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6月13日午间收盘,ST加加当前股价为1.77元/股,涨幅为4.73%,公司总市值约为20.39亿元。数据显示,ST加加的股价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6月3日至6月11日)收盘下滑,其中4个跌停板,6月12日则收盘涨停。
消息面上,ST加加回复了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在问询函中,深交所主要提出了8项问题,内容包括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是否存在向经销商压货的情形、报告期内直销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根据ST加加对问询函的回复内容可知,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运稳定、订单较充足、且公司采取“先款后货、钱货两清”的结算方式,货款回笼快,经营现金流生成能力较强,资金储备规模与其债务规模匹配,未来十二个月内,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ST加加成立于1996年,于2012年1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30元/股。上市以来,公司总市值曾多次突破100亿元,最高点出现在2015年6月,冲高至111亿元。
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呈现下降趋势
ST加加: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21年至2023年,ST加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16.86亿元和14.54亿元,营收规模逐年下滑;连续三年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孰低金额为负值,分别为-0.96亿元、-0.93亿元和-2.01亿元。
对于ST加加业绩滑坡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称:“整体来看,ST加加的主业不强,副业太弱,战线太长,也没有太多的差异化;叠加其市场体量比较小,利润比较低,话语权也不足;因此,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下,整体表现不佳。”
ST加加最近三年业绩情况,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制图。
面对深交所对于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的问询,ST加加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截至2024年5月底,实现年度销售目标37.14%,营收同比增长1.76%。
ST加加最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情况,截取自公司公告。
从ST加加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来看,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持续下降,而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上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下降,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呈现下降的趋势。
ST加加表示,虽然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均有所下滑,但公司总体负债规模小,资产负债率虽然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属于快消行业,存货变现较快,公司的短期偿债风险可控。因此,公司近三年虽然主要财务指标有所下滑,但各项指标仍处于正常状态,财务风险可控。
2023年,ST加加及子公司加加食品(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关联方宁夏可可美和宁夏玉蜜代加工味精,形成代加工损失5118.04万元,ST加加将该损失确认为应收宁夏可可美及宁夏玉蜜欠款,计入其他应收款,形成关联方资金占用。
“除委托加工存货可能造成损失以及应收款项5110.84万元尚未收回对公司后续经营业绩可能存在影响外,从目前的公司经营情况及相关财务状况等方面看,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加加在回复问询函时表示。
去年直销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7.86%
ST加加:主要是高毛利产品销售结构调整所致
2023年,ST加加部分产品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其中,味精类产品毛利率为5.56%,同比下降14.9%;食醋类、鸡精类、食用植物油产品毛利率下滑均超过1个百分点。公司直销业务毛利率为30.2%,同比增长7.86%。
ST加加各项主要产品毛利率情况,截取自公司公告。
在对问询函的回复中,ST加加解释了植物油、食醋、味精等产品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改善措施。目前,ST加加已停止毛利较低的散味精生产及销售业务,后续继续发展毛利较高的小包装味精销售业务。
对于直销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ST加加表示:“公司直销业务主要是商超卖场及线上平台销售,公司改变高举高打的促销模式,减少终端特价幅度和促销频率,因此整体销售价格上涨影响直销业务毛利率上升。”
ST加加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股份数均超过其持股比例的99%且被全部冻结;公司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实际控制人杨振、肖赛平、杨子江均为失信被执行人,卓越投资被申请破产审查。
对此,ST加加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日常经营及生产活动正常,上述事项暂未对公司治理、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份未来被法院执行,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张晓翀
校对 王心
帽未满三年,加加食品再遭“ST”。
从经营状况来看,加加食品净利润连亏三年:自2021年亏损至今,累计亏损金额超3亿元。不仅如此,年审会计师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指出公司在关联方交易内控、投资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自4月30日起,加加食品公司股票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加加食品变更为ST加加。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公司两次被实施“ST”风险警示,这对其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了打击。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在近期连续下跌,截至5月9日收盘,加加食品报收2.24元/股,单日跌幅为4.27%,公司总市值约为25.8亿元。至此,加加食品的股价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4月30日至5月9日)收盘下跌,总市值累计蒸发约7.26亿元。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股票被“戴帽”、股价连跌之外,加加食品还接连收到监管关注函和年报问询函、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酱油第一股”的光环正在褪去。
总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近八成
关联交易遭监管关注和问询
加加食品的股票发行价为30元/股,上市以来,公司总市值也曾多次突破100亿元,最高点出现在2015年6月,冲高至111亿元。
然而,今年4月30日起,加加食品的股价连跌五个交易日,截至5月9日收盘,公司总市值只剩25.8亿元,总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近八成。
对于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加加食品在5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不存在违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频繁戴帽成习惯了。”“成本4.7元何时能解套。”公司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股吧里股民们怨声载道,有人开始揣测加加食品是否要退市了。
股民们对企业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反馈在了股东数量的变化上。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以来,加加食品的股东户数持续下滑,截至2024年3月31日,其股东户数为34797户。
