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几个世纪,铜人像附近的“袁森泰鲜汤”承包了很多老武汉的回忆。
临街的店面不大,小小门头摆着两个烧煤的大炉子,每个上面一排排搁着十好几个小罐子。油烟袅袅,跟着鲜香,不由自主就走进了店里。
店内出售的汤,品种多年固定在十来种:鸡汤、鸭汤、海带排骨汤、肚片汤、鸽子汤、心肺汤等,都是地道的老武汉口味。“解放前,我们还有八卦汤,都是野生乌龟甲鱼做的”。
店内选用的都是“隔年”土鸡,一只鸡做四罐汤,这么多年来,每一小罐鸡汤都是经过均匀平分的。
先用油、盐、洋葱和生姜将鸡肉在大锅中炒后煨到五成熟,再分装到小罐中继续小火煨,整个过程耗时两、三个小时。“罐子只有这大,水的比例要适中,才能保证汤的浓度。”老板袁卓秋说。
食客进店后,打汤的师傅把炖好的汤从瓦罐倒进大瓷碗,肥嫩的鸡腿斜靠在碗沿上,造型诱人。根据客人的喜好添加粉丝或者海带,粉丝是预先烫好的,海带也是预先煮熟的。再放入胡椒、小葱,简单的调味即可上桌。
黄灿灿的汤让人直吞口水,编编也点了一碗鸡汤,迫不及待舀起一勺就往嘴里送,哇,果然就是儿时奶奶的老味道!
吃肉喝汤,不一会,鼻头就开始出汗了,爽快!鸡肉炖得烂而不老,鸡骨头非常硬,嗯,是好鸡。汤喝了一半,碗里的粉丝温度刚刚好,嗦一口,淡淡的甜被鸡汤的鲜包裹着。
“客人所点的汤跟季节有很大关系,夏季,性寒的鸭汤、清火的海带排骨汤和心肺汤点得比较多,立秋后,温补的鸡汤和鸽子汤很受欢迎”。
因为地处六渡桥,除了老街坊,附近南来北往做生意的年轻人也来这里吃。
“我在前进四路的美发用品店里做事,这里的鸡是土鸡,炖出来的汤好喝,经常会来喝”。
老李家住在三民路附近,喜欢喝酒,他时不时来袁森泰,二两小瓶的白酒+一碗鸡汤,是他几十年不变的黄金搭档。
“喝了几十年了,都是老味道,哈哈哈!”
老王自己做点生意,经常会从青山跑汉口,路过铜人像必定会到袁森泰喝汤。
“上个星期特地来喝乌鸡汤,冒喝到,这次一忙完6点就过来了”。
“今天的各种汤都有,保证让你喝到想喝的”!很多客人是熟客,老板记住了他们的口味喜好,也会偶尔跟他们亲热的拉拉家常。
如果觉得一碗汤不够饱腹,店里还提供米饭加咸菜,一荤一素的搭配既开胃又营养,不到20块钱解决一顿饭,比快餐要高品质得多。
闲暇和老板聊天,才知道这家店的百年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1970年出生的袁卓秋如今是家中第三代传人,袁家最早开始做汤是在上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享誉武汉三镇的小桃园就是袁卓秋的爷爷和另外二人合办的,各家分别取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筱陶袁”,后来筱、陶、袁三家单飞,各自开店。
袁家的“袁森泰鲜汤”招牌用了上百年,据说是当年请算命先生取的名,后来袁卓秋的父亲出生,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名字中还有一个“森”字。
“父亲今年七十好几,已经没有再做了,家里的生意是我在打理”。
熟悉袁森泰的人都知道,铜人像这个店是前些年才搬过来的,以前一直在三民路袁家祖宅经营。新中国成立前后期,袁卓秋的父辈兄弟姐妹们都轮流经营过家中的汤店,姑妈还曾在精武路的天安酒店附近开过店,后来也是因为拆迁没有做了。
袁卓秋(右)和姑妈(左)
袁卓秋成年后就开始在店里帮忙,进货、做汤所有环节都亲自做过,前些年,单位的效益不好,她干脆出来全职经营自家汤店。
“做汤很辛苦,每天早上3点就要起床开始准备。父亲一直要我把这门家族手艺传下去,要让武汉人喝到最地道的本地煨汤”!
