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市中心,
都是实力不俗的佼佼者,
最近,我们探访到一家私房会所,
卡门葡萄酒会所,
只有排队预约才能吃到,
低调又隐秘,只在熟客中口口相传!
特色葡萄酒菜肴,
搭配卡门高品质葡萄酒,
带来味蕾双重享受,
美如画的欧式酒庄风格,
引入大量现代设计元素,
还藏着一个1200平米的小花园,
一切值得你专程前来吃一次!
卡门葡萄酒主题俱乐部
只有资深老饕才知道
卡门葡萄酒主题俱乐部不仅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商业精英、企业家的一切需求,同时还提供多样服务,包括卡门葡萄酒的品鉴、葡萄酒培训、葡萄酒主题餐饮、商务宴请、活动参与、葡萄酒与营养咨询等。据了解,每月俱乐部还会举办专场商务活动,帮助会员建立人际关系、商业关系和智力关系。
美如画的酒庄风格
现代生活美学的体现
走进卡门,你会发现这里处处精心雕琢又与自然风情完美结合。从全落地270°景观包房到葡萄酒文化长廊,再到1200平超大城心花园,以及古老酒刀收藏墙,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令人惊艳的美景。活动式内外景观空间,更是为你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休闲体验。这里有各种不同的活动,从品酒、品菜到各种艺术表演,总能找到合适你的喜好。
< class="pgc-img">>这里不仅仅是一个酒庄,更是一个生活美学的体现。当你品尝到卡门的葡萄酒时,你会感受到那一份纯净、清新、柔和的味道。当你品尝到那一道道美食,你会感受到那一份细腻、精致、优雅的味道。当你欣赏到那一幅幅艺术作品,你会感受到那一份神秘、灵动、梦幻的味道。
< class="pgc-img">>星级团队打造葡萄酒菜肴
好口碑全靠“硬”实力
鲍汁扣鲜鲍鱼一上桌就吸引住我们的目光。金黄色的鲍鱼躺在浓稠的鲍汁中,周围点缀着翠绿的蔬菜,让人垂涎欲滴。轻轻夹起一块鲍鱼,放入口中,那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鲜味立刻在口腔中蔓延开来。鲍鱼的肉质鲜嫩,口感滑润,而鲍汁则带着浓郁的香味和鲜美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古法干白蒸老虎斑,是一道集鲜、香、嫩于一体的美食佳肴。老虎斑肉质鲜嫩,口感细腻,与古法干白的醇厚完美结合,使得整道菜口感层次丰富。清蒸的独特工艺使得鱼肉更为鲜嫩,保持了海鲜本身的原汁原味的同时,吸收了干白的香气,一口咬下,仿佛在品味大海的味道。
西柚汁焗黑虎虾,以新鲜的黑虎虾为主料,搭配精心调配的西柚汁,将海鲜的鲜美和果香的清新完美融合,既保留了虾肉的鲜嫩口感,又融入了西柚的清新香气,使得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仿佛在舌尖上演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澳门脆皮烧肉选用优质猪肉,经过慢慢烤制,使其脂肪慢慢流出,形成脆皮,并在温度调节中达到瘦肉鲜嫩的效果。经过烤制后,澳门脆皮烧肉肉质柔嫩多汁,肥瘦相间,肉香四溢。
除了葡萄酒菜肴,这里还有专业的侍酒师,为你提供最专业的品酒建议,让你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葡萄酒世界。
对于懂吃的老饕,
卡门葡萄酒会所是个巨大的宝藏,
未来这里还将举办各种主题品鉴会
卡门带来的惊喜之旅还在继续,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卡门葡萄酒会所#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图来源:吃的ReallyWant
大梅沙之于深圳人,就像北戴河之于北京人。这里是深圳的海滨乐园,提供着关于夏日和欢乐的想象。这里也是非典型的“城中村”,每一家的餐桌上都有五湖四海的口味,透露着小世界独特的运行规则。想吃什么食物,不断地告诉别人你是谁、从哪里来,也诉说着超越食物的故事。
