防疫期间她是社区的抗疫志愿者,还参加了学校“汇流班助一”的志愿活动,定期给贫困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有一次,齐芮和同学一起去医院看望脑瘫患儿,起初孩子安静不下来,齐芮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握住他小小的手,教他画画,他慢慢安静下来,沉静在自己的画里,看到通过自己画笔创造出的一只只小猫小狗,孩子的眼中有了生气。”
齐芮喜欢画画,性格安静内敛,就像她默默帮助别人,从不声张。“如果奉献是为了期待掌声,那么奉献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奉献看上去是有利于他人,实际上励志的文爽教会了我很多。文爽教会了我,遇到失败不能气馁,要迎难而上,我相信只要有信念,肯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齐芮说。
特约记者 |朱虹王春力
本台记者| 苏鑫
来源: 黑龙江交通广播
湃新闻记者 王昱
美食评论家蔡澜曾说“香港美食,吃遍你需要至少半年!”的确,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的香港,几乎可以找到各国菜式,从高档餐厅到街边大排档, 从港式西餐到中式小炒。
近日,由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办的年度盛会“香港美酒佳肴巡礼”在深秋盛大召开。香港作为亚洲美食之都,再次吸引了美食爱好者们的目光。该活动为期一个月(自11月1日起至30日),旨在发掘香港的潮流滋味和餐饮新体验。
除了融贯中西、缤纷多元的创意现代好味外,香港还拥有不少传承经典的“非遗美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是香港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璀璨亮色,更凝结了香港人坚守匠心和尊重传统又开放包容的精神。
香港旅游发展局 图
港式奶茶
港式奶茶,又被称为“丝袜奶茶”,于2014年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从最初的只有达官贵人可在高级餐厅享用,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茶餐厅和大排档进入寻常百姓家,奶茶文化不仅是香港人文生活的一大特色,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丝袜奶茶”的发明是中环老字号兰芳园的创办人——林木河。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丝袜奶茶之父”在许多采访中表示自己从没用过丝袜冲茶,因为“兰芳园开张时,香港还没流行丝袜!”那“丝袜奶茶”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兰芳园
1943年,迫于生计,年仅18岁的林木河只身来到香港西银盘,投奔自己开大排档的叔叔。由于临近码头,林木河结识了不少码头工人和海员,朋友出海归来都会为他带来的各种茶叶,长此以往他练就了辨别茶好坏的绝技。
位于香港尖沙咀重庆大厦地库的兰芳园门庭若市。 视觉中国 图
1952年,林木河与妻子及一名伙计在中环摆花街开设了兰芳园大排档,他发现锡兰红茶冲出来的奶茶口感最好,最受海员和码头工人们喜欢,渐渐地做出了名气。而为了节约成本,保持更好的口感,林木河反复试验,独创了一种用茶包反复冲制的方法。
“工人看见我将茶用个袋冲来冲去,觉得好过瘾。他们见茶袋啡色,以为是丝袜,以后每次就大叫‘一杯丝袜奶茶’”,林木河在采访中解释道。“丝袜奶茶”就是这样诞生的。
因为茶袋啡色,以为是丝袜,“丝袜奶茶”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资料图
奶茶是香港人日常下午茶(和早餐)常见的饮品。香港人热爱奶茶,日均消耗可达数百万杯。这份热爱不仅令奶茶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港式美食文化符号,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香港品尝这份美味。
如果前往香港,一定要在传统的茶餐厅中,品一品港式奶茶的醇厚与丝滑,搭配中西合璧的地道美食,感受香港城市本真的生活气息。
奶茶是香港人日常下午茶(和早餐)常见的饮品。
菠萝包
