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知道不同省份的车牌开头字母也不同,那你知道来历吗?
“粤A”代表着广东广州,东莞市的车牌就是粤S,武汉是“鄂A”。那么深圳车牌为什么是“粤B”,这一点很多深圳本地人都不知道!
< class="pgc-img">>字母A:这是国家明确规定了的,每个省的省会城市,车辆的车牌都是字母A,用字母A也是理所当然啦!
< class="pgc-img">>字母A下面的BCD又是怎么分的呢,比如广东省B、C、D就是深圳、珠海、汕头三城市。看到这里有人会问,这些车牌之间的排序是靠什么决定的?其实在以前车牌字母的顺序,车牌之间的排序靠的就是当年车辆的上牌量,当时深圳车辆上牌数最多,因此深圳车牌为“粤B”!
< class="pgc-img">>字母E到Y,这些车牌字母大都是地级市的,和BCD的排序一样,依次按字母排序。那个时候上牌数量最多的城市是佛山,最少的是云浮市。不过佛山的南海市和顺德市,例如南海市和顺德市!
< class="pgc-img">>字母O:公安厅的车辆管理所牌照就是“O”,一般为党政机构、中央机构,还有全省各地国安、司法、公检法系统行政用车!
< class="pgc-img">>车牌字母Z:“粤Z”车牌是外籍车辆,早期由于缺乏管制,许多人做着车辆走私的生意。“粤Z”就是这么诞生的,比如香港车后面有个“港”字,“澳”就是澳门的简称!
biu
知道粤B为什么是粤B了吧!
但,你还是摇不到啊嘻嘻嘻~
>报记者 矫月 见习记者 李雯珊 王镜茹
来自深圳的王女士疫情前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香港,“这瓶乳液在商场100毫升就要卖到2000元,香港专卖店店里100毫升才999元,太划算了!”
然而受疫情影响,王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抱怨道“已经很久没有去香港了”“海南较远,不是很方便。”而在不久的将来,王女士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剁手”愿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
2月18日,深圳正式发布《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至2025年深圳全市将新增200家离境退税定点商店。
深圳加码“免税店建设”
2月18日,深圳正式发布《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措施》涵盖八个部分,共27条,内容包括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载体、集聚全球优质商业资源、培育创新型领军商业企业、打造多元多层次消费新场景、创建享誉全球的消费环境、厚植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健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机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27条《措施》重点提到,深圳市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举表明消费将成为未来深圳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圳将通过优化消费发展的软环境(营商环境)和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推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眼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通过土地划拨,城市规划,聚焦全球优质资源,形成深圳消费品牌效应。”
根据《措施》,深圳市将加快中英街振兴发展,打造深港融合特色消费街区;同时,进一步优化通关和签证便利措施,完善境外旅客服务中心等配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和加强消费维权,推动“即买即退”政策落地,探索“电子退税”政策试点,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新增200家离境退税定点商店。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有8家企业拥有免税经营牌照,深圳免税集团是其中之一。据相关业内专家测算,如深圳能开设市内免税店,经市场培育,未来有望能贡献数十亿元的免税销售额。
盘和林认为,对于深圳,这标志着新一轮的开放,将重点以消费促进本地商品走出去;对于深圳上市公司,也将迎来更多商机,通过离境退税可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强化海外市场影响力;对于大湾区,离境退税商店也会给港澳居民内地购物提供便利。
群雄逐鹿“免税”新赛道
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球免税品消费主力。根据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中国消费者将贡献全球近40%的免税消费总额。
疫情之下,出境消费承压,境内成为消费者免税品消费的主要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海南离岛免税店7天销售额超15亿元,较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的春节假期翻了一倍。
面对国人如此强大的购买力,多地也纷纷加码免税店建设。上海力争在2021年实现市内免税店新政策落地,新增50个离境退税定点商店;成都将在其黄金地段锦江区红照壁开设第一家市内免税店。除此之外,广州、济南、西安等地也在计划设立市内免税店。
“建设免税店,一方面可以提振经济,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城市整体消费升级的良好契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免税店通常远离城市中心,如今免税店大多建设在商场内,作为综合类消费的一种,可以成为带动娱乐、餐饮等消费品类的重要抓手;其次,从目前来看,线下免税店更多的是起到示范性消费作用,消费者可选择通过网上渠道进行购物。”
“深圳建设免税店有很多优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往来的外国人很多,且毗邻港澳地区,具有良好的顾客基础;此外,深圳与香港在地缘上也较为接近,可以利用香港现有的免税供应渠道,在拓展免税供应链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免税供应体系可以很快达到较高水平、较大规模。”
他同时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建立深圳市内免税店,无疑会提升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定位,增加深圳的城市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跨境电商与免税实体店协同发力
