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9月4日
秦妈火锅餐饮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
▽
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餐饮商会副会长、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重庆秦妈实业集团董事长秦远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4日3时50分逝世,终年64岁。
据讣告,现停柩于
石桥铺殡仪馆505康泰厅设灵祭奠
为寄托哀思
兹定于2021年9月6日7时30分
举行追悼会
一位下岗女工
书写餐饮业传奇
据2014年公开报道,秦远红,女,汉族,1958年3月10日出生于重庆涪陵,大学文凭,政工师、高级技师,现任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渝北区政协常委、重庆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民建渝北区第一支部主任,民建重庆市委员会会员,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重庆市餐饮商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团体会员等职。
一位重庆普通的公交路队下岗女工,经过十五年的时间,她的名字响彻重庆的街头巷尾,在重庆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火锅王国,她就是众人熟知的“秦妈”——秦远红。
这位质朴的女性
一个坚信“天道酬勤”的下岗女工
经历十多年的火锅生涯
烫出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1988年国企改制,秦远红主动选择下岗创业。彼时的她怀揣着2万元的积蓄,加上向亲朋好友借来的几万元,和丈夫李杰开始了创业之路。
两个多月后,在红旗河沟公交车枢纽站旁,一个仅有30余平方米、6张餐桌、8名员工的“秦妈火锅店”开业。
创业之初,秦远红身兼采购、管理、服务员、调味师等数职,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最多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无论怎样劳累,她都微笑待人、真诚豁达,任劳任怨。
正是靠着家传秘方和勤快的干劲,秦妈老火锅也迅速“红”遍重庆的大街小巷。
此后两年,秦妈火锅就已发展到经营面积1300平方米、餐桌120张、员工100余人,年营业额达800万元。
时至今日,秦妈火锅拥有在册员工3万余人、全国近700家门店、一个食品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三个原料生产、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餐饮企业。
网友评论
▽
丈夫儿子接班▽据上游新闻,对于秦远红的离去,重庆火锅行业不少同行深感可惜。“秦妈对重庆火锅行业的发展贡献有目共睹。”重庆老牌的苏大姐火锅创始人苏兴蓉回忆说,2000年左右,重庆火锅协会发起并成立,当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她和秘书长找到秦远红,希望她加入协会,没想到秦远红立即同意,而且对于协会的大小事,秦远红都是尽心尽力地付出,同心同力促进重庆火锅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像秦远红这样一大批重庆火锅女性创业者,说起重庆餐饮界,很多餐饮人都会对重庆火锅界的女强人竖起大拇指。目前,秦远红的儿子李昕宇和丈夫李杰已经接棒,将带领秦妈团队完成母亲的未尽事业。此前的2019年7月4日,秦远红从股东中退出,股东从秦远红、李杰变为李昕宇、李杰。 启信宝显示,作为秦妈实业集团的旗舰,重庆秦妈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3日,注册地在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环二路1号3幢一层 ,现法定代表人为李杰,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餐饮文化推广、餐饮管理,注册资本2560万元,股东分别为李杰占51%、李昕宇占49%。
还有全资的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法定代表人李杰,注册地在重庆市渝北区龙溪镇花卉园西路29号,旗下6家门店负责人均为李昕宇,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有全资的重庆帕克噜噜餐饮有限公司 。据上游新闻了解,才上班两年多的李昕宇目前在秦妈公司各个部门轮岗熟悉,主要工作是餐饮管理和食品销售,目前任秦妈公司总经理。
本文来源:新晚报、秦妈火锅餐饮微信公众号、上游新闻微信
餐饮行业的发展中,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3月30日,2022第二届四川食品安全论坛暨川派餐饮十大领军人物颁奖典礼上,冒椒火辣获得“2022品质生活品牌”奖项,同时冒椒火辣创始人侯宇翔荣获“2021年度川派餐饮十大领军人物”。
串串香是最能代表成都人文精神的美食之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成都人对火锅这种就餐形式的改良。而提起成都具有代表性的串串香品牌,冒椒火辣一直榜上有名。
冒椒火辣自2012年8月开店以来,因为其麻辣鲜香的味道和菜品的新鲜受到关注。其独家秘制的菜籽油炒制的汤底,为客人冒煮自选的串串,再佐以不同的蘸碟,一经推出就引发排队。在传统串串的基础上,冒椒火辣又研发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尤以特色花生碎粒拌兔头、冒兔腰,小土豆等广受食客喜爱。甚至很多外国友人到了成都,除了看熊猫吃火锅,也会到冒椒火辣来体验一把撸串文化。
目前冒椒火辣五个门店日均总接待客人数达3000人,成为成都乃至全国餐饮界的现象级品牌。作为一个连续四年上大众点评必吃榜的串串香品牌,冒椒火辣先后被新华社、CCTV、SCTV、CDTV、成都日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及BBC、CNN等海外媒体报道。
冒椒火辣品牌主理人,朱光玉火锅馆、后火锅联合创始人菲比在论坛上曾分享:“很多朋友很好奇,为什么我们做出来的品牌都那么火?”菲比认为,“普通的餐饮可能会有很重的‘厨师思维’——我要做出好吃的食物;而我们的团队认为,餐饮品牌做出好吃的味道是最基本的,不仅仅是送到客户嘴里的才叫产品,而应该是给客户打造360度场景式体验,让客户看到、闻到、尝到的,都可以成为产品的维度。在完成这一点后,我们还会考虑标准化的问题——产品应该做到十年如一日的味型、品质,这是品牌长红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同样也是冒椒火辣品牌创立十周年之际,据了解在今年4月期间。冒椒火辣将推出“十年,不变的实在”活动。以“价格回到2012年”为主题,消费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冒椒火辣,即可购买“十年,不变的实在”套餐,享受10年前的物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栏语:
重庆是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火锅之都”,以“火锅之都”加冕一座城市,在国内还属首次。
既然是“中国火锅之都”,除了味美,火锅店数量肯定不少。据统计,目前重庆火锅数量已经达到了3万多家。
即使竞争如此激烈,但近几年,有一家火锅新秀却异军突起,走红重庆火锅界,它的名字叫“周师兄”。
究竟有多火?
