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职业可以做一辈子,例如人民教师、医生等,可以做到退休。产品经理呢?可以做一辈子吗?来脑爆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30岁40岁50岁60岁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走向。enjoy~
问题一
产品经理老了以后怎么办?@老曹
精选回复@kingwinds
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主要说下个人看法:
- 努力做高层;
- 用年轻时积累的财富做投资;
- 利用经验做培训;
- 打造自己的IP,利用互联网优势做KOL;
- 自己拥有绝对资源,做顾问;
- 利用自己行业的眼光,投资公司;
- 周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打游戏打豆豆,重温年轻时的时光,嘿嘿!
@小溪
处对象了,关于这一点,我们有过数次讨论。
对象是敲代码的,这个工作也是无法干一辈子的(貌似除了铁饭碗,没有那一个岗位可以干一辈子呀:))
我们定了未来三年的目标:存款100万(算上公积金),拆解到每一年就是30万,每人就是15万,这个目标看起来还算可行。
有了100万,我们先是考虑在北京购置一个小房子,这样可将集体户口落到自己的房上。但是呢,买了房子之后的还月供压力太大,为了不断供,我们就必须的马不停蹄地工作,这样的状况有点太糟糕了,不好。
^_^然后,我们想,可以找一些稳定收益的项目,可以让我们每月不工作也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这笔收入可以cover掉月供再买。所以,我们在尝试寻找中。
前方道路很曲折,但还是要充满希望地走下去。
我老家还有几亩田,种豆南山下,也很好呀,嘿嘿。
精选回复@master @熊某某 @和小胖
产品经理理论上可以做一辈子,另外除了要用到很多体力的职业,其他的主要靠脑力的都可以做一辈子。
产品经理其实是一个很综合的职业定位。
无论是各行各业,都应有产品的思维。如水龙头怎么使用舒服,薯片怎么做才收欢迎,房子怎么设计才好等等。产品经理的产品思维更是用户思维的代名词,一切行业都有机会。如果产品经理不打工,自己开店或者做生意,一样可以把产品思维用在这些场景中。
如果真正掌握了产品经理的思维,不论多少岁,不论做什么,都能做得有清晰有条理,都能做出一片天地。
所以产品经理老了后可做的事情很多。
精选回复@大鱼炖海棠
我有一个很不错的出路:做培训讲师。
我在培训行业从事过挺长一段时间,认识不少培训讲师都是这样:年轻时先在企业任职,一般至少都做到项目经理、副总裁(也有很多是吹的)。然后退休了,到培训机构挂名,或者自己开个3个人以内的小培训公司。
但凡是在培训机构挂名的,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培训经验。公司会先找小型企业给你练手,然后1年之后再加上中型企业,之后会再加上大型企业。有了这些履历,你就算是知名讲师了,一天的课程费用顶你现在一个月工资的那种。当然,这种情况大部分收益都归了培训机构,你分成的不多。
培训讲师一般都是越老越吃香,在产品经理老了之后去做再合适不过了。
精选回复@大川
一时兴起做了产品,但是始终自己心里明白,职业轨迹不会是自己的人生轨道,而恰巧,人生会因职业所带来的一切人、事、物,变得更加有所期待。
希望之后无论多少年,无论自己又一时兴起从事什么岗位,进入何种行业领域,都能慢慢的,成为一个不会被自己厌恶的,又漂亮!又有气质!又有钱的!又有钱的!又有钱的!老女人(●’?’●)
精选回复@兰柯
当个软件焦虑症心理医生。
产品经理和产品打交道,本质是在和互联网时代下的软件用户打交道,如今人们深陷各种软件之中,等到人们感到被软件产品包围的恐惧时,谁来引领他们走出来,我觉得这个人就是产品经理。
要抢心理医生的饭碗啦。
精选回复@Koi Fish
趁自己老之前研发老年神器,自己老了就可以好好享受了。
精选回复@比目鱼
不用太焦虑,从现在开始,整理自己的pm职业生涯相关资料,尝试参与网络课程制作,放在个贷网站销售,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做的好,客串网络PM培训讲师锻炼自己,这样将来总会有事情做的哦。
精选回复@泽度
老了回家种地!
开个玩笑,我们这代人会种地的很少了,而且到我们这代没有土地分配,也就是说即便老了想种地也有很大难度。
我有时候也在想,我们学习、工作除了赚钱外,还能做什么?
- 未来太远,很美好也沉重,我难以撬动;
- 现在很近,但我们各自不同,谁的故事也难以服众;
- 以前不远,各自都有承载,渐渐的遗忘在脑海,但各自也最深刻。
今天我们去学习,去工作,去处事,这些都是曾经的自己种的因。
知识的积累,为今日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的支撑。曾经我们自愿或被迫养成的习惯、思维方式,直至今日依旧影响着自己学习、工作;曾经结交的基友或闺蜜,在生活很多时候给予了生活、精神世界的帮助。
30岁,40岁,或者或到的60岁,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知道的是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
在我还能行动的时候去慢慢爬行,即便以后没有实现,但这旅途上收获(技能+思维),也足以令我谋生,不必因生存而惶恐。
不仅为工作,也为生活!