有奶茶出现的地方,一般都少不了菠萝包的身影。这种面包大概在1960年代出现于香港,因烘焙过后外表凹凸,呈金黄色,形似菠萝而得名。
菠萝包的制作方法是以猪油、牛油、奶粉、鸡蛋、低筋面粉、糖、苏打粉和泡打粉等原材料制作面皮,以高筋面粉、水、干酵母和糖等原材料制作包身,这样烘焙之后,酥皮香脆甜美,包身柔软适中,口感最佳。然后再横切一小口,放入一块厚切的牛油片(即“菠萝油”),冰凉的牛油片被菠萝包的热气慢慢溶化,留下诱人的香气和金色。
菠萝包 维基百科 图
菠萝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都有售,不少茶餐厅与冰室都有供应,一般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的点心。售价也会比其他有馅料的面包便宜,深受香港人欢迎。
香港茶餐厅经典搭配奶茶和菠萝包。
个别店铺在传统的菠萝包上又融入了更多创新,特色的口味层出不穷,比如菠萝叉烧包,就是在菠萝面包内夹入了蜜汁叉烧、还有巧克力菠萝包、芋泥菠萝包、豆沙菠萝包、紫菜菠萝包等等。2014年,菠萝包制作技艺入选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蟹粉菠萝包 视觉中国 图
凉茶
喜欢看港剧的朋友,一定对“喝凉茶”这件事不陌生。在香港,喝凉茶似乎和喝咖啡一样普通平凡,到处都能看到凉茶铺。
作为一道日常经典民间饮品,凉茶集合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民间智慧与饮食文化,并在香港发扬光大。之所以盛行,主要与气候和水土有关系。
香港“地湿水温”,气候偏燥热,因此当地人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开发出了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保健饮品。凉茶技艺在香港的经营传承已逾百年。
2006年,经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申报,凉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凉茶
香港的凉茶品种繁多,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所以很多创业多年的凉茶铺都是家族式经营,一代传一代,常见的有廿四味、五花茶、雪梨茶、鸡骨草、酸梅汤、崩大碗、竹蔗茅根水等等。一般凉茶都接近黑色,部分味道苦中带甘。传统上,要在全凉掉以前喝下。
恭和堂龟苓膏
如今,喝凉茶仍然是香港人的生活习惯。在香港鳞次栉比的都市楼宇间,踏入转角的老字号凉茶铺,点一杯传统饮料,感受浓浓的老香港韵味,亦别有一番情致。
公利真料竹蔗水
盆菜
香港人是如何定义“家”这个概念?从盆菜宴中可见一斑。摆宴时,宗族亲戚整齐围坐在桌前,亲朋好友一起分甘同味,桌上摆放着食盆,盆内层层堆叠着繁复丰富的各色食物,令人充满期待,正如大家对新一年生活的满满希望。
盆菜是流行于香港新界围村的饮食习俗,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地方亦称为“食盆”,是一种杂烩菜式。传统的盆菜用木盆或锑盆盛载。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开光或新年点灯,新界的乡村均会举行盆菜宴。2017年,盆菜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盆菜是流行于香港新界围村的饮食习俗。
盆菜的用料并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芋头、大白菜、冬粉、包菜花、西兰花、萝卜、枝竹、鱿鱼、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炆猪肉,现时不少盆菜更可能包括花胶、大虾、发菜、蚝豉、鳝干等。盆菜的食物会按一定的次序一层叠一层地由上至下排好。上层会放些较名贵和需要先吃的东西,最下层则放些容易吸收汤汁的材料。吃盆菜的时候,会由上至下逐层逐层吃下去。
盆菜寓意“合家团圆、丰衣足食”。在分享美食的热闹气中,感受人间至情的温暖。
“发财好市”盆菜
手粉
逢年过节,香港围村除了吃盆菜和炒米饼外,还有一种非常传统的小吃——手粉,多数由村中妇女于家中制作,作为祭祀供品,亦会用作日常小食与亲友分享。
