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东南亚电商Lazada宣布从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再次获得6.34亿美元的资本引发关注。据报道,这笔资金是在阿里巴巴继续评估和调整其战略之际提供的,阿里巴巴今年向Lazada注资总额超过18亿美元。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数据显示,Lazada成立于2012年,后在2016年时被阿里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控股权,后者由此成为阿里在东南亚市场的主打电商平台。收购后,阿里巴巴曾在2017年、2018年分别向Lazada注资10亿美元和20亿美元。
2022年,阿里分三次向Lazada注资共计16亿美元,包括2022年5月的3.7825亿美元、2022年8月的9.125亿美元、2022年12月的3.425亿美元。2023年4月,阿里向Lazada注资3.529亿美元;2023年7月,阿里向Lazada注资8.45亿美元。今年,阿里向Lazada注资总额已超18亿美元。截至目前,阿里向Lazada累计注资金额已超74亿美元。
在业内看来,Lazada再次获得母公司大额注资,显示出阿里巴巴对东南亚市场的高度重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使投资人郭涛表示,这次注资也反映出阿里巴巴对东南亚市场的潜力和增长前景的认可。阿里巴巴希望通过加大对Lazada的投资,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扩大其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通过加大对Lazada的投资,阿里巴巴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电商业务的布局,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除了电商巨头阿里外,12月11日,TikTok宣布与印尼GoTo集团达成电商战略合作。TikTok印尼电商业务将与GoTo集团旗下电商平台Tokopedia合并,合并后的Tokopedia由TikTok控股。TikTok还承诺将在未来几年投入15亿美元,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也被视为TikTok对东南亚电商市场加码的最新动作。
实际上,东南亚电商市场前景广阔是巨头们持续投资的重要背景。据eMarketer预测,2023年东南亚的电商销售总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且未来几年,该市场还将继续高速增长。此外,在市场研究机构Insider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商市场增长率排行榜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均挤入前十,增长率在14.4%—24.1%左右。
“东南亚市场人口红利显著,东南亚六国人口众多,大量年轻人活跃于互联网平台,为电商产业提供了巨量的消费人群,成为跨境出口电商平台增量发展的沃土。”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与剑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零售消费领域,近期不少新茶饮头部公司也加快出海步伐,并聚焦东南亚市场,欲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于12月1日登陆吉隆坡市中心TheExchangeTRX的购物中心,正式开启其在马来西亚首家门店。同时,喜茶也将其风靡全球的品牌冰箱贴带到了马来西亚,推出了吉隆坡城市限定冰箱贴。这也是喜茶在2018年进入新加坡市场后,在东南亚市场加密布局的最新动作。
12月初,有着新茶饮第一股之称的奈雪的茶首家泰国直营门店在曼谷Emsphere商场开业引发关注。根据消费者晒出的帖子显示,奈雪在当地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店里大排长龙。泰国首店开业标志着奈雪的茶在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布局正式提速。
12月8日,霸王茶姬宣布其全球门店已突破3000家,门店遍布国内四川、广东、江苏、重庆等省市,同时也从2019年起进入了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公司方面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透露,截至目前,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数量近100家,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其中马来西亚市场超过50家门店,并进入基本没有中国品牌的东马市场,未来将持续深耕东南亚市场。
茶百道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凭借对新式茶饮店行业的理解,以及高度标准化及可拓展的加盟商体系,茶百道计划通过扩张门店网络,以持续巩固在中国新式茶饮店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并拓展至海外市场。“海外存在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式茶饮市场,结合海外供应链和运营体系的搭建,茶百道计划优先拓展东南亚地区市场。”
“整体看,不少新茶饮公司选择东南亚市场进行拓展有几大背景,包括东南亚市场消费潜力大,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东南亚市场对于新茶饮这种新兴饮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东南亚市场的电商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为新茶饮公司的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新茶饮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其市场前景广阔,东南亚市场作为新茶饮公司海外拓展的首选目标之一,其市场潜力更是巨大。
