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呢?
01 解渴
喝的是解渴,不管它是什么茶,就是一杯水,解渴而。
02 茗粥
喝的是茗粥,奶茶,平常日子的必须。
03 礼节
喝的是礼节,客来敬茶。
04 喝香
喝的是香。香味物质,大部分都是在制作过程中形成的,比如醇、酮、酸、醛、酯类等等。好茶那就是香气扑鼻,不管你是清香还是浓香。香气凝而不散,汤水厚重兼得细滑,岩韵昭然若骨,饮之心旷神怡,精神一振。
05 滋味
喝的是滋味,大多茶友喜欢茶,是因为茶的滋味或苦涩,或甘鲜,或浓醇,或清新淡雅,追求的是茶里的不同滋味和层次变化。
06 生意
喝的是生意,是合作。卖茶也罢,生意往来也好,一杯茶里,如一杯酒同理,是为打开话题,谈成合作。
07 媒介
喝的是交际,是媒介。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只因有茶,全国结友识友,祖国处处有亲人,得缘而聚,此生偌长的光阴里,不再凉薄和寡淡。。。。。。
08 工作
喝的是工作。仅是为了学习,或者喝茶就是自己的工作,比如泡茶小妹,茶店的营业人员,谈不上我爱茶,或茶爱我,工作,仅此而已。
09 面子
喝的是面子。哪个茶贵喝哪个,哪个包装好喝哪个,哪个有故事喝哪个,哪个领导送的喝哪个,哪个大师制的喝哪个,哪个手工的喝哪个,哪个传统的喝哪个。。。
10 健康
喝的是健康。经常喝茶有益于健康,已经被无数人、无数实验证实过的,常品常饮,就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调理身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11 传承
喝的是技艺,是传承。品茶师,拼配师,制茶师,日日喝茶,更多的是为了精湛的技艺精进和传承。
12 是药
喝的是药,把喝茶当作药茶。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一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并非是说茶能直接医治好人的每一种疾病,而是从传统医学的原理去归纳总结茶的医疗保健功效。
中医认为人体是“小宇宙”,使人体充满生机活力的是“元气”,使“元气”能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内阴阳协调平衡。“气通则治”,“气通则活”。“气竭则命终”,而茶是“致清导和”之物,可以使人益思安神,清热降火,祛风解表,阴阳调和。这正是中医所说的安身固本。
从远古至今,历代中外著名医学家、营养家和保健专家都将茶叶作为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良药。
13 功效
喝的是功效,理气提神、调理肠胃、美容养颜、排毒去毒、疏肝明目。。。喝茶不一定是为了健康,只是为了自己急需,喝它一时一地的功用效能。
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药理保健功效进行了大量深入地研究,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证明茶叶诸多功效,特别是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消食去腻”、“减肥瘦身”、预防和治疗“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效果显著。
14 养生
喝的是养生。除了一般的营养物质以外,茶中还含有许多的非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多酚、色素、茶氨酸、生物碱、芳香物质和皂苷等等,它们是很多人喝茶的主要原因。
15 跟风
喝的是跟风,别人喝哪个我喝哪个,哪个市场流行喝哪个,比如最近流行的小青柑,你没有喝过,没听说过(这不可能),你都不好意思。
16 感觉
喝的是一种感觉。真正优质的生活,并不只是经济上的富足,而是行为上的自由,精神上的满足,情绪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放松。喝茶,就能让人有如此感觉。
17 境界
喝的是一种境界。茶是一种宁静,一种心安,喝茶的人更能平淡宁静的看待人生的这些起起落落。喜悦而不焦躁,悲伤也不极度失落,宁静安然,一切总会过去的。
心静则安,幽静能享受到一种境界氛围,去体会在喝茶中,氤氲之气,茶香扑鼻,利五肝六臓,所以人们把品茶看成人生最高的享受。
18 心境
喝的是一种心境。喝茶,入心。掌握、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对话,如此形成一个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19 平静
喝的是一种平静。闲时,泡一杯茶,在婉转优雅的茶香下静静品茗,伴随着幽幽茶香韵润调节下,心情趋于平静,不再为社会人间浮燥而停留哀叹!不再为凡尘事俗的名利而追逐。乾坤虽大,唯吾与世无争。要的只是停靠在心间那一份超脱和撒脱。
20 格调
喝的是一种格调,雅致,逼格。老茶、铁壶、银壶、沉香、紫檀、花梨、翡翠、金玉、空间美学。。。
21 变化
喝的是变化,神秘。茶的种类繁多,就算同一款茶不同时间,或者不同泡法味道都会不同,变化之丰富,捉摸不定!爱喝茶,就爱它的这份神秘,不可琢磨,飘忽不定。因为,变,是唯一的不变!
