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销售旺季,新茶饮企业纷纷盯上了柠檬水这一品类。古茗“招牌柠檬水”降价,书亦烧仙草推出6元金桔柠檬水,甜啦啦柠檬水产品回归,蜜雪冰城上新糯米香柠檬茶。
这些市场表现背后是新茶饮行业进入到“卷”价格、“卷”产品的维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品牌加入柠檬水“大战”的意图明显,通过低价产品引流,抢占瓶装饮料市场。在行业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新茶饮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是要看哪个品牌能赋予消费者优质的情绪价值。
“混战”柠檬水
柠檬水一直以来是蜜雪冰城的拳头产品,4元一杯的价格加上不错的口味,让众多消费者喜爱。作为最先盯上柠檬水生意的品牌,蜜雪冰城凭借这一大单品,早早达到了百亿规模。而在今年,除蜜雪冰城外,柠檬水也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的发力点。
6月6日,书亦烧仙草在全国上新金桔柠檬水和薄荷奶绿,其中金桔柠檬水选用两广优质香水柠檬和青金桔,不添加果蜜。古茗也同步上新一款低价柠檬水,选用其在云南自己种植的香水柠檬。甜啦啦旗下的冰鲜柠檬水也升级回归,选择了来自世界柠檬之都的安岳柠檬,并双倍添加柠檬鲜果。
面对众多品牌的“虎视眈眈”,蜜雪冰城也推出柠檬新品——糯香柠檬茶,融合糯米香与柠檬香,一经上市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对于为何推出柠檬水产品,7月12日,甜啦啦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柠檬水是符合水果茶和质价比双重属性的产品,符合下沉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属于大众化的经典产品,新鲜柠檬具有新鲜,富含维C的属性,契合甜啦啦的品牌和产品理念。甜啦啦的差异化就在质价比,即在符合甜啦啦价格体系的范围内,提供优质的柠檬原料和具备辨识度的产品风味。
在新茶饮行业有着多年一线经验的周晨(化名)看来,新茶饮行业竞争激烈,柠檬水毛利高,容易大规模复制,且能够引流。“之前大家卖物料(新茶饮原料)还能赚钱,今年卖物料赚不到钱了,企业最急迫的是门店销量。恰巧柠檬水这款产品,在夏天有着天然的引流效果。”
比拼价格
众品牌推柠檬类产品背后,是新茶饮行业在价格方面的竞争。
近年来,新茶饮价格是否实惠成为消费者关注重点,客单价整体来到20元以内。据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统计,古茗客单价为15.87元,蜜雪冰城客单价为7.79元。实施质价比战略后,书亦烧仙草的客单价降到12.27元,多数产品定价在10元左右。
作为新茶饮的“基础款”,柠檬水一直都以低价好喝而被消费者熟知。古茗、书亦烧仙草的柠檬水产品,都在价格方面做了调整。
调整最明确的是书亦烧仙草,其新品金桔柠檬水大杯仅售6元,薄荷奶绿中杯售价7元,大杯售价9元。书亦烧仙草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价是品牌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基于自身供应链能力、品控能力而做出的调整。此前,书亦烧仙草已经进行了0氢化植物油、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的全线产品健康升级,“消费者对生活的品质追求逐年提升,平价且高质的产品会成为首选。”