国泰君安最新研报也显示,国内茶饮咖啡品牌出海首选东南亚。“近年来国内茶饮咖啡品牌纷纷出海寻求新增长曲线,东南亚成为首选目的地,主要原因包括:东南亚人口基数大,且年轻人群占比高,消费市场潜力大且消费层次多元;东南亚居民偏爱甜食,茶饮消费需求高;东南亚华人占比高,饮食习惯与中国接近;东南亚与中国距离更近,便于供应链建设。”
除了电商和新茶饮等面向消费者的C端公司进军海外市场外,不少专注于B端零售业务的公司也在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尤其是东南亚市场。以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数智为例,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我们正在与国际公司建立广泛合作,扩大全球市场的业务据点。例如,通过与德国麦德龙集团合作,将业务扩展至欧洲市场;还将与DFIRetailGroup的合作项目作为展示案例,进一步拓展我们于东南亚市场的业务。”
实际上,多点数智此前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其招股书就曾披露,公司将全球化扩张列为重要战略之一。为渗透至尚未涉足的全球市场,多点DMALL计划进一步加强本地化营销工作及技术能力以满足海外零售商的需求。多点DMALL已开发了英文版的DMALLOS系统,同时扩大专注于海外市场拓展的研发团队和业务团队。
< class="pgc-img">>据说明,图片来源:CTC餐树咨询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越南,图片来源:CTC东南亚组
2018年,蜜雪冰城以正式进入越南市场。蜜雪在越南的加盟条件总成本约为6-7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8-20万元),门店面积可以小到3平方米,3年特许经营合同仅在4680万越南盾左右,人员上主要有特许加盟商和2名店员,品牌会培训配方和店铺运营流程。对加盟商而言,最有吸引力的是,据越南媒体披露,蜜雪宣称加盟商6-7个月可以回本。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她表示门店无法按照承诺收回资金。
近日,据越南媒体报道:蜜雪冰城越南的加盟商正在对蜜雪冰城要求降价进行抗议。零售端产品降价的同时,蜜雪只把原材料价格降低了8%-10%左右,这样一来,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就被挤压了。在越南的加盟商还在抱怨,不止要和当地品牌竞争,还要和自己品牌竞争——“店面间隔至少有50米,太密集了”。龙女士表示,蜜雪在最初的合同中承诺,门店之间的距离为500米以上。在2022年签订的新合同中,蜜雪承诺门店间距保持在200米以上。在最初的谈判中,蜜雪代表表示,加盟店之间会相距1-2公里,以保证顾客数量。但实际上,蜜雪越南“过于厚重地复制了专营店模式,导致每家店的顾客数量大幅减少。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越南,图片来源:CTC东南亚组
北江省蜜雪店老板黎氏勇女士表示,在北江,该公司开设的专营店密度很高,3公里内就开了6家店。
河内一家蜜雪特许经营店老板D女士表示,蜜雪实行统一的特许经营政策,不参与门店的发展过程和收入,但门店对公司的依赖程度很高。例如,特许经营合同中的条件之一是所有产品,包括用品,都必须从蜜雪进口。
国内万家门店都能轻松管理的庞大雪王,即使遇到食安问题都能被网友轻松原来并良好公关取得话题,到了越南怎么这套管理方式就出问题了?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越南,图片来源:CTC东南亚组
低廉的加盟费、不严谨的加盟条件以及蜜雪在店面设计、员工培训、店铺运营等方面的支持。频繁的优惠折扣活动,除了降低销售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之外,Mixue加盟店老板还指责Mixue越南方面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支持,没有及时供应原材料和设备,没有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没有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品牌。他们说,Mixue越南方面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加盟店老板的困难和诉求。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越南门店,图片来源:Vietnam Finance
在这里我们无意评论蜜雪冰城和越南加盟商之前的纠葛对错。品牌在国内和品牌在国外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经验可以借鉴。即时今天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都是本土企业运作而非“外来和尚”。蜜雪冰城的出海之路无疑是成功的、非凡的、也是困难重重的。
低廉的加盟费让品牌没有利润去扶持加盟商;
地理位置的规划、非专业的数字化选址计算加上加盟商不理性的涌入使得品牌失去开店的主导权;
中国连锁餐饮在海外的地位和认知不足以达到品牌化,让营销具有品牌效应。通过一味的活动和让利让大家都无利可图。
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人员为加盟商提供培训和支持,没有人力出海为加盟商维护和监督、没有当地资源供应原材料和设备,没有本土化团体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品牌。
即使有千家门店在越南的蜜雪冰城也没在当地设有总部办公场地及当地管理团队。我们更多即将出海的餐饮人也应该思考,除了货源及招牌,还能提供给加盟商“爸爸”什么?
