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凌晨,针对“食用楠火锅后出现舌头发黑”事件,楠火锅再次回应,称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客人舌头发黑是涉事门店铁锅养护不当的问题所致。该回应指出,经浙江国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消费者反映的涉事门店同批次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客人舌头发黑是涉事门店铁锅养护不当的问题所致。
(截图自“重庆楠火锅”微博)
母女称吃火锅后舌头变黑
楠火锅称此前回复铁锅原因不实
据此前媒体报道,6月13日,浙江杭州一女生发视频称和母亲在楠火锅吃饭后舌头变黑。消费者在视频中称“火锅店负责人打电话说,可能是因为铁锅的原因(导致舌头变黑)”。
6月15日,楠火锅在当事人发布的视频评论区向其道歉,“由于工作人员未经调查当即作出的不实回复,在此对您表示诚挚的歉意,对不起。”同时,针对当事人视频中的问题作出回复如下:事发之后,已安排工作人员与博主取得联系,积极沟通此事;会在获得博主及同行人同意后,安排工作人员陪同进行身体检查,就此产生的误工费等相关费用将由楠火锅品牌方承担;将把涉事门店锅底样品进行送检,同时也欢迎所有顾客留样送检,以便共同查明真相,给所有支持楠火锅的顾客一个交代。
记者采访到当事人,她表示,当天自己点的有牛蛙、土豆、豆芽、卤猪蹄、鸡脚、卤肥肠,觉得不应该有会染色的食物,且在评论区,她回复网友,第二天存在肚子疼的症状。
许多网友反映舌头变黑
都是铁锅惹的祸?
在上述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吃完楠火锅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对此,有网友表示,会不会是亚硝酸盐超标导致舌头变黑?
也有人表示,自己吃完火锅立刻就会肚子痛,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据媒体报道,此前也有顾客吃火锅出现舌头变黑的情况,而商家的回应和此次如出一辙,都是铁锅发生反应。
专家分析:一般而言,用新的铁锅炒菜会令菜品变黑,因为其附着的防锈物质和加工时残留的表面铁质粉末会在炒菜时与蔬菜、调料产生化学反应使菜肴变黑。因此,新买的铁锅必须经过烤油处理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
据浙大一院:亚硝酸盐中毒主要的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而引起的紫绀现象,会出现口唇、舌尖、指甲青紫。重症患者甚至眼结膜、面部乃至全身的皮肤都会呈青紫色。患者会头痛、头晕、乏力、心跳加速,嗜睡、烦躁、呼吸困难,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中毒者会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多脏器因为严重缺氧而衰竭导致死亡。
笔者:孟萌
来源:央广网、等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今年4月19日,张振纬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段简短的文字——“对过去心存感激,对未来充满期待。谢谢”,并配上了一张湊湊火锅的图片。
就在这一天,湊湊火锅母公司呷哺呷哺(00520.HK)股价大跌。资本市场对于这位湊湊火锅灵魂人物的离开,十分震动。
事实上,早在3月份,湊湊火锅创始人、前CEO张振纬萌生去意的消息,已经小范围流传。以至于,当他出现在3月份中旬的北京那场“中国餐饮创新大会”时,有媒体便称这是张振纬卸职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关于他为何离开湊湊火锅的猜测,一时间纷纷不止。有说内斗,有说创业。而在媒体前,张振纬也在宣布离职时第一时间回应,“与内斗无关,纯粹是因为自己创业。”
离开湊湊火锅,但不会离开火锅这条赛道。张振纬显然在火锅领域,有未尽之意。时隔半年之后,他正式官宣了创业项目的新名字“谢谢锅”。
11月26日,“谢谢锅”广州天河城店、深圳皇庭广场店同时开业。12月中旬,上海两家分店即将落地。
不管是有心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张振纬4月份朋友圈的那句“谢谢”,已然成为他火锅再创业时承上启下的衔接。
湊湊经历的自我反思
湊湊品牌诞生之初,是呷哺呷哺想要进行一次产业、产品的升级。这个主打中低端的火锅品牌,意图进军中高端火锅餐饮,构成品牌矩阵。
在近期的一次公开场合,呷哺呷哺董事长贺光启表示,在餐饮行业,如果有一个衡量餐饮发展速度的标杆,那一定是“湊湊”,“业内甚至也有人专门研究了湊湊的发展,称之为餐饮赛道上的‘湊湊速度’。”
过去五年,湊湊火锅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0%,平均每12天开一家餐厅。据悉,下一步,湊湊火锅将加速扩张,每年新开80至100家门店,并开启国际化征程。
“湊湊速度”正是源自于张振纬团队当初制定的打法。
在3月份的那次公开演讲中,他详细分享了湊湊火锅的战略关键词:快速发展、全国扩张。快速发展,意味着“狂奔”;全国扩张,预示着突破区域限制。这在火锅界,都是不易实现的目标。
