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位置吗?”
“不好意思,需要等位。”
上周末,这样的对话在全国多地的餐馆上演。
12月24日晚,成都市民张女士到春熙路一家蛋包饭餐馆就餐时,被告知取餐号码牌已发完,目前无法点单,等餐需要一小时。12月25日14时许,北京居民刘先生到一家烤肉店吃饭时发现仍需排位,前面还在等待的有13桌。大众外出就餐的热情,还顺延到了工作日。12月26日,同在北京的章先生去了“老六串吧”,虽是周一,但门口仍排起了长队。
餐饮行业,正在回暖。据百度热搜大数据,12月7日至12月26日,餐饮行业搜索热度环比增长34%。
↑图自百度热搜大数据
排队等位,成了餐饮业回暖最明显的一个标识。
据海底捞(06862.HK),上周末(12.24-12.25),海底捞北京紫竹桥店从下午4点便开始有消费者拿号等位。
“我们店当天从17时30分开始排队,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依然有不少顾客在等待用餐。”海底捞重庆北城天街店经理王晓萌向红星资本局介绍称,门店周末夜宵时段接待量较上周增长明显。
西贝餐饮告诉红星资本局,其北京蓝色港湾店24、25日当天午餐时段平均排队时间为1小时左右,晚餐时段排队时间则接近3小时,翻台全天接近十次。
呷哺呷哺(00520.HK)表示,呷哺呷哺北京市场率先回暖。12月24日,朝阳大悦城店中午12点就开始排队,一直都有等位,发了121号。凑凑火锅北京合生汇店也在当天12点开始排队,持续到晚上。19时,已有100桌客人取号,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12月26日,北京,多家餐饮门店再现往日排队等位现象 图自ICphoto
排位背后,餐饮各门店的客流、堂食等数据也正在恢复。
西贝餐饮表示,北京蓝色港湾店恢复较好,该店堂食24、25日两天已恢复至近100%。
海底捞广州富力海珠城店经理池济标介绍,该店上周末整体接待人数环比增长2倍多。据了解,海底捞在重庆、成都等城市的部分门店接待人数均环比增长了1倍有余。
呷哺呷哺朝阳大悦城店24日总客流超600人次,当天总销售额近8万元,堂食销售额近6万元,翻台率近7次,营收创近3年历史新高。湊湊火锅北京合生汇店总客流近1300人次,堂食翻台率超6次。
“年轻人只要不难受的都会选择堂食。也有店出现因店员生病、人手不够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但都能理解。”章先生12月27日告诉红星资本局。
虽然在上个周末,餐饮业有回暖迹象,不过,西贝餐饮、海底捞、呷哺呷哺三家企业均表示堂食整体未能完全恢复。“堂食业绩确因人们更谨慎出行而受到影响,西贝北京地区部分门店堂食业绩只有高峰时期的一半左右。”西贝餐饮告诉红星资本局。呷哺集团全国门店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和河北市场恢复最快,其中北京的总体营收恢复至疫情前6成的水平。
但好在,疫情期间各企业大力发展的外卖业务对业绩有所补充。据呷哺呷哺数据,24日当天朝阳大悦城店外送销售额近2万元。西贝餐饮表示,其上海门店外卖业绩普遍上涨20%以上,带动了门店销售额增长。海底捞则称,成都区域在24、25号外送单量环比上周增超50%。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张露曦
编辑 官莉 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报记者 何文英
中秋国庆长假落下帷幕,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公开数据来看,‘双节’假期消费的小高潮已呈现消费复苏的良好态势,这将给产业链上市公司带来积极影响。”
网红餐饮排位近3万桌
据统计,长沙假日八天累计接待游客263.21万人次。五一商圈接待量再创新高,其中,10月1日当天接待量更是高达120.44万人。
长沙文和友是五一商圈的热门打卡饭店之一。文和友品宣负责人刘妍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增加游客们的体验感,长沙文和友特意准备了永远街NPC互动、文和友社区disco、神奇刮刮卡、古早味茶摊等活动,活动推出以来十分火爆,国庆期间长沙文和友总客流量超过了60万人次,最高峰排位达到了近3万桌。”