< class="pgc-img">>锅实在是太亲民、太热闹了,在这样放松的氛围下,人是最容易卸下防备,彼此亲近。
这两天天气阴晴不定,唯有火锅可以拯救,唯有火锅不可辜负。
01
蓉儿成都火锅
我淘到了一家正宗成都老味道,老板娘就是成都人后来定居在了小岛。
他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这蘸料了,蘸料好吃清水煮菜我都能吃的下去。【蓉儿成都火锅】家三种蘸料供你选择:麻酱碟、特色香油碟、蒜泥香油碟。
特色香油碟中除了我们肉眼所见的香油、蒜泥、香葱、芝麻外还有二十余种辣椒,秘制的调料,不管是搭配着肉还是菜都是绝配。
必点菜有超多,其中手切的牛羊肉、麻辣牛肉都是必点的,其中手打鱼丸和小酥肉更是其中的神仙菜品。
每一颗的鱼丸都是老板娘手工制作的,人们总觉得手工比机器制作出来的食物更加美味。这样的观念在手工鱼丸的制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酥肉绝对是成都火锅的必点,酥肉全都是现炸的,上桌时一定是热的,外表酥脆,里头的肉嫩滑,趁热干吃才能吃到灵魂
【店铺名称】蓉儿成都火锅
【店铺地址】开发区珠江道18号C座2号
【营业时间】11:00——22:00
02
川十三重庆民谣火锅
川十三是一家重庆民谣火锅,锅底绝对有特色!够正宗!,精选4种火锅底料,藤椒、牛油、菌汤、番茄。
牛油香辣诱人,菌汤清淡养生,番茄微酸开胃,藤椒麻辣鲜香,你可以自行选择三种锅底,搭配组合,先实现锅底自由,再实现金钱自由。
贡菜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脱水高档蔬菜,为保证蔬菜的品质,贡菜由产地直运到小岛,吃起来清脆爽口。
这一道非常有文化底蕴的食材,豆笋工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人家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喝酒听民谣
喝酒听民谣,火锅让一切升温,如果你热爱生活,那么你一定喜欢川十三。
【店铺名称】川十三重庆民谣火锅
【店铺地址】开发区店:开发区祁连山南路48号燕山大街店:海港区燕山大街119号2幢1层彼尚喜悦会停车场内【营业时间】11:00——23:30
03
界线锅物料理
推开这家独食火锅的店门,粉色的气泡就扑面而来了,老板把店起名为:界线。人与人之间合适界线就是要表达的意义,独食的独特设计,满足好友聚餐的沙发,你幻想的场景通通为你实现。
火锅+日料的结合,在这里,你吃到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视觉的享受。
人生最幸福的是什么?当然是咬一口里面就是满满惊喜了,满满的鱼籽轻轻一咬在嘴里爆开,这样的美味当然要自己去体会啦~
最后的最后,当然是主食垫底——碎鸡肉温泉蛋饭
鸡蛋的顺滑,鸡肉的咸香,紫菜增加口感,填饱肚子的同时,也是嘴巴的满足!
【店铺名称】界线锅物料理
【店铺地址】海港区海阳路183号
【营业时间】11:00~14:00;16:00~23:00
04
穿天蜀什锦火锅
店内的肉都是新鲜空运的牛羊肉。独特的生长环境,无污染的入口饲料与水源,独具一格的屠宰方式,造就了不一般的口感。相信我吃过一次你就会爱上这种独特的味道。
锅底沸腾煮1分钟,羊肉就变得鲜嫩无比了,每一片羊肉都挂着辣汁,吃它就完事儿了!
肉串大,厚紧实多汁,端上桌相当有分量,底部还有明火加温十分贴心,羊肉外焦里嫩,没什么膻味,牛肉带着牛油端上来还吱吱作响。
【店铺名称】穿天蜀什锦火锅
【店铺地址】海港区秦皇西大街88号秦皇新天地6C座
【营业时间】10:00——14:00;16:30——21:30
05
啸江湖
这家小店其貌不扬,你推门就能看清全貌,只有两张桌子。
在人们眼里火锅当然要热热闹闹,人声鼎沸,而这家小店却给你别样的体验!小店只有老板一人,服务员、厨师、结算通通都是老板。
北方人酷爱麻酱,管你什么重庆牛油锅、潮汕牛肉锅、铜锅涮肉通通得沾麻酱,麻酱是可以沾一切的神奇存在。而在老板这里不!可!能!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吃油碟干碟,只有这样才是最佳搭配!
