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则“养生奶茶外卖搜索量翻番”的消息冲上热搜。据美团外卖数据,今年入秋以来,“养生奶茶”全国搜索量周环比增幅翻番,达118%,20岁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上海年轻人对养生奶茶的追求更是排在全国前列,搜索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养生奶茶”里有什么?是真能养生还是商家噱头?上海辟谣平台求证发现,其中既有现制茶饮市场的新风向,也要避免部分消费误区。
古方入茶饮,但不是“奶茶”
很多人没想到,上海“养生奶茶”的典型代表,竟然出自239年历史的老字号童涵春堂——旗下茶饮品牌“童涵春堂·二十四节气茶”推出了20余款常规茶饮,还根据每个节气上新“季节限定”。
这些茶饮以古方入茶。在童涵春堂·二十四节气茶的一家门店中,记者看到,寒露节气有两款新品:“琥珀姜糖”和“金风玉露”。
店员说,琥珀姜糖的主要原料是黑糖姜母、牛乳和秋香古方冻;金风玉露里有桃胶、桂花酒酿、牛乳和秋香古方冻,“两款茶饮本身的原料分别与‘驱寒’和‘清补’相关,加入的秋香古方冻源自童涵春古方,里面有桂花、红糖等,口感好,也适合秋天。”
常规茶饮也各有讲究,每款都含有药食同源食材,且与童涵春堂的古方有关。比如,有助于润燥的茶饮用了“桑菊芦根汤”,配方包括桑叶、胎菊、芦根等;有益于补血的茶饮用了“五花汤”,内含红豆、红枣、花生、红糖、枸杞等5种红色食材。有些古方经过调配后,变成茶饮里的“小料”,除了秋香古方冻,还有枇杷雪梨古方冻、用海石花和黑枸杞做的拾花古方冻等。
面对上了热搜的“养生奶茶”,童涵春堂茶饮研发总监陆佳彬觉得不太准确:“将这类产品称为‘养生茶饮’更准确。我们的茶饮和常见的奶茶店有区别——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含奶,也没有常见的‘珍珠’‘波波’等配料,说是‘奶茶’,有点牵强。”
他说,这些产品是把古方变成更适合当代人消费的形式,取代传统奶茶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成分,比如碳水含量较高的“珍珠”、人工合成的植脂末等。调配时也遵循中医药学的基本要求,如小火慢熬,部分古方茶汤的熬制时间在1小时左右。
“不过,这些产品和古方还是有区别的,会调整配方降低药味,符合茶饮定位,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陆佳彬认为,“养生茶饮”是食材更加健康的一种饮品,也是中医药学与年轻人交流的一种新方式。
眼下,童涵春堂的茶饮借助美团外卖实现了全城配送,很多年轻人通过外卖了解药食同补的养身理念后,又回到店里。产品督导王宇在巡店时曾遇到一名年轻的消费者讨教“五花汤”的配方和熬煮方式,“我们很欢迎这样的消费者,希望用时尚现代的茶饮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既要又要”催生新产品
在外卖平台的热销养生茶饮中,部分新茶饮品牌也因为提出“养生”概念,人气很高。那么,它们的“养生”靠谱吗?