文|阿栩
编辑|王菲宇
大梅沙食物词典
在来到大梅沙村之前,“吃的ReallyWant”的创始人之一、北京女孩大瓜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梅沙村,但她的广东朋友们纷纷向她科普,如果人在深圳,想去海边,就去大梅沙村。“他们说大梅沙之于深圳人,就像北戴河之于北京人”。
从2014年开启“吃的ReallyWant”的第一个项目以来,食物一直是大瓜观察人、观察社会的切角。她和搭档李珊珊做过一本拍摄男生宿舍垃圾桶的杂志书,也在艺术节上做过“中国辣条餐厅”。
大瓜说,“吃的ReallyWant” 有一个口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吃的”,这算是整个艺术小组和一系列活动的“统领思想”,也是“吃的ReallyWant”这个名字的题中之义。“我们想要通过食物去讲述,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想要吃什么、为什么想吃……通过食物去研究不同人群的状态,不同人群的生活,通过食物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大梅沙村的景象
来源:梅沙旅游
2017年,接到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盐田分展场“村市是厨房”的邀请,大瓜来到深圳大梅沙村,进行两个月的驻地艺术项目。
在深圳的诸多城中村里,位于东南角盐田区的大梅沙村被认为是其中非典型的一个。它的北面是著名设计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设计的深圳万科中心,南面是被纳入“深圳八景”的大梅沙海滨公园。
拥挤的车道、十元三串的烤鱿鱼和彩色的泳衣是这里的盛夏图景。点开社交网络,五颜六色的海边小屋被人形容为“小欧洲”、“小西藏”。距离海滨不远处,有奥特莱斯。盐田区与香港新界只有一山之隔,名为“中英街”的步行街也是这里的景点之一。
但这些景象,与仅仅几公里外的大梅沙村无关。这里原先是客家聚落,如今村口还保留着枝叶繁茂的大榕树。周边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打工者。
白天,大梅沙村的村民如汇入大海里的支流,分散在深圳的各个角落工作。十点,是大梅沙村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也是这些穿着制服的大梅沙村民回家的时刻。他们中有的人在奥特莱斯做保洁员,有的人在酒店做客服清洁,有的人在大梅沙公交线路当售票员,有的在景区附近的餐厅做服务员。
大瓜仍甚少打扰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但置身大梅沙村,哪怕不和村民们交谈,也可以从林林总总的生活用品和形形色色的食物里,窥见他们的生活方式。
塑料袋
塑料袋是每家都会大量使用的物件。村民们不爱用调料罐,对他们更方便的方式,是将不同的调料、食材装在塑料袋,一个一个挂在墙上。红的、绿的、蓝的、透明的,装着盐、糖、辣椒、蔬菜……一排又一排的塑料袋里,装着的不仅是咸甜苦辣的调料,还是大梅沙村民的生活艺术。
不锈钢碗
常年处于迁徙状态里的人们,不习惯使用易碎的瓷碗与玻璃碗,轻便又耐摔的不锈钢碗是他们的首选。“在外面打工,节省过日子,不可能天天去买碗。”一位村民曾经这样向大瓜解释大家更习惯用不锈钢碗的理由。中号的不锈钢碗尺寸最受欢迎。这种尺寸易于收纳、方便携带,既能盛饭也能装菜。如果是在工地打工,一天带一个中号不锈钢碗作为餐具足矣。
民安百货
藏着大梅沙村最多“秘密”的地方,是村里的民安百货。馒头、榨菜、火腿肠、被子、皮筋、营口大酱、来自全国各地的辣酱、不同种类的米、一人用的电磁锅……大瓜在民安百货里看到了五花八门、来自天南海北的东西。
从主食到调料,民安百货的大部分东西都可以散装购买,一斤也好,几两也罢,灵活的分量让即便在这里短暂居住的村民也方便购买。