我尽我所能,保障自己的身体,去学习新的知识,了解不同的行业,接触新的人与物,锻炼自己的思维,
让眼睛与大脑能够看的、想的更远,让自己的脚步和手能够走的、做的更多,而这一切,只为了在不同的圈层内能够“存活”下去。
精选回复@刮大白
产品经理老了恐怕难以想象,这群人是最可怕的——参考苏格拉底之死。
你看到了一些本质,你甚至看到了漏洞;你描述了漏洞场景,你撬动了忠实用户。
所以你该死,你以为你是好心的教育者,其实你是产业之火的消防员。
精选回复@万智昊
公司的老总大部分都是做产品的前身,所以一直做下去,为了未来的CEO。
精选回复@张思志
我现在24岁,即将大学本科毕业,我未来规划是:
- 26岁:做几年产品,月薪8000+,二线城市。
- 28岁:做产品四年,在一个领域有一定的积累,月薪12k+,二线城市。
- 30岁:做产品六年,学习新的产品知识,经验与创新都具备。处于快速上升期,考虑创业,也考虑在公司任管理层。
- 35岁:培养新人,成人达己。
- 40岁:褪去锋芒,接小项目,有则做,没有则休息。
- 50岁:携佳人看万千世界,两摇椅话曾经故事。
精选回复@无为而做
30岁时,你的产品思维和技能能够全面化系统化,此时可以往产品主管方向,负责一条产品线。
40岁时,可以做产品总监,负责整个产品,带领产品团队。
50岁时,当你格局和人脉足够广,可以选择创业,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
60岁时,可以退居二线,成为作者或者老师,培养优秀的产品经理,精力不够就准备退休吧,哈哈。
精选回复@逆轩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归宿应该差不多,35岁绝对是个坎,接受新事物的激情没有了,精力没有20来岁旺盛了,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
- 转到了管理层,凭可能的高瞻远瞩在职场继续打拼;
- 不被开除的前提下,做着基础岗位,接受比自己小的领导层领导;
- 转行,比如可以考虑考个教师资格证;
- 创业,互联网创业或者开个火锅店啥的。
精选回复@dara
做了产品经理,算是积聚了大千世界的各种套路规则,还怕老了吗?
老这个词,无非是形容年龄的,走下坡路,而经验是正向增长。某一天,你老了,可以开开课程,把你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塑造新一代市场营销思维。
也可以做做电台,开个干货号,归于平淡。
精选回复@小布
我对产品的理解是,产品不是一个吃年轻饭的职位,只要能与时俱进,产品观、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反而越老越吃香。并不像技术,现在技术框架更新换代特别快,步入30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会逐渐衰退,凭借着工作经验也不得不转型做管理层。
就产品和技术而言,产品的优势会很大。
精选回复@春雪画暖
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往中高层管理者发展~不行的话,当个老产品经理也可以呀,我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位的~估计到时候主要是培养新人,自己更多是做策划者而不是执行者,不需要跟年轻人一起加班吧~
更多精彩回复: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5hstes.html
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到天天问和大家交流一下呀:http://wen.woshipm.com/
相关阅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8期:评分/评论系统的那些小细节节节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7期:为什么菜市场卖水果,水果店不卖蔬菜?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6期:你觉得产品经理像什么?打个比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5期: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为什么都不做「连麦看剧」 ?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4期:你怕「产品蝗虫」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3期:钉钉一个B端产品,为什么广告老是针对C端人群呢?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2期:在付费阅读这件事上,微信团队想清楚了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1期:为什么老说“万能的淘宝”而不是“万能的京东”?淘宝你咋这么能~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0期:朋友圈广告爱用美女图?还能艾特好友?搞什么呀
精选问题每周有,欢迎食用~配合回复味道更佳(∩_∩)
本栏目由天天问小编 @Tracy 编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一起交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class="pgc-img">>焦(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王璐
编辑 | 魏佳