22 生活
喝的是一种生活。喝的是过往,经历,故事,生活的滋味。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23 淡泊
喝的是一种淡泊。喝茶是一种淡泊,张扬放荡不羁的年轻不是淡泊的年纪。只有经历坎坷心酸,或者半世沉浮,茶,才悠然有味。
沸水之中,上下沉浮的茶叶,就好像这些往事,你看着、喝着、回忆着,慢慢看开一切,看淡了一切。人、淡泊了,思维也就开阔了。
喜欢喝茶,不仅仅是因为喝的是茶,是喝着那份宁静致远的恬淡心境。
24 心安
喝的是一种心安。是那种喝茶的感觉,爱的是喝茶时的自己。喜欢看一杯热茶气雾袅袅上升的样子、喜欢闻它淡淡的清香、喜欢茶杯放在嘴边的那一刻平静。
25 回忆
喝的是一种回忆。喝茶的宁静里,你会想恋一个人,想念一段故事,忆起一段过往,甚至很多友,是为寻找曾经记忆里的那道茶香、茶味。
26 守望
喝的是一种守望。特别是父母,他们半世沉浮,看着你独自远方,开始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的他们,最适合喝茶了,一盏茶,回味半世浮沉,一盏茶,品味宁静祥和,一盏茶想念远方拼搏的你。那是一种守望。
27 乐趣
喝的是一种快乐,乐趣。 “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 “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林语堂。
凡真正爱茶者,单是摇摩茶具,已经自有其乐趣。蔡襄年老时已不能饮茶,但他每天必烹茶以自娱。茶和水结合是充满趣味的。闻每一泡茶的香气,每一泡的茶汤,比较他们的不同等都是一种乐趣。
28 工夫
喝的是一种工夫、放松、休闲。工夫茶,就是心手闲适的工夫。“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工夫是做事所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所需的工力、素养、造诣、空闲时间。
29 孤独
喝的是一种孤独、独处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一个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君子慎独。喝茶,独处。独处,喝茶。能活出高格调。人在独处之下,反而能摒弃一切杂念,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30 安宁
喝的是一刻安宁。疲惫、累了时,茶能帮你解解压。这里说的疲惫应该是心累了。现代都市快速而忙碌的生活节奏,不免总会让人感觉到疲惫,这个时候如果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喝喝茶,感觉真的很幸福,原来我们要的并不多,只要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地方享受一刻安宁,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歇歇就好。
31 乡愁
喝的是乡愁。家乡的记忆,家乡的味道,儿时的记忆,父母的味道,一杯茶里,喝的都是“家”,每次喝起家乡的茶,独在异乡,满满的是乡愁,是年迈的父母倚门而望。当年迈步态缓慢,喝的都是叶落归根的思念。
32 情怀
喝的是情怀,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有情众生皆有情怀,喝茶,品一杯情怀。俗夫也好,小资也罢,追风慕古也可,一杯茶里,是一种情愫暗生,是一种坚定,是一种信念情致的坚守。这年头,不提一下情怀,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爱喝茶的人,做茶的做产品的,不提一下情怀,都不好意思说是出来卖的。
33 无味之味
喝的是无味之味。“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34 文化
喝的是文化。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包含和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论是高雅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喝茶,喝到一定份上,总会不停的听到不同的人念叨着“茶文化”,至于是什么文化,只有谈论者自己内心知晓了,也许,谈论者也根本不知道何为茶文化,反正觉得这个词牛B,多谈谈显得自己有文化。
35 道
喝的是道,茶禅。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空灵、天人合一,佛家的坐忘。喝的是是天地万物,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明月、是清风,是吃茶去,是不可说、是一说就是错,是“茶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36 修行
喝的是修行。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是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37 喝啥?