“为什么要狂奔?首先,湊湊是呷哺呷哺孵化的品牌,我们希望尽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慢慢做,就很难得到资源倾斜。”张振纬表示,湊湊火锅一开始的方向就是做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只要你走的是比别人更困难的一条路,你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在业内人士眼中,张振纬成就了湊湊。
“无论是疫情暴发的2020年创下零闭店的奇迹,还是创新了‘火锅+茶憩’这一模式,湊湊这个品牌都赢得了市场认可。”一位餐饮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但树大易招风,船大难掉头,湊湊火锅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内部问题。
“集团当时在这一边(湊湊)的资源分配没那么平均,这是一个问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张振纬进行了反思,另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创业机制和分配机制并没有做到特别完善。
“资本的溢价与经营成果的溢价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我希望在这次创业中能够让我的团队在股权、期权等方面,来共同分享经营的成果。”张振纬表示。
实际上,在湊湊火锅的创业期间,张振纬已经深刻体会过企业越做越大时,其“触角”极易发生碰撞。
“因为湊湊发展的速度太快,常常会失控,所以我们每年都会进行组织变革。”在公开演讲中,张振纬曾回忆到,“尤其是2018年,我们实行区域利润中心制,让区域自己能够动起来,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做决策。”
资源向强者靠拢
当张振纬离职时,有人说,湊湊火锅的“灵魂”没了。
“这个我不便评价,但未来两年,时间会检验过去的一切。”张振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目前的一些迹象表明,“谢谢锅”也延续湊湊火锅的一些特点。比如,在打法上,“谢谢锅”同样全国同步扩张;在商业模式上,“谢谢锅”进一步丰富了湊湊的“火锅+茶憩”模式。
据张振纬介绍,“谢谢锅”在广州、深圳拓店后,便会落地上海,今年开店数量为6家。但到明年,这个开店数量会提升至50家。
“这50家是围绕一线城市,然后也会进入一些新一线城市。整体而言,是一个快速全国布局的策略。”张振纬表示。
在分享湊湊开店策略时,张振纬曾说过一句话,“快速扩张,所有资源会向强者靠拢。”这几乎成为他的一句口头禅。
作为餐饮行业的“创业老人”,60后的张振纬成就了湊湊,湊湊也成就了他。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但在互联网时代,能把互联网和餐饮关联的成功创业案例并不多,张振纬成了一个标杆。
从十年前单一餐饮企业营收规模不出3至5亿元,到最近几年30至50亿元营收规模企业频出,张振纬有足够理由相信,未来的餐饮行业,百亿营收规模的企业将不再稀奇。
但这也是一个微利时代。即便在疫情前,诸如呷哺呷哺、海底捞这样的上市火锅企业,其2019年的销售净利率分别只有4.80%、13.09%。
“其实无论疫情是否会出现,大家都需要吃饭。但强者恒强是趋势,所有的资源、客源都会向强者靠拢。”于是,在这样的信念下,张振纬毅然再度投身火锅赛道,大幅迈步。
然而,在这次的创业中,张振纬强调了“创新”和“颠覆”。“微利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技术革新。”据悉,这一次,张振纬独创了“涮+烤+酒饮”的多元素融合模式,试图打造出了一个轻松解压的体验式餐饮业态。而其希望抓住的消费群体也很明确:年轻一代。
“人群年龄的定位会比凑凑年轻5到10岁,而且在性价比上,‘谢谢锅’会比凑凑便宜,人均大概130元。”张振纬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凑凑定位中高端火锅餐饮时,外界曾质疑其在下沉市场的突破力。而当“谢谢锅”的客单价定位浮于100元上方时,同样的质疑声又起:“人均一百多的客单价,注定谢谢锅去不了三四线城市,也注定做不成小镇青年、基层民众的生意。”
对此,张振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谢谢锅”的价格和它自有的模式,能够下沉,且“它能更下沉一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了解,张振纬这一新项目,目前已经获得红杉资本过亿元的天使轮投资。
今年11月份,在“谢谢锅”广州天河城店试营运的第二天,张振纬在朋友圈写下,“手感回来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class="pgc-img">>、2024清明假期大众消费的3个特点
2、全国各地火锅店营业额、翻台率呈现双增长
3、火锅老板如何顺势而为的4个建议
第 1567 期
文 | 张冬
清明假期各地上演“人从众”