“推动免税店的建设,对于深圳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因为香港现在疫情较为严重,过关到香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内地居民的需求依然是非常强劲,深圳免税店的建设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市内建设免税店是很多发达国家成熟的模式,我们也可以借鉴。”前海开源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记者如是说。
“深圳并不是没有消费力,而是一部分流进了跨境电商的口袋里,流进了境外免税店的口袋里。跨境电商也是深圳很重要的产业,使得深圳的产品供应链非常完善,以及解决不少就业问题。但是从促进消费端的需求来看,需要通过免税实体店等措施来激发需求,两者可以达到协同发力的效果。”深圳市委办公厅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深圳能够获得今天全球瞩目的发展成绩,出口与投资这两架马车功不可没,消费这辆马车发展力量确实稍微欠缺。
他还认为,导致深圳消费和其城市经济地位不匹配的一大原因,在于本地消费吸引力的欠缺,也就是消费供给端例如购物设施以及品类等的选择性较少。深圳北临“千年商都”广州,南临“购物天堂”香港,跨境电商也使得部分消费流失,不仅无法“虹吸”周边城市的消费,甚至导致了部分本地消费份额的外流。
林江则认为,免税店的设立会倒逼国内消费厂商提升产品质量,压力变成动力,更快更好的完成产品升级;就深圳而言,深圳和香港的消费可以做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深圳进一步落实相关程序和手续进行配套,真正做到与香港的差异化发展。
据悉,此次27条《措施》,将是深圳围绕建设全球重要商贸中心战略定位,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磅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深圳消费供给质量、供给体系全面提升。深圳有望在今年实现社消零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编辑 乔川川)
原标题:突发!万亿赛道再迎重磅消息,广州、深圳放大招!新能源汽车又要爆卖?特斯拉突然暴跌4400亿,啥情况?)
刚刚,新能源汽车再迎来一则重磅消息。
11月9日盘后,广东省政府的一则关于促进城市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引发刷屏,其中最令市场关注的一条政策是,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2021-2022年,广州市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深圳市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促进新能源小汽车销售。
大量正在摇号的潜在购车消费者,翘首以待。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0月,广州、深圳参与车牌摇号的总人数接近251万人。分析人士指出,根据已经公布的政策,广州市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未来广州的汽车牌照有增加的可能;但深圳仅强调了对新能源汽车指标条件放宽,意味着,深圳燃油车的牌照增加的可能性较低。
当日市场另一个关于新能源的观点也引发热议,中金公司的最新观点认为,全球电动化将达新一轮临界突破拐点,上调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期至1042万辆,同比增长80.9%,带动产业链发展进入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11月9日晚间,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股票突然跳水,跌幅一度超过10%,最低报1032美元。截至发稿时,跌幅收窄至6%,当日市值已蒸发超4400亿元人民币,最新市值约为7万亿人民币。此前,马斯克就出售10%的特斯拉持股征求网友意见,并获得网友“多数支持”。
又迎重磅政策
新能源的刺激政策,可谓是接二连三。
11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城市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的最令市场关注的一项重点政策是,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释放消费需求。大力推广节能车、新能源车使用,2021—2022年,广州市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深圳市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促进新能源小汽车销售。
另外,通知指出,完善汽车销售网点布局,鼓励新能源汽车、高端进口汽车网点进入核心商圈布点,引导汽车生产经营企业下沉县域等三、四线城市市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探索汽车超市、线上购车模式,拓展维修、改装市场,培育汽车后市场消费。鼓励汽车服务商与经销商合作,积极探索住行一体化消费模式,打造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文旅等延伸服务为一体的汽车驿站,培育汽车文旅消费。
同时,通知明确广东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扩大汽车消费政策落地。
其实,从这项通知的标题便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动能,提振消费信心,全面促进消费。
除了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以外,还明确了提升商圈消费、激活餐饮消费、促进时尚消费、加强文旅消费等多条政策,最大限度放开餐饮和零售业夜间、闲时外摆管制;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消费的奖补政策,对促进消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市给予奖励。
通知还提出,支持跨界促销,视情在全省发放消费券。比如,鼓励商贸、文化、旅游相关企业与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合作发放消费券,以二维码、小程序、APP、单张等形式汇集消费优惠券、消费促销活动信息,在机场、车站、码头、口岸、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等窗口宣传派发。
买车摇号更容易?