以平价水果茶被熟知的甜啦啦,回归后的冰鲜柠檬水将柠檬加量到6片,价格依旧维持在4元一杯。古茗也在广东推出了招牌柠檬水活动,到手价为4元一杯,且还推出了限时“柠檬卡”。同样对价格敏感的还有沪上阿姨,今年3月发布独立新品牌——茶瀑布,推出4元的柠檬水、6元至8元的珍珠奶茶等,对标蜜雪冰城。
伴随消费市场趋势变化,走低价路线已是品牌的重要“利器”。华安证券研报提到,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占比则从33%下跌至4%。蜜雪冰城、古茗也在招股书中判断,平价茶饮未来增速将快于中价、高价茶饮。
在周晨看来,新茶饮企业的动作是为了在夏天分一杯饮料行业的“羹”。新茶饮上游工厂原料同质化严重,导致产品同质化,销量下降,推柠檬水产品算是增量。柠檬水容易复制,毛利高,适合引流。同时,5元价格带瓶装饮料销量涨幅大,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的热销也让新茶饮企业看到了这一价格带的优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走红的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主流产品价格在4.5元—6元,元气森林旗下的气泡水产品也维持在5元左右。今年康师傅新推出的“茶的传人”,单瓶价格在5元以内。这一价格与新茶饮企业现制的柠檬水产品价格一致。
但周晨并不看好这种类似价格战的方式,“相比于互相模仿产品,打造价格层面竞争,新茶饮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新茶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看谁能赋予优质的情绪价值。”
供应链效率提升
对新茶饮企业而言,降低价格,并不意味着降低品质,而是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带动价格下调。
在古茗、蜜雪冰城此前提交的招股书中,供应链成为关键词。《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指出,新茶饮整个产业链路囊括一二三产业,从农业种植、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门店运营数字化链路搭建多方面协同贯通。同时,新茶饮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上中下游为农村、乡镇、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预计新茶饮可带动千万级就业规模。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一些新茶饮企业已经将长期战略目标投向上游原材料的供应链建设,布局农业供应链成为行业新趋势。例如,古茗自2016年就开始了供应链建设,除稳定合作果园茶园外,也在自己种柠檬,将原材料掌握在自己手里,既避免了价格波动的影响,更有助于产品品控。近三年,甜啦啦有了自己的合作果园以及茶基地,进一步满足降本增效,以及更好地赋能加盟商,让加盟商尽可能在保证售卖低价格带产品时,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上述白皮书显示,消费者不仅希望新茶饮更好喝,还要更健康、更具性价比。要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全行业的继续进化、打通品牌与供应端的深度数字化融合至关重要。新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了纵深前后端的体系化比拼而非单方面的创意战。