锅底是火锅的灵魂,而正宗的锅底才能吃出火锅真正的美味!牛油+老鹰茶才是重庆火锅的标配!
经过腌制卤味的牛肉更加入味,久煮不硬,越煮越有味儿,一串一串香气扑鼻,颜色也特别诱人,香味顿时钻进鼻孔。
“芝心豆腐”绝对位列我最爱的一位,夹心带有微微咸香,豆腐香甜。轻轻一咬,芝士流出,顺着豆腐流进嘴里。
一人、两桌、三五人,美食作陪不管门外的喧嚣。在这里你可以和老板聊聊到底什么是火锅,邀请老板坐在你的对面搭着火锅说说烦恼!
【店铺名称】啸江湖
【店铺地址】海港区文昌路225号(麗木风酒店旁)
【营业时间】10:00——21:30
06
三不牛腩火锅
一份吃得起的米其林牛腩,店内环境简约有趣,颇有点怀旧的风格。
牛腩肥瘦适中,每一块都带着爽脆有韧性的牛筋。牛腩会事先经过腌制再上桌,吃不了麻的小伙伴,可以在牛腩下锅之前把花椒挑走。
桌上配备了一个沙漏,可以控制牛肉煮的时间,保证肉质的细嫩口感,但如果你像阿汪一样忙着拍照,忘记了及时捞起来也不要慌,他家的牛腩即使多煮会儿,也不会柴。
牛腩质地非常好,油花分布细腻均匀,软嫩中带着肉香,刀切下去立马滋出汁水来。
切小块的牛腩,肉质鲜嫩紧实,蘸上蘸料,每一口都香辣多汁,鲜味浓郁,一口一块肉,简直不要太过瘾,有了刀叉的帮助,大口吃肉也可以优雅。
【店铺名称】三不牛腩火锅
【店铺地址】海港区秦皇东大街世纪港湾B2座三楼315号
【营业时间】11:30——21:30
07
汤宴胡椒猪肚鸡
将整只鸡装进猪肚内,两种食材相互交融接味儿。无需提前腌制,文火慢炖炖出猪肚与鸡肉的香气。
第一步自然是喝头道热汤,每桌都会配备一小罐胡椒,撒入汤中,热气中挥散着浓浓的胡椒香。
胡椒是海南的白胡椒,闻起来有淡淡的芳香,驱寒暖胃的功效比黑胡椒显著,辛辣味也更重一些。细磨后更能激发胡椒的香气~
色泽浓郁,肉香四溢,将骨头里的营养尽数熬出。润而不燥、养颜补气、养胃补肾。
肉质更鲜嫩~鸡肉久煮后特别软嫩,带着皮一起吃,入口咸淡适中,带着热气。
鸡骨骼细、脂肪少、肉质紧实,在汤汁的滋润下变得更加味美。释放出的鲜美之味,即刻让汤底又添了一份鲜甜。
猪肚处理得非常干净,吃起来不会有异味,爽脆弹牙。标配的「海鲜汁+黄金蒜+青柠汁+辣椒」使猪肚煲鸡在“鲜味”上更上一层楼!
每块猪肚都十分厚实,而且Q弹有韧劲,咬下后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实在过瘾!在汤底中长时间浸润后更是一点腥味都没有!
【店铺名称】汤宴胡椒猪肚鸡
【店铺地址】开发区森林逸城(逸城便民市场旁)
【营业时间】10:00—22:00
人生得意须尽欢,约上好友吃顿酣畅淋漓的火锅实在痛快哉!
< class="pgc-img">>摄影/编辑/设计
阿汪爱吃小鱼干、可口菌的小助理
声明:图文原创,禁止转载和抄袭,违者必究!