加加食品近年股东户数情况,截取自Choice金融终端数据。
一边,是亟须安抚的股民情绪,另一边,公司的坏消息仍在持续传来。
5月7日,加加食品在一天之内先后收到来自湖南证监局的监管关注函和来自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2023年度,公司被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事项主要为加加食品委托关联方宁夏可可美和宁夏玉蜜淀粉代加工味精。2023年度,加加食品味精产品贡献收入1.78亿元,占比12.27%。宁夏可可美、宁夏玉蜜委托加工产品占同类产品产量的比重为88.64%。
审计报告指出,代加工生产中,实际吨耗超过协议约定的标准吨耗。经核算,2023年度超标准耗用原料、辅料等计5118.04万元,加加食品将该笔损失确认为应收宁夏可可美及宁夏玉蜜欠款,计入其他应收款。
交易背后,宁夏可可美受卓越投资控制,而宁夏玉蜜又是卓越投资间接参股公司。同时,卓越投资为加加食品的控股股东。因此,上述两公司均为加加食品的关联方。
据了解,宁夏可可美因债务纠纷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宁夏玉蜜已被列为限制高消费被执行人。2024年3月,因环保问题,上述两主体已停产,上述损失款能否收回存在不确定性。
对此,年审会计师“无法判断上述应收款项形成的原因及资金占用的性质”。根据加加食品《2023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上述往来款项的形成原因为“委托加工损失承担”,往来性质为“经营性”。
因此,深交所和湖南证监局均对加加食品在关联方交易内控及存货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一事提出诸多质疑,比如,公司是否采取措施向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就委托加工业务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进行追偿等,要求加加食品做出解释。
深交所还要求加加食品自查并说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是否存在其他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情形,或者通过关联公司与加加食品开展无商业实质的交易、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
加加食品被年审会计师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还涉及加加食品投资的湖南朴和长青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朴和基金”)对外股权投资交易的意向金本金及利息未在协议约定的有效期内收回、子公司加加(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数字”)发生多起诉讼案件等事项。
对此,深交所要求加加食品说明公司的投资管理、子公司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对下属子公司是否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的排查情况以及是否影响公司当期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公司就相关事项拟采取的解决或整改措施。
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
加加食品的持续经营能力遭到质疑
贝壳财经记者仔细分析深交所对加加食品下发的问询函,发现一共包含8项大问题,数十个小问题,除了对带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报告涉及事项格外重视,加加食品的持续经营能力也遭到质疑。
加加食品最近三年业绩情况。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制图。
从财报来看,2021年至2023年,加加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16.86亿元和14.54亿元,营收规模逐年下滑;连续三年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孰低金额为负值,分别为-0.96亿元、-0.93亿元和-2.0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加加食品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股份数均超过其持股比例的99%且被全部冻结;公司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实际控制人杨振、肖赛平、杨子江均为失信被执行人,卓越投资被申请破产审查。
由此引发了深交所对加加食品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质疑,要求公司结合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债务纠纷、合同纠纷的进展情况,说明相关事项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而在此之前,加加食品4月11日曾发布公告称:“因申请人的破产申请还在审查阶段,法院是否受理该申请尚不确定。后续卓越投资是否进入破产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是否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也存在相应不确定性。”
上市后发展缓慢
去年营收在A股调味品板块排倒数第四
加加食品成立于1996年,于2012年1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1年迎来上市后首个亏损年。
对于首度亏损原因,加加食品归结为:新冠疫情、消费需求疲软等,调味品行业整体受到冲击和考验,企业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直到2023年,公司仍未扭亏。对此,公司再次给出解释:主营产品销量有所减少,销售价格低迷;郑州公司停止生产经营业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人员离职补偿;公司积极探索新市场、新模式,持续线上线下同步的多元化布局,加大对线上广告宣传投放费用。
对于加加食品业绩滑坡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其业绩不理想,既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竞争因素。整体来看,主业不强,副业太弱,战线太长,也没有太多的差异化;叠加其市场体量比较小,利润比较低,话语权也不足;因此,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下,整体表现不佳。
连亏三年的加加食品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近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目前A股的调味品板块共有18家上市公司,剔除3家因招股书披露时间较晚导致2012年业绩数据未被抓取的公司,还剩15家。从年度营业收入的角度看,2012年,加加食品的营收在15家A股调味品上市公司中排在第6位,2015年下降至第8位,2017年回升至第7位,2020年又降至第8位,2021年进一步下滑至第12位,2022年和2023年,加加食品的营收在15家A股调味品上市公司中均排在第13位。
另外,2022年和2023年,加加食品的营收在18家A股调味品上市公司中均排在第15位。
加加食品上市以来历年营收情况。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制图。
记者梳理加加食品历年财报发现,上市10多年来,其营收始终徘徊在14亿元至21亿元,未有明显突破。2020年12月23日,加加食品名誉董事长杨振面对投资者的提问时表示:“加加食品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京报讯(记者刘欢)5月7日,加加食品(证券简称“ST加加”)披露,因在关联方交易内控及存货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公司收到湖南证监局出具的监管关注函。
湖南证监局表示,加加食品此前披露的《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显示,公司在关联方交易内控及存货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湖南证监局要求加加食品说明与关联方宁夏可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可可美”)和宁夏玉蜜淀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玉蜜”)签订味精代加工协议的时间、金额、具体条款及履行情况,公司每月采购原材料、委托加工味精、内部使用味精、对外销售味精及存货盘点情况。
此外,加加食品还需说明对宁夏可可美厂区的存货采取的盘点方法,存货目前的状态、金额和种类,是否存在变质、毁损等情况,后续的保全措施;是否采取措施向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就委托加工业务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进行追偿,实控人及关联方需说明具体的还款计划等。
编辑 李严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