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西贝莜面村丨400家直营店的连锁股权如何布局?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多企业在发展中有这么一个困惑:直营扩张慢,加盟管控难。导致直营给大家普遍一个印象:慢!其实直营≠慢,本质在于机制!如果说

< class="pgc-img">

多企业在发展中有这么一个困惑:直营扩张慢,加盟管控难。导致直营给大家普遍一个印象:慢!

其实直营≠慢,本质在于机制!

如果说木屋烧烤的200家全是直营门店,值得称赞的话,那西贝莜面村的400家直营,简直是逆天:集团60亿的营收,平均每家门店单店营收1500万。

圣人畏因,凡夫畏果,让我们揭开层层迷雾,找到本质。

西贝集团是如何实现门店复制,内部裂变的?

首先西贝莜面村是经历了两个阶段:复制+裂变

  • 能复制是因为具备复制的前提:能力系统——可盈利复制的标准化
  • 可裂变是因为具备裂变的系统:机制系统——全国15个创业分部+赛马制

即:标准化(前提)+机制(加速)

▼ 西贝莜面村的复制与裂变

< class="pgc-img">

上次分享了西贝的《门店运营标准》PPT,深受读者的喜欢,今天不讲标准化这个板块。

西贝莜面村丨52页《西贝单店标准化》PPT(纯干货)(点击回顾)

今天剖析西贝集团的连锁股权布局及内部合伙机制,看看西贝集团连锁之路是怎么走的。


< class="pgc-img">

这是西贝集团的股权布局图:

< class="pgc-img">

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是有9个股东持股,其中包括了:

  • 2个自然人:贾国龙、张丽平
  • 2家有限公司:北京西贝企业、北京静衡投资
  • 5家合伙企业:呼和浩特人生喜悦、北京千城、北京万店、杭州静衡圆觉、青岛静衡成长。
< class="pgc-img">

这里跟其他公司有什么不一样的?

其中【呼和浩特人生喜悦(有限合伙)】有34个合伙企业;

这34个合伙企业中都是什么人?

是跟贾国龙一起创业奋斗的高管和员工们,即【人生喜悦合伙公司】是西贝的员工持股平台。

但是控制权还是牢牢在贾国龙手里,因为北京西贝作为GP(普通合伙人)控制【人生喜悦合伙公司】,持有份额非常少,只有0.0003%。

< class="pgc-img">

同样地,还有四家合伙企业:北京千城、北京万店、杭州静衡圆觉、青岛静衡成长,也是预留了股权,以后可以成为员工激励的持股平台。

目前这4家合伙企业都是贾国龙持股,还没有分出去,以上是股东持股的层面,下面来看看西贝集团都投资和控股哪些公司?

主要分为两类:

< class="pgc-img">

一类是100%持股的食材、牧场供应链的公司:餐饮连锁的布局,肯定离不开供应链的整合,一个是为了稳定菜品的品质,一个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海底捞、正新鸡排、麦当劳、肯德基都是如此。

同时还有贾国龙投资的【贾国龙功夫菜】,这是比西贝更大的机会,西贝的正餐业务最多是100亿,但是贾国龙功夫菜的市场份额可以上到1000亿。

一类是持股60-75%的餐饮子公司:共有100多家,是开展西贝门店业务的,100多家子公司开展了全国的400多家门店,这就是西贝餐饮稳定的现金流。

那这400多家是怎么开起来的?一般公司是公司直接开门店,而西贝的秘诀:创业分部+赛场制合伙人计划。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1、创业分部


海底捞的合伙是师徒制,是门店层或者区域层,抱团取暖,而西贝是公司层的合伙,权限更大,因为西贝跟分部既是品牌授权关系,又是投资关系,而且每年15个创业分部排名竞赛,用机制激活门店持续盈利。

什么叫创业分部?

举例:北京西贝龙之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class="pgc-img">

该公司的股东结构是:

西贝集团:持股60%

北京莜品餐饮合伙企业:持股40%

其中【北京莜品餐饮合伙企业】有4个自然人股东,高泽平占股67.5%,是西贝的内部创业人员,而这个【北京莜品餐饮合伙企业】就是创业分部。

那西贝集团和创业分部如何分工?