曾是制鞋厂的设计师,每个月工资只有18.5元,不到19元。
1982年,她开始做起火锅,仅一年就净赚500万,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她花费3亿建造洪崖洞,将洪崖洞打造成重庆的名片。
创业40年,她做了7次手术,腿脚早已布满钢铁,伤痕累累。
她就是何永智,一手带动重庆的经济发展,如今身家40亿。
< class="pgc-img">(何永智)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 class="pgc-img">>1953年,何永智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那时候,农村信奉孩子多、福气满,一家七八个孩子都是正常现象。
何家也不例外,一口气生了10个孩子,何永智排行老七,人称“何七妹”。
< class="pgc-img">>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
加上两位老人,何家满满当当就有14口人,夫妻俩养活十几口人,非常辛苦。
因为人口众多,母亲一个人做饭很费时间。
于是她常常一锅乱炖,把全部的菜放在一起煮。
供销社福利不错,有时候,父亲也会带二三两猪肉回家打牙祭。
忙活完一家子的晚饭后,母亲开始洗衣服、收拾家里。
十几口人的衣服,摞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座小山,母亲经常花两三个小时才洗完。
何永智半夜醒来,经常发现,父母的房间总是亮着灯。
通过门缝一看,母亲在缝衣服,父亲在穿针引线,给母亲打下手。
何永智深知父母的辛苦,于是读书之余,也主动做裁缝补贴家用。
这样的生活,虽然穷困潦倒,但也不至于饿肚子,还算过得去。
< class="pgc-img">>可好景不长,1960年,自然灾害发生,农业欠收,人民食物供应不足。
此后,三年饥荒来临。
那时候别说吃东西,就连树皮都成了稀缺资源,已经被人割光吃掉了。
全国人民饿着肚子,看不到未来,更无法预测明天是死是活。
一场饥荒过后,何家10个孩子,只剩下6个,何永智是其中一个。
12岁的她,身高不到1米3,瘦成皮包骨头,感觉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1968年,初中刚毕业,何永智被下放到200公里外的黔江垦荒。
在那里,插秧、锄草、挑沙等,何永智样样都没落下。
一天下来,晚上躺在床上,何永智疼得翻不了身,站着又直不起腰,整个人几乎处于散架状态。
农村生活条件跟不上,饮食自然也是极其原生态,一日三餐都是清一色的红薯、树根。
那时候,何永智还在长身体,这点东西根本吃不饱。
长时间下来,何永智体质变得很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生病成了家常便饭。
但这还能熬得过去,最让何永智吃不消的是,她染上了黄疸型肝炎。
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直接休克过去,大队书记害怕出人命,批准何永智离开黔江。
< class="pgc-img">>1976年,时隔8年,何永智终于回到重庆,这时她23岁。
那时,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人生大事早已定下来。
只有何永智还是单身一人,连工作都没着落。
为了生存,她做起了挑沙工、裁缝师,收入不高,勉强能养活自己。
就这样熬了2年,父亲退休,何永智得到了顶职的机会,进入六一儿童制鞋厂。
这相当于铁饭碗,机会来之不易,何永智非常珍惜。
每天早上6点,何永智已经穿上厂服,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干活了。
晚上10点,何永智还特意留下来加班,自己练习手艺,希望能早日上手。
1979年,趁着春节的空档。
何永智偷偷跑去上海,偷师学艺,学了一个星期的设计。
勤能补拙,很快,何永智已经成为制鞋厂的一把手,颇受领导赏识。
工作有了成绩,何永智的感情也有了动静。
< class="pgc-img">>何家6个孩子里,最属何永智长得俊俏。
回到重庆的这几年,经常有人上门做媒,也经常有人往何永智的背包里塞情书。
但何永智一个都没看上。