这意味着新茶饮原材料供应商需要用技术不断优化产品并上新,持续带来新的口感体验,新茶饮供应链需要建立千客千面的定制创新体系,敏捷调整的弹性生产体系适应多变市场需求,减轻库存压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将自身供应链标准化实践经验转化为自主研发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开始迈入智能化时代。除智能化设备外,生产线的优化同样也是新茶饮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新茶饮行业与传统茶产业同根同源,两者共促发展。新茶饮品牌智能化爆发,茶科技创新再次成为焦点,也为传统茶产业科研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穆祥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了迎合消费者不断瘪下去的钱包,茶饮品牌只能不断自降身价。原本动辄快40元的奶茶,如今一降再降,逐渐向个位数的价格探去。去年,奈雪的茶就推出了“周周9.9元”的活动,古茗、茶百道也跟着加入了9块9的战局。在低价战中,柠檬水无疑是“打折福利品”的最好选择。
文 | 王潇 陈婧瑄
编辑 | Yang
运营 | 泡芙
不到1块钱
这个夏天,气温一到三十度,柠檬水就成了赵晓雨每天的必备。持续的高温,让上海进入“烤人”模式,没有风,整座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烤箱,烘得她整天昏昏沉沉。
柠檬水入口的一瞬间,是难得的“清醒时刻”。奶茶腻,咖啡苦,比较之下,柠檬水酸甜清爽,更重要的是足够便宜,每到夏天,就迅速蹿火成为所有人的“打工续命水”。
赵晓雨公司附近有一家奶茶店,每到午休,店里挤满了人,空调都显得不太够用。绝大多数的单子,都是柠檬水。店员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只放了柠檬、糖浆和冰块的空杯子,等单子一到,直接迅速捶打柠檬,然后加水,封盖,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兵荒马乱的”。
店员的手速再快,依然赶不上单量。打单的机器一直突突地响,拖在地上有两米多长,赵晓雨等了十几分钟才拿到一杯柠檬水,“感觉喝到(柠檬水),这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柠檬水在夏天寄予所有人同等的快乐。有人一天炫一杯,清凉解暑,“一想到都会流口水”;还有人3天点了10杯,“楼下的店员都认识了”;有人总结出柠檬水的最佳点单方式,一定要冰的,五分糖刚刚好,喝剩1/3还能加冰水继续喝,“四块一杯喝成两块一杯”;哪怕曾经拒绝过柠檬水的人,在高温天偶然来上一杯,也会立刻高喊,“仿佛变成夏天最清爽的牛马”。
社交媒体上,遍布着“锤柠檬快把手锤脱臼”的店员们,“卖一百杯,有七十杯都是柠檬水”,配图是几大排已经放好柠檬片和冰块的空杯子。最难受的时刻是,邻近下班,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单,有公司团建点了1600杯柠檬水,“一直做到凌晨一点多,最后叫了辆货拉拉送货。”
▲ 奶茶店员晒出的准备柠檬水的场景。图 / 小红书截图
最先盯上柠檬水生意的是蜜雪冰城,几乎靠4元一杯的柠檬水,攒下了如今“百亿雪王”的家底。今年6月,蜜雪冰城在发布会上称,柠檬水一年的销量超过10亿杯,如果按全球80亿人算,每8个人,就有1个人喝过,杯子连起来能绕地球将近五圈。其中,一个人在一年内最多买了4969杯柠檬水。
张承辉在2015年加盟了一家蜜雪冰城,那时他刚刚大学毕业,由于缺乏经验,店址选在了城中村的一处偏僻角落,周围住着的都是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可以说几乎没有奶茶店的生存空间。张承辉“几乎想了所有的招”,上街发传单,搞促销,做门口广告牌引流,但效果不佳。
