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全国上下“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活动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光盘行动”,大部分人养成了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的习惯。但有不少消费者在餐饮店消费时发现,部分餐饮店提供打包服务时使用的餐盒并不是免费的,而是要收取1元到3元不等的费用。
打包餐盒收费是否合理呢?收费之前是否提前告知消费者?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餐饮企业和市民。
消费者为打包餐盒“被动买单”
10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一家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中段的米粉店,看到菜单和店内并没有标出打包费加收费用的提醒。收银员表示,可以选择用塑料袋打包,不收取塑料袋的费用,也可以选择用透明的餐盒打包,餐盒为1元。
当记者询问为何不把餐盒费标注在菜单里,收银员说,建议顾客选择免费的塑料袋,所以也没写在菜单中。
随后记者又去到位于南宁青秀区一商圈的一家火锅店,店里没有任何印有“打包餐盒收费”字样的标识提示,当记者提出要打包时,商家也没有主动说明餐盒的费用,打包好后,记者一再询问下商家才说明,打包餐盒2元一个。
<><>记者:“为什么没有标注在菜单里,打包费用?”
火锅店工作人员:“目前没有写进菜单里。”
>>
记者走访部分餐饮企业了解到,大部分餐饮企业的打包服务中,用塑料袋打包是免费的,餐盒则是收费的,每个餐盒价格从1元至3元不等。
市民:希望商家提升服务质量
餐盒不应成为牟利手段
到底打包餐盒应不应该收费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讨论。你经历过商家事先没有告知,结账时直接收取打包费的情况吗?
一些市民对于餐饮企业的餐盒收费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关键是看餐馆的收费金额是否适当、合理。打包服务所使用的塑料餐盒,容易造成“白色污染”。餐盒收费,则可以减少污染,进一步倡导和培养大家“尽量点菜够吃即止”的按需消费习惯。
但不少市民在餐厅消费中发现,商家没有把打包餐盒费用标注在菜品清单中,还有不少餐饮店在打包时,服务员也没有进行事先告知“餐盒收费”。
<>南宁市民曾先生:“应该收,因为餐饮店自己也是花钱买过来的,因为你自己吃不完的东西,你自己要打包,那肯定是消费者来承担的,他们商家肯定是不承担的,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是要接受的,但是正规一点,还是要打到这个清单里面去,不然感觉像被欺骗了。”
>
不少消费者认为,打包剩余饭菜是倡导和鼓励消费者节约的一种手段,餐馆应该免费提供打包的餐盒,或者以成本价收取餐盒费用,餐盒不应成为牟利手段。费用过高让原本有打包意愿的客人放弃打包,反而造成浪费。
<>南宁市民罗先生:“反正我觉得1块钱的打包餐盒可以接受,3块钱接受不了,本来就是应该方便消费者,不能拿来当一个牟利工具。”
>
南宁盛天地的一家泰国菜餐厅,在打包环节上一般采用免费的做法。店长梁玉义介绍,目前,在他们店里大部分情况下,顾客正常打包用到的餐盒是免费的,除非有特殊需求的打包,才会收取费用。店长梁玉义表示,打包服务也算是送人情,进一步提升店里的服务质量,吸引回头客。
<>店长梁玉义:“打包如果只是一两个饭盒我们这边都是免费的,顾客点餐点多的,我们多数是不收餐盒费的,如果是带点汤水,我们会用保鲜膜帮顾客把打包盒的口,给封一下,再把盒盖盖上去,以免顾客带回家中的时候会撒漏出来。”
>
光盘行动号召大家不要浪费食物,吃不完打包走,而像烧烤这样的食物,为了让顾客打包带去还能保持好的口感,一些烧烤店准备了锡纸烧烤纸袋,减少“打包回去依然扔掉”的浪费情况。
<>南宁的一家卤味烧烤店店长介绍:“我们有一个烧烤专用的一种锡纸袋,专门打包烧烤用的,可以保温,一直到顾客拿回家继续食用也没关系,锡纸袋都是免费提供的。”
>
12315:餐盒收费须明码标价
如有违反可投诉
记者调查后发现,对于打包餐盒收费行为,无论是赞成方还是反对方,大家都是本着厉行节约的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的。如果餐饮店并没有标注打包餐盒的收费内容,而在消费终结时仅凭口头告知就收取打包费的话,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该如何维权呢?