喝的是啥?我哪知道是啥,反正媳妇让喝,朋友让喝、家人让喝,领导让喝,别人带着喝,自己陪着喝,就跟着喝了,有它没它都一样,管球喝的是啥。。。
38 自然而然
喝茶,就是喝茶。很纯粹,哪有那么多道道。喝茶,喝的是一种自然而然。
○ 淘宝搜索店铺名 "茶百科精选茶馆"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奶茶”,顾名思义,里面有“奶”(一般是牛乳)也有“茶(水)”。但现在大概很少有人想到,这两者在历史上还曾经是彼此的对头。
茶叶的原产地,就在中国。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72毒,得茶而解。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里就发掘出了距今5500—7000年的先民种植的古茶树树根。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长江流域的居民最先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三国时期吴主孙皓宴会群臣,以茶代酒,这是最早见于正史的饮茶记载。
酥油茶、奶渣、青稞面是藏族日常生活小吃。
在从事农耕的汉地日渐接受香茗的同时,生活在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在饮食上形成“食肉饮(乳)酪”的鲜明特征。在历史上,乳制品在游牧居民食谱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肉食。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谈及13世纪蒙古人的食物时就说到:“他们通常的食物是肉和乳”。具体而言,是“冬则食肉,夏则食乳”。
这两种各自起源于千里之外的饮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遇”了。据《洛阳伽蓝记·报德寺》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请臣僚王肃吃饭,酒席之间问了一句“茗饮何如酪浆?”王肃出身江东名门琅琊王氏,后来因政争投奔北朝。身为降臣,寄人篱下,自然只能找孝文帝顺耳的言辞回答,“唯茗不中,与酪作奴”,用来迎合鲜卑贵族以饮茶为耻的优越感。而这个典故,也是茶的别称“酪奴”的由来。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原民族,也逐渐发现了茶叶的妙处。游牧民的饮食结构中,以肉乳食品为主食,遂显得过于油腻。而茶叶中所含芳香化合物正可溶解脂肪,去滞化食。此外,草原上缺少蔬菜水果及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以茶替补。因此明朝人评价道,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食茶如中国人民之于五谷,不可一日无者。”
蒙古包中做酥油的女人
既然如此,这些游牧民又是什么时候想到将“奶”和“茶”混在一起的呢?这首先就要提到“酥油”。“酥油”是一种样子有点像黄油的乳制品。制作酥油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新煮好的滚烫的盐茶中加入小块酥油,稍加搅拌,令其融化,即可饮用。考究一点的,把烧好的茶水注入酥油茶桶,再丢进多少不等的酥油,用一有长柄的活塞上下舂捣上百次,即成酥油茶,倒入壶内,稍行加热,便可随时饮用了。
许多人都知道,酥油茶是一种具有藏区地方特色的饮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但在元代的情况并非如此。元代是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当时的一本宫廷饮食著作《饮膳正要》里记载了“炒茶、兰膏茶、酥签茶”,例如,“炒茶,用铁锅烧赤,以马思哥油(亦云白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成。”这3种制作茶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添加了酥油。