1.19亿人,花了839.5亿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国各地一片沸腾。
文旅部披露,2024年3天清明节假期的旅游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按此计算,人均消费433元。
交通运输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亿人次,日均2.47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
◎假期下的北京前门
大家都敢出来消费了。
国内人太多,很多人将目光瞄向了国外,上海边检总站披露,2024年清明节假期期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达28.2万人次;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数达25万人次。
能出国消费的,绝非泛泛之辈,较之2023,从另一角度讲,大众的消费信心正逐渐恢复。
还有在社交平台上大火的开封、天水以及淄博,也在清明假期迎来了一大波流量。
像开封,美团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倍;清明假期前两日,天水游客接待量达到65.76万人次;淄博更不必提,根本烤不过来,八大局的日客流量更是达到10万人次。
◎假期下的南京
清明假期,文旅的火爆带来了餐饮的热潮,大众不仅要饱眼福,更要饱口福。
来看一些火锅品牌在清明假期的表现。
海底捞全国1300多家门店,日均接待顾客人次超170万。
餐创联会员单位、东北火锅巨头熊喵来了火锅,三天接待顾客36万人,日均翻台4.7,营业额较平时周末提升35%以上。
巴奴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的部分店铺,翻台率达7次以上。
赵美丽火锅,清明假期客流量较周末提升超50%以上,一二线城市门店店均翻台5.3轮、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店均翻台3.8轮,重庆单店最高翻台超7.6轮,杭州区域单店最高翻台超8.5轮。
餐创联单位程蝶衣火锅馆营业额比平时增加24.3%,全国各城市门店 客流增长150%,翻台率较平时增长120%。
◎清明假期下的程碟衣
清明假期,餐饮行业如同春风中的鲜花,正全力绽放、火力全开。
火锅行业会否迎来
一年的高峰
清明长假餐饮业的火爆,让诸多餐饮人看到希望,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将是餐饮行业复苏的元年。(去年也有专家发表过类似言论)
在经过2023年的观望之后,大众的消费意愿度开始提升,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大家的口袋,也慢慢鼓起。
此次清明假期,大众出行有3个特点。
第一、短途大于长途出行,也就是说,大众在进行试探性消费,即“我想花钱,但不想花太多”,相比去年紧捂钱包,已是莫大进步。
第二、小城市变得热门,据央视发布消息,从出游热力图上来看,天水、大同、景德镇、秦皇岛、开封、泰安、湖州、徐州、烟台,成为清明节热门旅游城市,足见,地域特色成了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另据统计,国内十大热门场站多为广州、上海、杭州、南京、郑州等地,用户从一线、新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流动的特征比较明显。
第三、“社交平台+假期+民俗文化”成文旅王炸,赏花、放风筝、露营、文化节,全国各地为揽游客,各施奇计,提供最具“政通人和”的氛围。
以本次清明假期为支点,火锅餐见在采访众多火锅人后,梳理了一些关于2024火锅行业观点,总结如下。
◎清明假期下的赵美丽
从大势来看,2024年火锅行业在品牌创新、开拓下沉市场、挖掘地域特色、健康饮食等方面,存在诸多机会点。
·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点做创新
2023年的火锅行业,见证了一系列新品类、新品牌的诞生,诸如渣渣牛肉、鲜烧牛肉、油卤串串、冒烤鸭(老品类复燃)的爆火,通过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一度红透网络,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也引来大量加盟商、
不过,一些品类的热度往往快速升温,又迅速降温,可以预见,市场对于创新形式的接受度很高,愿意尝试新东西,但顾客总喜新厌旧,所以,大众消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观察。
火锅人也应思考长久吸引流量的原动力在哪里。究竟是产品、服务?还是便捷高效?找到核心关键,不断追击优势、不断强化体验,才有制胜机会。
品牌应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围绕核心价值点去做品牌的长期建设以及培养顾客忠诚度。
·下沉市场尚处于增量状态,品牌应一击必中
2024刚开年,海底捞就放出大招,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九毛九、珮姐也纷纷敞开怀抱,迎接加盟商。
