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官网显示,“本宫的茶”关联公司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隐瞒加盟费等收入超527万元,被认定偷税超18万元,近日被广州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罚款9万余元,而话题#胡海泉奶茶品牌偷税漏税 话题也登上热搜。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发现,著名歌手胡海泉间接持股该公司,本宫的茶也宣称其因明星创始人而自带流量,“半个娱乐圈都捧在手心”,而在2021年,本宫的茶曾因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被广州市番禺区市监局处以罚款4万元。
微博截图
处罚:
隐瞒加盟费等收入超527万元
本宫的茶”偷税被罚9万余元
根据行政处罚记录,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取得加盟费等收入共527.83708万元(含税),上述收入未确认销售收入且未申报缴纳相关增值税和附加税费,未作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相关成本费用已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帐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上述隐瞒收入、少缴增值税17.482524万元和城市维护建设税7639.21元的行为是偷税,偷税数额为18.246445万元。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决定,对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上述偷税行为,处以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少缴增值税罚款87412.62元、少缴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款3819.61元,合计罚款91232.23元。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官网截图
相关:
曾因保质期标注不规范被罚4万元
胡海泉间接持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本宫的茶第一次被处罚。南都此前曾报道,2021年8月11日,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为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被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4万元。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经广州市番禺区市监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鲜泡奶茶礼盒”样品最大外包装及小包装上均未标注生产日期,该公司的行为涉嫌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截图
随后,8月20日上午,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在其微博“本宫的茶”发布致歉声明称:涉事产品“奶茶礼盒”为品牌周边产品,其受处罚原因是盒装外包装的保质期标注不规范,袋装内包装原料信息不方便消费者查看,并表示产品的袋装内包装有产品信息表、生产商、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声明中还提到,公司在发现问题后已第一时间全面停止销售,现外包装标签信息已按照相关规定全部更正完毕,并对其他产品进行了检查,暂未发现相同的问题。
天眼查显示,涉事公司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2日,法定代表人是徐驰。股权方面,广州江泉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51%的股权,睢宏江和胡海泉分别持有广州江泉投资有限公司的46%和44%的股份。
天眼查截图
本宫的茶加盟官网显示,其由中国内地著名歌手胡海泉于2015年联合创始,为中国风新式茶饮品牌。自2015年成立以来,本宫的茶在全国及海外地区均设有线下门店,分布北京、广东、天津、上海、深圳、浙江、四川、河北等多个地区,海外签约及开业门店分布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区。发展至今,本宫的茶仍然保持直营+加盟的品牌经营模式。
本宫的茶加盟官网截图
其还宣称,“明星创始人自带流量,全网打卡好评如潮”、“半个娱乐圈都打call:超50+明星翻盘点赞,众多明星大腕捧在手心里”、“全民疯狂种草:超1000+网红大V到店打卡,超300+美食博主点赞”等。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有网友称,“本宫的茶”变成了“冷宫的茶”,并质疑“靠明星的名气做起来,难道不应该好好经营吗”。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实习生 李天宇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图由受访者提供
“从去年10月开店到现在我一直在亏损,总共60多万元,实在亏不起了!”3月16日,来自吉林的童童致电封面新闻,讲述了这半年来自己加盟奶茶店的惨痛教训。
去年8月,童童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署协议加盟该公司奶茶店。经营后她发现,所谓的品牌奶茶店系公司虚构,承诺的扶持、运营等都没有兑现。于是她起诉了公司,案件将于今年5月开庭。
样板间
宣传是“蜜雪冰城”子品牌
女子投入60多万开店
“这就是60多万元的账单,包括两个地区的加盟费252000元,南京门店租金140000元,装修45000元……”童童给记者发了一张清单,是加盟奶茶店的每一笔开销。
童童支付加盟费的收据
去年8月,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邀请了有意向的客户来成都总部考察。童童提供的资料显示,持邀请函的商家在当天签约加盟后可享受“三万元政府补贴,品牌形象店所享受的扶持政策等待遇”。
童童收到的邀请函
童童说,当时公司招商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奶茶品牌叫“花座”,是“蜜雪冰城”的二级品牌,当地政府扶持会给每个门店补贴3万元的加盟费,门店开业后将提供达人探店、直播等推广扶持。
“那里打造了一间奶茶样板间,几个员工正在制作奶茶,我们品尝了所有味道的产品,味道都挺不错,负责人说他们目前在全国各地招商,每个省份只有20个名额,先到先得,预计9月底会在全国举办百城百店开业,还会请到网红明星站台。”
承诺的运营和扶持均未兑现
多名代理申请退还加盟费遭拒
8月26日,童童签署了一份花座奶茶品牌的代理协议,经营地域范围是南京玄武区和天津河西区,两个地区的加盟费总计252000元。
合同
去年9月,南京玄武区开店后生意惨淡,她发现公司承诺的售后服务并没有跟上,“每个月都亏,公司配送的物料远远高于市场价好几倍。”童童认为广告内容以及公司的承诺,和他们线下的经营完全不符。