为什么元代宫廷会效法藏区煮茶的习惯呢?这与西藏佛教文化在蒙古族上层阶级的传播有关。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西藏僧侣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其影响所及,“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藏区僧侣既然在元廷有了如此之高的地位,他们喜好酥油茶的生活方式为蒙古贵族们吸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酥油本身就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如果省去这道“提炼”的工序而直接将牛乳与茶叶混合,便是名副其实的“奶茶”了。无怪乎有学者就此断言,“奶茶大概是从藏族酥油茶演变而来的”。但因为元代宫廷尚未见到“正宗”奶茶的“踪迹”,它的最终成形应该是明清年间的事情了。
明清时期,以蒙古族为代表,包括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游牧民族都非常喜爱喝奶茶,并且对奶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民族中还流传着一句俗话:“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此外,满族在历史上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游牧民族,但在生活习俗上受蒙古族影响很大(满文即改自蒙古文)。故而《柳边纪略》就记载,“满族有大宴会,每宴客,客坐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至于清代宫廷享用的奶茶,更是有着严格规定,其所用奶茶不是用开水沏兑的,而要经过煎煮、熬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且茶、牛奶、盐的配比也十分讲究。据说制作一小桶奶茶所需原料有:牛乳三斤半,黄茶二两,乳油二钱,青盐一两以及水,另外熬制奶茶所使用的茶叶需是青砖茶。无怪乎乾隆皇帝会认为喝了奶茶可以“使人肥泽”了。
在奶茶的制作中,先加奶还是后加奶都可以。
但话又说回来,流行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的奶茶,与今日作为时尚饮品的奶茶,其实还不是一回事。蒙古奶茶的做法一般是先把砖茶捣碎,放入茶壶或锅内熬煮,然后加上新鲜的牛奶,烧沸以后,用勺频频撩扬,待茶奶交融时,加少许盐即可。近代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1839—1888年)在蒙古地区所见与之大同小异:“煮茶通常用盐水,找不到盐水,他们就在水里加点盐。先用刀从茶砖上砍一块下来,放进臼中捣一捣,接着把茶叶倒到滚水中,加几碗牛奶”。显而易见,往茶里加盐是个常见的调味动作。无独有偶的是,藏族也有一句谚语,所谓“没有盐的茶像水一样,没有德的人像鬼一样”。
既然加了盐,这种奶茶的口味自然就是咸的。反观如今市面上的“网红”奶茶店,其饮品无不以“香甜”为卖点——以至于注重身材、忌讳甜食的女生,往往会选择“无糖”“少少甜”乃至“少少少甜”。
印度奶茶会加入豆蔻、肉桂、茴香、黑胡椒等香料,散发出更浓郁、辛香的味道。
如此一来,自然引出了一个问题:奶茶究竟是如何从咸变甜的呢?这就要提到源自中国的茶叶“全球化”历程了。尽管全世界语言对茶的称呼都来自汉语(大致以传播途径区分,陆路来自北方话,海路来自闽南话),但茶叶每流传一地,其饮用方式不免经历“本土化”的过程。譬如印度人喝茶,往往会加入香料、牛奶、白糖,其口味就像印度的食品一样浓重,会散发出一种浓郁的调和香料味。
而在英国,一般认为“在17世纪中叶或在17世纪的某一年,茶叶已经出现了”。茶从最初的一种神奇而又充满东方魅力的仙草,逐渐成为英国贵族推崇的奢侈饮料,最后进入寻常英国人的生活,成为英国普通百姓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式红茶也成为西方茶文化的象征。
英国人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制成奶茶,同时还要佐以饼干、糕点等边吃边喝——这就是著名的英式“下午茶”的缘起。
起初,英国人喝茶是照搬中国的清饮方式。但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在茶里加牛奶的做法。1700年前后,一位名叫罗素(Rachel)夫人的女士在信里写道,“我见到一种玻璃瓶子用来装倒入茶中的牛奶”,这自然就是“奶茶”无疑了。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就像他们把来自赤道国家的苦咖啡改造成充满奶香味的甜咖啡一样。这与中国汉族地区的饮茶口味已是南辕北辙了。中国人讲究的是一杯清茶在手,喝的是那股清新芳香的气味,而英国人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制成奶茶,同时还要佐以饼干、糕点等边吃边喝——这就是著名的英式“下午茶”的缘起。