一件商品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商店里。每件商品都是一个词条,记录着大梅沙村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与购物需求。
“不一定所有人都会买同一件东西,但别人想买的时候,你一定得提供给他。杂货店,杂就赚得到钱,不杂就赚不到。”这便是民安百货的老板在大梅沙村开店数年的“经商秘籍”。
辣椒
不同地方的辣酱有着不同的风味。北方的辣酱喜欢加入十三香,南方的则爱用一味椒盐来调味。湖南、湖北、四川……不同的村民依赖来自家乡的风味,因而民安百货里的辣酱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风味。
主食
最初,民安百货里只卖两种米,附近的村民来店里问,“有没有别的主食能买?”如果没有,他们扭头便走。渐渐地,民安百货里多了许多不一样的主食:北方人爱吃的玉米碴子,南方人爱吃的麦片,老年人爱吃的五谷杂粮。
电磁锅 VS 高压锅
民安百货里有超大尺寸和超小尺寸的单品。
一人用的电磁锅大多买给孤身一人来深圳闯荡的村民。无论身是在工地还是街边的小店,只要插上电,用这口锅就可以煮上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购买超大容量的高压锅,大部分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这些家庭里往有好几个小孩,用这种锅可以一次就烧出足够全家共同的饭菜。
被子
被子是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准备的。大瓜记得自己有次在一位村民家吃饭,正好遇上他家的亲戚来借宿,手上就提着刚买的被子。
每一顿饭,都藏着一个家庭的酸甜苦辣
作为艺术驻地的一部分,去村民家“蹭饭”成为了大瓜那段时间最常做的事情。在不同家庭的饭桌上,大瓜品尝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食物。湖南的血肠、农历新年老家自制的腊肉、西南地区的鱼腥草、河南的馒头,每个家庭都拿出自己最隆重的食物款待她。
“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海边的小村落,几乎可以吃遍全国,” 在《我家就在大梅沙》中,大瓜这样写道,“每一顿饭,真的藏着这个家庭的酸甜苦辣。”
川川家
她去川川家吃了很多次饭。川川是第一个闯入大瓜生活的孩子,因为爸爸是四川人,而他在深圳出生、长大,父母将代表着故乡的地名寄托在在他的名字里。川川家开了一个烧烤店,每到饭点,大人们在厨房里忙活晚饭,川川会在店门口写作业。等到饭菜做好,一家人会围在店里一起吃饭。
川川妈妈教会了大瓜煮汤的技巧:先用油把蔬菜炒一炒,再加水烧开,这样做出来的汤会格外香。
川川一家人会围在自家烧烤店里一起吃饭
来源:吃的ReallyWant
雨欣家
雨欣家住在大梅沙村的一条胡同里,两侧都是平房。晚饭时间,每家每户都会开着门,有人在厨房里做饭,有人坐在门口和邻居唠嗑,过道里村民人来人往,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瞒不住其他人。雨欣的姥姥在一家酒店做保洁,她有时会邀请酒店的同事来家里吃饭,一大群人围在一起,热闹极了。
这一次,姥姥的两个同事一起在雨欣家吃火锅,锅底是雨欣的舅舅自己弄的。因为在酒店工作过、也喜欢烹饪,舅舅会做很多好吃的,包括汉中的面皮。
雨欣舅舅做火锅和面皮来款待雨欣姥姥的同事们
来源:吃的ReallyWant
利红姐姐家
利红姐姐家来自湖北黄冈,她家一家四口都住在大梅沙村。他们的餐桌上,有自己做的腊肠和咸鱼,也有亲戚给的湖南邵阳的血肠。
美华姐家
美华姐在一家花店工作,下班以后,家人在厨房里做饭,她有时会在家门口坐着继续工作,包装客人预订的花束。饭菜准备好以后,大家会和满屋的花束坐在一起,享用今天的晚餐。
堂堂家