  • 西贝集团:提供西贝的经营牌照,即品牌授权,还有3个月的开店资金,和软硬件设施。
  • 创业分部:3个月内必须盈利,同时要有考核指标,例如客户评价、用餐环境、菜品创新等等,有权按持股比例分红。
< class="pgc-img">

我查了一下,这个创业分部一共投资了6家公司,分别是:北京西贝龙之梦,天津西贝泽平、西贝印象、西贝人家、西贝情,还有广州西贝泽平,共开了20家西贝直营门店。

< class="pgc-img">

一个创业分部就开20家门店,据了解,全国一共有15个创业分部,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西贝贾国龙又做了另外一个机制:赛场制。


2、赛场制:全国大排名


什么叫赛场制?

在全国范围内做排名对比,在利润、客户评价、用餐环境、菜品创新,各个团队进行比较,在赛场制下就会出现马太效应,排完名之后,排在后面的30%的团队,要收回牌照,团队重组(要么打散、换人、调岗),提供二次开店机会。

收回牌照后,交给排名靠前的团队,继续开店。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从西贝集团母公司的股权设计来看,优势在于:

第一,规避风险以及提高融资能力:

西贝集团,底下投资供应链、食品研发、产品销售公司,如子公司发生经营风险,母公司将股权进行转让,可有效规避风险。

同时西贝集团又投资其他品牌,多品牌的投资凸显母公司品牌价值,投资者可选择不同主体不同层级进行投资,有效提高融资能力。

第二,掌握控制权和激励奋斗者:

合伙企业北京千城、北京万店等作为持股平台,可保证公司股权的稳定。持股人发生变化,只需在合伙企业中进行股权变更操作。

独立设立外部投资者持股平台与员工持股平台,有利于两个不同作用持股平台的估值核算及管理方式的制定。

< class="pgc-img">

从创业分部和赛场制计划来看:

不管是合伙计划也好,还是股权激励也好,这个制度都会遵守基本原则:尊重人性。

什么是人性?

员工进入公司工作,都有一个诉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上升通道,活得有尊严。

这个就需要老板思考有没有相应的制度,能让员工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好的机制是能够激发人性的光辉。

希望对你有启发!

<>

天来得再猛烈,也是一天天来的。有些企业非但没有被冻死反而活成一道风景,是因为人家段位比你高。

高在哪?

今天,听内参道哥为你分析。

■ 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发于上海

过去,餐饮业是“打群架”式的混战。现在,餐饮业已经进入到“段位竞争”。

谁跟上节奏升级快,谁就是胜者。反之,就要被淘汰。

道哥觉得,餐饮业的“段位竞争”,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说,共分为5个阶段。

1

|一段|

搭上外部环境的顺风车,干掉隔壁老王

创业者都想当风口上的猪,风口在哪儿?就是外部环境的顺风车。

2014年6月,《舌尖上的中国》让“重庆小面”一夜之间火遍中国。市场已经火爆到缺少理性。有些餐馆老板自己都没有吃过“重庆小面”,就把门店换成重庆小面,加一把辣椒,就可以顾客爆满。

当时,遇见小面的创始人还在广州开着一个30平米的小店卖饺子,连亏几个月。在绝望的时候,就试着做“重庆小面”,结果一试就火了,之后又遇到了资本的顺风车,在几个月后拿到天图投资合伙人的天使投资。

如今,“遇见小面”在2年里4次融资。

另一个同样顺风起舞的是一家叫北59号的包子铺。

老板是专业人士,五星级酒店行政大厨出身。他曾创业做高端饭店,遇到大形势不好,果断转型。也是借了外部环境的顺风车,做了一家“不正宗但好吃”的重庆小面,用10个月发展了60多家店。

生意火了,他又做了“焖炒鸡”。结果发现翻台率太低,又把店关了。

受到这些刺激和启发,他又做了北59号牛肉包子铺:店面只要25平,主打牛肉包子+八宝粥。另外用12元臊子面和28元的牛肉面来提高客单价。

把人减到最少,店面压缩到最小,用产品配合拉高客单价,这个25平小店,一天营业额最高达到5000元。

目测,这个包子铺又跟上了新一轮顺风车。(相关阅读:餐饮业突然流行跳蚤铺:你猜20平能折腾出多少利润?)

|道哥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这些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