手粉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粘米粉、白砂糖、花生、椰丝和芝麻。制作手法很简单,先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搅拌混合,加入开水搓揉成粉团。然后将粉团倒入一个分为36格的木框架,用手指压平,放入预先炒香的碎花生馅料,再覆盖粉团,压平,最后蒸约25至30分钟,即可出炉。围村人喜欢红色,因此还会在手粉上用火龙果汁印上红点,以作装饰。
很可惜,如今家中还有大灶头和手粉格的围村人已所剩无几,因此围村人很少还亲身制作这类小食,只有老一辈仍默默记住这门手艺。
虾膏虾酱
除了繁华热闹的都会景致,香港的离岛风光对旅客们也有着别样的吸引力。
在大澳这座香港最古老的渔村中,当地居民的生活经历了三个世纪仍未改变。晒鱼、虾膏虾酱等传统海味制作手工艺,不仅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也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技艺。
种类丰富的海味干货
虾膏、虾酱由银虾腌制而成,捕捉银虾的季节分别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至八月之间和农历十一月开始,但冬季天凉不利银虾发酵,故而晒制银虾多於夏季进行。
在猛烈阳光下摊晒虾膏,还需要不断翻动,所需劳动量颇大。银虾失收及不利的天气都会影响虾膏、虾酱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购买银虾有一行规“秤陀落地要捭钱”,即指在银虾交易时,一般都需要立即结账。
纯天然虾酱制作技艺
虾酱 资料图
天然生晒虾酱,是传统粤菜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大澳最驰名的商品。游客来到大澳,咸鱼、茶果、虾酱和鱼肚是首选的伴手礼,还可以在村民带领下,乘坐小船,纵横水道,体验古老的渔村风情。由于大澳位于咸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红树林生长,同时,还吸引不少招潮蟹及弹涂鱼在附近生活。
大澳渔村风景
咸鱼
在粤语里,以咸鱼喻事喻人,虽然都带有贬义和嘲弄,但咸鱼业在香港可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行当,多集中于西营盘、上环海味街一带及大屿山。
腌制咸鱼时多以合时令的鱼类来晒制,常见的有三牙鱼、鰽白鱼、马友鱼、鲛鱼等,经过藏鱼、起鱼及晒鱼三个步骤制成。藏鱼就是先挖去鱼鳃和内脏,洗掉鱼血,擦干水份后,把盐放进鱼肚,再把鱼放在撒了盐的腌鱼箱底,大鱼放在底层,小鱼放在上层,一层层地铺上盐。腌制所需的时间按鱼的大小而定,体型较大的需要18至24小时,体型较小的则需时较少。
晒咸鱼
起鱼,又称“起水”,就是用水洗去鱼的盐分,刮去鱼鳞,有时也会把鱼放入水中浸泡。泡完后抹干鱼身的水分,把鱼一条条排在竹搭或窝篮上,放在太阳下晒干。天气好的话,小鱼晒数天便可,大鱼要晒10多天,全凭经验决定。
香港卖咸鱼,喜欢用白纸把鱼头包起来。 维基百科 图
咸鱼业在香港,最盛行于20世纪,但随着香港所捕得的鱼获日渐减少及饮食习惯改变,不少经营咸鱼业的店铺倒闭,行业渐渐式微。现在大屿山大澳的渔民仍懂得腌制咸鱼的技术,多为退休渔民,但由于需向渔船购买鲜鱼,所以成本也较昂贵。
腊味
据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香港约有20间制作腊味的店铺,并附设工场,特别在上环区,10间烧味店兼工场中约6间专门制作腊味。
说起腊味,就想起了美味的腊味煲仔饭。
“腊味”一词泛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风干的肉食,香港常见的腊味有腊肠(全瘦、九成瘦、七成瘦)、膶肠、腊肉和腊鸭等。制作腊肠时候,先将猪肉切成粒状,然后师傅凭经验配以盐、糖、老抽、酒、玫瑰露等调味料,用双手加以搅拌。接着,将混合的材料通过机器灌入肠中,挤压出条状的腊肠,用钉板为腊肠“打针”,让水份流出,最后用咸水草扎紧两头,挂起烘干。
香港街头的腊味铺。 视觉中国 图
从前腊味制作的技艺是以学徒形式传授,并且学徒薪金较其他行业较高,现在则鲜有年青人学习制作腊味,街头的腊味铺也渐渐少了。但腊味,仍然是香港人最熟悉的味道,最亲切的记忆。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亮亮
计极简的新茶饮空间(耳东 摄)
citywalk的时候会发现,新茶饮店的数量越来越多。有时候进的是咖啡馆,菜单上一半是茶饮。更有空间直接叫茶咖馆,茶饮、咖啡各占半壁江山,成年人不做选择,我全都要。
在微博上,话题#你还能分清咖啡和奶茶吗#、#咖啡为什么逐渐奶茶化了#一度冲上热搜,有网友直呼 "奶茶正试图吸收式合并咖啡"!