堂堂的妈妈每天会为儿子准备午餐,鱼肉饺子是她常做的一道菜。陪着堂堂妈妈做了好几次,北方人大瓜在大梅沙村第一次学会了做鱼肉饺子。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她也会用房间里的电磁炉煮几个鱼肉饺子。
一个人想吃什么,不断地诉说着你是谁,从哪里来
作为一个城市长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住在大梅沙村的经历让大瓜不由思考:做饭对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做饭似乎是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行为。但在大梅沙村,做饭是一种技能,村民们不会花钱去外面吃的,也不会点外卖,一定要每天自己做饭吃。”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吃的ReallyWant”想要通过食物观察生活的原因。为什么关注普通人吃什么这件事?大瓜说,吃是人最简单的需求,所以食物与人的关系是天然密切的。记录下人与食物的关系,也就记录下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大瓜觉得,食物像一块敲门砖,让她接近和了解不同的人,感受人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每天如何生活。一个人“想吃什么”这件事,是不会骗人的。想吃什么食物,不断地告诉别人你是谁、从哪里来。同时也告诉自己。
“除了食物,我们希望能将更多不同的社会群体、工作状况、生活习惯通过‘吃’这个行为来呈现出来。我认为这是生活中很自然的流淌。”
“大梅沙村村民自家腊肠大搜寻”冬季限定活动
来源:吃的ReallyWant
2019年4月,大瓜又重新回到了大梅沙村。来到民安百货,她发现营口大酱是货架上不变的存在,最新的“爆款”是丝瓜瓤。虽然不常见面,但在大梅沙认识的朋友,大瓜逢年过节总会和他们联络。有一天,大瓜下班后去上海一家烧烤店吃烧烤,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在店门口玩耍。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大梅沙,和当时自己共享了同一个傍晚、同一个场景。
离开大梅沙村那天的记忆,已经被大瓜自动屏蔽掉,她只记得自己哭了一场又一场。但这几周,她爱上了一家贵州烧烤外卖,每次吃到那家店的小豆腐,她都会想起有一年川川一家邀请她去贵州过年,带着她在遵义街头吃到的烧烤。
“好像变成了一种情结,因为这就是朋友曾经分享给你的味道。”
村民们齐聚大瓜的驻地告别答谢宴
来源:吃的ReallyWant
排版|俞冰如
审核|王菲宇
微信订阅号改版
打开城市家CITY+公众号主页
点击界面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不再迷路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邮箱:cityaward@lifeweek.com.cn
货小分队内部的
“low货小分队”
一年来又吃了很多街边小店
整理出《low餐厅清单·福田篇》
分享给大家
这里的“low”绝无贬义,是对街边小店的爱称
这些店没有高大上的环境,没啥服务
但有的是无法取代的气氛和食物
榜单持续更新…
1铁盘蚝仔烙
开了8年的车仔档
小巷里的潮汕蚝仔档,招牌是1碟蚝仔烙。从最初的小推车,到如今的小店。全靠门前2口锅,开了差不多8年。他家还有各种烙,水瓜烙、刺瓜烙、秋瓜烙...
【店名】阿八蚝仔烙
【地址】福田区福田村福宁街43-1号
【招牌】蚝仔烙、蚝仔酸菜汤、蚝仔粥
2泸州豆花饭
簸箕做的胆水豆花
这家四川泸州豆花饭,簸箕做胆水豆花,用甑子蒸的饭,木姜子调的蘸水,在梅林开了13年。
【店名】四川泸州豆花馆
【地址】福田区上梅林新村168号
【招牌】豆花饭、荤豆花、水煮肥肠
3汕尾铜盘推
大铜盘“烙”肠粉
传说,铜盘推是潮汕肠粉的鼻祖,在汕尾被称做“Tu粿”。吃起来比肠粉更厚,口感会更像粿。菜牌上有很多汕尾街边小吃,鼎溜粿、小米、面猴...