茶颜悦色目前已经成了外地游客来长沙必打卡的特色茶饮。茶颜悦色品宣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比去年国庆假期,今年国庆假期茶颜悦色全国区域的营业额是去年同期的171%左右,店均杯数是去年的152%左右。其中幽兰拿铁仍是点单率最高的饮品,还有不少游客会选择带一些零食和茶叶回家或者作为伴手礼,由此也带动了茶颜悦色周边零售产品销量的增加。”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伴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全国人口的交叉流动将给各地餐饮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消费红利,从去年春节、今年五一再到中秋国庆双节,餐饮消费呈现的潜力都是非常可观的,预计整个四季度直至今年春节都将持续火爆。”
“嗨玩乐购”为消费添柴加火
吃饱喝足之余,“嗨玩乐购”持续为消费增加内生动力。
电广传媒旗下的长沙世界之窗推出十周年“中国狂欢节”,56个民族华服走秀、中幡杂技秀、飞天狮舞冷焰秀、那达慕大会冠军蒙古摔跤、74米板凳龙灯献礼、西红柿大战、中国红电音节、国潮戏剧大巡游、孔明灯无人机秀等百场演艺轮番上演。电广传媒董秘谭北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活动期间长沙世界之窗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25%。”
据谭北京介绍,国庆长假期间,公司旗下的文旅项目长沙世界之窗、湘潭万楼·芒果青年码头、郴州711时光小镇、汨罗屈子文化园、芒果未来艺术中心、圣爵菲斯大酒店、芒果晨曦客栈等多点开花,客流量全面超越同期,共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零售方面,友阿股份的友阿奥特莱斯在国庆长假期间国庆客流和销售额均创下五年新高。“友阿奥特莱斯全面组织园区400多家品牌商做好各项准备,确保货品结构、数量、折扣等方面均领先于奥莱业态同行。在全场低至1折,多件折上折的常态化活动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现场活动,长假期间友阿奥特莱斯销售额突破1.1亿元,为四季度的销售冲刺强势蓄力。”友阿股份董秘陈学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王鹏认为,今年“双节”假期,人们纷纷选择出行、聚餐、购物等消费活动,这为产业链上市公司在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的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往年四季度通常是消费旺季,接下来产业链上市公司应积极把握机会提前布局以把握消费复苏形势。”王鹏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可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更多销售机会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编辑 孙倩)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饮复苏比预想的快一些,且更偏向有准备的品牌。
总第 3395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爆炸性消费
春节餐饮井喷式复苏!
人山人海强势来袭!这个春节,每个人都带着同样的灵魂感叹,“全国人民都来陪我过年了吗?”
年夜饭堂食一桌难求,热门餐厅排号动不动就超过千位,海底捞5天接待顾客超过650万人次,小吃街、美食街更是人多到被挤成肉饼...
根据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66%,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3%。
从成都吼堂老火锅到长沙地标文和友再到北京四季民福烤鸭店,全国上下数以万计的餐厅客流爆满,等位超过1000桌。
吼堂火锅以日排队订单4000的成绩,直接翻倍突破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长沙顶流文和友更是凭借排位4600+桌的成绩一举登上微博热搜。
寒冷抵不住消费热情,憋了三年的消费者,在这个兔年春节,返乡与假日外出计划带起了流动热潮,直接达成消费的快速增长。
而同样“憋气”三年的餐饮老板,也终于过了个实打实的“肥年”。
大年初六,内参君拍摄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高端排长队,小吃人挤人
各品类复苏实况如何?
