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5月10日恢复堂食后,济南的烟火气正在逐渐回升。堂食恢复开放的第一个周末,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再次探访济南各大型综合体和餐饮单位发现,原先一些未营业的餐饮门店已经打开了大门,餐饮门店以各类优惠形式欢迎“吃货”们的到来。与此同时,爱好火锅的“大军”已经上线,烧烤小摊上开启了叫号模式,部分餐饮店的门口等待区的座椅上“堆”满了人。人间烟火气,周末渐“燃”时。虽然目前堂食的“温度”正逐渐回升,但多数受访的餐饮负责人均表示,餐厅经营要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
< class="pgc-img">>熟客成“升温”主力军
5月14日中午12时,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济南龙湖天街探访周末堂食用餐现状。记者在商场餐饮区的楼层探访了解到,自10日济南恢复开放堂食后,截至目前,龙湖天街绝大部分餐饮门店已经恢复营业,并且多数门店可以堂食。其中,大部分堂食门店安排用餐人员为单人单桌,要求同向而坐,双人结伴的用餐人员面对交叉而坐,并与其他桌保持一定距离。
在各家恢复堂食的餐饮店门口,均设置有临时登记台,用餐人员进入店内用餐时,须登记个人信息、测量体温、消毒后方可进入。个别规模较小的餐饮门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商超客流量较大,店内狭小不建议顾客堂食,推荐顾客自提打包。记者观察到,正值用餐高峰期,虽然商场餐饮区楼层人流量较大,但是不同餐饮门店的上座率却各不相同。有的门店内堂食就餐顾客稀少,这类门店工作人员则会通过发传单、吆喝等方式吸引顾客前来就餐,而有的门店则大排长龙,门口候餐等待区的座椅上几乎坐满了人。
< class="pgc-img">>“我11点半就过来了,没想到还要等几桌。”坐在龙湖天街谭家弄堂等候区的顾客王先生告诉记者,刚开放堂食他就琢磨着来这家经常光顾的老店尝一尝,好不容易周末挤出了时间立刻开启了“吃货”模式。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前来就餐的顾客,绝大部分顾客都表示他们属于意向餐饮门店的忠实“粉丝”,趁着周末拉上亲朋好友一起来店里尝尝久违的味道。“周末正好大家都有时间,我是早上刚开门就来逛商场,逛累了正好到中午开始吃吃吃。”顾客刘女士说。谭家弄堂门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恢复堂食后到店的顾客超半数以上都是老顾客,“有些特别熟的顾客早早就约好了过来吃饭,说就‘盼着吃这一口’呢。”
烧烤店开启“叫号”模式
在整个走访调查中,记者留意到餐饮区最受顾客欢迎的堂食为火锅、烧烤等门店,凡是涉及到火锅、烧烤的门店门口几乎都开启了叫号模式。“现在这个季节,吃火锅不迟,撸串也正好,这两样都是我所喜爱的。”顾客罗先生说。
在济南龙湖天街海底捞的门店门口,记者注意到等待区已经坐满了顾客,根据叫号的顺序,至少有二三十名顾客正在排号等待。该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开门后陆陆续续就有顾客到来,周末人流量相较前两天要多一些。“10号我们开业迎来了一波小高潮,后来几天人流量较为平稳,周末人又多了一些。”该工作人员称,同往期相比如今人流量仅有7成左右,后续可能会慢慢变多。
< class="pgc-img">>在济南万象城一家鱼酷烤鱼店门口也是出现了排队叫号的现象,据该门店工作人员介绍,门店一直都有推出外卖等形式的套餐,但是顾客却偏爱堂食,“主要像我们这种门店,堂食味道要更好一点。”伴随夜幕的临近,烧烤店小摊上的烟火气也逐渐浓郁起来。在济南和平路附近一烧烤摊上,整整齐齐的小马扎上已经坐了不少顾客。“堂食恢复后,晚上吃烧烤的人渐渐多了,尤其周末这两天。”该烧烤摊老板表示,用餐高峰期,已经需要叫号排队,“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我感觉生意会越来越好。”