“年轻人推崇的‘养生’与传统理念中的‘养生’有差异,所以养生茶饮与传统理念中的养生产品也有差异。”椿风·养生茶饮负责人胡开基解释,这是一种“既要又要”的新养生观:比如,健康生活不该熬夜,但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熬夜,他们希望既熬夜又有能缓解熬夜不适的产品。再比如,凉白开是最佳的补水选择,但年轻人想喝点有味道的饮料,那么养生茶饮既要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又要减少糖等原料对身体的负担。所以,养生茶饮是现制茶饮市场的细分赛道。对新品牌而言,更看重健康与口味之间的平衡。
胡开基说,养生茶饮会选择一些公众认知度比较高的药食同源食材,再结合口味要求调整。比如,梨和罗汉果都有利于秋季润燥,后者的口味特殊一点,公众接受度会略低些,所以在研发产品时选择梨为秋季饮品的主打食材,再根据小吊梨汤这一传统饮品的制作方式,用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固定下来,成为产品。再比如,暖胃的山药类饮品是秋冬主推,会结合酒酿、芝麻、开心果等配料,做成多元口味。还有,在养生茶饮中,“小料”更倾向于天然食材,如荸荠、绿豆、红豆、花生等。
“归根结底,养生茶饮是满足年轻人新养生理念的产物,大家不要将这类产品解读成药品或者补品。”胡开基提醒,“更看重的是产品原材料是否天然、是否具有健康养生的属性,而不是强调某种疗效。”
事实上,一些并未主打养生理念的茶饮品牌也被消费者认为有助于养生,比如这两天“喜茶开设‘真果直剥间’”的消息同样冲上了热搜。所谓“真果直剥间”,是指喜茶在部分门店通过透明窗口展示鲜果制备标准,包括员工对水果进行剥皮、去核、切丁、捣制等操作。消费者将此视作是“养生茶饮”的标志之一。
“我们希望带给消费者高品质的产品体验,让消费者既觉得好喝,又能直观看到原料品质,不是水果罐头、奶精、茶粉等预制成分。”喜茶相关负责人说,能明显感知市场对高品质茶饮的需求在增加,消费者更青睐使用新鲜水果、牛奶、原叶泡茶等原料制作的茶饮。以国庆长假的销售数据看,喜茶部分门店销量增幅达到300%,个别门店销量增幅更是达到500%,其中水果茶类产品占比达8成,这也是他们开设“真果直剥间”的原因:眼见为实,既展示“看得见,放心喝”的底气,也希望在行业中推动更多品牌重视使用高品质原料。
“养生茶”不是“治疗茶”,有些卖点别轻信
从市场看,“养生茶饮”正在走俏。不过,有些“卖点”不能信。
首先,“养生茶”不是“治疗茶”,不具备药物治疗作用。
陆佳彬说,即便童涵春堂的“养生茶饮”有老字号古方背书,也不能夸大“养生”的功能,“这类产品本质是茶饮,不是药。在原料上会摒弃部分传统奶茶或茶饮使用的人造成分,也会降低糖含量,药食同源也有益健康,但不具备治疗效果。”
其次,有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本身有食用禁忌,既讲究“君臣佐使”,也讲究分量,不能摄取太多。所以,“养生茶饮”同样要适度饮用,不可过量。
例如,枸杞药性平和,但对脾虚泄泻的人来说,服用枸杞过多,容易出现拉稀症状,一般枸杞泡水用10至15克即可。养生茶饮在生产时会控制枸杞分量,不会超标。但消费者过量饮用,也可能引发不适。
最后,部分茶饮品牌将“少糖”“少少糖”“不额外加糖”等糖度作为卖点,或支持用代糖取代传统糖。这些做法不能起到“养生”效果。
一方面,“少糖”“少少糖”“无糖”的茶饮仍可能糖含量偏高。上海市消保委曾对本市流通领域的现制茶饮料开展比较试验,发现经营者宣称的“无糖”只是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不排除原料中含糖的可能。经实测,“无糖”茶饮里的糖含量也不低。
市消保委共购买了24件宣称“少糖”“低糖”“去糖”或“无糖”的现制茶饮,经测试,它们都含有糖。其中,“无糖”茶饮的糖含量最高为5.0克/100毫升,最低为1.2克/100毫升。目前,没有标准规定现制茶饮标注“无糖”需满足何种条件,但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预包装饮料标注“无糖”有规定:每100毫升的糖含量需低于0.5克(含)。也就是说,经测试的“无糖”现制茶饮若参照预包装食品标准,都不能标注“无糖”。
另一方面,“代糖”不适合所有人。三氯蔗糖、麦芽糖醇、阿斯巴甜等都属于代糖,也是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按照标准添加使用不会影响健康。但部分人群存在代糖不耐受的情况,摄入代糖较多后,会引发腹部不适、胀气、肠鸣、腹泻等症状。同时,代糖会让人产生“吃了不会胖,能多吃其他东西”的代偿心理,诱导人们吃下更多其他食物,导致热量超标,反而不利于健康。
业内人士因此建议,选择现制茶饮要理性,不要把茶饮当成水,也不能将“养生茶饮”当做药。
来源:作者:任翀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 style="">中式美学、甜蜜加倍
这届年轻人为何如此热衷奶茶?
