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和朋友家人出去吃饭,常常是点几个荤菜点几个素菜,再来两个时令菜,一不小心就点多了……
没关系,统统打包回家,晚上放进微波炉热热继续吃。
主打一个该点点该省省,而且很方便,能少刷个碗。
图源:图虫
但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打包盒,安全吗?
越想越焦虑的我,咨询专家 + 做了一番功课后找到了答案:打包盒基本安全,但最好别直接放微波炉!
常见的外卖盒、打包盒,甭管什么样式,其实材质主要就两种:聚苯乙烯(PS)和 聚丙烯(PP)。
为什么不建议把它们放进微波炉?我具体来说说。
聚苯乙烯(PS)
加热有毒,别放微波炉
聚苯乙烯(PS),顾名思义,就是由苯乙烯聚合而成的。
这种材质的打包盒,已经早就被淘汰不能装食品,更别说放进微波炉里加热。
聚苯乙烯在生产时会发生降解的逆反应,难免存在一些苯乙烯单体和由苯乙烯形成的低聚物,它们属于 2A 类甚至 1 类致癌物,与癌症有明确关联。
加热之后,聚苯乙烯(PS)会更危险。
首先,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不太高,75 ℃ 以上就会发生变形,100 ℃ 时显著软化。即使是开水或刚出锅的食物,都会让它没法用。[1]
在微波的高温考验下,餐盒更会软到不行,一不小心汤汤水水倒出来,烫伤可不是闹着玩的。
图源:小红书沈铁柱
而且聚苯乙烯严重受热时,还可能出现苯乙烯单体或低聚物向食物中转移。温度越高,迁移率也越高。
你能想象喷香的饭里,加了些餐盒的致癌物颗粒“小料”嘛……
聚苯乙烯在微波高温下分解,并向食物中迁移 [2]
好在,目前市面上的聚苯乙烯(PS)餐盒已经越来越少,大多数塑料打包盒或其他食品包装,已经换成了聚丙烯(PP)材质。
聚丙烯,也叫 5 号塑料,是“唯一被允许微波炉加热”的塑料材质。
PP 打包盒盖
那 PP 材质就能放心加热吗?
聚丙烯(PP)
有些情况加热也不稳妥
聚丙烯整体安全上限确实较高。
一般来说,普通的 PP 在 110~120 ℃ 发生软化,经过改性处理的耐受温度可以达到约 140 ℃,大幅优于聚苯乙烯(PS)。
但用来微波炉加热外带食物时,比较容易突破其“安全上限”。
原因一:外卖、外带食物有很多高油高糖,容易超过 PP 温度限制
美味的外卖,为了提鲜增香口感润滑,往往都有不少糖和油。
比如那口脆脆的锅包肉,香喷喷的干锅菜,还有诱惑的炸鸡……它们加热时的温度上限,远高于汤汤水水。
高油高糖 想想就好吃啊 | pixabay
当食物中存在大量水分,水的气化温度 100 ℃ 基本就是食物温度的上限了。
但高油高糖食物,由于水分少,温度上限更接近油的沸点或糖水混合物的沸点。比如油条出锅时可以达到 180 ℃,拔丝类食物的糖丝也能达到 150 ℃ 以上!
用微波炉加热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时,局部温度很可能会突破聚丙烯(PP)所能承受的上限。
另外,聚丙烯可能会和脂肪发生反应(溶胀作用)
家里的聚丙烯塑料盒在装过油脂之后,表面容易有一层油很难完全清除,如果装的是有颜色的辣椒油或咖喱,连色素都会渗到塑料盒上。
被咖喱染色的饭盒
这些现象都说明,脂肪会“钻”到 PP 塑料的内部。那反过来,脂肪也可能让化学物质从塑料容器迁移到食品里。
因此,即使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聚丙烯便当盒,很多商家也会标注不要加热高油高糖食物。
原因二:同样都是聚丙烯,一次性打包盒安全性可能更低
虽说聚丙烯(PP)安全上限高,但 PP 也是一大类,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卡着最高上限来。
例如“脱模剂”是 PP 塑料在加工时所用为数不多的助剂之一,在食品级 PP 中,它必须要满足相应的健康安全标准,在非食品用途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虽然我国对于食品包装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其中国家标准 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更是比较详细地约束了塑料容器的应用,对于食品级 PP 也有相应的要求。
但难免有一些不法商家会以次充好,用非食品级的冒充食品级。这种情况在一次性 PP 塑料用品中更为常见。
有些人吃完外卖后舍不得扔外卖盒,洗干净后重复利用,其实潜藏隐患。
毕竟哪怕合格的一次性产品,商家也只保证第一次用起来没问题,不保证接下来反复包装反复加热也安全。
原因三:潜在危害——微塑料
研究发现:PP 材质微波炉加热三分钟后,每平方厘米容器中会释放超过 20 亿个纳米塑料和 400 W 个微塑料颗粒。
DOI: 10.1021/acs.est.3c01942
目前关于微塑料的相关研究还比较零散,但有限的研究认为,微塑料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研究——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与人类疾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总之,打包回来的食物直接微波炉热一下,确实挺方便,但有一些健康隐患。
最后总结一下
难道外面的饭菜没吃完,就不打包了吗?那也太浪费了吧……
不不不,浪费粮食也是不好的。如果你比较在意塑料问题,注意下面几点能大大降低风险:
1.查看餐盒标识,如果是聚苯乙烯(PS)或干脆没有标识,不要用。
2.即使有聚丙烯(PP)标识的打包盒,如果装了高油高糖的食物也容易超过温度限制,别直接放进微波炉。