除了工作之外,何永智平日里还喜欢唱歌,阴差阳错之下,认识了廖长光。
< class="pgc-img">(何永智、廖长光)
>廖长光虽是电工,但会拉小提琴,见到何永智第一眼,他就已经小鹿乱撞。
懂音乐的男生,自然也懂几分风情。
廖长光扛着小提琴,开始对何永智死缠烂打。
为了博得何永智的欢心,廖长光撒谎,谎称自己是仪表厂的医生。
结果,四姐夫暗中托朋友,查清“未来妹夫”的底细,廖长光很快兜不住了。
原本,何永智对廖长光还有一丝好感,全被这谎言砸得一干二净,开始疏远他。
俗话说,烈女怕缠郎。
何永智的拒绝,并没有打消廖长光的念头。
他想方设法讨心上人开心,买了一堆零部件,自己组装了一台9寸的电视机,直接扛去何永智的家。
知道何永智上班辛苦,经常腰酸背痛,廖长光特意搞了一把钢丝,做了一张弹簧沙发,送给何永智。
在廖长光的穷追不舍下,1979年,何永智答应了廖长光的求婚,两人决定结婚。
但当时,何永智一个月工资就18.5元,廖长光电工,也没什么存款。
为了结婚,何永智跟家里借了200元,廖长光跟亲朋好友借了200元。
每天下班后,何永智就在家织毛衣,再由廖长光拿去集市上卖,赚了200元。
就这样,两人花600元,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作为婚房,正式结婚成家了。
< class="pgc-img">(何永智、廖长光)
>于是,夫妻俩改变营销战略。
那时,何永智还在制鞋厂。
可无论她做得多好,受到多少表扬,工资依旧没涨。
工作5年,工资依然还是18.5元。
况且那时,他们已经有了女儿。
这点工资,再加上丈夫的工资,实在养活不了一家三口。
听到房价上涨,何永智动了卖房做生意的念头。
于是,夫妻俩一商量,卖掉了那间房子。
辞去工作,揣着3000元,盘下了八一路一间门面。
盘下门面之后,3000元所剩无几,只够再买3口锅、3张桌子。
1982年,“小天鹅火锅店”正式开张。
卖掉了房子,何永智将女儿送回老家,托老母亲帮忙照看,自己跟丈夫窝在店里。
早上,那里是火锅店,开门做生意。
到了晚上,桌子靠墙边放,铺上席子,那里就是睡觉的小窝。
帮工睡在外头,两口子睡里头,中间隔着布帘子。
刚开始,夫妻俩斗志满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一头扎在火锅店里。
结果,第一个月结束,一算账,何永智傻眼了。
他们不仅没赚钱,还倒贴了几十元。
周围的好友都在劝何永智,“回头是岸”,她不是做生意的料。
可何永智偏较上劲儿了,她就不信邪,别人能做成的生意,为什么自己不行?
< class="pgc-img">>于是,夫妻俩改变营销战略。
廖长光坐在店门口,吆喝招揽客人,何永智负责镇守厨房,做饭。
第二个月,何永智一洗前耻,火锅店赚了2000元。
老母亲抱着孙女廖小佳,抓她的小手去拨弄那叠钱,对她说:
“我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都是你妈妈赚的呀!”
< class="pgc-img">>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特许连锁加盟”模式。
有些客人吃不了辣,何永智就发明了新款火锅,将清汤、红汤一分为二的鸳鸯锅。
有时候,客人围着一桌吃火锅,火锅的烟雾不断往上冒,非常呛鼻。
何永智发现了,给每桌的上面都装上了抽油烟机。
饮食环境变好了,客人吃得也舒心。
< class="pgc-img">>为了吸引回头客,何永智开始改善汤底,加入一剂回甜味,让汤底辛辣中又夹杂着一丝甘甜。
吃亏是福,何永智不会斤斤计较。
有时候客人结账,她还会算便宜一点,卖个人情。
偶尔,兴致来了,何永智直接拎着小酒,跟客人小酌两杯,谈笑风生。
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地,火锅店的名气传遍整条街。
大家都知道,八一路有家火锅店,服务到位,火锅好吃,老板娘人美心善。
小天鹅火了,周遭冒出各种火锅店,开始纷纷对标小天鹅,抄起了作业。
何永智完全不怕,他们抄得了皮毛,抄不走火锅店的灵魂。
而且,附近街坊邻居也只愿意到小天鹅消费。
每天,店门口排起长队,客人也愿意耐着脾气,排队等候。
有时候,桌子不够,客人直接将一旁的啤酒箱,翻过来,搁上一块木板,吩咐何永智可以端锅上菜了。
下雨天,火锅店依旧人满为患,客人们披着蓑衣,戴上草帽,大老远赶到这里。
即使将桌子扩张至40桌,可还是桌少人多。