据说,英国人甚至在19世纪针对奶茶的制作顺序做过一个滑稽的研究,结论是应该先加牛奶后倒茶。究其原因是当时平民百姓使用的粗陶茶具质量较差,遇到热水容易破裂,因此先加牛奶可以有效的降低茶水的温度。另外当时的茶叶价格比牛奶贵,先加奶还可以减低茶叶的使用量。先加奶还是后加奶其实纯粹是个人喜好而已。
在近代,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向东亚的扩张,“下午茶”的习惯以及(甜味)奶茶的制作方式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比如,在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窃取的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出现过一句俚语:“三点三,下午茶”。这就是说,每天下午三点三刻的茶叙时间是雷打不动的时段。
不过,香港毕竟是中国人的土地,即便是英国殖民者饮用的奶茶,地处香港,也不免受东方文化影响,继而顺应本地的地域文化。英国奶茶传到香港后,就被改良为以“丝袜奶茶”为代表的平民饮品。所谓“丝袜”,指的是冲泡奶茶的过滤袋看起来类似肉色丝袜。而“丝袜奶茶”现在已经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一种符号。
香港“丝袜奶茶”得名源于冲泡奶茶的过滤袋看起来类似肉色丝袜。它已成为香港文化的一种符号。
然而,“丝袜奶茶”并不是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众多奶茶的前身。在世纪之交,曾经火遍“长三角”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里有个名叫“阿庆”的角色,他有一句口头禅叫做“珍珠奶茶真好喝”。相比“丝袜奶茶”,这种“珍珠奶茶”(也叫“泡泡茶”)与当代奶茶的渊源关系显然要更近一些。
“珍珠奶茶”最初出现在台湾地区。成立于1983年的台中的连锁茶馆“春水堂”声称自己是“珍珠奶茶”的发明人。1980年代后期,他们将奶茶的配比改为奶少茶多,又将台湾地方小吃“粉圆(甜味淀粉球)”加到奶茶中。这种甜蜜又带有嚼劲的吃法迅速获得不少消费者喜爱,“珍珠奶茶”由此得名。
通过与牛奶和果汁进行搭配,“珍珠奶茶”的味道变得甜美,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层次的人都很容易接受这种饮料的口感。而同典型的英国下午茶比起来,通过添加咖啡、蜂蜜、果汁等,“珍珠奶茶”提供给了消费者更多的口味选择。
台湾“珍珠奶茶”
于是,这种茶饮料在台湾岛很快就成了畅销产品,进而“登陆”中国内地沿海发达城市(如上海)的西餐厅、咖啡厅等,同样“一炮而红”,使得饮用奶茶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后,茶叶和现煮“珍珠”、椰果、仙草等佐料开始被加入到现制茶中,人工现场手摇成为主要的制作方式。由于原料丰富,这时候的奶茶已经不能用“珍珠奶茶”四字简单概括,而是呈现出人们熟悉的多样化面貌,或许称为“新式茶饮”更为贴切了。
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新生事物,奶茶这种“新式茶饮”在茶叶的故乡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有人统计,从1996年算起,奶茶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就在中国内地超越咖啡,达到其消费量的5倍,而咖啡进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了。但从茶叶本身的传播历史看,它先是在农耕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中完成了与牛奶的融合而成为“奶茶”,又在远舶欧陆完成甜味奶茶的成形之后,再度绕过半个地球回到中国大放异彩。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老树开新花”的典型例子,以及茶叶这种东方饮料旺盛生命力的证明呢?
本文载于《世界博览》杂志2023年第2期
责编:SU
年来,“轻乳茶”火爆异常。
像古茗前不久推出的轻乳茶饮品“云雾栀子青”,上架2天卖出100万杯,全国多个门店断货;CoCo都可推出“茶色生香”系列轻乳茶;书亦烧仙草和茶百道,主打原叶好茶与0反式脂肪酸、0奶精的鲜奶搭配,以及喜茶推出清爽茗奶茶产品天青雨、月观等……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轻乳茶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的热门款。消费者为何对其特别喜爱?