在张承辉已经开始接受亏损的现实时,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到夏天,柠檬水突然销量大涨,“对所有的消费者都很友好”。那些不喝奶茶的工人们也都愿意来喝一杯柠檬水,张承辉算了一下,店里几乎70%的营业额都来自柠檬水,“这是很可怕的比例”。
哪怕没有蜜雪冰城的招牌,柠檬水也很容易成为一家奶茶店的爆品。王波自己的茗颜果色奶茶店,初创时也是靠柠檬“打天下”。他将蜜雪冰城的三四片柠檬,改良成一整颗柠檬,当着顾客的面,现场榨汁,定价5元。最后,这款产品的销量,“占到了整月营收的60%”。
在“柠檬流量”的吸引下,各家茶饮品牌纷纷下场,试图从蜜雪冰城手里,夺下一块属于柠檬水的“蛋糕”。
今年5月末,古茗推出了招牌柠檬水活动,到手价为4块一杯。虽然活动地区仅限广东,但对于动辄十几、二十块一杯果茶的古茗来说,4块是极其少见的价格带。同时,还推出了限时“柠檬卡”,集齐3杯可以兑换一杯,“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 古茗店铺。图 / 视觉中国
书亦烧仙草也加入了战局,如果从超值团购链接购买,两杯金桔柠檬水是7.9元,核算下来,每杯只要3.95元,刚好比蜜雪冰城和古茗,便宜5分钱。蜜雪冰城也在暗暗发力,在抖音团购,叠加3元的平台券后,甚至只要0.68元一杯,还不到一块钱。
00后的田薇在广西一家古茗的大学城店打工,尽管没在低价活动的限定区域,但柠檬水刚上时,依然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田薇记得“一天能卖出去两三百杯柠檬水”,但其他上新的饮品,点的人很少。古茗用的是绿色的香水柠檬,和蜜雪冰城的黄柠檬相比,有一种更特殊的香气,而且一定要捶打,“人工成本也要高一点”。
香水柠檬是总公司统一配送的,成袋装冷链运输,一袋有二十多个,田薇每两三天在钉钉上报一次货,“刚上新时曾一次性拿过60袋”。
柠檬的“爆款基因”
柠檬似乎天生就有成为“爆款”的基因。一到夏天,被茶饮品牌拿来“整活”最多的三种水果是:荔枝、西瓜和柠檬。赵伟是广东香水柠檬的供应商,他从果农那里收果子再发给各个渠道商。和荔枝、西瓜相比,柠檬更容易贮存,如果方法得当,柠檬保存一周不成问题,可荔枝没几天“就不是原本的样子了”。王波也提到,运输路上,西瓜容易因为挤压而开裂,耗损还更高,西瓜皮完全不能用,而“柠檬去头去尾,中间全都能用”。
从口感上来说,柠檬最大的优势是,本身的含糖量很低。因此,一杯柠檬水的甜度完全取决于手动放糖的多少,比例合适的话,既不会有柠檬的酸涩,也不会有糖浆的甜腻。但西瓜和荔枝,本身就是以“甜”著称的水果,放在茶饮中,额外加糖的比例,很难标准化。
▲ 图 / 视觉中国
在茶饮品牌眼中,柠檬是更容易“掌控”加盟商的水果。以蜜雪冰城为例,所有的加盟商都必须要从其总部采购柠檬,不能另找其他货源。这是蜜雪冰城营收的最大来源。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154亿元营收中,来自商品销售的收入达145亿元,占比94.3%。
而柠檬很容易从外观上判断出货源。张承辉记得蜜雪冰城总部会定时派经理来店里抽查,人来了只看三个维度:色泽、大小和味道,“这三个维度就能确定是不是蜜雪冰城的货”。比起来,西瓜的种植范围更广,而且隔着一层厚厚的皮,很难确定产地。
张承辉算过一笔账。柠檬水的组成很简单——水、糖和柠檬。蜜雪冰城的糖用的是蜜果,也叫柠檬伴侣,成本不高,粉状的糖加水兑在一起,“即便不放柠檬,出来的也是柠檬水的味道,柠檬只用来提提鲜。”黄柠檬的批发价在一斤一块多左右;装柠檬水的PP材质杯子,成本在一毛多一个。
这样算下来,一杯柠檬水的成本大概在1.3元左右,卖4元一杯,毛利率达到67.5%,“简直是暴利”。如果所有材料都另找采购商,不从蜜雪冰城进货,哪怕采购量只有几十斤,整体的成本还能压到9毛多。