不过,这个阶段的打法就是要跑起来,做出规模。规模做大之后,会带来“从量变到质”的变化。比如品牌知名度、人才号召力。

在餐饮业,有一个说法,从1家到10家店,要过产品规模化的坎;从10家到50家店,要过组织力和供应链的坎;从50家店到100家店,要过企业文化形成战斗力的坎。

2

|二段|

换赛道,摘桃子

必须说明,这个阶段的玩法,不是多品牌。多品牌有可能是从自己的火坑跳到别人的火坑。

这个阶段的变革就是换赛道。

比如“必胜客宅急送”是必胜客衍生的独立品牌,它只设店面,不设就餐区,菜单也是专门为了外送而设定,旨在为顾客打造专业美食外送专家。这是一个典型的换赛道的玩法。

2001年6月,“必胜客宅急送”第一家店在上海古北开设。比饿了么外卖早了七年。

当前,餐饮业的“三高一低”(高物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房租、低利润的压力),成为一种自然淘汰的杀伤力,把一大批餐饮企业淘汰,也让一些餐饮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新方向。

比如“彼得家的厨房”模式创新动力,就是为了应对“三高一低”而生,它的每个竞争力都针对大店的优势而来。

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摘桃子”。

在广州,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连续性”投资了一批新兴餐饮企业。有风口上的“遇见小面”,有区域热门品类“牛腩煲”、酸菜鱼,还有蓄势爆发的新疆菜。善于“摘桃子”的管毅宏,被餐饮人称为“培养餐饮老板的老板”。

2017年初,管毅宏对内参君说,这些投资让他“有些”兴奋,他将发现、投资更多年轻餐饮人。

|道哥说|

这个阶段,规模化相对于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天花板,同时品类竞争在原有模式下达到白热化。

只有两条路:要么创新,要么死。

遗憾的是,很多成熟餐饮品牌,都在这个阶段固化了,“混吃等死”。

3

|三段|

重新定位,炼成专家

这个阶段,企业需要重新定位。

这对老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考验智力,二考验胆识。

所谓“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老板首先要“自残”,干掉贪欲,这可是干掉百万千万元的既得利益,不狠是不行的。

“自宫”之后,企业开始提升境界,然后得大道:少即是多。

这个阶段,共同的特点是先跑出规模之后,再通过做减法,“改编”队伍,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装逼说,就是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比如,巴奴火锅第一步是放弃发展加盟,全部改为直营模式。转换之后,通过品牌定位,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

而西贝莜面村则是经过一路折腾,最近锁定在“西贝莜面村”。

|道哥说|

为什么这些企业在这个阶段都要重新定位?

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选题。餐饮要真正做成品牌,要在“价值观,方法论,专业度”这三个维度形成影响力。

因此,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权衡取舍”,通过舍弃提高自身的专业度。

4

|四段|

用“共同富裕”打造组织力

贾国龙为了激发西贝13000多名员工的自我驱动力,花费3000万,引入了“裁判制”。(相关阅读:贾国龙首谈西贝“裁判制”:如何让1万名员工持续高效?)

而喜家德虾仁水饺采用了不那么激烈的玩法:把企业转向了“平台化”,按业务链条的环节,建立多个不同的管理平台。

例如,采购平台将近20人,实行“台长负责制”,让台长带着团队去探讨如何提高采购质量,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等。包括薪水涨幅等,也是由薪酬平台台长决定。

同时,还有股份分配制度。店长考核达标,可以获得3%干股;如果店长培养出新店长,就有机会接手新店,并在新店投资入股5%;如果一名店长培养出5名店长成为区域经理,再开新店时就可以投资入股8%。

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说,“只要这些人才能干,在企业的平台上就可以一直发展,没有天花板。

目前,喜家德有十个解决不同问题的平台,让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在这里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平台说了算。现在,这个多平台运营方式在同行业当中仍是一个创新之举。

|道哥说|

我把这种做法称为“业务专业化,岗位职业化”。而喜家德通过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配置,在与竞争对手投入相同资源的情况下,能以更好的生产效率或更高的质量,将其投入的各种要素转化为产品或服务。

2017年,喜家德成立16周年。时间并没有让一个企业老化,相反,用“共同富裕”实现了组织的年轻化。

再来看看餐饮百强企业,那些逐渐被边缘化的,不是败于对手,也不是败于市场,而是败于组织力。它们在企业段位升级的时候,仍然停留在一段、二段的玩法上寻找出路。

5

|五段|

随心所欲,战略延展

星巴克、肯德基、海底捞、呷哺呷哺、王品这些餐企,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这种公司。

比如星巴克,想当年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喊出“让三明治滚出星巴克!”,而今,三明治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星巴克的柜台上。