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电影市场虽然没有大爆款出现,但相比去年,还是热闹了不少。
猫眼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档(5.1-5.5)总场次240.4万场,刷新内地电影市场五一档总场次数纪录。总票房15.27亿,超过去年,和2019年差不多,其中王一博主演的《维和防暴队》票房最高,破4亿。喜剧片《末路狂花钱》以及港片《九龙城寨之围城》的票房表现超预期,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不过并不是所有片子都吃到了五一档红利,假期结束前一天,悬疑喜剧《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以下简称《火锅》)宣布于5月6日撤档,择日再见。至于原因,出品方只是含蓄地表示“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导致影片没有与更多的观众见面”。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圈内圈外讨论。
大部分人觉得,该片问题出在剧本上而非排片少,选择杨幂主演,试图用演员带动票房的老法子也不灵了。有业内人士用剧中情节调侃,“本子不好,十顿火锅也解决不了,还真想吃两顿。”有影院经理评论,“没有一次撤档解决不了的事”。
从去年开始,电影市场便不断有影片因在大档期排片惨淡,选择映后撤档,这些片子的口碑还算不错,因此观众和影院没有太过在意,如今随着撤档影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不少从业者觉得撤档已经成了片方强行挽尊的一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越来越让人反感。
(以下内容含轻微剧透)
《火锅》撤档,不能怪影院
“兄弟们,《火锅》跑路了,赶紧改片。”
《火锅》出品方发布公告宣布将于5月6日撤档后,不少影院交流群炸开了锅。前一天晚上,该片导演丁晟还在直播间卖力宣传,甚至哽咽落泪,后脚便宣布撤档,这波操作让大家很是迷惑。
事后,丁晟在微博回应撤档原因称,“谢谢大家,意犹未尽,择日再聚,”并配上电影彩蛋“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那要是解决不了呢?两顿。”被外界解读为撤档是因为影院排片太低,随后会再上。
猫眼数据显示,《火锅》在五一期间的排片占比从第一天的8%一路下降到第五天的3%左右,「定焦」查询各大购票平台发现,各影院给该片安排的黄金时间段也很少,大部分在晚上9点左右。多位院线经理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根据观众的喜好进行排片,《火锅》卖不动,因此场次少。
从去年开始,“撤档”频繁出现在各大电影档期,比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上映两天后宣布退出2023年春节档。今年春节档,撤档影片更是凑齐了一桌麻将,多达4部。但对于本次《火锅》撤出五一档,大多数从业者还是十分惊讶。
影片撤档通常是因为自身质量不错,但由于同档期竞争激烈,拿不到排片,选择择期再上。在他们看来,《火锅》并不具备这样的底气。
< class="pgc-img">>一些观众也对这部片子表示失望。
该片由杨幂、于谦、田雨、余皑磊、李九霄主演,讲述了四个互不相识的人在戏院后台库房分赃,意外牵扯进一桩命案的故事。
“很狗血的一部电影。”00后观众小雨评价,她原本是冲着杨幂和喜剧去看的,看完后最大的疑问是,九饼(于谦饰)这个杀人案的组局者,人设前后矛盾。
电影开篇交代其组局的原因,是想把自己“贿赂”给付主任(田雨饰)的二十万元拿回来,可结尾交代他并没有送钱,只是送了一块表,还是假的。“按道理来说,九饼人设很正直,为什么最开始他要冒险组局呢,是想贪点钱吗?”小雨想不通。
还有很多观众认为电影里存在逻辑上的BUG。比如身为付主任情人的幺鸡(杨幂饰)误以为情夫死后,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把他装进箱子,然后待人组局借机抛尸,“万一这个局组不成怎么办?”一位网友反问。
片子结尾也很仓促,四人临时组成的谋财害命小分队选择不贪一分,救了付主任,还投案自首。有网友评价,“该片最精彩的互相推诿的分尸部分有多紧张逗趣,结尾就有多滑稽可笑。”
有豆瓣网友表示,“开始以为该片搞了个大局,但最后成了家长里短,一团和气。”
除了剧情上的问题,导演一直用不停变换的镜头和鼓声制造紧张感,也让很多观众感到闹腾,看得很累。
如今该片豆瓣评分6.2。上映5天,票房5332万。
就在该片宣布撤档后,有业内人士指出该片并不是因其他片子挤压,导致低排片和上座率,并拿出点映时的上座率证明。猫眼数据显示,4月30日,该片电影上座率是6.9%,而《九龙城寨之围城》是11.5%。五一节前,很多观众和影院对该片便没有抱太大希望。
那些撤档的电影,票房依旧乏力
大部分影片撤档是因为排片低,票房不达预期,但撤档再上就一定能获得高票房吗?根据过往案例,以及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风险很高。
电影撤档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映前撤档,这种情况可追溯到2017年左右,开创者是冯小刚,其执导的《芳华》提前5天撤出国庆档,当时外界揣测与该片题材敏感、预售不及预期、冯小刚对赌压力大有关,这也让观众对该影片增加了关注度,《芳华》最终在改档期后揽获14亿票房。本次原定于五一档的动画电影《小倩》也是映前撤档。