尽管蜜雪冰城从加盟商那里捞到了好处,但在强推柠檬水这件事上,两者是“双向奔赴”的。其他的饮品,大多要加珍珠、椰果等小料,“每一种都是成本”,制作流程还繁琐。柠檬水,利润可观,制作简单,一到夏季就畅销,“哪怕蜜雪冰城不主推,加盟商也会抢着卖。”
柠檬的流量被验证后,品类迅速从柠檬水,拓展到柠檬茶。王波记得大概是从2021年开始,出现了一批柠檬茶专营店。那年年初,广州的“丘大叔”在首轮融资过亿元后,立刻有两家机构追投,估值在10天内翻了近三倍。紧接着,柠季以长沙为大本营,在获得字节跳动和腾讯的投资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开了超过三百家门店,平均1.2天就有一家新店。
▲ 主打“手打柠檬茶”的柠季。图 / 视觉中国
那几年的夏天,社交媒体上最火的视频是肌肉男暴打柠檬茶,网友评论,“只要花十几块钱,就能看到一个男人为你拼命。”
流量的刺激下,更多人加入了开柠檬茶专营店的大军。90后的张爽就是其中一员。在准备开店前,她曾到广东考察过一段时间,见到了无数靠柠檬茶赚到钱的茶饮店老板。广东高温天数长,对柠檬茶的需求量更大,从早上九点就会有单子进来。只要是做柠檬茶这个品类的,“大部分日销量300杯没问题”。忙碌的时候甚至还会遇到果园的员工,直接带着果子上门推销。
于是,在2022年她在无锡开了自己的茶饮店,专卖柠檬茶,定价在十几块左右。那年夏天,直接“就爆发了”,一天能卖两三百杯,一个月流水大概有十几万,刚三个多月店面就回本了。
王波也趁势抓住了热度。他用柠檬茶替换掉了之前的一整颗柠檬水,柠檬的品种换成了广东6块一斤的香水柠檬,糖也变成了更贵的冰糖,柠檬茶定价为10元。一番操作下来,王波成功地把自己的奶茶店,单品的平均价格,提到了10元以上。
柠檬的热度还在往产业链的上游蔓延。赵伟记得曾经香水柠檬的生意特别好做,因为种得少,果子都很值钱,有一年价格甚至飙到了30元一斤,而柠檬的种植成本大概每斤大概在两块钱左右,直接翻了十几倍,“赌博都没这么赚钱”。由于奶茶店和柠檬茶店的数量暴增,他甚至开始和店老板争抢货源。有好几次,赵伟去果园收柠檬时,都撞上了奶茶店开来的私家车,“直接开车到果园找(柠檬)”。
需求激增后,很多人开始包地种起了柠檬,“果园里多了很多新面孔,也多了很多果子”。价格也回归理性,一斤在三到五块左右。
冲在价格战的最前端
自从2022年夏天的爆火以后,张爽的店再也没有那么好的生意了。开始的时候,张爽心里盘算,等疫情过去就好了,但从去年春天开始,她明显感觉,大量的外来人口没了,之前人们对于一杯十几块的奶茶或者果茶还愿意消费,可如今“好像把这部分直接戒掉了,不喝也行”。
即使是在旺季,现在一天也只能卖出一百多杯,“属于稳定的不赚钱的状态”。为了盈利,茶饮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拉时长,也就是“等单子”。2021年张爽在考察时,茶饮店一般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八九点,到晚上九十点,一天12个小时左右。后来她自己开店,也遵循着这个时间,直到去年冬天,整个行业似乎都变了。
同行们最早的关门时间变成晚上零点,后来张爽发现还有一直营业到凌晨一两点的。有一次,她甚至见到一家写着24小时营业的茶百道。
除了拉时长,增加品类,提高上新频率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张爽原本靠着柠檬茶一款品类就能回本赚钱,但如今显然不够。她时常盯着几家大的茶饮品牌,看到他们推新,张爽也会赶紧跟上,不断往菜单里塞。后来,塞新品的频率越来越高,每个月都有一两种,“菜单已经密密麻麻的了”。
王波也深谙跟着大品牌上新的秘诀。一旦有爆款饮品出现,他立刻跟着研究配比,制作同类型的,再降几块钱迅速推出。他的店主打鲜果茶,每次推出新品时,王波都会使用鲜果,或者当着顾客面直接拿新鲜水果榨汁。靠着这套打法,王波从最初的一家店,开到了现在的十家。