#海外开餐厅#海外加盟麻辣烫#海外加盟火锅 #海外加盟餐饮#餐饮全球化#餐饮本土化#海外招商#特许经营#中餐出海#海外开店#海外餐饮加盟#海外加盟奶茶#開放海外加盟#餐饮咨询#连锁加盟#餐饮加盟#海外投资#海外移民#投资移民#餐饮出海#餐饮品牌出海#餐饮人#海外创业#海外创业项目 #海外加盟奶茶#杭州美食#亚运会#美食文化
食即排队——这是泰式连锁大排档迷你椰在上海复苏后的场景。恢复堂食后的首个周六,陈小姐在迷你椰环球港店,拿到了101号的等位号码,等了近两小时才吃上饭,立刻把冬阴功汤、咖喱鸡、泰式奶茶、芒果糯米饭等招牌菜都点了一遍,“像是在泰国街头的大排档里,堂食的快乐又回来了”!
“目前迷你椰在上海共有36家连锁门店,几乎所有放开堂食的门店都需要排队等位,招牌餐品冬阴功汤日销量超过3500份。”迷你椰联合创始人泽哥发现,门店的回暖比想象中更加迅速,已接近疫情前水平。
从6月29日起,上海有序放开餐饮堂食,意味着餐饮业终于开始正常运转。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叉路口,餐饮从业者终究要回答两个问题:其一,如何走出疫情影响快速“自我修复”?其二,如何避免重复的困境,可持续经营的信心和底气又从何而来?从这家泰式连锁大排档的复苏样本中,我们或可找到线索和端倪:终端创新的消费场景和源头稳定的供应链已成为支撑餐饮品牌发展的“关键帧”,线下与线上的双轮驱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结合。
以创新的消费场景,聚拢年轻人的烟火气
恢复堂食后,年轻人最心心念念的一顿聚餐是什么?美团到店消费的数据显示,火锅搜索暴涨、小笼等特色小吃进入“解馋”清单……它从侧面勾勒出消费者想要的消费场景,它必须带足社交功能,也要有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这个角度出发,不难理解迷你椰在重启堂食后的火爆——周末大的门店约有60到90桌等位,小店也有20桌左右,由于堂食快速复苏,门店还面临人手不足的窘境,正计划加大招聘力度。
“疫情过去后,年轻人更向往在烟火气中的‘小聚’,那代表如常生活的回归。” 泽哥认为,迷你椰的沉浸式场景恰恰能迎合这种消费心理。
说起来,迷你椰的创业故事本就始于疫情。2020年疫情期间,迷你椰联合创始人姜畅还是位全职宝妈,长时间在家带娃,练就了一身厨艺,便逐渐萌生出一个念头:开一家泰国菜餐厅,做一个品牌,做自己想做的事,被社会认可。
从决策到开店,姜畅只用了一个月,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描摹出了迷你椰最初的模样。“我翻遍了小红书、抖音上所有与泰国菜有关的视频,理出了第一版菜单。”当时姜畅还在在云南,她会去集市上采购原料,然后回家一道道试菜,花了半个月,硬是试出了一桌泰式大排档。姜畅说她的创业初衷,就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带给年轻人“好吃不贵”的异域体验。
姜畅的这个想法与泽哥不谋而合。基于疫情对消费趋势的影响与变化,他们敏锐铺捉到商机:既然疫情阻碍了年轻人出国旅游的脚步,那为何不能“复刻”一个热热闹闹的泰国街头大排档?他研究发现,当时上海等城市虽然有很多泰国菜,但都走中高端路线,平民化的街头风几乎没有,这给了品牌经营的突破口,“我们是第一个把泰国菜人均消费拉低到60-70元左右的品牌。”
这个始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新品牌,也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模型。在新赛道里,更为感性的情怀与更为理性的经营得到了有机的平衡,这让迷你椰得以始终保持正向的资金流。而另一方面,两年前疫后餐饮业的复苏经验被看在眼里,品牌更重视环境上的打磨,创始人希望品牌不会因为平价而变成快餐,相反,社交属性被放在更重的位置,类似咖啡馆的“第三空间”,“让消费者在有异域风情的环境下,吃着异域风情的菜,由此带来社交功能的放大,带动复购与长期主义的实现”。
正是因为这种创新的消费场景,此轮上海疫情过去后,迷你椰的复苏比其它品牌来得更快,满足了年轻人“舌尖畅游泰国”的念想。
以在线供应链的稳,助推初创餐饮企业发展
海纳百川的上海餐饮业中,以泰国菜为代表的东南亚菜是一条很特别的分支。从消费端来看,它始终有着稳定的拥趸。而表现在供应链端,泰国菜所使用的原料却十分独特,包括朝天椒、咖喱酱、香茅、柠檬叶等调料,都是较为小众的产品,有些甚至只出产自泰国。
在试验品牌的初期,姜畅是在云南集市上采购各类泰式香料、特菜类食材的。她很喜欢逛云南的菜市场,觉得那里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她经常能淘到一些新奇的食材,了解它的产地并且试用于菜肴,成为“迷你椰”菜单的雏形。