这个春节档,对于大部分老板来说,既是赚到钞票的节日,也是看到了希望的节日。有人一鼓作气忙开新店,势能满满;有人忙着复工、数钱,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有人在朋友圈晒出排队等位的火爆场景。
总体来说,这轮“春节复苏档”有如下现象值得关注——
1、旅游消费达峰值,餐饮成热饽饽
疫情放开后,对于旅游旺地来说,异地游客的堂食与本地消费共促着餐饮加速回暖。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超过3亿,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为疫情以来4年同期最高值。
热门旅游城市长沙的餐饮打卡标志,文和友和茶颜悦色双双登上了热搜。前者在春节期间缔造了排位超过4600桌的夸张景象,后者喝一杯至少要排位等三小时。
费大厨辣椒炒肉创始人费良慧则发出朋友圈“很长沙”。据了解,黄兴中心广场店,1月24日最高峰10分钟取号150个,翻台超7轮以上。
北京的全聚德、鸿宾楼、同春园、峨眉酒家、护国寺小吃等景点周边老字号名店,也迎来了不少市民和来北京游玩的游客,除夕夜“一桌难求”,销售收入翻2-3倍。
同时间的西安更是“爆炸”,小吃街上的一句“兵马俑要出来维持秩序了”直接宣告餐饮的井喷式复苏。数据也是惊人,春节期间西安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71%,消费市场加速升温,餐饮收入达到9532万元。
2、小吃强势觉醒!带动流量井喷
大年初六,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商圈,内参君发现,道路两侧“搬”出了不少小吃档口。炸酱面、红柳羊肉串、门钉肉饼、卤煮、糖葫芦、臭豆腐、绿豆糕……几乎每个档口前都排起了长队。
即便寒风凛冽,但不少人依旧站在街上边吃边聊,“吃吃喝喝”成为一条街上的重要“景观”。这熟悉的场景,近三年来第一次看到!
大年初六,内参君拍摄于前门大栅栏商圈 大年初六,内参君拍摄于前门大栅栏商圈
>旅游的强势复苏,带动小吃产业的火爆。而从大栅栏的档口来看,不少小吃品牌都在包装上做了功课,比如“30多年专做一碗牛肉面”、“老北京吃的米其林”等等,加强饮食文化底蕴。
3、家常菜、家庭聚会型的中餐厅,老少齐聚。
这个春节,中餐厅也没“闲”住,特别是以家庭聚会为主的正餐品牌。比如紫光园春节前后连续开出两家正餐大店,分别是王府井店、房山店,单店单日最高排队180桌。而通州店午餐最高排队也达到了117桌。不少家庭“老少集体出动”,守候在门店的等位区。
负责人告诉内参君:春节期间,门店包间每餐全部预订两轮及以上。各个门店根据预订情况,人员上班时间和备货全部调整优化,比如,往年初一早餐会停业一天,而今年初一正常营业。
“破五”当天,饺子馆也人满为患。惠丰饺子楼当天仅外卖就卖出了2万多个饺子,迎来销售高峰。
4、火锅、龙虾等社交餐饮,迎来聚会扎堆。
春节期间,旅游、探亲、聚会需求交汇爆发,点燃了全国的餐饮市场。而偏重社交属性的品类如火锅、小龙虾,烤肉等,也迎来了客流扎堆的现象。
数据显示,1月23日大年初二开始,全国海底捞门店的客流就开始大幅度增长,在23日到27日的5天里,共计接待顾客超650万人次,比上周同期客流增长20%。1月26日是传统的初五迎财神吉日,海底捞单日接待顾客超135万人次,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今年元旦的阶段性客流高峰。
而簋街胡大饭馆,也打出了“欢聚吃胡大,大有钳兔”的口号,龙虾+兔年进行了巧妙的结合。门口的红帐篷一支棱,里面挤满了拿号等候的顾客。负责人告诉内参君:初一至初五,累计接待客流24000余人次,同比去年营业收入增长65%,客流增长86%;初四和初五当天排队等位突破2400+桌,11:30开始排队持续至凌晨两点半;而小龙虾在这个春节档共卖掉了6500斤。
5、堂食难求,“新宠”预制菜卖爆
“新肥年”的肥也不光在传统线下堂食,预制菜的风靡同样成为年夜饭餐桌的新变化。不少订不到堂食位置的消费者转头就打起了预制菜、年夜饭套餐礼盒的主意。