【店名】汕尾小吃
【地址】福田区南园路埔尾村21栋102(埔尾篮球场旁边)
【招牌】铜盘推、牛肉饼蟹皇面、南瓜炒饭
4现压饸饹面
陕西人的小面馆
陕西人的小饭堂。一碗饸饹面,用到的饸饹床子都是陕西老家带来的,配上一个现做现烤的肉夹馍,才是最地道的吃法。
【店名】陕西西安小吃
【地址】福田区新洲中心村一街57-3号(靠近新洲小学)
【招牌】干拌饸饹面、酸汤饺子、肉夹馍
5顺德双皮奶
还有阿姨炒陈村粉
开了10年的顺德双皮奶小店,5年前从梅林天虹搬到现在梅林三村的小巷里,阿姨有时会不在店里,想吃她炒的陈村粉还要看运气。
【店名】老周记顺德双皮奶
【地址】福田区上梅林梅村路上梅林新村3栋101号店铺(御蝶坊面包店旁巷内)
【招牌】红豆双皮奶、鹰嘴豆双皮奶、炒陈村粉
6潮汕猪杂汤粉
开在村里十几年
孙记是福安街一带有名的小馆子,开了十几年。做的是汕头口味的汤粉,有海鲜的,有猪杂的。一碗的汤料很充实,用鸡骨架熬的汤底清甜不油腻。
【店名】孙记汤面店
【地址】福田区福安街55号
【招牌】干捞粿、海鲜粿条、牛肉炊面
7军屯锅盔
成都开来的锅盔店
周锅盔是成都开来的店,做的是深圳比较少见的军屯锅盔。锅盔起酥的外皮看起来就像年轮,最重要的是出炉前撒上一把焦香的黑芝麻,里层的馅有猪肉和牛肉2款选择。
【店名】周锅盔
【地址】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四路50号
【招牌】牛肉锅盔、猪肉锅盔
8刺瓜肠粉
24小时营业
这家普宁做法的肠粉店,主打绿色的刺瓜肠粉,肠粉皮的颜色都是蔬菜汁做的。还有红肠粉、黑肠粉,在田面村开了7年,每天24小时营业。
【店名】永记刺瓜肠粉
【地址】福田区田面新村5-4号
【招牌】刺瓜肠粉、洪阳粿汁、原盅炖汤
9隆江绿豆饼
边烤边卖的小饼铺
赤尾村小巷里的小饼铺,只卖隆江绿豆饼&红豆饼。从浸泡绿豆做豆沙,到揉面做皮装馅,都是阿伯在店里弄的。绿豆饼快卖完时阿伯就会接着烤,一烤一大炉。
【店名】隆江绿豆饼
【地址】福田区福星路赤尾坊近滨河大道(地铁7号线赤尾站D出口)
【招牌】绿豆饼、红豆饼
1023年汤粉店
开在菜市场拐角
一家很不起眼的汤粉小店,1996年到现在,开了有22年。最出名的鲜焯猪杂汤粉,一定要配自制辣椒酱。
【店名】景田惠松满庭汤粉
【地址】福田区景田综合市场a座a31室
【招牌】猪杂汤粉、炒面、猪杂汤泡饭
11炒冰专门店
开到凌晨4点的炒冰
深圳很早一批做水果炒冰的店,在赤尾村开了7年,每份炒冰都是【现榨果汁+急冻现炒】,有时候凌晨4点还有人在排队吃。
【店名】僖和轩
【地址】福田区赤尾村三坊5号101铺
【招牌】椰子炒冰、盐焗鹌鹑蛋、椰汁黑糯米
12柳州螺蛳粉
藏在菜市场边五六年
藏在菜市场旁边,开了五六年了,老板娘每天早上10点半开门,8点左右就开始熬螺蛳汤底。很多人来吃螺蛳粉都会加上鸭脚、锅烧,这些都是老板娘自己炸的。
【店名】春季柳州螺蛳粉
【地址】福田区竹子林五路越众小区3号单身楼底层A03号(汉庭酒店旁边)
【招牌】螺蛳粉、炒田螺、空心菜酸
13老广粥粉面饭
17年手撕饭票老店
荔园小馆在红岭路上开了17年。肠粉、粥、汤粉、蒸饭、炒粉都有,收银台摆满了饭票,点哪道菜老板娘就撕哪张,记下台号交给厨房。
【店名】荔园小馆
【地址】福田区红荔路1066号园岭24栋