于是1986年,何永智投资10万,在道口开了分店。
分店的营销方式,与本店不太一样,分店直接采用“自助锅”,20元一位,客人自己拿菜取肉。
< class="pgc-img">>新鲜的事物,总是有人垂涎,自助锅一出,客人又一窝蜂来消费。
就这样,何永智生意越做越大,摊子越铺越大。
1988年,何永智投资120万,在江北买下3层小楼,开起第一家“火锅大酒店”。
正式将火锅从大排档,引入大雅之堂。
当时,正好迎来第一波出国热潮,为了紧跟潮流,何永智在装修上下足功夫。
她请来赴法留学3年的设计师,为酒店量身定制一套独特的装修风格。
一楼风格是欧式风情,二楼走南亚风情风格,三楼则是清一色民族风情。
为了充分表现出民族风情,何永智推出歌舞伴餐。
她请了一批舞蹈生,穿着民族裙子,在里面跳舞。
客人们一边涮火锅,一边欣赏舞蹈。
这些服装,全是由何永智带着工人亲自缝制。
为此,何永智专门成立一个服装设计车间。
一夜之间,火锅大酒店在重庆蹿红。
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挤破头想进去尝尝鲜。
开业几天,何永智的钱包早就鼓起来,第一个月,除去成本,何永智净赚60万。
< class="pgc-img">>树大招风,没过多久,何永智就等来了那股风。
1992年,一位商人到重庆出差,他叫景文汉。
他正巧路过火锅店,就进去吃了一顿,一下子就被店里的装修,以及火锅的创新吃法所吸引。
吃罢,他直接找到何永智,想跟她谈笔生意。
景文汉提议,他出资,何永智出技术、品牌,两人一起在天津开店。
何永智正愁没门路扩张,没想到金主自动找上门,她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两人一拍即合。
1994年,这只小天鹅飞出重庆,在天津留下它的足迹。
然而,就在万事俱备,只差临门一脚,何永智出事了……
< class="pgc-img">>有一天,何永智到北京洽谈业务,结果过马路时,冲来一辆车,将何永智撞倒了。
那个司机酒驾,何永智成了那个倒霉蛋,要替他的错误买单。
当下,何永智只觉得小腿有些疼,没见流血,以为没什么事,就搭着出租车回到酒店休息了。
结果,半夜愣是被疼醒,连夜赶到医院检查,被诊断是股骨断裂,需要马上做手术。
做完手术后,医生叮嘱她不能下床,好好休息,可何永智满脑子都是生意。
她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不能因为区区的车祸,功亏一篑。
< class="pgc-img">>于是,她擅自拄着拐杖,离开了医院,陆陆续续跑遍七八个城市。
有时候,跑到腿脚发疼,何永智只能咬牙忍着,暗示自己,“就差一点,做完这一点就能休息了。”
然而,在野心面前,“这一点”永无止境。
好在天津分店的冲劲十足,仅8个月,何永智就收回最初的投资,一年内净赚500万。
尝到甜头后,何永智乘胜追击,在全国各地插满小天鹅的旗帜。
最快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开一家店,配置、人员全部到位。
就这样,2年内,何永智便在北上广等15个城市,开了25家分店。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特许连锁加盟”模式。
1995年,何永智更是大胆引入FDS国际系统和操作模式,逐渐将爪牙伸向海外。
因为没能及时休息,何永智的股骨根本无法痊愈,反反复复疼,需要反反复复做手术。
第二次手术时,正好处于扩张的关键时期,而由于不成熟,小天鹅出现亏损。
双重压力之下,何永智完全不敢掉链子。
医生告诉她,她的骨头已经坏死。
这次做完手术必须躺床休息一年,否则这腿别想要了。
一年!何永智哪能安心躺得下去,她要是躺下了,很可能自己就要背上上千万债务。
< class="pgc-img">>左思右想,最后何永智决定,直接将自己的骨头换成不锈钢,一步到位根除。
当何永智安上“钢铁腿”,丈夫和女儿在手术室外抱头痛哭。
可做完手术出来的何永智,淡定自如,反倒过来安慰父女俩。
安上了钢铁腿后,何永智更是所向披靡,扩张步子越迈越大。
到了1998年,何永智在全国已经拥有50个加盟店。
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何永智一口吞不下50只小天鹅。
开店太快,员工培训也必须跟上。
可就算每个月开一家店,何永智上哪找来一批训练有素的员工?
