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今天出台“20条”,助企业复工复产复市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供图(下同)
一场疫情,让许多企业春节后的复工复市,跟往年很不一样。为此,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今天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复市若干措施》,推出网上办事、积极服务防疫企业等6个方面20条新举措,解企业复工复市“燃眉之急”。
< class="pgc-img">>图说:徐汇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审核视频照片
视频审核现场 为餐饮企业开业“抢”时间
疫情突如其来,给那些铆足干劲、计划在新一年里拼事业的餐饮店老板们泼了一盆凉水。上海蚝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人张正伟也是其中之一。
早在去年12月底,张正伟就在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完成了饭店经营场所的平面布局设计,并计划1月完成装修,然后申请现场核查并取得许可证。如果一切顺利,春节后可以正式营业了。没想到,一场疫情将原定计划全部打乱。店铺空关一天,损失就多一些。
3月初,心急如焚的张正伟向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电话咨询。电话中,他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徐汇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20条”中,明确疫情期间,对新设、变更食品经营单位以及新设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行政许可中涉及现场核查的,由申请单位做出承诺并通过互联网提交现场视频后,审核时限由也由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审批科科长宗鸣告诉记者,“视频审核现场,可以为一些因疫情耽误的企业抢回时间。”
为确保视频拍摄质量,徐汇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指南》等,为申请人编写了拍摄指引,明确了拍摄顺序、具体点位以及详细要求。比如,对专用操作场所的拍摄要求为视频应当可见专用操作场所设置在清洁操作区内,不得设置在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等一般操作区内;专用操作场所内设有工具清洗消毒设施,附近有洗手消毒设施等。此外,拍摄人还需对专用操作场所相关设施情况进行说明。
拍摄完成后,申请人将视频上传至专属邮箱,工作人员收到后当日进行审核、意见反馈。此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在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1个月内,对食品经营现场及经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打破政策瓶颈 助非医疗器械单位采购防疫用品
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是企业复工的“硬需求”。作为徐汇区首批工程施工的复工单位之一,上海奔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月2日开始,就有百余名施工人员奋战在一线,且随着工人陆续返工,口罩的需求量很大,仅通过药房等零售渠道很难满足需求。为此,公司负责人找到了区内的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上海国际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希望采购口罩。
然而,根据相关要求,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销售给具有资质的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这就意味着,非医疗器械单位没法通过批发企业采购口罩等防疫用品。上海国际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华感叹道:“一边是法律法规规定,一边是企业复工需求,我们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得知区内企业复工遇到的问题,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给他们带去了一个好消息。此次新政的第12条即针对这一问题“对症下药”。疫情期间,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全面评估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采取了“采购企业自我承诺+批发企业主动报备”的“权宜之计”,即采购企业书面承诺仅用于员工自用、不出售转让,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将销售品种、数量、采购单位承诺等信息通过邮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即可实现非医疗器械单位直接向批发单位购买防疫物资。
上海奔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佳高兴地表示,他们已享受到这项新政的红利,顺利从上海国际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购进医用外科口罩2000片。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367份涓滴之力,构筑守“沪”铜墙铁壁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徐汇区局
在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面前,367名徐汇市场监管人,和全国上下千百万勇敢逆行、无畏战疫的人们一样,面对挑战勇毅创新,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竭尽所能,履职尽责,誓要以367份涓滴之力,去构筑守护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铜墙铁壁。
一个平台,打好进口冷链“持久战”
民以食为天,疫情期间,老百姓最关心的莫过于吃的安全、吃得放心。作为食品安全的守护者,徐汇市场监管人在之前食品监管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冷链食品的安全护卫。
疫情期间,要吃到一块进口冷鲜的安心牛排需要多少个环节?答案是要经过低温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后,再通过落地消毒、来源录入、分切包装、防疫抽检、追溯录入、防控消毒、监管巡查等步骤,最后完成烹饪,端上您的餐桌。
为了实现进口冷链食品的高安全系数,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汇治理”平台,通过对功能模块精细化开发,创新推出“汇商码+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在人员管理、每日晨检、个人防护、场所消毒等自查、检查信息采集基础上,另外增加了食品经营商户是否设置冷库、销售进口冷链食品的操作人员信息采集,为加强“人物同防”提供数据支撑,坚决守牢冷链食品“抗疫”防线,铸就一道令广大食客吃得放心、安心、舒心的坚实防线。
一只口罩,筑牢群众抗疫“防火墙”
口罩,毫无疑问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全民战争中最有效的武器,疫情爆发初期,国内出现“一罩难求”现象,造成口罩售罄缺货、价格上涨、市民抢购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2020年1月21日下午,徐汇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带队到辖区3M中国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指导帮助企业作好集中大量生产的准备,聚焦在线检验和出厂检测等关键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徐汇市场监管人马不停蹄流转于各大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就防疫相关物资应急审批、进口产品申报、产品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专业指导,为产品快速投放市场指明方向。
口罩虽小,承载的却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责,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刻,市场监管人始终坚守一线,彰显责任与担当,守牢徐汇安全底线,保护群众安全。
一方企业,把握复工复市“新契机”
2020年3月2日,上海蚝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张正伟心急如焚。2019年12月底,张正伟在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完成了饭店经营场所的平面布局设计,等待食品许可现场核查。如果一切顺利,春节后可以正式营业,没想到突遭疫情,理想计划被彻底打乱。
疫情期间,张正伟是很多餐饮店老板的缩影,他们摩拳擦掌,突然被泼凉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有没有办法加速审批,同时实现“不见面”审批?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很快给张正伟带去好消息:疫情期间,对新设、变更食品经营单位以及新设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行政许可涉及现场核查的,由申请单位作出承诺并通过互联网提交现场视频,最快申请当日就可完成审核并发证。
特殊时刻,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徐汇区情和企业实际,积极推出“助力企业抢时间”的新政,制定《支持复工复产复市若干措施》,助力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逆势飞扬。
一支队伍,锤炼实干担当“王牌军”
疫情来袭,徐汇市场监管人在疫情防控中严守阵地,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践行市场监管人的初心使命。
2020年1月26日,下发紧急通知,召集离沪探亲干部返沪,50余名离沪干部当天即刻返沪待命,为开展疫情防控储备了充足的战斗力。
春节假期值班,100多名干部赴50家零售药房参与口罩供应秩序维护工作,确保口罩销售井然有序。
30名干部参与机场道口防疫志愿工作,化身“大白”,当好机场疫情防线的“守护者”。
11名干部参与无偿献血,用实际行动缓解血液储备之急。2名干部报名造血干细胞捐献,用爱心凝聚生命之光。
全体干部职工筹集“同舟共济、共抗疫情”捐款102010元,为支持武汉抗疫表达深厚的情谊。
疫情是一场大风浪,也是一块试金石。面对“疫情”这场大战大考,能否立足本职交出硬核答卷,给人民安心,让人民放心,考验着我们的真水平、真本事。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化抗疫精神为治理动力,化战“疫”之策为治理之“智”,化抗疫之志为干部担当,做守护上海的“结界”里最硬的砖、最美的光!