它不仅在重庆火锅人气王争霸赛中摘得桂冠,还连续两年博得“大众点评必吃榜”,连续三年入围“黑珍珠餐厅”。据统计,它目前所开设的十余个门店,日排队量达2500桌以上。今年国庆假期,刷新排队纪录,取号量达27132 桌,单日排队时长最长达16小时。
它为什么能火?它背后有何“秘诀”?
从今天开始,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将开设专栏《渝见周师兄》,逐一解读揭秘。
△在渝中母城起家,“红”出一片天的周师兄火锅。
让人惊讶的是,周师兄火锅创始人、董事长周到居然是一个80后。
“大家都说周师兄是网红火锅店。”周到见到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自己率先抛出这个话题。
“其实,我们不只是网红。”周到作出解释:“周师兄能走‘红’,并非偶然。这背后是我们团队对产品的极致追求,这种追求对顾客来说,带来的是消费的直观感受。”
在80后周到心里,有一个梦想,就是助推重庆火锅成为中华美食代表。
他最在乎的,是如何带领团队走得更远。
△周师兄火锅,颜值到味觉的享受。
固执的坚持
大刀腰片的逆袭
谈到周师兄火锅最“红”的菜品,大家都知道,是大刀腰片。
这道荤菜的点单率达到100%至120%,特点是片大均匀,无提坎,无纹路,不带一丝腥味。
一份份的端上桌台,一份份的卖,一年卖出200多吨。在火锅界来说,创造的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如此“爆点”产品背后,有一种固执的坚持在支撑。
在周师兄火锅还未进入人们视野前,周到就开始思索,什么样的产品可以一鸣惊人?
别小看这个80后年轻企业家,15岁开始学厨,已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他有他的独特判断和见解。
做餐饮的人都知道,腰片有一大“痛点”,腥味重。要不是真正爱好这一口,多数人接受不了这种味道。但从食材特性而言,腰子本身爽弹,非常适合火锅涮烫。
周到惜“材”,想一改往前,但他也明白,要想让人欣然接纳,首先须解决腰片腥味重的问题。
万事从源头改善起,周到带队撵转十余个城市,一年吃下300多斤腰片,最终确定用腰片中的“劳斯莱斯”——白沙腰,作为周师兄大刀腰片的主材。
△最“红”菜品大刀腰片。
这种腰片,10斤里只能选出一斤,显然需要舍得花成本投入才行。周到的舍得,可以说毫不犹豫,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决心,最终打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烹饪大赛三枚金牌获得者、中国烹饪大赛冷菜和热菜金奖获得者桂祥林。
桂祥林成为周师兄火锅专家顾问之一,他手上掌握的去腥秘方,已传三代。加入18种天然原材料,历经9道工序,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再将腰片用秘制木瓜酒加冰块浸泡……周师兄大刀腰片由此注入“灵魂”,即便清水烫食也不腥。
曾经的“冷门菜”,而今“提档升级”大受食客欢迎,可以说完美逆袭。
△现切腰片一刀成型,每片0.3厘米。
“做餐饮,最怕越做越没有诚信。”周到认为,那是失去食客青睐的主因。所以,他不时向员工传达一种经营理念:要想持续“红”,就需坚守“工匠精神”,淡化“赚钱精神”。
那么这些年,周氏兄大刀腰片是否保质保量?周到心里最清楚,经得起检验。
采用五谷杂粮喂养一年以上的土猪;只选重量为3至4两、切开为米白色的白沙腰;新鲜猪腰冷链运输到店,从储存到去腥、切配、上桌,全程需保持在1至3摄氏度等等。
姑且先不谈那把耗时180天、耗资上万的好刀,姑且先不谈“山城一把刀”王志忠传授的一手好刀法,以及一道大刀腰片如何抢救了濒临失传的好技艺。这道菜品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远比人们想象中多太多。
△“匠人”周到(右一)
从尊重传统开始
毛肚鸭肠有故事
周师兄火锅目前的发展态势,可以用开一家“红”一家来形容。
回到起初,不少行业人看来,周师兄火锅第一家门店设在渝中区解放碑,是一种冒险。
众所周知,解放碑一带是老火锅门店云集的地方。此外,门店租金高、开销大,也是不利于设店的重要因素。
“重庆火锅起源于渝中母城,这里有重庆人的根。”周到的理解是,走好创业第一步,首要是不能忘本。