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最好诠释:装逼装得豪迈,妥协妥得优雅。随心所欲。

在另一个维度上,战略延伸就是把自己变成八爪鱼,吸纳更多的资源,然后长成“航空母舰编队”。

比如,海底捞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就是拆分内部部门。日本称其为“阿米巴”。

2016年7月13日,拆出来的公司颐海国际,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

目前,海底捞,还在持续进行部门分拆。

|道哥说|

来自海底捞内部的观点是:拆分之后,海底捞的体系实现了重心转移。过去海底捞以门店为核心,带动其它业务发展;拆分之后,海底捞体系的重心转移到供应链上,以供应链去整合更多资源。

这个阶段,基本上也就到了“扫地僧”的境界。企业的做法是在“顺势而为”的前题下,随欲而安。

<>

不完全统计,烧烤目前全国有近30万家门店,是仅次于火锅的第二大正餐品类。

《中国餐饮报告2019》显示,烧烤门店数量增速要高于餐饮整体增速。

去年热播的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获得豆瓣评分9.0。

这些都在说明,烧烤社交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烧烤迎来了新一轮爆发。

但事实上,烧烤品类也有着难以逾越的发展障碍——无法被完全替代的人工穿串。

与此同时,新的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正在滋长,如何破局?

今天就来听听冰城串吧创始人张利对行业的思考。

餐饮老板内参 艳子 /文

< class="pgc-img">

01 烧烤店净利润远低于火锅店,“障碍还在于标准化程度”

目前整个烧烤市场占整个餐饮行业3.5%。有机构预测,3年后,将达到7-8%的份额,也就是近3年将有一倍的增量。

但提起烧烤,全国知名的连锁品牌,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广为流传的“南木屋,北冰城”其实店面也并不多。木屋烧烤,16年开了130多家直营门店。冰城串吧,15年开了50多家门店,其中五分之四是加盟店。

烧烤和火锅很像,都不依赖于厨师的水平,看起来是一个门槛低,极易标准化的品类,但为什么难以大规模连锁呢?

“还是因为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张利说,很多烧烤店都还是门店现场人工穿串,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大的制约。

这个严重依赖人力的环节,直接拉低了烤串的毛利。

看似毛利极高的羊肉、酒水,并不能让一家烤串店拥有高净利润,尤其是一些夜夜欢声笑语的品牌店。

< class="pgc-img">


这也是目前烤串行业发展无法逾越的障碍。

但张利仍然觉得,烧烤是个好品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不会消失、不可替代,是有刚需的,是夜里年轻人社交消费必不可少的一个场所。

早在四五年前,他就看明白,烧烤企业想有未来必须拥有标准化供应链。

所以,这几年没有开新店,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到供应链上,做了利思客,给自己(门店)和第三方提供串制好的烧烤食材。

“这是一个长期的,也是一个必做的事情,无论你有没有工厂,供应链都存在,要么是别人的,要么是你自己的,我们想把供应链做好,再强化前端的品牌。”

张利说,烧烤比火锅晚发展了十年,但从2000年至今,已经实现了很大跨越,真正的连锁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相对标准化,不过跟火锅产业相比,还有很大进化空间。

比如他们正在尝试使用机器穿串,从日本采购过(设备),也找国内厂家做过,几乎有些眉目了,但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

“有人说自动化影响口感,羊肉串要人工穿才好吃,我们不是,也从来不宣传这一点。”张利强调。

他说,利思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磨合,也达到一定的产能。目前供应链和门店挣的钱基本上对半。

02 居酒屋形态,是烧烤未来的一种方向

最近一两年,酒吧业态被各行各业所看好,星巴克、喜茶、奈雪都有涉足,还有很多餐企从中淘金。

比如王品在上海陆家嘴打造了川式居酒屋“就是川”;九毛九也做起“串串+酒”的买卖,取名“怂”;桂满陇打造副牌“咬金·唐风卤香酒馆”……

张利在北京西大望路也试水了一家居酒屋——“利の烧鸟”,一个定位于串烧、拉面、定食的新品牌。

< class="pgc-img">

他很早就发现,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大,非常需要一个空间,静下来喝口酒,缓解疲劳的心情。

“越发达的国家,酒的销售量越大,尤其是日本,大家有事没事喝杯酒再回家。”

所以,他做“利の烧鸟”就是想测试一下这个模式。但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并不理想。

“市场接受度不高,主要是因为没有大的连锁店出现,不像日本的和民、鸟贵族都有几百家店。”