员工素质低下,总经理混水摸鱼,他们不仅不干活,还想方设法薅羊毛。
由于有30%利润提成,他们直接将房租、欠款扣下不付,统统折合成利润,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而且,店面特色“歌舞伴餐”也栽了跟头。
歌舞表演一旦开始,客人落座之后,即便吃完了,他们还会赖在座位上,直到表演结束,才肯结账离开。
翻台率不高,利润就成倍降低。
而培养一支歌舞团,何永智每年就要掏出90万元,完全得不偿失。
入驻别地,何永智无法短时间内了解当地风俗,难以准确掌握当地人的口味,众口难调。
最要命的是,做蛋糕容易,分蛋糕难。
< class="pgc-img">>一旦赚钱,投资方总想占大额,并质问何永智,“你又没投资,凭什么分钱?”
一夜之间,全国50家门店颇有默契,集体爆雷。
门店资金链紧张,没有收入,何永智还需要支付员工们的工资。
接二连三的意外,直接打得何永智措手不及。
各大门店“失火”,何永智拿着几把消火栓,却不知道起火点在哪里?
< class="pgc-img">>何永智只好求助FDS,世界特许经营发展服务组织。
FDS立即进行诊断,发现小天鹅病根在于: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一股脑扩张。
对方开出两副药:一是总部建设、二是特许经营。
这就意味着,何永智需要推翻重来,十几年的努力将全部归零。
那段时间,何永智痛苦万分,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偷偷流眼泪。
< class="pgc-img">>在海归的帮助下,三稿出炉,洪崖洞得以开始动工兴建。
从企业理念、战略部署到绩效管理,何永智全部打破、重建。
在FDS的指导下,何永智建立了完善的支持体系、管理系统,朝成熟的企业又迈进一步。
2000年1月26日,FDS与何永智达成协议,着手建立特许经营体系。
4月22日,何永智带着员工们庄严宣誓,势必攻克难关。
何永智对火锅的菜品、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服务支持体系。
2001年,小天鹅再次强势回归,以4.9亿销售额跻身“中国连锁餐饮10强”。
最抢眼的是,它直接飞上枝头,高踞“川菜三雄”首位。
48岁的何永智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被称为“火锅皇后”。
同年,何永智在全国拥有300多家分店,总年收益高达10亿。
也就是这一年,刚活过来的何永智,拨开火锅的烟雾缭绕,杀进下一个江湖。
一直以来,重庆以“山城”著称,随处可见的吊脚楼成了重庆的特色。
可随着现代化发展,吊脚楼消失了,许多古老建筑早已倒在挖土机下。
重庆的“洪崖洞”也已经破烂不堪,布满时代的痕迹。
< class="pgc-img">(以前的洪崖洞)
>当地再三思考,决定留住最后的文化遗产,于是公开招标,重建洪崖洞。
这本是其他地产大佬该操心的事,可何永智非得插一脚,参与竞标。
只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吊脚楼下,对洪崖洞有着深刻的记忆。
而何永智这一决定,在集团内部看来,就是过于任性。
一个开火锅店的,要去搞地产?这房子不比锅碗瓢盆,何永智怎么可能懂?
别说如何建洪崖洞,就连写招标书,何永智也是一头雾水。
当天参与竞标的就有11家公司,除了何永智,其他10家都是地产公司。
不知道如何写招标书,何永智就找人代写,可对方一口价5万元,何永智舍不得。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最后,何永智只好自己口述,由办公室主任来写,秘书修改、善后,完成了招标书。
何永智自知有短板,她不跟其他地产大佬硬碰硬,自己另辟蹊径。
她在招标书卷首处写:
洪崖洞作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不应只是房地产开发,而是应该极力挖掘巴渝文化和加强商业管理。
30%靠商业地产,30%靠文化传承,剩下的40%靠商业业态。
何永智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真的破天荒拿下洪崖洞改造项目。
< class="pgc-img">>其他竞争对手惊呆了,大家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会栽在同行手里。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输给一个开火锅店的。
可建设洪崖洞,远没有何永智想象的容易。
她怎么都没料到,为了建造洪崖洞,她甚至要搭上自己的老命。
< class="pgc-img">>拿到项目后,何永智马上开始行动。
她亲自上高校找教授,组织一支专家团队,着手设计洪崖洞。
设计一稿出来,何永智不敢拍板定稿。
于是她拿着设计稿,跑到深圳,找业内人士帮忙把关。
对方一看,眉头一皱,直言:
“何总,你要真的这么做,只能走出一条路,那就是死路一条。”
听取大佬意见,何永智回到重庆,命令团队紧急设计二稿。
< class="pgc-img">>在海归的帮助下,三稿出炉,洪崖洞得以开始动工兴建。
有关部门决定,开发洪崖洞对面的江北,建金融中心,再架一座高架桥,横穿中间。
因此,洪崖洞必须避开高架桥。
这也就是说,何永智必须推翻二稿,从头再来。
何永智只能给团队施压,老板想一出是一出,员工哪扛得住?