奶茶,或者说茶饮,被当代年轻人称为难以拒绝的“快乐水”,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都是“顶流”,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社交层面,奶茶风都在近几年盛行不衰。为何奶茶能成为年轻人社交圈中经久不衰的流量担当?奶茶太“上头”的背后,其实是茶饮新消费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种闪亮的社交货币,奶茶早已打入年轻人内部,甚至形成了“奶茶搭子社交圈”。在当代年轻人的圈层文化中,他们在社交平台分享宝藏奶茶,同奶茶搭子吐槽新款踩雷奶茶,在职场与同事分享下午茶。从曾经刷爆朋友圈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如今各大奶茶品牌与年轻人喜爱的动漫、游戏、影视剧IP联名,奶茶早已成为分享欲爆棚的年轻人社交需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一方面,奶茶的甜蜜,是当代年轻人期待的生活底色。年轻人的“奶茶经济学”,是以一杯奶茶的成本收获情绪价值。近年来,“朋克养生”新理念逐渐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肉桂姜糖、红豆薏米等“中药奶茶”日益流行起来,他们从中获得一种“感觉在养生”的情绪价值。不止于此,仪式感、季节限定、万物皆可联名……这些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其实都是各类情绪价值的载体。手持一杯奶茶拍照打卡,已成为年轻人展示自我品味和热爱生活的重要方式,用一杯奶茶为生活加点甜,有何不可?
茶百道海外首店落地韩国首尔江南区,如今,在门店门口,与“茶茶”人偶合影,拍照发社交媒体,都成为韩国消费者拿到第一杯茶百道饮品后的“规定动作”。
作者:锦亘、李林
编辑:方雅雯
编委:赵望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
文标题: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新零售成为行业发展重点领域「图」
一、概述
1、定义及分类
新式茶饮是在茶饮行业的一大创新,是指由上等茶叶,辅以不同的萃取方式提取的浓缩液为原料,并根据消费者偏好添加牛奶、奶油、芝士、水果、坚果以及各种小料调制而成的饮料。其既没有原叶冲泡茶的单调,也没有珍珠奶茶的甜腻,在原料选择、生产流程、品牌运营上都做出了升级和创新,成为了消费者喜好的一大饮品。目前新式茶饮产品主要分为水果茶、鲜奶茶、气泡茶、冷泡茶和奶盖茶五类。
新式茶饮产品的分类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发展历程
我国新式茶饮发展至今,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相较于调制茶饮、传统连锁茶饮,定位高端的新式茶饮在原料选择、研发制作、门店运营、消费体验上均有提升。
新式茶饮行业发展历程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驱动因素
1、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增长和消费意愿的增强。新式茶饮作为以国民消费经济为基础建立的新式茶饮消费产品,在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经济下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资料显示,2021年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达7178元,同比增长12.2%。
2015-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社会
新式茶饮是以茶叶为基底,在传统茶饮上进行创新的产品。因此我国市场对于茶叶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情况。而我国茶叶及茶饮文化历史悠久,相较于国外的咖啡市场,我国居民更加偏爱茶叶及其饮料制品,从人均茶叶消耗量情况来看,2015-2019年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由1.22KG增长至1.44KG。预计未来将继续维持增长态势,到2025年将达1.87KG。
2015-2025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茶叶流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链分析
新式茶饮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茶叶、水果、乳制品、辅料等原材料,天然优质原材料制作、注重产品品质,是新式茶饮最基本的行业标准,是品牌立足的基础;中游为新式茶饮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水果茶、鲜奶茶、气泡茶、冷泡茶和奶盖茶;下游主要为新式茶饮的各类销售渠道,线下门店是主要的消费渠道;同时,伴随消费习惯向线上迁移,线上点单及外卖服务快速发展。
新式茶饮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茶叶是新式茶饮的根本所在,茶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杯新式茶饮的品质及口感。随着近年来我国茶叶规模的不断扩展,为新式茶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干毛茶产量达306.4万吨,同比增长2.6%。