3.一次性打包盒不建议重复利用,别太省。
如果实在懒得区分判断,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能一招避免所有问题
打包回家的饭菜,放进微波炉复热前,先倒回家里的陶瓷盘子碗碟里,安全又好看~
图源:pixabay
为了健康,多洗一个盘子,不麻烦。
来源:果壳、消费指南杂志
房电器的收纳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即使是小电器,数量多了也会占据厨房很大的空间,让本就不大的厨房,变得更加的捉襟见肘。
体积大的厨房电器,收纳起来就更是困难了,就比如微波炉,很多家庭都会直接将其放在台面上,导致台面空间急剧缩水,进而影响到操作:临时碗筷没地方摆放,砧板更是放不下。
小丑也是不建议将微波炉放台面上的,因为弊端太大:
1.占空间
微波炉的体积可不小,比电饭煲大多了,因而放在橱柜的台面上,要比电饭煲多占据很大的空间。
2.凌乱
不能什么东西都往台面上放,小丑认为,台面上除了电饭煲自己常用餐具之外,就不要放置其他东西了,以免东西过多显得杂乱。
特别微波炉这种大电器,更不应该放台面上了,因为它会狠狠的压缩台面空间,其他物品放不下,就会随意堆积,搞得混乱不堪。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3.影响操作
我们都知道,台面上除了烹饪区和水槽区之外,还需要有一块操作区,方便处理食材。你若将微波炉放在这里,就会极大的影响切菜操作,导致砧板放不下,更不用说汤碗这些了。
微波炉置物架
如果你家的微波炉已经放在了台面上,那么小丑建议你购置一个置物架,架设在微波炉上面,以此来合理利用微波炉上方的垂直空间,增加一些收纳空间。
这样一来,很多厨房用具都可以放在微波炉置物架上,如果还附有挂钩功能的话,那么锅铲、汤瓢之类的厨具也可以收纳在这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微波炉上墙收纳
小丑认为微波炉最合理的收纳方式,其实是上墙收纳,腾出台面上的空间,让其看起来更整洁,最重要的是不会影响操作。
而微波炉上墙收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墙面置物架,和碗筷、调料一样,将微波炉摆放在墙面置物架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另一种方式,是在墙面上安装那种专用的微波炉支架,当你安装稳固之后,就可以将微波炉放在上面了,同样是利用的墙面空间,给台面空间减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落地置物架
厨房面积稍微充足一些的,可以不必让橱柜占据整个墙面,留出一点墙角空间,用来放置落地置物架,拥有多层置物空间,那么你不仅可以将微波炉收纳在这里,甚至还能收纳很多其他的物品。
当然,因为微波炉比较重,所以在选择置物架的时候,建议挑选铁质的,或者不锈钢材质的,承重力会大很多。尤其是不锈钢材质的置物架,不仅承重力大,而且不会生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收纳进高柜里
同样的,厨房空间比较大一些的,也可以在边上设计高柜,以此增加大量的储物空间,那么这种情况下,微波炉自然可以放进高柜里,采取嵌入式的收纳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炉放在柜子里,要事先在这里预留好插座,避免微波炉放进去后,无法通电,那就麻烦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收纳进吊柜的开放格里
厨房的吊柜,一般建议通顶设计,然后底部留出一部分设计成开放格的形式,因为这样存放的东西好拿取,方便快捷很多。
那么,你也可以专门为微波炉留出一个开放格,根据家用微波炉的大小,来规划这个收纳格的大小,比微波炉稍微大一点就可以了。
同样的,微波炉放在这里,也要提前在里面预留好插座,不然到时候用不了就尴尬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微波炉收纳在餐边柜里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小户型很多,厨房也就会非常小,这种家庭可能厨房收纳电器会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小丑觉得可以借用其他空间来帮忙。
就比如与厨房相邻的餐厅,因为餐厅一般都会装餐边柜,所以微波炉放在这里也不错。更何况,餐厅是用餐的地方,微波炉放这儿也更方便热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小丑的看法:对于微波炉放哪儿的问题,小丑的观点是,最合适的地方是上墙收纳,因为厨房不管再怎么小,都会有大量空置的墙面空间,不利用就太可惜了。
其次,主要是因为很多家庭的厨房台面空间非常有限,强行放置微波炉这些大电器,占用的台面空间太多,会严重影响家庭主妇的操作的。
厨房空间本身就不大,东西又多,千万不要一股脑的往台面上堆,那样只会让厨房显得杂乱,使用起来更是不顺畅。
今日话题:你觉得微波炉放在哪儿最合适?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边有不少朋友,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吃之前总喜欢用水烫一下碗筷,无论在大饭店还是在路边大排档,无论碗筷是刚洗好的还是消毒后封装好的,总要这么做,像是一种仪式。而烫碗筷用的水多是店家提供的茶水,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也出奇的一致:消个毒吃得放心。