最后,专家团队全都罢工不干了,留下何永智一个人面对一堆废纸,抓耳挠腮。
就在何永智走投无路之际,何永智得到贵人相助。
他叫郭选昌,重庆艺术学院院长,那时刚从美国进修回来。
在海归的帮助下,三稿出炉,洪崖洞得以开始动工兴建。
好不容易开始动工,何永智下一秒却一脚踩进深渊里,险些酿成悲剧。
那天,她带着团队到山西平遥古城考察。
正当她一心观赏时,不小心踩空,整个人从台阶摔下去,膝盖当场摔碎。
“早不断晚不断,你让我把洪崖洞修好了,怎么断都可以。”
当天,何永智被紧急送往医院,先后做了两次手术。
为了不耽误洪崖洞建设进度,何永智做完手术后,病房成了临时会议室。
何永智整天与设计师商讨,在病房里前前后后开了8次会议。
< class="pgc-img">>膝盖的伤刚好,何永智又亲力亲为,直奔建设现场,监督施工。
结果,不小心踩到钢钉,钢钉透过鞋底,直穿何永智的脚踝。
为了修补脚踝,何永智又做了两次手术。
满打满算,何永智这双腿总共做了7次手术,3次因小天鹅,4次因洪崖洞。
2006年,积聚了何永智心血的洪崖洞,终于开张营业。
洪崖洞总共13层,何永智在4楼洪鼎引入火锅店,推出一人一锅的分餐制火锅,起名为“美人美火锅”。
除此之外,为了贴合国际化,何永智引进酒吧、音乐厅等各种先进元素。
结果,无论何永智如何用心,本地人根本不买账,更不用说吸引外地人,乃至外国人。
原本,何永智想把洪崖洞打造成“摇钱树”,却没料到,最后它严重拖集团后腿。
2007年,何永智做好准备,推动上市,没想到一年后金融危机席卷,小天鹅只能暂时搁浅。
洪崖洞开业前5年,一直亏本,直到第6年,才勉强回本。
就这样,何永智托着洪崖洞,一直在悬崖边缘垂死挣扎。
2017年,流量的引入,拯救了洪崖洞。
< class="pgc-img">(如今的洪崖洞)
>有游客到重庆玩,惊于这座高大的旧建筑,于是拍下视频,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全国各地人民慕名而来,纷纷来洪崖洞打卡。
不经意间,洪崖洞成了网红打卡圣地。
仅2017年这一年,游客量达到1200万,远超当年故宫的游客量。
牵一发而动全身,洪崖洞火了,重庆也真正燥起来了,旅游业发展迅速。
为了讨年轻人欢心,洪崖洞也紧跟潮流,引进仙侠幻装馆等。
69岁的何永智,心态年轻,将洪崖洞玩出花样,颇受年轻人欢迎。
何永智的集团,倚靠着小天鹅、洪崖洞这两棵摇钱树,年收入24亿。
< class="pgc-img">>如今的何永智,已经69岁,反而越活越年轻。
过往的辛苦,仿佛全都隐藏在山城的繁华之中,不见了踪影。
只有何永智自己清楚,从1982年到现在,这条创业路,她走得有多艰难。
< class="pgc-img">>这40年间,她摔过好几个跟头,手术台就已经上去了7次。
但每次倒下,何永智总会马上站起来,继续奋战,永远不认输。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为了抓住这短暂的人生,多受些磨难,又何妨呢?
我想,何永智已经做到。
愿我们都有不服输的勇气,与命运较真到底。
作者:朱小畅&罗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