据山东凯瑞商业集团市场营销总监侯明敬介绍,堂食恢复后,凯瑞旗下的餐饮企业开台率大约在80%至90%左右,而截至目前,周末预估开台率能达到150%左右。其中工作日堂食主体多以商务宴请为主,而伴随周末市民休息,周末用餐主体则倾向为家庭宴会。“餐厅经营要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侯明敬称,目前人流量虽然不如同期,但是正在趋向逐步回温,“预测完全恢复大约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 class="pgc-img">>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夏子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张蕾 王之煊
<>么是翻台率
翻台率是表示餐桌重复使用率。
计算方法:
上座率=来店人数÷总餐位数×100%
月平均上座率=月来店人数÷(总餐位数×2餐×30日)×100%
开台数=餐桌使用次数
开台率=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100%
月平均开台率=月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2餐×30日)×100%
翻台率=(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总台位数×100%
月平均翻台率=(月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2餐×30日))×100% / 总台位数×2餐×30日
打个比方说:你有100个台面,一天来的桌数小于100桌,那么翻台率为0,如果一天来了200桌,那么翻台率为100%
高翻台率好不好?
随着餐饮转型进入第二阶段,部分先知先觉的老板幡然醒悟 :翻台率并非越高越好,与其盲目追求高翻台率,不如想办法提高客单价。
翻台率多少是正常的
经过严格的评估测算,在这点上有自己的下限和上限: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最高是7次。
下限是4次,这应该是大众餐饮的一道门槛,如果达不到,那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产品定位和经营策略有问题了
上限是7次,再高就要限制。如果翻台率很高的话,厨师和服务员的状态、体力会Hold不住,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顾客体验下降。
提高翻台率的方法
采用时尚快节奏音乐,有助于快速进食。在越来越多的快时尚餐厅里,越是在就餐高峰人多嘈杂的时候,店方却越要放一些劲爆的音乐,被这样的音乐一催,不少人倍感烦躁,都想抓紧吃完饭一刻也不逗留。
采用刺激的颜色:肯德基麦当劳的红色能够让顾客选择离开,鲜艳的颜色能够作为请顾客变相离开的方法。
及时根据消费数据对菜品进行更新迭代:哪些销售量一般但制作复杂出餐慢?哪些销量高、口碑好?该淘汰的淘汰,该改进的改进。聚焦的结果也让顾客更聚焦,双方指向性都更清晰,皆大欢喜的同时为翻台率提高赢得更多时间。
提到店面布局,X巴克一直为业界所称道:比如采用沙发和木质座椅的组合,长型桌和会议桌的组合,以适应不同需求的顾客;比如故意将有些座椅弄得不那么舒服,多采用木头桌椅、高脚椅,让你无法舒适的躺靠在座位上,无法长时间的逗留,实现变相“赶人”。你的餐厅需要哪些组合?双人台、4人台还是多人台的需求更多?你需要根据顾客的消费数据,及时对餐厅布局和桌椅设置进行调整,以提高餐厅的空间利用率。
如何留住排队的顾客,也是个问题。因为后续客源是否跟得上,直接影响到你的翻台率。面对激烈的等位竞争,候餐的免费增值服务是亮点。
>果你正在经营一个餐饮门店,作为店老板或者店长,你应该关注哪些数据?