用开水烫洗碗筷真能消毒吗?在外面吃饭,这才是正确的消毒方法。这样真能消毒吗?我表示一万分的怀疑,但也会不自觉得跟着他们做。
其实,饭前用开水烫碗筷,消毒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我们所说的细菌,专业术语叫微生物。大致可以为两种:一种是不耐热的,对温度比较敏感,也就是说温度稍高就能杀死它们;遗憾的是,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第二种,比较耐热。要想杀死它们,除了温度要达到一定要求外,还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它们在100摄氏度的条件下都会死亡。但有一些细菌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则有较强的抵抗力,100摄氏度高温下仍有可能存活。
此外,时间同温度成反比,在1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可能1~3分钟就能将它们杀死,但如果温度低一些,需要的时间就会变长。温度低到它们的耐受范围内,则无论多久,都很难将它们杀死。
烫洗碗筷的时间一般较短,而且水温多数情况下是低于100摄氏度的,所以并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顶多等于再洗一遍碗筷。
用开水烫洗碗筷真能消毒吗?在外面吃饭,这才是正确的消毒方法
最后再教教大家,真正能给碗筷杀菌消毒的方法:
1、将餐具放到锅里,水烧开煮1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有效的为餐具消毒。
2、使用高温消毒柜,这也是多数饭店采用的方法。原理很简单,通过红外线加热温度到120摄氏度,再持续10~15分钟,绝大多数病毒和细菌就能被杀死了。
3、用醋将碗筷过滤一遍,因为醋的杀菌作用也是挺不错的。
所以,外出吃饭是否要用开水再洗一遍餐具,纯粹看个人习惯,从卫生角度,自然会干净一点,但差别并不大。
那日常生活中,在医学上,消毒杀菌方法有三种: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物理消毒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高温消毒法,主要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热处理形式。
适用于:我们日常的餐具、金属、玻璃制品等耐热、耐湿的物品。
如何进行物理消毒呢?(针对我们的餐具就可采用以下方式)
蒸汽消毒
用锅将水烧开后,放入支架将碗倒扣在支架上,蒸汽蒸5~10分钟即可。
开水烫煮
用锅将水烧开煮沸,将餐具放入沸水中,烫煮3~5分钟即可。
注:木筷受热会弯曲减短寿命,不适合用此法消毒。
微波炉消毒
将餐具放入微波炉中,调高火3分钟左右即可。
注:要确保餐具是可以放入微波炉中的材质。
当然啦,如果我们去外面餐厅吃饭,物理消毒法就没那么好用了,毕竟商家做没做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外出就餐要这样做:
1、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
看塑料封膜上是否印有生产厂家的明确信息,如厂址、电话等;
看保质期,餐具消毒效果一般在两天左右,所以塑料封膜上应印有出厂日期和保质期两天的字样;
拆开封膜后,闻闻餐具内是否残存清洁剂的味道;
用手摸餐具表面,是否有残留的水或油污。
2、使用消毒柜里的餐具
观察是否通电,一般消毒柜上方有三个指示灯,分别为“已消毒指示”、“消毒指示”和“电源指示”,可以观察指示灯是否亮起;
试探温度,可以将手伸进消毒柜,如果柜内和柜外的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餐具温度也只是常温,很可能就是未消毒;
消毒后的餐具不应“湿漉漉”,在企业遵循正确操作规范(消毒时间、不重叠碗筷等)的情况下,餐具不存在湿的问题。
化学消毒
就是用消毒液等化学消毒药物作用于微生物和病原体,使其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
适用于:我们的衣物,如内衣内裤等。(因为衣物材质很多种,用“开水烫”的物理消毒法,可能会使其变形、缩水。)
如何进行化学消毒呢?(针对我们的内衣裤就可采用以下方法)
在清洗内裤时,可额外添加一点(含有间二苯酚或复合漂白活化剂)的消毒液,并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根据衣物特点选用高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并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当然啦,正常情况下,人体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菌群会保持合理水平,不一定非要用消毒液清洗。
只要内裤勤洗勤换,洗涤时选择专用器皿,用清水手洗清洁,日常晾晒消毒即可。
生物消毒
主要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水、土壤和生物体表面消毒生物处理。因为我们日常利用率少,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呢,消毒方法千千万万,开水烫一烫最不靠谱。下次就不必白费功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