入3月,上海的复工复产复市工作越加稳步推进。
日前,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复市若干措施》,通过大力推行网上办事、积极服务防疫企业等6个方面20条举措,切实破解疫情期间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为严格、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再发“新力”。
为企业发展“抢”时间
疫情突如其来,给那些卯足干劲、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拼事业的餐饮店老板们泼了一盆凉水。上海蚝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人张正伟也是其中之一。
早在去年12月底,张正伟就在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完成了饭店经营场所的平面布局设计,并计划1月完成装修,然后申请现场核查并取得许可证。如果一切顺利,春节后可以正式营业了。
万万没想到,一场疫情将原定计划全部打乱。如今店铺空关一天,损失也就更多一点。3月初,心急如焚的张正伟向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电话咨询。
又是一个万万没想到,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徐汇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20条”中,明确:疫情期间,对新设、变更食品经营单位以及新设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行政许可中涉及现场核查的,由申请单位做出承诺并通过互联网提交现场视频后,当日完成审核。“通过视频审核现场,为企业提供便利,”审批科科长宗鸣谈道,“同时,现场审核时限由也由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希望帮企业将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为确保视频拍摄质量,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指南》等,为申请人编写了拍摄指引,明确了拍摄顺序、具体点位以及详细要求。比如,对专用操作场所的拍摄要求为:视频应当可见专用操作场所设置在清洁操作区内,不得设置在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等一般操作区内;专用操作场所有醒目标示,并与其他场所能够明显区分,无明沟;专用操作场所内设有工具清洗消毒设施,附近有洗手消毒设施。此外,拍摄人还需对专用操作场所相关设施情况进行说明。
拍摄完成后,申请人将视频上传至专属邮箱,工作人员收到后当日进行审核、意见反馈。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将在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1个月内,对食品经营现场及经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解企业复工“燃眉之急”
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是企业复工的“硬需求”。很多企业员工多,通过药房等零售渠道很难满足需求,希望直接向医疗器械批发企业采购。但根据相关要求,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销售给具有资质的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这就意味着非医疗器械单位没法通过批发企业采购口罩等防疫用品。
上海奔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市级重大工程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及新建体育综合项目的劳务单位,作为徐汇区首批工程施工的复工单位,3月2日开始,就有百余名施工人员奋战在一线,且随着工人陆续返工,口罩的需求量很大。他们找到了徐汇区的医疗器械批发企业上海国际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希望采购口罩。国际医药公司总经理王振华感叹道:“一边是法律法规规定,一边是企业复工需求,我们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此次新政的第12条即针对这一问题“对症下药”。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在全面评估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采取了“采购企业自我承诺+批发企业主动报备”的“权宜之计”,即采购企业书面承诺仅用于员工自用、不出售转让,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将销售品种、数量、采购单位承诺等信息通过邮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即可实现非医疗器械单位直接向批发单位购买防疫物资。
上海奔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佳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已享受到这项新政的红利,顺利从国际医药公司购进医用外科口罩2000片。
当防疫企业“守护神”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类防疫物资成了紧俏品、供不应求。而有这样一些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支援抗疫一线,徐汇区的3M中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知名的口罩生产厂家,春节以来24小时不停歇生产,加班加点保障口罩等防护产品供应。
与此同时,很多消费者通过网站、微商等渠道购买3M口罩,拿到后觉得无论是质地、手感还是佩戴舒适度,都和原来的不一样,顿时疑窦丛生,怀疑是不是假的?戴了会不会反而不好?一时间,有关3M口罩真假的协查函从全国各地如雪片般飞来,仅仅两周时间,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就接到全国15个省29个市、1个直辖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发来共43批次口罩真假鉴定的协查函,而且都备注很急,希望能尽快出结果。
此次的“20条”中,对于侵犯疫情防控用品供应等防疫企业的商标权等违法行为,明确要求“依法严厉打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质量认证科科长陆华林告诉记者:“时间就是命令,履职就是责任,我们做到协查函一周两送、电子报告及时反馈、纸质回函当日发出,切实保护3M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企业心无旁骛安心生产。”
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毛洁表示:“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我们始终和企业站在一起,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扶,稳定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助力企业在化危为机中实现更大发展。同时,也会积极关注评估新政实施,将一些实用举措固化为长效制度,助力打造徐汇最优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