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餐饮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为0.98亿,相比2011年增长58.1%;2013年中国餐饮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达到1.39亿。未来几年,餐饮O2O商务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超过2亿。由此可见,未来餐饮O2O的市场挖掘潜力巨大。
在互联网平台轮番轰炸下,人们对于互联网餐饮日渐熟悉并乐在其中,餐饮行业互联网络化环境和用户消费习惯转变已成事实。伴随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互联网公司从综合性到垂直性平台模式,逐渐向环节性、细分化、专业化市场快速渗透和深度挖掘的方面发展。而如今市面上又有哪些餐饮O2O模式?
综合性平台模式: 鉴于餐饮行业的特性,大众点评、美团等网络平台,紧抓时机,分别以“用户点评”、“优惠消费”、“超值团购”等角度,梳理餐饮行业,精炼优质伙伴,协同引领消费. 大众点评的商户评价信息之所以更具价值,并不体现在团购业务上,而是针对餐厅、咖啡馆等商户的口味、风格的点评上。因为这类信息存在的价值周期较长,这些沉淀下来的信息为平台未来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美团与大众点评在商业模式上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经营思路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团平台每天提供大量的团购套餐供用户选择,而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在这些套餐中做出筛选。它的模式决定了平台“快决策”的特点,这恰好贴合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追求“快餐文化”的时代特色,
专业性平台模式:饿了么、青年菜君等互联网公司,正在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结合线下写费心了和生活习惯,打造差异化餐饮平台,抓取并锁定所属的目标客群。饿了么在餐饮专业化信息聚合和平台导流的情况下,自建配送体系,帮助餐饮企业解决配送团队构建和高昂运维成本等问题。虽然种模式,但可以帮助餐企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战略性市场价值。青年菜君以售卖半成品净菜为主,通过线上预订、线下提货、线上反馈互动的方式,符合时代热潮,非常精确地击中了现代都市白领的生活痛点。虽然目前店面很小,但如果将这种模式规范化和标准化,加以复制造就不同的餐饮习惯。
优化性服务模式:在各平台像餐饮导流的今天,利用免费实用的互联网产品,对餐厅信息互联网化和餐厅管理,帮助传统餐饮企业留住客户,促进反复消费,优化业务流程,协助餐企提高结构化效率。“微餐谋APP”制作海报可通过软件提供的多种渠道去营销,制作、发布都很快捷,还拥有门店运营数据、营销数据统计,方便调整运营和营销策略,顾客在餐厅外已经了解餐厅环境、特色等,都有利于提高餐饮企业的翻台率,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节约餐饮服务的人工成本。
万物互联不再是简单的对餐饮等其他传统行业浅显的改造,而是与行业深度融合,从营销、成本、管理、营业等各个方面完成升级。餐饮人更要巧借互联网选择合适的模式,走出一条自己的餐饮路。
“微餐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微餐谋:餐饮人的专属APP
想了解更多餐饮行业资讯、想把您的特色餐厅、特色菜品推荐给微餐谋。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微餐谋(ID:vcanmou)
我们会把您的“特色”送到美食达人眼前,“身未到,美味已经驾到”。
对此文有想法?请在下面留印。
期,微信、支付宝先后公布了与银联云闪付推进互联互通的进展情况。这标志着支付机构之间的壁垒正逐渐“破冰”。
目前,支付宝已向银联云闪付开放线上场景,首批覆盖85%淘宝商家。支付宝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预计支付宝与银联云闪付在明年3月将实现全国收款码扫码互认。微信也发布声明称,微信支付已与银联云闪付实现线下条码互认互扫,银联云闪付全面支持Q币、QQ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微信小程序也逐步支持云闪付支付。
打破壁垒是必然
近年来,不同支付机构之间存在一道壁垒。之前二维码支付服务市场较为混乱,线下互相排斥竞争对手的支付服务,线上不同平台的App之间也呈现割裂状态,其他平台的支付服务不可选。如今在商场或是餐厅,收银处摆放多个二维码已是常态。
“平台公司天然具备赢者通吃属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市场垄断会降低创新效率,国内部分平台公司通过交叉补贴等方式抢占市场,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后实行排他性政策,如排斥竞争对手进入平台、提供服务,二维码支付业务仅支持科技集团内部相关App扫码支付等。
对于支付市场的乱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也表示担忧,“部分支付机构使用低价倾销、交叉补贴等不公平竞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垄断用户、流量、数据,限制其他机构竞争。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自身创新,还会扰乱市场秩序,压制产业创新,进而削弱我国电子支付总体的领先优势”。