此举意味着,火锅行业正进一步迈开连锁扩张的脚步,根据《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火锅行业连锁化率已从2019年的15.1%,上升到2023年的27.8%,远超餐饮大盘(13%—20%)。
◎假期下的熊喵来了
随着大众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连锁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一些无品牌或品牌度低的企业,将会迅速衰落直至消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相关数据显示,在下沉市场,2023年的火锅门店数实现正增长,而一二线市场,则出现了负增长。
可见,下沉市场仍是一块可继续挖掘的风水宝地,更是一些火锅品牌的增量市场。未来,火锅行业包括餐饮业的增长点,将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火锅人还应因地制宜,做好产品规划、调整运营策略。
及早下手,就能及早准备,免得更多外敌进入、大军压境时兵荒马乱。
·地域特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热门
虽然预制菜的发展,能让大众足不出户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但到店消费的氛围感和烟火气,却非预制菜能比拟,地域特色,长期内仍是餐饮热门。
像去年酸汤火锅的兴起,就是地域特色走向全国的一个佐证;还有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也让火锅人看到了地域文化的力量。
◎酸汤火锅
从异业看也是如此,相关数据显示,中式快餐门店数占比(全国快餐门店)高达46.1%,而地方小吃的增长率竟达到13.6%,可见地域特色的小吃,正全国蔓延。
这一特征的背后,是地域力量的反映,火锅人可通过挖掘和推广地方特色美食,来实现品牌的差异化和门店扩张。
但需要注意的是,品类自身的周期一定要考虑在内,如果一个品类处于上升期,自然没问题,如果处于衰落期,这碗冷饭很难炒火。
冒烤鸭就是典型的例子,源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小吃,即便是用新手段、新供应链重做一遍,但仍挽救不了品类,这可以理解为气数已尽,新技术的使用,不过是延长周期,续命而已,撑不多久。
还有一些“兴于某地、困于某地”的品类,就不必拿来拿去“移植”了,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别跟古训闹别扭。
最典型的要数螺蛳粉火锅,两广火爆,出去平平。
◎螺蛳粉火锅
·健康饮食,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国人自身的觉醒(疫情),还是国家的战略(大健康),健康饮食都是未来重要趋势。
这几年来,大众对餐饮品质和体验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除了性价比,大众还提出了“质价比”,即在同样性价比(价格、功能)的水平下,谁的品质更高。
根据美团报告,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知排名前三的是,第一、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第二、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第三、富含优质蛋白。
火锅老板可根据这一需求,呈现并提供更健康营养、更新鲜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
这两年,牛肉火锅、鲜货火锅、海鲜火锅的兴起,也正是大众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反映。
◎某鲜货火锅店摆设
另外,火锅企业多为传统思维运营,急需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效率,还能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企业能够通过数字化优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
2024究竟会不会反弹,多数火锅人持悲观态度,然而,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从大环境上看,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中国有14亿人口,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这是中国特有的“转型红利”。
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结构升级等等,都蕴藏着巨大潜力,这其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机遇。
这既是一场心力的角逐,更是一场耐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