但当品牌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通道后,源头采购的供应链必然会发生改变。泽哥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泰国空运”的高成本模式,但他的诉求标准也不低:要能一站式买到特菜,要能规模化采购,包括跨地域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供应链要稳,不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发生“断链”。
抱着这样的高需求,线下一家家采购的供应链模式显然不适合品牌,迷你椰把目光转向在线采购,美团快驴进货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有求必应”——这是泽哥的对在线采购模式的评价,“在上海开店有一种天然的便利,就是能找到全国各地的好食材,但此时服务时效性、品质、价格等多维度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一点上,快驴进货刚好能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迷你椰在沪的门店多、翻台率高,意味着对于香茅、芭蕉叶、香菜等泰国特色原料的需求更高,但这些特菜“不好伺候”,它们在原产地采摘后,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否则很容易发黄发焉。品牌最早通过顺丰快递的方式从云南进货,后来泽哥尝试了快驴,对比了损耗率、成本、新鲜度等多种指标后,最终愿意为在线采购的服务和品质买单,并且慢慢扩大到冻品、土豆等常规品类。
目前,迷你椰在上海的36家连锁门店,大部分都通过快驴进货。而让泽哥没想到的是,这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在疫情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快驴能够在疫情期间进行食材配送,让迷你椰在沪的部分门店能够持续做一些抗疫保供餐,为上海在特殊时期的餐饮出一份力。
疫情下的变与不变,餐饮业坚韧“向前走”
历经疫情的洗礼,会倒逼每一家餐厅思考未来的变化与出路,帮助餐饮业在转型中变得更加坚韧而有力量。
始于上一轮疫情、在这轮疫情中顽强复苏的迷你椰,显然站在更高的台阶上看待疫情的影响。泽哥说,疫情教会了品牌很多事,比如,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这一轮疫情中,虽然上海和北京的餐厅影响较大,但是其它城市的发展都很顺利,用多维度发展弥补了损失。
还比如,迷你椰对于线上工具的运用十分娴熟,从会员系统、在线采购到前端的抖音直播、美团外卖,都能为品牌所用。在泽哥看来,这些在线工具犹如一个放大镜,能让传播更快、效率更高、链路更短,帮助餐饮这个传统产业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化。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疫情也给线上餐饮供应链平台带来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其供给能力与水平。快驴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满足沪上餐饮商家对于食材的采购备货需求,美团快驴进货在一线增派了超30%的运力及配送服务司机,帮助餐厅省时间、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疫情是一个黑天鹅,没法选,也没法去改变这这件事,而当我们没办法去避免的时候,就要接受它。”在上海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姜畅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最开始决定时的初心:被需要,我擅长,我喜欢。如今她依然觉得,主打高性价比的烟火气泰式大排档这条路没有选错,那就咬紧牙关走自己的路,“我们终究还是要打好自己的品牌,做好原有的服务,逐渐回归日常,一直往前走。”
开启堂食首周后,上海餐饮行业正加速回暖,正如这座城市日渐聚拢的烟火气。生在湖北、家在昆明的姜畅,仍庆幸自己创业在上海,这里有海纳百川的餐饮、热爱生活的人们和永不言败的韧劲,“我觉得上海给我的氛围就是它的公平公正,如果你的点对了,你够努力,这个城市一定会接纳你,走过风雨,带来回报。”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