但他相信,居酒屋的风口快到了。随着市场上入局者越来越多,消费者会慢慢养成这种习惯。

这种模式又轻又小,并不难复制。

但对空间、对体验要求特别高,要小而精,要看着好看,装修、灯光都得讲究,同时产品也得好,服务也得好,还得有文化有主题,有色彩有音乐。

< class="pgc-img">

张利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烧烤店,也可以说是一种中式居酒屋。

“现在中国人吃饭和喝酒一块,未来社会发达了,餐和饮势必会分开,吃饭是吃饭,喝酒是喝酒,两码事。”

居酒屋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喝酒的场所,酒类很丰富,而下酒菜只是一个搭配。

03 烧烤开始分化,新锐品牌开始聚焦细分品类

从2004年开第一家店,到现在15年了,张利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餐饮周期,对烧烤品类的发展趋势也看得很透。

2011年之前,市场上的烧烤商家几乎都是散兵游勇,无品类无品牌;之后的几年,连锁品牌渐渐冒头,品类也开始壮大。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烧烤又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者更多了,品类更细分了。

出现了很多主打某一单品或者更聚焦的烧烤品牌,比如望京小腰,鹤岗小串(鹤岗三分熟烧烤)、四川的宜宾把把烧,湘西的夺命小串。

“他们都在创造新品类,未来会越来越细分。”

“我们也细分了,按地域认知细分,新定位叫东北串更好吃。先占一个东北串的认知。”张利说,全国羊肉串就三个地方有名,东北、西北和新疆,他们先占一个。

这种新店型品牌名还是“冰城串吧”,logo升级成一个更时尚的小老虎,slogan就是“东北串更好吃”。

< class="pgc-img">

已经在合肥开了两家店。装修风格跟已有的冰城串吧完全不一样,更年轻化,主要针对的顾客群体是95后00后。

张利感觉到,今年烧烤又一次爆发,但不是在原有的地方,不是在北上广深,而是在二三四线城市,因为新的消费者出现了,需求量上来了。

所以,为了开拓空白市场,他们做了升级店模型。

而烧烤的新一代消费者,对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重,越来越多元化,更看重颜值,对品牌的敏感度更强。

对此,《中国餐饮报告2019》也有数据可以支撑,数据显示,全国烧烤门店各层级城市占比,一线只占6.2%,新一线城市占17.6%,二三四城市几乎各占20%。

全国各层级城市的烧烤品类占比,在2018年都出现了上升,如下图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增速明显。

< class="pgc-img">

04 创新模式,以供应链为支撑,前端做多品牌

采访快结束时,内参君问张利,“跟其他的烧烤品牌相比,您觉得冰城串吧在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壁垒是什么?”

“这个我真没考虑过。口味不是壁垒,也是壁垒,因为现在烧烤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大家的烤串都没太大差异。”

思考了一会儿,他说,品牌一定是未来最大的壁垒,现在是品牌的时代了,每个企业的终极目标都是做品牌。

而他认为,支撑品牌的三角形是产品、营销和供应链。

供应链是冰城一直倾心在做的,现在也收到了可观的回报,而产品口味研发,和营销方面都还需要加强。

现在大家都把食材延伸到原产地了,从以前吃调料,到现在吃食材的本身的味道,餐饮业一直在进化。

而在防止品牌老化,跨越餐饮周期这个角度,中国的餐企还没找到这个持续经营的路径,不像国外几十年、上百年的餐企很多。

他也正在这条路上探索——以供应链为支撑,前端做多品牌。

< class="pgc-img">

“我们把供应链做强大了,就可以多做几个烧烤品牌,然后通过供应链输出标准化产品,支持品牌发展。”

基于这样的规划,他们已经用五年的时间把供应链做得差不多了,今后就开始在前端门店上发力了。

不过,这需要找到更合适的模式,比如在各个地区选择更大的合作伙伴,一个城市开个三五家、六七家门店,以此迅速铺开,如果是散户一家一家加盟,因为价值观难统一,很难健康快速发展。

烧烤创业,一定要小步慢跑,不要操之过急,要深挖,要深耕细作。”张利说,上来就想起量,快速发展根本不可能。

目前市场上的烧烤企业,哪一个不是经过一段时间沉淀的?想快跑的人都摔倒了。

9月24日至26日,“大鱼游学·走进北京”将带大家拜访冰城串吧、西少爷肉夹馍、海底捞·蜀海供应链、西贝莜面村、北京宴、俏江南、湊湊火锅等餐饮大牌。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报名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