2016-2021年中国干毛茶产量及增速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茶叶流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消费者画像
1、分布情况
“Z世代”掀起消费浪潮,“她经济”引领风口。新世代消费力崛起,具备年轻化、社交化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人青睐。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新式茶饮的消费群体中65%均为90后。与此同时,消费群体也在逐步拓宽,头部品牌展现出良好的品牌带动效应。从性别来看,女性仍是现制茶饮的主力消费人群,男性的占比逐步提升。
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分布情况
< class="pgc-img">>注:内圈为年龄分布,外圈为性别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消费理念
在新茶饮消费者中,与“Z时代”对健康的偏好相一致,消费者最认可新茶饮的几个要素是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原料和无糖/少糖,新茶饮也击中了消费者对于健康升级的需求。
90后消费者认为的健康食品特点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消费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对健康、时尚、新潮、个性的追求,同时伴随着传统(茶)文化的复兴,新式茶饮以其趣味性、时尚感、参与感、体验感、健康便捷、口感优良且多样等特征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以90后为主)的普遍欢迎。据资料显示,在新式茶饮消费中,有高达78%的消费者平均2-7天购买一杯,有1%的消费者平均每天购买1杯及以上。
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消费频率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月均消费情况来看,在90后新式茶饮消费者群体中,由于其购买能力相对较高,加上新式茶饮对于其消费理念的契合,使得90后消费者在新式茶饮的月均消费整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据资料显示,90后消费者在新式茶饮月均消费中,200-400元的占比最高,达31%,400元及以上的占比为27%。
90后消费者新式茶饮月均消费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虽然我国新式茶饮行业呈爆发式增长,但对比国内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等国际品牌巨头,新式茶饮在国内各个层级市场的占有率和渗透率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体增长的空间远未触及行业天花板。另外我国新式茶饮代表性品牌与传统饮品相比,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使其更具备布局全球化市场的潜力,新式茶饮有望成为我国新零售业和传统餐饮行业走向全球市场的又一大细分品类。
2、新零售布局加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众多茶饮品牌措手不及,面对线下实体店面的运营成本压力,数字化交易是必然趋势。而新零售也逐渐成为新式茶饮品牌转型“试水”的领域。一是通过创建子品牌来拓展创新业务领域,例如喜茶推出旗下的子品牌喜小茶,用于延展布局在不同价格区间、不同消费需求的子品牌。二是加速布局零售食品,填充新消费场景,例如喜茶陆续推出了饼干、薯条、爆米花等零售产品,旗下的“喜小瓶气泡水”成功在线下市场展位脚跟;此外,其他茶饮品牌也不断尝试探索新零售路径,相继推出零食、茶包、文创周边等零售产品,加速布局新零售。出于对品牌延伸的需求,预计新零售将成为新式茶饮品牌的“必争之地”。
3、规模化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新式茶饮行业整体还没有出现垄断寡头,全国性连锁茶饮品牌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基本上以区域性市场竞争为主。随着茶饮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稳定,规模化发展将是品牌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优化供应链管理、保证原材料稳定以及通过高品质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复购,将推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将朝着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新零售成为行业发展重点领域「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