【招牌】自制腊肠肠粉、冬菜肉饼蒸饭、卤汁干捞面
14现拆蟹黄面
188元一碗
藏在福田下沙的九九面馆,招牌是118元1碗的蟹黄面,里面是有3只2两重的蟹肉蟹黄,每天限量30份。
【店名】九九面馆
【地址】福田区上沙椰林路下沙村七坊公司楼4栋101号
【招牌】招牌蟹黄面
15阿叔牛杂
92年开卖的小推车
1992年至今,经营了27年的阿叔牛杂。最初的小推车,如今是看不到招牌的小店铺。牛杂、油豆腐和萝卜,配一碟辣椒酱,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味道。
【店名】阿叔牛杂
【地址】福田区园岭6街9号
【招牌】虾条、牛杂、油豆腐
16洋葱猪扒碟头饭
曾经的下沙村民小食堂
这家店,曾经是下沙村民的大食堂,后来搬到巷子里9年,算下来也开20多年了。店里的招牌是洋葱猪扒饭和老史炒饭,老饕都会搭配着冻梅子茶一起吃。
【店名】好滋味餐厅
【地址】福田区下沙村一坊13号1楼(金稻园右侧小巷进)
【招牌】番茄猪扒饭、菜同仔腊肠饭、排骨炒米
17洪阳粿汁
老牌潮汕大排档
开在福田村里的潮汕大排档,招牌是一碗洪阳粿汁。每天店里现做的粿汁皮,加上猪杂、肉丸,要泡着小油条一起吃才够味。
【店名】方记洪阳食店
【地址】福田区福田村福新坊28-1
【招牌】洪阳粿汁、酱爆蚝仔、炒薄壳
18天津煎饼果子
绿豆面煎饼果子
藏身在华强北街头的这家店是天津人开的,据说家里做煎饼果子已经是第三代人了。用水磨绿豆面摊饼,刷甜面酱、腐乳汁儿,只加馃子、馃篦儿。
【店名】天津煎饼果子
【地址】福田区华强北港澳城112号
【招牌】煎饼果子、牛肉烧饼、焖子
19潮州麻酱肠粉
又名“脏脏肠粉”
潮州做法的肠粉,店里有卤汁&麻酱选择,可以单浇也可以双拼。肠粉口味有10来种,厚切牛肉、生蚝、腊肠...
【店名】桥北北·潮式麻酱肠粉
【地址】福田区福保街道石厦一街裕康时尚名居裙楼113号
【招牌】麻酱肠粉、猪杂汤、沙茶拌粿条
20香芋柯香饭
潮汕焖饭
柯香饭是潮汕的一种焖饭。配料先用大火爆香炒熟,再加进蒸好的饭里,做法介于炒饭与焖饭间。刚出锅的时候吃,颗颗分明的米粒和粉芋头混合,能嚼出镬气。
【店名】郭记柯香饭莲藕汤
【地址】福田区景田东路景田综合市场A座27号
【招牌】柯香饭
21信宜食惯嘴捞粉
28年粤西信宜菜
这家28年老店,主打粤西信宜菜,店里伙计很多都是信宜人。细磨2次的米浆做的粉皮,撒上芝麻、淋上生抽和花生油,一边再放上剁椒。
【店名】信香嘴
【地址】福田区梅村路8号(运发汽修大楼1楼上梅林村牌坊旁)
【招牌】食惯嘴捞粉、河鱼豆渣煲、黄金豆腐
- End -
用餐提示
1.过完年,很多小店可能尚未营业,去之前最好先确认是否营业。
2.街边小店普遍环境不好或普通,如果对用餐环境要求很高,不建议专程去吃。
3.大部分街边小店都比较有个性,服务要看老板。
来聊聊吧
【想知道其他LOW餐厅?】
回复“LOW”
即可查看往期LOW餐厅内容
吃货们都在看
戳这:我花了772元,吃了这7家早餐
戳这:陆丰,一个让人发胖的地方【老家系列8】
戳这:我吃了炒面煎饼,还有170年的煮萝卜
戳这,看《深圳3个『秘密公园』,知道的人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