轻乳茶,顾名思义,是一种以茶为基础,结合了轻盈的乳制品而制成的饮品。这种饮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传统的奶茶,其更注重茶香、茶味和茶韵,同时又加入了乳制品,令整体口感更加轻盈。
这种融合了国风特质又顺应现代饮品特色的轻乳茶,在奶茶和纯茶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给消费者带来了别样的口感和享受。
轻乳茶的众多呈现方式
如今,轻乳茶的火爆,其原料的搭配也成为茶饮行业讨论的热点。那么问题来了,轻乳茶怎么做才能卖得更好,我从这几个茶饮品牌中找到了新的打法。
01 ■
区域品牌的轻乳茶升级
关注这个角度
正值秋季,也是茶饮品牌集中推出新奶茶的好时机。纵观今年茶饮行业的发展状况,轻乳茶目前市场日渐趋于成熟,各大茶饮品牌也更倾向于在真茶、真奶上面不断创新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健康饮品成为更多人的首选。轻乳茶以其低糖轻负、清爽不腻的特点在茶饮市场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各大品牌纷纷押注的爆款方向。
前段时间,来一杯的研发老师被逼疯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众多消费者在投票处投票选择自己想要的轻乳茶新搭配。
来一杯轻乳茶
这不,赶上中秋国庆双假期之前上新了。来一杯推出了“芥末好喝”轻乳茶和“茉香雪顶”轻乳茶。搭配芥末风味的奶冻,解锁奶茶新搭配,真的超上头。如此创新,也虏获了大批粉丝的芳心。
放哈借势推出的桂花轻乳茶系列,此系列包含月中桂、甜醅子桂花轻乳茶、桂花秋霜奶盖茶、桂花灰豆轻乳茶。桂花的清香与丝滑的牛乳融合在一起,再将本地特色小吃灰豆融入,也在节日期间迎来了一波热销。
放哈桂花轻乳茶
不管是来一杯还是放哈,它们的轻乳茶都在奶基底方面做出了新的升级。
通常来说,想要更好的保留茶叶的香味,奶的搭配显得尤为重要。乳制品的添加不仅平衡了茶的苦涩,也赋予了饮品更具层次的口感。
来一杯、放哈这次在奶上面做出了新的变动,我们了解到,是更新了一款维益生牛乳特调乳。这款产品0氢化、0反式脂肪酸、0奶精,使用制作茶饮时,不遮茶香,口感更轻爽。
现如今,原料升级已成大势所趋,今年乳基底革新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即便三四线城市的茶饮流行,也在顺应茶饮市场发展,升级现有原料,不断符合消费者对口感的追求。
02 ■
健康趋势持续
原料升级、保持美味
这段时间,茶饮行业挂起了一股健康风,各大茶饮品牌为了打造健康理念,从小料、糖、奶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调整。
同时“茶饮成分党”崛起,消费者对热量、脂肪、蛋白质等细微指标越发关注。
既要喝奶茶,也要健康养生
据《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显示:49.4%的消费者会担心“健康问题”,42.2%的消费者更在意是否长胖,70%的消费者对奶茶产品中的原料品质非常关注。
配料表的清洁标签、减少添加剂、追求天然等,都成为茶饮行业内卷的新方向,也推动了茶饮品牌原物料向更透明的方向转变。
维益生牛乳特调乳,很好地满足了众多茶饮品牌的这一需求。
以48小时鲜配生牛乳为原料,调配轻乳茶时,醇香生牛乳风味不遮茶香,口感顺滑丰富,回味茶香在口腔弥漫。实现0氢化、0 反式脂肪酸、0 奶精,更符合茶饮行业健康理念的趋势。
维益-生牛乳特调乳
除此之外,维益的这款产品采用了瞬时灭菌技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的营养成分。
可以常温储存运输,更为灵活方便,不需要配备额外的恒温设备,为门店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降低了成本。
同时,应用范围广,不论冷饮、热饮,表现力都十分抢眼。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饮品时,不需要额外添加牛奶就可以达到自然牛乳风味。
轻乳茶产品呈现
总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围绕健康理念所推出的产品,都将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抢占先机。
这次维益洞察消费者需求,用快速创新与研发的能力打造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奶基底上做出了新的变动。由此可见,茶饮行业今年秋冬季爆款趋势已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