茶饮、咖啡也肉眼可见地“五彩斑斓”。“咖啡式”冲茶,"奶茶化"咖啡 ,越来越没有边界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
图:3SEASONSTEA·三千旬
冲泡理念
从古到今,东西融合
仿宋点茶 | 唐代煮茶 | 银壶瀹
纯茶冷萃 | 调饮手冲 | 工夫泡
Teapresso| 虹吸|冰滴|氮气茶
高温萃取的冷萃茶、炭火煨煮的陈年老茶、功夫紫砂手冲的乌龙茶……茶饮品牌结合原叶茶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冲泡工艺,不同的呈现形式,来更好突出茶汤的风味。
Teapresso萃取茶(耳东 摄)
手冲茶(耳东 摄)
在有的新茶饮空间,吧台依次陈列有汉唐时期炭火煮茶的器皿、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以及现代萃茶机器,还摆放茶配糕点的展示柜。这样的方式,为年轻人构建了一个可视并可品尝的茶文化景观。
整个泡茶出品的过程是完全透明化的,顾客都可以在吧台观看茶师泡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每一杯茶的品质,也能够让顾客在观看泡茶的过程中学习到茶文化。
图:Tea'stone
而开吉茶馆,传统中国茶的基础上,加入瞬间冷却技术,赋予了冰爽纯茶如冰啤酒一样畅快淋漓的口感。
图:开吉茶馆
而3SEASONSTEA·三千旬品牌主打新中式分子茶,通过烧水、洗茶、泡茶、出汤的过程中不断提炼茶叶的天然香气,并采用真空萃取水果、冷泡、冷萃取代热泡的新冲泡工艺。
图:3SEASONSTEA·三千旬
茶器款式
凡是器皿,皆我可用
玻璃&玻璃杯&仿宋玻璃壶&玻璃茶盏,清冷绝美通透好看巨出片
玻璃壶(耳东 摄)
通透好看的玻璃瓶,可以用来装冷萃茶,再配上一只山河园玻璃杯,放入一颗大冰球,喝whishy的仪式感瞬间拉满~
玻璃瓶的造型也有很多,斜口瓶、月亮瓶、葫芦瓶、条纹瓶、星空瓶……
玻璃壶和茶盏可以泡绿茶和花茶,取一朵花王牡丹,热水冲泡,观赏花王牡丹绽放之美!
提梁壶
静谧深沉会呼吸
提梁壶 (耳东 摄)
可以煮老白茶、陈皮和黑茶,还可以用作温茶容器。
冲泡好的茶汤用提梁壶盛给客人,点上一盏烛台,人一壶,配上茶点,好不愜意!