据京东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6倍。预制菜品类花椒鸡、佛跳墙、酸菜鱼等招牌菜均热销,四川麻辣兔头也尤其走俏,多个店铺销量环比增长超过160%。
在相关生鲜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00%。平台联合各地知名餐厅推出的“年夜饭套餐送到家”系列,一周内订出8000桌。
而从艾媒咨询监测的数据来看,截至大年初五,2023兔年春节销售季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同比增长约43.6%,
谁也没想到
今年为何这么“肥”
不断刷新的等位提示、此起彼伏的叫号吆喝,大排长龙的门店、挤成肉饼的小吃街,这些令人振奋的画面共同勾勒着餐饮行业快速回暖的景象。“大家早预料到这个春节餐饮会回暖,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年会过得这么‘肥’。”
造就这个无敌“肥年”的底层原因,更多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叠加,可遇而不可求。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直接推动。大疫三年,不仅是商家苦闷,消费者也同样时常感到憋屈。被倡导了三年的“就地过节”,使得疫情彻底放开后,消费者的情绪反扑一下达到了顶点。
疫情后的复苏远比想象中更快。
首当其冲体现在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全国各地的旅游旺地,比如三亚、西安、长沙、济南、北京等地,从元旦起便人头躜动,春节更是直逼历史新高。从整体数据来看,旅游旺城的餐饮,在这个春节档格外显眼。社交平台上,时常刷到游客排队等位的盛况,“累并快乐着”的气息扑面而来。
其次是政府的助推。春节将近,一大波城市都在发“消费券”,给足消费者跨年的仪式感。有的是发了商业通用的消费券,有的则是专门发放餐饮品类消费券。节日加持下,消费券更具备积极效果;此外,费用的减免、奖金的支持、甚至领导带头“下馆子”,都将经济复苏中的“餐饮复苏”摆在前列。
最后餐饮行业的内部“积极自救”。这三年中,“躺平与积极自救”不断成为争论的话题,如今再回看,摆摊、直播、加注外卖、调整店型、逆势拓店...真正有实力的头部品牌,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就以年前先后一个月的数据来看,巴奴毛肚火锅连开四店、费大厨深圳五店齐开、紫光园同时装修着7家门店、煲仔皇10家门店陆续落地中、西少爷老板朋友圈配文15家门店即将陆续开业……
疫情虽数次暂停堂食,但对于有准备的餐饮人来说,全面暂停的形势下加大外部渠道宣传,攻占消费者心智,积赞能量,创造势气,又何尝不是品牌力提升的好机会。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兔年春节的这波井喷,正是恰当时机下的“厚积薄发”。
“真正拼实力的时候到了”
令人振奋的春节档,或开启新一轮洗牌
不过,伴随着春节档过去,或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一种观点认为,春节档的爆发是普遍现象,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效应。但是春节之后呢?也许裸泳的餐厅浮出水面,新一轮的洗牌情况开始凸显。
“这个阶段,更考验大家的功力和定力。对于早有储备的餐饮品牌来说,乘着这股春风,真的可以夺回失去的三年。然而马太效应仍然存在,经营堪忧的餐厅,在开放之后会显得更为冷清和艰难。也许,2023年的春天,餐饮将会迎来新一波洗牌。”业内人士分析。
紫光园总裁刘政认为,未来十年是社区餐饮的黄金十年,贴地飞行,走进老百姓心中最为重要。餐饮人更需要以终为始,做长期主义,贴近百姓,做全时段、全龄段,让小店更小,面积小、投入小、风险小,打造具有抗风险能力的盈利模式,并铺天盖地密集型开店,品牌结合供应链,打造协同共生的新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