那时天津河西区还没有开店,于是她提出转让代理权,并要求公司返还加盟费,却遭到拒绝。
“去年11月,公司发过一份通知,称会协助商家转让代理权,但负责招商的人在签署合同后就已经把我们拉黑了,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童童表示。
公司发布的通知
此外,童童提到,他们有一个花座奶茶维权群,里面有全国各地60多位代理商,“公司承诺的扶持、运营等都未兑现,有些人就不想加盟了,申请退款却遭到拒绝。”
维权群
记者调查:
法人已变更 账户余额仅169元
“花座”非蜜雪冰城二级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今年2月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从1029万元减少到了150万元,法人也在去年11月发生了转变。
法院提供的财产保全结案告知书显示,当前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账上的金额仅有169元。童童向记者透露,他们怀疑去年11月公司已经将收取的加盟费进行了资产转移。
公司资产余额
在一家名为安心加盟网的页面上,记者看到了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花座”奶茶品牌的加盟信息。页面信息显示,“花座茶饮隶属于味极天骄西南运营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综合性餐饮集团公司;投资金额5-10万元,目前门店总数有332家。”
加盟信息
童童对于门店数量表示质疑,她说,“我搜索了总部成都一共才2家花座门店,均已倒闭,332家怎么可能呢?”此外,她还透露,去年加盟的奶茶店几乎全都处于亏损状态,他们想找公司退款,却发现当初对接他们的招商工作人员都不约而同地离职,还拉黑了他们。
对于“花座”品牌是否为蜜雪冰城二级品牌,封面新闻记者致电了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蜜雪冰城亚洲总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蜜雪冰城只有一个子品牌“幸运咖”,并无其他二级品牌。
加盟公司回应:
夸大宣传的招商人员系外包
目前公司运营艰难但并未倒闭
2024年3月16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了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的座机,听筒里传来的都是“暂时无法接通”。
最终记者联系到了“花座”品牌的负责人王某。王某解释道,“‘花座’品牌隶属于蜜雪冰城二级品牌”的说法应该是外包招商人员的夸张说辞,合同最后强调了花座品牌是独立品牌,商家都签字了。
对于商家起诉一事,王某表示:“公司会按照法律流程尽到该尽的责任。最开始确有资方赞助‘花座’品牌,但去年多个商家到总部投诉,赞助商就撤资了,目前公司运营艰难。”
而对于此前商家提到的政府补贴,王某解释道:“因为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当地政府对这类企业是有补贴的,公司是用这笔政府补贴来扶持加盟商,我们从未说过是政府直接补贴加盟商。”
王某还表示,“目前办公地点已经没有使用了,但公司并未倒闭,会为代理商提供帮助。”对于这样的说辞,童童和其他几位加盟商进行了否认,并表示目前双方已经闹僵了,公司一直在回避,对于他们的诉求不予理睬。
律师观点:
加盟公司若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加盟商可以解除合同
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的薛媛律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基于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来看,她认为本案件主要纠纷在于公司提供虚假信息欺骗了加盟商,在后续履约过程中不具备履约能力,让加盟商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该公司主要是在招商阶段对加盟商存在严重虚假披露信息的行为,宣称自己是知名品牌二代品牌,夸大公司的运营指导能力,导致加盟商对于该项目经营风险的无法进行准确判断。”薛媛律师表示,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加盟公司若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加盟商是可以解除合同的;合同解除后,过错方应该承担无过错方因履行合同所产生的所有损失,包含加盟费,还有装修、房租等其他履约损失。
此外,对于王某提到的公司2017年就开过奶茶门店,符合特许经营企业的说法,薛媛律师表示,如果企业要做特许加盟,需要具备两个直营店,且经营时间达一年以上,需在商务部进行特许经营备案,备案完成后,才有条件去招商加盟。
但她补充道,开过门店和门店开店成功是两个概念,如果加盟公司的确开过直营店,但是门店经营过程一直是亏损状态,也不代表公司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无论按照《民法典》还是《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因为欺诈、提供虚假信息签订了合同收了钱,都可以解除合同。但在实践中,加盟商不走司法途径,很难要回损失。”薛媛律师表示。
参与方式
2、打开“封面新闻”客户端,点击进入青蕉页面#云求助-云投诉#话题在线留言互动。
3、可以通过封面新闻的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账号,以及青蕉视频官方微博进行留言,发起求助。
4、您还可以拨打热线028—86969110,进行求助。
所有求助内容,经编辑审核通过后,即视为发布成功。
封面新闻将24小时实时解答、跟进,并提供相关协助(为保护隐私,相关信息将会保密,请放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源丨商业地产观察
作者丨 Jeffrey
图片来源丨 项目官微
作为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的重要一环,“首店经济”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时尚度和商业活力。
今年以来,天津商业市场加速复苏,品牌首店纷至沓来。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57家品牌首店在天津商业项目落地,涵盖餐饮、零售、儿童亲子、文体娱等各个主流业态,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从业态分布来看,餐饮与零售仍是首店进驻的两大重要业态,其中餐饮业态首店30家,零售业态18家,儿童亲子业态首店5家,文体娱业态首店4家。具体来看,在餐饮首店中,休闲餐饮与异国风情餐饮成为主流;而零售首店中,时尚生活与服装成为零售品牌首店的两大类型;在5家儿童亲子业态首店中,4家首店品牌为儿童零售,包含童装童鞋、母婴用品、儿童玩具等细分品类,仅有1家品牌为儿童娱乐业态;文体娱业态首店中体育运动与娱乐休闲各占据2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