本系列文章列举十一种店长必须关注的数据,其中一到五是结果层面的,六到十一是分析层面的。本文来解析分析层面数据的第八。
(八)看四效
内容:
①通过人效看门店人力配置效率;
②通过坪效和桌效看门店营销运营能力;
③通过费效看门店费用控制能力。
如果说营业额、成本、毛利是考核一个门店的最终指标,是一个“绝对性”的KPI,那么“四效”则是一个“相对性”的KPI,能够更加客观的衡量一个门店的整体运营能力,尤其是多门店之间的横向对比,或者是与行业普遍水平之间的对比。
不同的门店,整体面积有大有小,营业面积和后厨面积之间的划分也有不同,员工人数配置不同,桌台数量也不同。对于这些门店,如果横向对比其营业额、成本、毛利,大店和小店之间就不具备可对比性。这时候就需要“四效”来进行拉平。
在算四效之前,首先要计算“日均折后营业额”,公式为:
日均折后营业额=全月折后营业额÷当月有效营业天数
要注意的是,除数是“有效营业额天数”,而不是当月“自然天数”,这就规避了因疫情封控等原因带来的计算不准确。
< class="pgc-img">通过人效看门店人力配置效率
>人效指的是“每个人每日能创造多少实收营业额”,此数据适合多门店之间进行PK,并作为门店人员绩效工资发放的直接依据之一。
人效=日均折后营业额÷日均出勤人次数
日均出勤人次数=全体员工全月打卡小时总数÷一日工作时间÷当月有效营业天数
坪效指的是“每平方米能创造多少实收营业额”,此数据可以解决大店和小店横向PK营业额时的不公平。但由于动线布局不同,即便是相同面积,也可能桌数不同,因此可以结合“桌效”来进一步对比。
< class="pgc-img">坪效=日均折后营业额÷门店平米数
通过坪效和桌效看门店营销运营能力
>桌效指的是即“每张桌子能创造多少实收营业额”,此数据解决了门店面积不同与动线不同带来的PK公平性问题,因此更能客观反映的就是门店生意好坏,适合多门店之间进行PK,与“日均全天开台率”一起并作为门店人员绩效工资发放的直接依据之一。
桌效=日均折后营业额÷门店桌台数
费用控制能力是除了成本管控能力之外,门店“节流”能力的最重要体现,为计算方便起见,这里的费用并不是财务严谨意义上的费用科目,而是将“三座成本大山”去除之后,门店的其他全部费用开销的合计。
< class="pgc-img">通过费效看门店费用控制能力
>费效则是指“每花出1元费用能创造多少实收营业额”,这充分体现了门店对机动费用的控制水平,此数据适合多门店之间进行PK,并作为门店人员绩效工资发放的直接依据之一。
费效=日均折后营业额÷门店日均费用
门店日均费用=全月除“食材成本(含仓储和运费)、工资、房租之外”的其他全部费用合计÷当月有效营业天数
举例来进行计算:
A店营业时间11:00-23:00,260平米,桌台18张,当月员工打卡数4800小时,当月营业20天,实收营业额20万,费用6万。
B店营业时间11:00-21:00,150平米,桌台12张,当月员工打卡数3150小时,当月营业21天,实收营业额15万,费用3万。
则计算及分析过程如下:
A店:
日均折后营业额=200000÷20=10000元
日均出勤人次数=4800÷12÷20=20人
人效=10000÷20=500元/人·日
坪效=10000÷260=38.46元/平米·日
桌效=10000÷18=555.56元/桌·日
费效=10000÷(60000÷20)=2元/每1元费用·日
B店:
日均折后营业额=150000÷21=7143元
日均出勤人次数=3150÷10÷21=15人
人效=7143÷15=476.2元/人·日
坪效=7143÷150=47.62元/平米·日
桌效=7143÷12=595.25元/桌·日
费效=7143÷(30000÷21)=5元/每1元费用·日
通过对四效的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人力配置来看,A店的人力配置略强于B店,B店可适当压缩人力,日均上岗12人;
从生意情况来看,B店虽然小,但B店的生意是要好于A店的,且B店的整体动线设计也要强于A店。如果桌均消费在200元左右的话,那么从桌效推测B店的开台率应比A店高20%左右((595.25-555.56)÷200=20%);
从费用控制来看,B店大幅超越A店,每1元费用的贡献是A店的250%,A店应充分优化机动费用的使用;
综上所述,B店虽然绝对营业额比A店少,但B店综合运营能力更强(尤其是营销、费控方面),因此B店应获得更多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