记者致电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工作人员称餐饮企业的餐盒收费属于市场行为。目前国家相关条文并没有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按照规定,餐馆各项收费必须坚持明码标价,否则就违反了价格政策。
<>12315工作人员:“打包盒用哪种就是属于自主经营的问题了,定价也是自主定价。但是说,涉及到事先有没有明码标价的问题,如果说已经完成打包,在付款的时候商家才说要收费,那就是没有明码标价了,因为商家根本没有告知消费者这个是要收费的。只要消费者能证明,确实是跟商家有这个交易行为,然后又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直接受理。”
>
如果事先没有明码标价告知打包收费项目,消费者可以将结账单保管好,并拨打12315进行投诉。
而一些消费者更关注餐盒的质量。
<><>南宁市民黄先生:“一两块钱不在乎,在乎的是它的材质,因为遇到热的东西的话,有些材料会释放一些有害物质。”
南宁市民方先生:“有些打包盒质量真的是很差,就特别容易裂开,然后拿回去以后饭菜就已经洒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吃了。”
>>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餐饮店的餐盒有两种,一种是透明的,塑料薄而软,另一种是不透明的,塑料稍稍厚一些。
据悉,餐盒上印有“QS”标识的,是经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合格产品。所以,大家可以先看餐盒标识是否齐全、再触摸盒体强度是否可弹不易裂、还要闻餐盒是否无异味,来判断餐盒的质量。
我们呼吁大家,为了保护环境,在外出就餐时尽量按需点餐,减少使用打包餐盒的次数,自觉践行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来源:930老友记
编辑:罗宁
校对:韦玮
责编: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
进入南宁云客户端
南宁权威新闻资讯第一时间获取
关注南宁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最新最快信息实时掌握
南宁新闻网官方抖音号(nnnews)与您一座城、一条心,请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南宁大事小事,小新在抖音等着你哦!
月21日,南宁市创卫办在望州南路原无线电三厂宿舍区开展了夏季病媒生物统一消杀现场演示活动。在化学制剂的消杀下,蟑螂、蜈蚣四处逃窜。据了解,7月21日至31日,南宁市将开展以灭“四害”为重点的夏季病媒生物统一消杀工作。消杀期间,喷洒的化学制剂会产生异味,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请市民放心。
当天上午,在消杀演示现场,工作人员将一支“炮口”伸进下水道井盖,随着“轰轰”的声响,一股白烟从井盖下喷涌出来。不一会儿,蟑螂成群结队爬出井盖,四下奔逃……在小区爬满绿植的围墙上,工作人员推着手推式大型机动喷雾机,一路喷洒药剂,空中飞舞的蚊蝇触碰到绿植叶面,不多时便掉落地面,四脚朝天。此外,工作人员在小区还放置了毒鼠屋。
工作人员正在喷洒化学制剂消杀病媒生物。 南国早报记者 徐冰摄
据介绍,夏季是病媒生物孳生繁殖的高峰季节,为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南宁市将开展夏季病媒生物统一消杀行动。南宁市创卫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部工作人员凌峰介绍,在统一消杀行动期间,政府将采用购买服务方式,为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四害”消杀。本身有物业的小区,则由物业自主开展消杀工作。
此次病媒消杀行动采用化学防制的方式,将加强对城乡村、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小餐饮、建筑工地、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箱(池)、下水道等四害易孳生、易聚集区域的治理和管理,做到每户不漏、每处不缺,符合防制技术要求。
南宁市创卫办提醒,消杀行动期间,工作人员会提前在小区贴出通知,市民不要围观和随意触摸消杀药物以及设施设备,不要触碰施药后的植物或物品。在消杀过程中,使用的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低毒环保药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在消杀时,市民最好关闭门窗,看管好老人、小孩和宠物,避免进入作业现场。
知多点
鼠药投放剂量有讲究
有的小区投放鼠药后,杀灭老鼠效率不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南宁市绿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燕军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鼠药投放的剂量和频率出了问题。毒鼠屋应贴着墙根摆放,不要放在房屋楼栋拐角处,并且鼠药要连续投放7天,若隔天投放或一次性大量投放,只能“养肥”老鼠,无法将其杀灭。第一天投放以15~20g为宜;第二天若鼠药被吃掉一部分,补足15~20g,若鼠药已被吃光,则可在第一天的剂量基础上翻倍投放。之后以此类推。蟑螂药注意药效时限有的市民发现,在家中放的蟑螂药只对第一批“上钩”的蟑螂有效。一旦有蟑螂“牺牲”,蟑螂药似乎对“后来者”失效了,所以蟑螂总是杀不完。凌峰分析称,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蟑螂药暴露在空气中放置太久,受潮失效。他提醒,投放蟑螂药,最好“多布点”。若家中使用的是颗粒状蟑螂药,在南宁夏季潮湿的环境下,十几天就无效了,需要及时更换;若使用的是蟑螂胶饵,投放后药效可持续一个多月。