通知公布后,“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瞬间引发了刷屏,让大量正在苦苦排队摇号的潜在购车消费者,翘首以待。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仅深圳参与车牌摇号的人数便多达1446597人,而普通小汽车的个人指标数量仅有2933个,中签率低至0.203%;广州的数据也一言难尽,10月参与摇号的人数达1060519,普通小汽车的个人指标数量为4500个,中签率也低至0.424%。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据刚刚公布的政策显示,2021—2022年,广州市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下阶段,广州的汽车牌照有增加的可能;而深圳对燃油车的指标是否增加,并没有给出明确信号,预计深圳燃油车的指标增加的可能性较低,但深圳将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2022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量或将进一步增长。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销售的主要地区是华东、华南地区。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华东地区及华南地区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分别达到了24.39万辆和12.34万辆,分别占全国总销售量的40.11%和20.30%。
由于燃油车限购政策,中国的四个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城市,新车销售渗透率也是远高于其他城市。
前三季度,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的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分别为167203、99898、91531、75163辆,合计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达43.38万辆,占全国总销量的24.79%。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的纯电动乘用车终端销量分别为109687辆、85652辆、71852辆、62402辆,占全国总销量的23.04%。
由于上海市燃油车车牌摇号价格过高和外地限牌政策,多年来上海一直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北京市由于对新能源汽车也采用了排号制,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量有限。但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提升更快的是深圳、广州。
今年第三季度,深圳已经超过上海,成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渗透率最高的城市。今年9月,深圳市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也达到了46.26%,上海市为43.39%,北京市及广州市则分别为33.70%和32.97%。而今年1月时,北上广深的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分别只有18.85%、26.99%、10.17%和18.93%。
在深圳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后,深圳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2022年全球电动车又要卖爆?
当前,资本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依然滚烫,其中,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002594),股价正在逼近历史新高。
深圳将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或将继续对比亚迪的销量有一定促进。而在此之前,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同比增幅都在97%~302%之间,后续或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据10月的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达8.1万辆,同比增长249.1%,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中占比提升至90.1%。
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也备受市场追捧,11月4日盘中,特斯拉股价创出历史新高1243.49美元,总市值一度飙升至12484.6亿美元。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特斯拉批发销量再次超过5万辆,达54391辆、同比增245%。
面对滚烫的新能源汽车大潮,此前一直坚决不造车的宁德时代,也按奈不住了,短短3天内连续投资了2家车企。11月8日,哪吒汽车官宣,宁德时代将参与哪吒汽车D2轮融资;11月5日,长安汽车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阿维塔科技已引入宁德时代作为增资扩股的投资主体,拟增资金额为7.696亿元。增资完成后,宁德时代将持有阿维塔科技23.99%的股权比例。
其他传统燃油车巨头,也正在疯狂“补课”,追赶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此前丰田汽车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资近1万亿日元,为电动汽车建立总共70条生产线;大众汽车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汽车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方面花费大约800亿美元,2030年电动产品销售占比将达到50%。
从全球主要国家的政策趋势来看,2022年大概率仍是新能源汽车的大年。中金公司的最新观点认为,全球电动化将达新一轮临界突破拐点,上调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期至1042万辆、同比增长80.9%,其中中国、欧洲、美国分别为486万辆、321万辆和171万辆,带动产业链发展进入新阶段。
同时,中金公司测算,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长将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达到557.6GWh、同比增长98.6%,其中中国装机252.6GWh、欧洲装机170.7GWh、美国装机101.6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