“平台之间的相互分割,就会造成信息、资金、人员以及数据等一系列要素的分割。”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这种分割衍生出很多问题,如平台要求商户或者用户去作选择,商户和消费者面临“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局面,这无疑将明显提高商户成本,是对用户选择权的不尊重,更会阻碍企业创新。
范一飞列举了一组数据:欧盟去年发布的研发支出,全球企业50强中,阿里、腾讯分别位列第26位和第46位,远低于美国谷歌和微软等企业。“与国际科技巨头相比,我国大型科技公司研发重点多集中在应用领域,包括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在内,基础技术创新不足,研发投入偏少。”
支付互联时代将至
随着支付互联互通时代的到来,支付机构之间打破壁垒、相互开放支付接口将成必然。“支付行业互联互通既是监管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选择。”王蓬博认为,支付业的分割不仅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创新和行业应有的变革,还会加大行业的流通成本,违背互联网的本意和初心,一定要努力促进支付行业自身变革。
“支付互联时代将至。”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支付宝、微信分别向银联云闪付开放支付场景,意味着外部支付方式开始进入这些“巨头”的生态之内,这有助于打破支付垄断,促进支付市场充分竞争。
对于支付业互联互通的方向,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定调。范一飞强调,要聚焦公平竞争,推动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支付接口,不能仅考虑某一家机构,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机构开放,严禁排他性、歧视性支付协议。
央行在2019年9月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已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支付行业互联互通全部实现,关键还要看支付宝、微信支付二者之间的互扫互认。支付宝、微信支付实现互联互通只是时间问题,无论从监管机构的决心还是商业基础设施的运行,互联互通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是机遇也是挑战
互联互通之后,支付行业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王蓬博认为,行业格局在短期内并不会改变。当前,微信和支付宝在市场上占据“大头”,用户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再加上各自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这使得互联互通后,两家支付机构现有的份额不会明显改变。
在互联互通过程中,支付机构必然会面临不少新问题。王蓬博举例说,如微信和支付宝互联互通后,显然会影响到各自的流量。此外,互联互通后形成的数据归属和分润问题也待厘清,前者决定了产业链地位,后者在支付利润越来越微薄的时代决定了平台的收入上限,这些细节都需要支付机构之间去协商解决。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支付互联互通显然是好事。“消费者将有更多选择权。”苏筱芮表示,如今,支付宝、微信向云闪付等开放支付场景,意味着巨头自有生态圈内的用户将基于自身偏好拥有更多支付选择权,进而倒逼各类支付主体做好支付体验、深耕用户精细化运营。
“互联互通所带来的支付巨变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苏筱芮说,对于此前凭借行业优势地位来展业的支付巨头而言,多年积累下来的“护城河”能否继续吸引与留存客户,未来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各支付机构而言,均需重新思索在充分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如何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与优质的服务来立足市场。
“用户将会‘用脚投票’。”王蓬博认为,长期来看,支付仍受制于对场景的控制。以支付为入口的流量会慢慢分流,谁家对相关场景的掌控程度更深,或者说在整条产业链上更有话语权,消费者就会选择谁。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倍 摄影、视频 张力伟
2022年北京冬奥会,除了运动员的风采,科技感也是一大特色。冬奥食堂的机器人餐厅就是其中一大亮点,偌大的食堂炒菜送餐的都是机器人,这让一众外国记者拍照拍到停不下来,甚至都顾不上吃饭。
“咱们青岛也研发出了炒菜机器人,不仅能炒菜,还能刷锅,最后还能‘倒垃圾’。”青岛美餐即享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卫台说,“只要一键启动炒菜机器人,5分钟就能炒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炒,260道美味佳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在即墨区跨境电商小镇,记者看到了这个外貌酷似“冰箱”的炒菜机器人。餐厅员工将配比好的菜品原料放进机器人“体内”,再扫描食材餐盒上的二维码并点击“系统启动”,机器人就开始自动操作,鱼香肉丝、腰果翡翠虾仁、麻辣小龙虾、蒜蓉西蓝花......每道菜只需要5分钟就能摆上餐桌。