水培绿植要及时换水
夏季是蚊蝇的活跃期。凌峰称,积水最易孳生蚊虫。市民应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家中养水培绿植应隔两天换一次水并清洗水瓶。另外,要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垃圾桶中。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雷倩倩
点赞(0)
华社南宁8月13日电(记者陈露缘)“招潮蟹比想象中要小”“红树植物的叶片居然会分泌出盐”……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来自北京的11岁男孩辛柏辰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红树林,一些只在书本上读到过的知识,此刻具象地呈现在眼前,让他格外兴奋。
北京、安徽、贵州……这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组成的研学团,沿着滨海栈道漫步,在老师的讲解下,触摸白骨壤叶片上的结晶盐,俯下身观察腹足纲底栖动物的爬行方式,围观招潮蟹在滩涂里觅食。
研学团的小朋友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里认识红树植物,在讲师的引导下,触摸白骨壤叶片上的结晶盐。新华社记者 陈露缘 摄
据了解,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集中生长19种红树植物,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47.5%。截至2023年,公园监测记录到鸟类229种,累计监测到底栖动物207种。每当潮水退去后,红树林的枝叶上、滩涂的泥沙下、礁石的缝隙中隐藏着大量底栖动物,“红树林生长的潮间带,就像一个超级海洋‘盲盒’,这里是孩子们认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一扇窗。”研学团队的讲师黄相图说。
“猜谜找红树朋友”游戏、绘画红树植物、收集红树林软体动物标本并记录名字……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孩子们在“红树林”自然教室中,汲取知识。“能吹海风、看海景,还认识了很多这片滩涂的生物。”来自贵州的7岁女孩依依拿着难解不等蛤的壳仔细观察,她说:“如果不是老师提醒,我不知道它是非常少见的贝壳。”
研学团成员展示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捡到的难解不等蛤的壳。新华社记者 陈露缘 摄
黄相图当研学讲师两年多了,他所在的团队,依托北海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采取知识点结合现场实察的方式进行研学,除了红树林研学,还开设了潮间带生物探索观察、生态赶海、寻鲎主题、软体动物与贝壳美学、海洋安全教育等内容。今年暑期,团队已累计接待了近30个研学团,既有亲子出游的自由行,也有学校或机构组织的夏令营。
“家长们越来越看重研学游的体验深度和知识专业程度。”对于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都能轻松应对的黄相图,主修海洋学科专业,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其“无所不答”的背后,是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专家团队提供的学术指导。今年,公园在研学课程设计上增加了物种观察、红树林记录等内容,还与研学团队共同设计开发了一批题材新颖的观察手册。
研学团的小朋友对照着观察手册,绘画红树植物。新华社记者 陈露缘 摄
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广西研学游相关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七成。北海是“暑期游”“亲子游”热门城市之一。“很多游客来北海,是奔着对大海的向往而来,且以短途出行为主。我们把单场研学活动时长压缩至半天内,保证游客在参与研学活动外还有充足时间去打卡北海其他标志性景点,提高参与度。”黄相图说。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左一)向研学团队介绍红树植物的特点。新华社发
近年来,北海市大力拓展研学旅行,推出滨海游、海岛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多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自然类、地理类、人文类、体验类等18种研学实践课程。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海将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常态长效机制,加强开发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课程,不断做强研学旅行精品项目,推动文旅教育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