提梁壶就有耐火泥、火山石、高温瓷、苏打釉等应有尽有~
煮茶釜&电陶炉
秋冬天煮茶热销品
煮茶器(耳东 摄)
用来煮老寿眉、金花茯砖、正山小种、新会陈皮、碎银子等大都是年轻茶客最爱的茶饮。
煮茶釜造型别致,非常好看,方便安全好用。
泡茶器
精致的泡茶器(耳东 摄)
新式茶馆的泡茶器具,传统的诸如紫砂壶、盖碗,还有新颖便捷时尚的半自动泡茶器,可根据茶空间设计风格相应选择。
烧水壶
图:汀壶
烧水壶有汀壶、小提和叁观等,都是好用与颜值并存。
其他茶器包括茶称、茶则、茶杯等等
图:BASAO佰朔
有些品牌会根据相应的新中式茶馆风格,直接设计出专属茶器,搭配不同的茶饮组合,甚至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来凸显茶馆的高级感和独特品牌风格和与其他茶馆差异化。
中式风格,不是表面的追热,而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表达。
如三千旬品牌的茶具款式丰富,透明玻璃的茶壶、茶碗,还有特别的香槟杯,煮茶或者冰饮都有,透着“中式西喝”的特色。店铺设计优雅清冷,视觉柔和且富有格调。
调饮混搭
茶、酒、咖、餐组合新业态
茶和酒不仅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碰撞也累积了迥然不同的风韵和趣味,茶的清香分散着酒的浓郁,酒的热烈中和了茶的内敛。
威士忌、啤酒、鸡尾酒……从西方的酒文化中提取了诸如冰球、绵密气泡、盐边等元素,将之与纯茶结合,呈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茶品体验,给年轻人带来新的饮茶感受。
威士忌酒瓶装茶(耳东 摄)
开吉茶馆啤酒瓶状的容器让喝茶增添了不少氛围感,配上椒盐鸭舌、包浆豆腐、驴打滚芝士丸等极具烟火气的小吃,模糊了传统茶馆的边界。
开吉茶馆啤酒瓶状的容器(图:开吉茶馆)
tazaTe大地茶场以“茶、餐、酒”为经营思路的半中式茶饮。tazaTe是西班牙语杯子的意思,当中te又有茶的意思。品牌以茶叶为基底,从精酿啤酒中汲取巧思,酿出自然发酵后的风味茶饮。
图:tazaTe大地茶场
Charger茶电专注于川式下午茶、餐食、调酒,打造“昼撩茶、夜斗酒”。
混搭也体现在产品上,茶叶现萃的精酿茶甘香、清爽,鸢尾咖啡普洱冷萃茶口味纯粹,经典产品茶酒用小小盖碗茶款式的容器装着。竹林稠酒的酒杯堆砌松竹造型,搭配特色桂花米酒,入口温润回口清甜。水墨、落英等中式茶点外观和口味上都混合了中国传统元素。
图:Charger茶电
参考咖啡“一豆三喝”的创意,茶饮也出现了“一茶三吃”。
比如ITEAMO以茉莉花茶为主角,分别设计了茉莉Gelato、浮茉碧波、茉莉茶啤三款茶品。
茉莉遇上鲜牛乳,香融意式冰淇凌,入口即是茉莉的清醇甘冽;鲜爽抹茶有茉香,佐以浮沫雪顶,点缀柠檬碎,带来清香悠扬的微酸香感;特调茉莉茶啤,打入绵密气泡,焦糖乳香、啤酒花风味、茉莉茶感交织,入口便觉得舒心爽。
图:ITEAMO
生活方式
文化输出,更有格调
新茶饮跨界联名呈现常态化,如何联名出新意?从产品上升到精神层面,强有力地输出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更能从内心深处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如太古酒店集团旗下居舍系列携手茶饮品牌BASAO佰朔,联动旗下四所居舍—瑜舍、镛舍、博舍、奕居,围绕茶道中的“和 敬 精 乐”推出茶饮礼盒、香薰蜡烛包装等,开启一场以“工夫茶”精神为脉络的城市巡回体验。
图:BASAO佰朔
ITEAMO联合茶牲品牌采用茶原聚合技术,将茶渣焕发新生,推出茶牲联名茶罐·白牡丹,废弃后的茶罐埋入土壤后可100%自然分解,喝茶的过程中还顺手爱了地球,实践真环保茶饮生活新方式。
图:ITEAMO&茶牲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的申遗成功再次激起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
饮品牌浅茶基于三月三特色和新茶饮市场的消费趋势,推出和壮族五色糯米饭非遗民俗传承人联合出品的山上有好料·五色糯米系列新品,创新表达壮族美食文化。
图:浅茶
还有结合时下流行的“疗愈”需求,茶道疗愈、颂钵疗愈、绘画疗愈、芳香疗愈也与新茶饮(空间)进行了深度结合,让茶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越没边界,越有想象力,越没边界,茶的存在感越强。新茶饮,呈现“无边界”格局,打开了“搭子经济”,全时段消费特征明显。产品上新能力、有创意的跨界已成为拉开新茶饮品牌奔跑身位的核心能力之一,越卷,越要跳出围墙!
芳香疗愈 (耳东 摄)
来源:茶道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