而这短短的5分钟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真实体现,或许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正是这些高科技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我们这个机器人将来是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待量产以后价格也会很实惠,让老百姓在家就能体会到冬奥会机器人餐厅的科技感。”李卫台说。
260道家常菜随你挑 美餐机器人5分钟烹出红烧肉
走进美餐即享餐厅,10台机器人一次排列在大厅中,这四四方方的方盒子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每餐魔方”自来美食机器人。“这是我们的餐盒,里面把每道菜所需要的调料和食材都按比例配好了,餐盒是真空密封的,现在我把餐盒放进机器里。”在李卫台手上有一个蒜蓉西蓝花的餐盒,里面配有油、盐、西蓝花、大蒜等食材,这些食材的源头是公司自有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加工基地、蔬菜配送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公司的电商渠道下单,并提供农残检测、冷链配送、“拼单优惠”等服务,每个菜品上唯一的“二维码”可以让消费者“全程质量溯源”。
餐盒放进机器3分钟,蒜蓉的香气飘来,又过了不到两分钟,机器提示蒜蓉西蓝花已经做好,可以品尝了。李卫台拿起一个盘子放在出菜口,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炒就“出锅”了。“你来尝尝味道怎么样?”记者试吃了一块西蓝花,软烂适中,咸淡可口,味道非常不错。
“机器人不仅可以炒素菜,还能做鱼肉,我们现在有260道菜的餐盒,想吃什么都能满足,耗时都不超过5分钟。”李卫台说,家常菜中比较难做的红烧肉,鱼香肉丝等,炒菜机器人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最难得的是,每炒一道菜,机器人都会自动刷一次锅,餐厨垃圾会一并碾碎清理,“吃完饭只需要洗洗碗就行了。”
“理工男”为了母亲搞研发 花六年时间造出机器“厨师”
一届冬奥会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其实会炒菜的机器在国内并不少见,市面上现有的炒菜机、料理机都是机器烹饪的“行家”,那“每餐魔方”的优势在哪里?
“我母亲年纪很大了,我工作很忙,平时没办法照顾老人,所以就请了保姆照顾她。”青岛美餐即享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葛武说:“但是人年纪大了,脾气会古怪一些,难免会跟保姆闹矛盾,最重要的是,在没有保姆照顾的日子里,我发现我母亲做饭经常会忘了关火,这一点我非常担心,就萌生了研发机器人帮她做饭的想法。”
彼时已是不惑之年的葛武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专业的高材生,擅长的就是工业互联及智能制造,这位科技人才不仅为国际知名企业打造生产线,同时也是西门子特聘自动化技术专家。
“让机器更适合老年人使用,是我研发炒菜机器人的初心,只要一键控制就能省去所有人工环节,这也是‘每餐魔方’相比其他料理机的优势所在。”葛武说,如今已经50岁的他,花了六年时间才研发出这款炒菜机器人,而“美餐即享”这样的机器人餐厅仅仅是一个试点,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这项创新之举推向每个家庭,成为家家“标配”的日常电器,把人们从琐碎的买菜、洗菜、做菜等环节中解放出来,“让机器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机器。”
冬奥会机器人“平替”青岛造!厨房“新人”有望走进百姓家
记者了解到,“每餐魔方”自来美食机器人全数字餐饮产业链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整合农业种养加工环节;冷链物流;工业4.0智能制造;数字AI餐饮场景模式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化现在农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餐饮服务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全产业链。
“目前,即墨的创智新区、青岛的三甲医院食堂都在应用,下一步我们希望将机器人推进寻常百姓家中。”李卫台介绍,2022年冬奥会让中国科技站在了世人面前,而作为冬奥会机器人餐厅的“平替”,“每餐魔方”自来美食机器人更想让科技改变每个中国人的生活。
美餐即享公司总经理葛武表示,与传统料理机相比,“每餐魔方”自来美食机器人在节约粮食方面更有作为。有机构研究数据显示,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蔬菜是在物流过程中损耗的,还有20%是在制作过程中损失,而“每餐魔方”自来美食机器人是直接将订单需要的蔬菜由田间地头运送到工厂中加工成净菜,再按照订单需要进行配比,大大减少原料食物的损耗,同时把所有下脚料集中处理成动物饲料,大大减少了食物加工环节的浪费和后端垃圾分类处理的压力。
“‘每餐魔方’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现在也有很多不会做饭的年轻人,每天依靠外卖,或者说两口、三口之家,买的菜可以说吃得少扔得多,有了‘每餐魔方’吃几个菜买几个菜,不用去菜市场也不用洗菜、备菜,20分钟一键搞定全家伙食。”李卫台说。
如此场景,是否会令人忍不住畅想一个从厨房油烟中解放出来的未来?美食与机器人的结合,智能炒菜机的兴起,是近年来不断向工业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中国餐饮行业的缩影,也将是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精深加工、农业标准化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