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消费降级严重,很多米其林高端餐厅开始售卖“穷鬼套餐”;更有些高端餐厅被爆出内部欠薪、停业。
高端餐厅大家消费不动了?
近日,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外滩十八号的三楼,L'Atelier 18高端餐厅曝出暂停营业,同时还传出欠薪问题严重的消息。
< class="pgc-img">>而L'Atelier 18人均最低消费大概在1580元,餐厅还云集着米其林三星主厨Frédéric Anton 等都曾入驻,主要菜品为法国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如此奢华的餐厅、精致的菜品,坐落在上海的黄金地段,如今却大门紧闭。
陷入经营困境的还有上海玉芝兰、KOR Shanghai、Osteria 生蚝海鲜餐厅等高端餐厅,人均消费在2000元左右等高端名菜名店接连宣布停业。
不难看出,除了餐厅本身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水平存在严重的问题,还有就是高昂的运营成本,都是餐厅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在消费降级严重的今天,钱已经没有以前好赚了,消费者不再愿意为了高溢价买单;而高端餐厅除了高端菜品之外,溢价较高。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高端餐厅面临的经营难问题,主要凸显在高运营成本、高溢价与消费降级产生严重矛盾关系。
大环境经济影响导致大家消费降级,中产阶级破产,商务活动预算紧缩的今天;高端餐厅经营性困难问题突出。
餐饮大数据显示,去年5月份,上海人均500元以上的餐厅约有2700家,占餐饮门店总数的1.35%,到了今年7月份为止只剩下1300多家,高端餐饮门店数量腰斩。
高端餐饮业也开始了自救模式,通过推出性价比套餐来吸引用户,人均800多的新荣记餐厅最近推出了468元的“穷鬼套餐”,“穷鬼套餐”对于一般还真不穷,人均下来也要234元。
但对于米其林餐厅来说,就比较实惠了。
< class="pgc-img">>高端餐厅推出所谓的“穷鬼套餐”,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吸引多一些人气,但对于整体菜品单价来说也并不便宜。
高端餐饮的品牌、环境、厨师都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消费环境较差的今天,高端餐厅的运营成本是普通餐厅的几倍之多。
高端餐饮经营困难不仅仅是L'Atelier 18这一家餐厅倒闭的个案,更是整个高端餐厅业的一个警示;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如何合理控制成本、优化运营成本,求生存是这个时代的大方向。
消费降级也是真实存在,大家在参加经营活动的同时需要注意降本增效。
——以上是全部内容——
文章看到这里,记得下方点赞+关注哦,你的支持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后续还会输送优质内容!!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红餐馆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独特的装修风格、诱人的美食佳肴和精心策划的社交媒体营销,吸引着无数食客的目光。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患与风险。近日,江西一家备受追捧的网红餐馆,就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横梁坍塌事故,将人们的视线从美食拉向了悲剧的深渊。
周末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是外出觅食的好时光。江西这座小城的一家网红餐馆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家餐馆以其别具一格的复古风情和地道的美食口味,在网络上收获了无数好评,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打卡圣地”。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周末,一场意外却悄然降临。
“嘭!”一声巨响,打破了餐馆内的和谐与宁静。一根粗壮的横梁,仿佛是时间的使者,突然间失去了支撑,轰然倒下。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根即将触及地面的横梁上。然而,更令人揪心的是,横梁下方,一名正在享受午餐的食客,不幸被重重砸中。
悲剧来得如此突然,让人措手不及。餐馆内的顾客们惊慌失措,尖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餐馆的工作人员也迅速反应,试图用尽全力将横梁移开,但沉重的重量让他们束手无策。很快,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对伤者进行了紧急救治,但遗憾的是,由于伤势过重,这名食客最终未能逃脱死神的魔爪,经抢救无效离世。
据知情人透露,这位不幸遇难的食客,竟是一名城管队员。平日里,他身着制服,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维护着城市的秩序与整洁。然而,这个周末,他脱下制服,换上便装,本打算与家人或朋友一同享受一顿美味的午餐,却不料遭遇了这样的飞来横祸。这样的消息,无疑给这起事故增添了几分沉重的色彩。
事故发生后,餐馆立即被责令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也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一时间,关于餐馆安全问题的讨论在网络上沸沸扬扬。有网友指责餐馆老板为了节约成本,聘请了“豆腐渣工程队”进行装修,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发生。也有人表示,网红餐馆在追求颜值与流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这是对社会和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面对舆论的质疑与指责,餐馆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泪流满面,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与自责。他承认,在装修过程中确实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没有严格把关施工质量和安全标准。他表示,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并承担起应有的法律责任。同时,他也向遇难者家属和社会公众表示深切的歉意和哀悼。