另一种是映后撤档,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近两年,以邓超主演的体育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代表,当时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宣发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低排片。今年春节档,韩延执导的《我们一年摇太阳》、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以及两部动画片《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也均选择映后撤档。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映后撤档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大多数都是片方为拯救票房的无奈之选。
近两年各类映后撤档的影片,票房命运十分坎坷。
重新上映后,《红毯先生》总票房未达1亿,《我们一起摇太阳》票房还算不错,获得了2.75亿,但也很难回本。《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投资高达3.5亿,最终票房1亿,等同于巨亏。
这些片子从质量来看都不算烂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豆瓣评分6.8,《红毯先生》6.7,《我们一起摇太阳》高达8分。
< class="pgc-img">>从事电影宣发的可可告诉「定焦」,撤档影片要想再上,对口碑、类型、档期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我们一起摇太阳》,为爱情片现实题材,在类型上大众接受度高,加上口碑也足够好,改到清明节前后上映没有太大问题,而《红毯先生》是部讽刺喜剧,偏影迷向,故事也讲得云里雾里,观众代入感不强,改到3月15日再上后票房还是很惨。
他觉得,片子一鼓作气最好,撤档再定档终归难,如果票房实在不达预期需要撤档,会非常考验片子口碑。
影院陶经理也表示,撤档影片再次上映,他们在排片时会更仔细地进行考量,要看影片质量,也要看同期上映的片子数量。“观众会觉得撤档影片像逃兵,对这类片子更加挑剔,除非口碑非常爆,不然很难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而未撤档影片,即便口碑一般,也有可能通过类型获得一个不错的票房,比如今年五一档的喜剧《末路狂花钱》就是例子,豆瓣评分6.1,但5天票房冲4亿。
对于《火锅》,陶经理的态度是,如果该片选择淡季再次上映,他会多排一点,如果又选了大档期,他的排片很可能会和五一期间差不多。
总之,撤档再上的片子,很难成大爆款。
撤档,不能成为烂片的遮羞布
撤档不难,而且对观众和影院来说,不会带来太大损失。
陶经理告诉「定焦」,影片撤档对影院影响不大,大概分三部分,一是退票手续带来的人工成本,但这种片子,影院本来也不会排很多场次。二是影片相关物料,这些宣传物料一般由官方邮寄,影院自发制作的很少,更多是一些与影片相关的爆米花桶,成本不算高。三是重新排片的人力成本,这本身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但片方就不一定了。
据报道,春节档头部影片的宣发成本能达到1-2亿,撤档再上意味着宣传、排片等费用都要从头再来。因此在做出撤档决定前,片方一般会先向影院要排片,如果要不来,才会选择撤档。
“《火锅》再次上映不可能获得《一起摇太阳》那样的高排片和上座率。加上导演又卖惨又撤档的操作,在观众心中更不讨喜,撤档之后很有可能和《红毯先生》一样尴尬。”可可认为。
< class="pgc-img">>尤其是《火锅》选择在五一假期结束、吃了5天红利之后撤档,让很多业内人士觉得“不厚道”,调侃其“没有一次撤档解决不了的事”。
归根究底,片方撤档是因为目前的票房根本收不回成本。虽然撤档会遭遇一定的口碑危机,引发观众和影院对该片的质疑和不满,但通过撤档再映获得新片优势,多抢些排片占比,能多收回点是点。
按过去的市场环境评判,《火锅》是一部能够畅销的作品。题材上是市场偏爱的悬疑喜剧,导演丁晟有过不少爆款作品,演员上用了女明星杨幂,但事实是,观众越来越理性,故事和情绪的重要性已超过画面、演员,是吸引大众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因素。
但《火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丁晟曾公开表示,虽然自己擅长硬汉片,但自认为是一个擅长编排“很劲道的戏”的导演,因此他想拍一部场景少、基本没有动作戏,主要焦点放在人物上的电影,于是有了《火锅》。如何让一部文戏变得像武戏一样精彩,他的答案是,让镜头尽可能多地动起来。而部分观众对此的感受是,镜头太杂,音乐太吵。
一部片子想要靠演员赚得盆满钵盆的时代也过去了。本次五一档除杨幂主演的《火锅》外,王一博主演的《维和防暴队》即便有粉丝经济的带动,票房也不及预期,越到后期越增长乏力。
现在各大影片都想选择大档期,认为春节档、暑期档、五一档、十一档屡破票房纪录的背后,自己能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事实证明,很多片子实力不足,只是看上去很美,想靠大流量演员拿一波票房,剧本却经不起推敲。”一名院线经理表示。
随着撤档的频繁出现,这种操作成了很多质量不佳片子的遮羞布,也让观众和影院越来越反感。
“淡季没片子不知道如何排,旺季片子扎堆根本排不过来,一旦发现自己不行,又选择撤档。”这名经理表示,撤档虽然目前没给影院带来太大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扰乱了市场秩序。“电影是商品,商品多,观众选择的余地才大,市场才能不断发展。”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