不难看出,关于传承重庆火锅文化,周到的理念是,首先尊重传统。这一点,在周师兄火锅许多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重庆火锅的传统菜品毛肚、鸭肠为例,在周师兄火锅,它们既保留了最原始的口感,又与众不同。
为找到优质的纯鲜屠场毛肚,周到几乎寻遍重庆大小屠场,最终在渝北一家屠场,找到满意的源材。
△有故事的纯鲜屠场毛肚
为表诚意,他三次登门,期间拿出几十万押金表明诚信,但屠场老板均不为所动。周到不但不生气,反倒敬佩老板的“匠心”。因为,对方最看重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这家火锅企业,到底配不配得上这么好的毛肚。
经过多番考量,周到的诚意逐渐被屠场老板所识。在一顿普通饭桌上,周到将半斤白酒一饮而下,两人最终成为伙伴。也就这样,周师兄火锅拿到这家屠场的独家采购权。
周师兄火锅的鸭肠同样是屠场直供,同样诠释着对重庆火锅文化的尊重。
去年,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渝州宾馆原厨师长龙德伟加入团队,他刚来就给周到出了一道难题:找到最好的鸭肠。
什么样的鸭肠才最好?有着丰富烹饪经验的龙德伟,首先强调新鲜两字。
运输距离越近,运输时间越短,鸭肠自然新鲜。龙德伟花时一个多月筛选,最终锁定有“贡鸭”之称的重庆荣昌鸭。
△屠场直供鸭肠脆糯相间。
“鸭的品质好,鸭肠质量也就有保障,粉层也厚。”龙德伟口中的“粉层”,是懂行人评价鸭肠好坏的关键。具体说来,好鸭肠颜色偏黄红,且肠壁上紧贴黄色的“粉层”,一口下去脆糯相间,没有任何添加剂。
“当即决定就是它!”与各种食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龙德伟,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兴奋感。
实际上,光是屠场鲜鸭肠这道菜品,每年就要新增10万元以上运费。
说到这,就不难理解周到口中的“共鸣”。顾客愿意排长队品尝这口“新鲜”,就意味着与他的产品理念产生了共鸣。他要的就是这种共鸣。
从“粗”到“细”
标准化后厨管理
周到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其理念是由“粗”到“细”,整体往精细化、差异化阶段持续进阶。
也就是说,除了门店产品质量和品类提升外,服务、装修、运营等方方面面,均列入精细化管理范围。
如何精细化?比如,周师兄火锅每年增加500万元成本,用于火锅底料研制。坚决不加去泡剂、飘香剂,坚持纯牛油熬制。对于食客,加量不加价。其次,每月定时推出不少于十个新菜,同时持续对部分菜品进行“提档升级”。从目前的新品研发量来看,未来几年的新菜品已不成问题。
另外,服务方面的提质,可用“苛刻”两字来形容。比如要想当好厨子,就需先当好门迎、服务员、传菜员、墩子。
周师兄火锅解放碑店厨师长杨维平深有体会,先前,他开过一家火锅店,以配素菜为例,以往随意抓一把就装盘,并不在乎美观和量化。来这后,配菜先上称,素菜改刀讲美感,没有五年刀工和一定餐饮审美是难以胜任的。
△周师兄火锅追求赏心悦目的素菜摆盘。
每位顾客都是“神秘顾客”,纠错有奖。哪怕在端菜这一环节不满意,顾客也有权拒绝。比如颜色不正常不端、装盘形状不美观不端、出现异物不端、该点缀菜品没点缀不端等等。
总之,顾客不满意,门店来“买单”。基层员工出了岔子,管理人员来“买单”。情况严重时,管理人员的罚款在千元以上。
传统苕皮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明矾、明胶等食品添加剂,这样能保证苕皮容易成型且不易断。龙德伟带领团队花时两个多月,最终在武隆仙女山找到解决办法,推出不加食品添加剂、纯手工苕皮。
这说明什么?说明以周师兄火锅为例,“重庆火锅擅长研发”这句话不是虚的。
△“匠人”周到(右一)和他的师父陈彪(中国烹饪大师)。
为满足食客味蕾及保障食品安全,周到和他的团队下了狠功夫。
这家已走入标准化后厨管理阶段的火锅品牌,目前已获得食品安全体系双向认证(HACCP、ISO22000)。除在产品溯源、油料处理流程等相继标准规范外,还引进各类高科技利器,如进口细菌检测仪、油脂酸价检测器、消毒水浓度检测、果蔬农残速测卡等等。
眼下的周师兄火锅,已有扩张到全国的“野心”,以及稳扎稳打的耐力。或许,它真不是“网红”这么简单。因为,唯有在产品上站稳脚跟的重庆火锅,才有勇气走向全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摄影 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