然而,道歉与赔偿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也无法抚平受害者家属心中的伤痛。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警钟。我们不禁要问:在追求经济效益和品牌形象的同时,商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政府监管部门是否应该加强对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时刻警惕身边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安全问题无小事。无论是餐馆、商场、电影院还是其他任何公共场所,都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商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员工培训;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和检查频次,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查和整改;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场悲剧中,我们失去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同时,也希望这起事故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身边的每一份安全与幸福。
诉人出庭支持公诉。
“涉企网络谣言传播快、受众广,再借助舆情推手、‘网络水军’推波助澜,负面影响呈几何倍增,企业维权成本高,谣言澄清难。”7月28日,最高检发布一批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敲诈勒索案入选,办案检察官陈莹璐谈起该案用了五个关键词:摆拍视频、敲诈东家、网络水军、电子数据审查、诉源治理。
摆拍餐厅卫生不达标视频
王某是北京某餐饮公司部门主管。2021年12月的某天晚上,王某偶然进入了一个网络赌博网站,不到一个小时就赢了1000元。在一夜暴富心态的影响下,王某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登录赌博网站寻求快感,最终不仅将积蓄挥霍一空,还欠下了数十万元的赌债。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这个境外赌博平台上的赌友(未落网)为他出了个“主意”——敲诈自己的“老东家”。
当王某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徘徊时,2022年1月,公司公布了年度绩效情况,他因为工作态度不好被取消了所有奖金,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2年2月,王某联系同在该餐饮公司担任厨师长的姐夫张某。彼时,张某的儿子患上了脑瘫,医院缴费单上的天文数字使张某最终同意参与王某的谋划。2022年3月,两人在餐厅员工下班后,摆拍了用锅、肉松盒等盛放食物的容器洗涮拖把、扫把,以及把垃圾桶中的丸子放在操作台不锈钢盆中等4段反映餐厅后厨卫生的视频。
雇用网络水军“曝光”视频并扩散
有了视频之后,王某通过境外赌友联系该餐饮企业负责人刘某索要钱财,并威胁称“如果不想事情闹大,就拿500万元封口费”。
刘某在收到一段内容为后厨内有人在用扫把刷锅的视频后,很快意识到这是敲诈勒索行为,还结合对方能够进入后厨和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推断公司出了“内鬼”。本着维护企业名誉,同时不打草惊蛇,刘某提出约对方面谈此事。谁料对方拒绝面谈,并频繁向刘某发送多段卫生不达标视频,要求支付封口费。
2022年5月,该赌友见刘某不为所动,便在网上雇用“职业喷子”让视频“发酵”,随后,社交平台上出现了王某摆拍的多段卫生不达标视频,水军账户开始点赞转发。与此同时,刘某再次收到威胁信息,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子数据锁定犯罪行为人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侦查于2022年7月将王某和张某抓获,8月,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
陈莹璐回忆,由于刘某收到的视频多通过境外软件发送,无法直接关联到王某,但是刘某手机收到的敲诈信息可以作为突破口。在检察机关的及时引导下,公安机关很快找到被雇用发送敲诈短信的“职业喷子”,并通过其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串联到了付款人王某。“如此一来,我们最终确认固定了王某伙同张某摆拍视频、找人曝光视频并雇人发送敲诈短信的事实。”陈莹璐说。
2022年10月,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检察官认真审查了证据材料,认为王某和张某伪造视频并通过网络水军进行传播,影响了餐饮企业的名誉和形象。“二人的行为已经构成敲诈勒索罪,且敲诈勒索数额特别巨大。”陈莹璐说,但考虑到二人均系犯罪未遂,且为初犯、偶犯,结合犯罪未遂、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检察机关提出相应的量刑建议。
2022年11月16日,朝阳区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对王某、张某提起公诉。12月23日,法院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四年,罚金2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1万元。二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我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王某提到自己对企业扣罚奖金问题十分不满,这也是其铤而走险的原因之一。”陈莹璐介绍说,针对发现的问题,该院在2022年12月与涉案公司沟通后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公司规范薪金发放、店铺管理,加强员工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并收到采纳整改回复。
为了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护航企业健康发展,该院还针对网络谣言类案件开展普法宣传,切实消除谣言影响、保护企业名誉、震慑造谣水军。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