不过,低价渐渐成为了市场里最有效的“通行证”。王波店里的柠檬茶,因为成本原因,一直坚持卖十块钱以上,销量便不如更低价位的西瓜饮品,“柠檬茶顶多占营收的15%”。
事实上,茶饮赛道早已进入高同质化的竞争中。大品牌开始争相“抢人”,降低加盟门槛,扩大加盟店数量,朝着万店规模冲刺。商业街里,几家大品牌的茶饮连着开的场景随处可见,甚至出现了“茶饮一条街”——一整条街道,除了奶茶店,没有别的商户。
▲ 茶饮连锁店贴身开店。图 / 视觉中国
但整个茶饮市场从增量转为存量的趋势明显,竞争也直接滑入微利时代。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开始,新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开始逐年下滑,预计2025年增速仅为5.7%。几家头部品牌的上市路,也走得跌跌撞撞。奈雪和茶百道,上市后均开盘即破发。古茗、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还暂无下文。
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瘪下去的钱包,茶饮品牌只能不断自降身价。原本动辄快40元的奶茶,如今一降再降,逐渐向个位数的价格探去。去年,奈雪的茶就推出了“周周9.9元”的活动,古茗、茶百道也跟着加入了9块9的战局。在低价战中,柠檬水无疑是“打折福利品”的最好选择。
柠檬水的配方没有秘密,极其容易复制。并且已经有蜜雪冰城“开路”,早早地教育好市场,培养了大众对于柠檬水的接受度。对于其他的茶饮品牌来说,相当于已经有人花钱做了营销,铺好了路。
各个茶饮品牌的目标是,通过便宜的柠檬水,把人流引进来,再去带动其他的饮品消费。王波把这类引流单品称为“炮灰”,哪怕赚少点,也要留住这波流量。柠檬水是最适合做“炮灰”的。对古茗和书亦烧仙草来说,柠檬水本就不是他们的主打饮品,而且日常的价格带明显比柠檬水更高。如果用主打饮品去打价格战,“就是自废武功”,从此价格很难再升回去。
但像柠檬水这种季节限定的超级单品,本就在主产品线以外,低价并不影响品牌的整体均价和调性,还能蹭上热点,带来流量。
在围绕柠檬水打响的这场价格战里,最头疼的应该就是蜜雪冰城了。当所有茶饮品牌都开始推4元一杯的柠檬水时,蜜雪冰城的价格优势被瓦解殆尽。
眼看着柠檬水的价格战空间不多,蜜雪冰城又把战场引到了冰杯上。今年,农夫山泉等品牌都推出了冰杯,定价普遍在3~5元,一周前,蜜雪冰城也推出了雪王冰杯,大杯直接定价1元。
▲ 蜜雪冰城上线1元冰杯。图 / 视觉中国
低价又一次胜利了。1元冰杯迅速点燃了所有人的购买热情,但当大家冲进店里,却发现似乎店员们还未得到活动通知。有人被告知,可以去便利店买别家,还有店员称可以免费送冰块,但是需要支付杯子的钱——2元。活动并没有在全部店铺上线,能买到的人,迅速进行了囤货,30杯冰杯,塞进自家冰箱里,“菜没地方放,全放冰杯了”。
无论是柠檬水还是冰杯,价格战都难以真正解救在微利中内卷的茶饮品牌们。在古茗打工的田薇发现,新推出的柠檬水热度仅仅维持了一个月,“一天顶多卖出七八十杯”,进货量也大大减少,曾经一次拿60袋的光景很快过去,如今一次顶多拿三四袋。
新鲜劲过去,田薇所在的店又不在古茗折扣活动的区域,失去低价“保驾护航”的柠檬水,很快被抛弃。
转折似乎发生在六月中旬,田薇会根据前一天的销售情况提前切好柠檬备料,突然有一天发现,提前备好的很多杯都没用上,“切好的柠檬都过期了,只能报损扔掉”。
那段时间,店里每天都有一批过期扔掉的柠檬。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月正式入夏,饮品上新的冰爽元素登场:
茶饮中,应季水果桃子成使用量TOP1;咖啡创新思路打开,开始做“咖啡版杨枝甘露”。具体还有哪些亮点?
< class="pgc-img">>6月上新基本面:
新品数量多,但做法更“简单”
先看6月上新总特征:
1、261款新品,水果元素83%
6月,依旧是“爆发式上新”。
取样的50个品牌中,有49个品牌上新261款饮品,和5月相比,多出62款,但与去年同期持平。(5月199款新品)
含水果元素的依旧很多,占比83%。具体类型看,水果茶117款、奶茶22款、咖啡39款、椰子基底(含椰乳、椰子水)19款、酸奶16款。
2、流行“简单式上新”
虽然上新很多,但我发现一个现象:品牌都在“简单式上新”。
比如同样的产品做法和配料,做出2款杯型,就算2款新品;或将饮品做成奶盖/去奶盖形式,作为2款新品上架。
也就是说,只要换操作动作,就算有新品,不仅原料更简单,动作拆解也更标准。
3、夏季元素多,冰淇淋、绿豆推出
迎来高温,更加夏季的冰凉元素登场。
有6个品牌推出11款冰淇淋饮品。如CoCo都可、沪上阿姨、甜啦啦将冰淇淋加入水果茶中;悸动烧仙草在大桶装水果茶中加入生椰冰淇淋;比星咖啡推出3款手工手工冰淇淋,并上架香草冰淇淋拿铁。
5个品牌推出6款含绿豆饮品,常见搭配为“绿豆+植物基”的构成形式。比如伏小桃、ARTEASG、一只酸奶牛将绿豆搭配椰乳;百分茶、书亦烧仙草将绿豆搭配燕麦奶。
< class="pgc-img">>茶饮创新:
6月格外关注这4款水果
1、桃子打败柠檬、椰子,成使用量TOP1
2、上架53款,6月是桃子的季节
- 做出桃子味,有了更多选择
整理53款含桃子饮品发现,桃子使用不再局限于水蜜桃,有了更多选择。
品种上:喜茶用黄油桃;悸动烧仙草用白桃。
原料上:和气桃桃、SEVENBUS用桃子果奶;Seesaw用到荔枝白桃风味;挪瓦咖啡使用白桃气泡水。
- “双桃”拼配流行
不仅换品种,还要做拼配。悸动烧仙草将春雪水蜜桃、京玉白桃做拼配,以“双生桃桃”为概念上新。
3、椰子风味中,椰子水热度提升
一直被关注的椰子水,6月热度更高了,共有6个品牌上架11款相关饮品。
苏阁鲜果茶将椰子水搭配西瓜做大桶装;
卡旺卡将椰子水搭配椰奶冻、椰果、椰乳上架清补凉;
挪瓦咖啡推出多款含椰子水饮品,四叶咖将开心果奶盖搭配椰子水。
采访中也发现,很多供应商今年也在发力椰子水,下探更多椰子可能性。
4、柠檬又用新品种——塔西提
6月,又出现柠檬新品种:古茗上架的“奇亚籽柠檬水”中,用到塔西提柠檬。
据了解,塔西提柠檬果皮黄绿色,皮薄多汁、无籽,有独特风味。在官方推文中,古茗也描述这款柠檬有“独特泰式酸爽感”。
不止是品种,本月还有柠檬新搭配:比星咖啡将紫苏汁搭配柠檬,上架“果蔬饮品”;库迪咖啡将佛手柑柠檬汁搭配马黛茶。
5、“大桶装”主要靠西瓜
6月西瓜上架也很多:有14个品牌上架30款饮品,主要用在大桶装中。
乐乐茶、奈雪的茶、快乐柠檬、CoCo都可等10个品牌,共上架13款含西瓜的大桶装饮品。
柠季将西瓜搭配燕麦奶、生酪;一只酸奶牛将西瓜搭配绿豆;瑞幸、幸运咖将西瓜搭配咖啡等。
咖啡动态:
夏天必上“四件套”来了
咖啡馆除了奶咖,还能做什么新品?
兼顾创意与流行,6月能总结出咖啡连锁的4个上新思路。
1、用气泡水
取样的10个连锁咖啡品牌中,有4个品牌上架7款气泡水饮品。
Tims、M Stand、挪瓦咖啡将气泡水搭配水果、咖啡;代数学家、挪瓦咖啡推出水果气泡水饮品。
气泡水和咖啡一样,都是高质感、风味型产品,调性极搭操作又很便捷,在咖啡馆上架很是适合。
2、用好椰子,做“咖啡版杨枝甘露”
生椰拿铁成为咖啡店经典款后,椰子在咖啡中的创新应用更多了:
椰子水的使用增多:取样的10个咖啡品牌中,有7个品牌上架19款椰子饮品,其中8款都含有椰子水。
用椰子做“咖啡版杨枝甘露”:比如比星咖啡、挪瓦咖啡均将芒果、椰乳搭配咖啡。在5月,也有Tims这样做搭配。
3、玩转“冰”的价值
咖啡门店的另一个创新,体现在“冰”上。
- 做冰沙
星巴克上架生咖系列,推出“冰霜版本”;
瑞幸回归葡萄冰萃咖啡,并推出2款冰沙饮品;
Tims上架1款冷萃气泡咖啡、1款冰沙饮品。
- 用冰淇淋
比星咖啡上架冰淇淋拿铁、冰沙饮品和3款手工冰淇淋。
- 冰块新用法
麦咖啡制作升级冰拿铁,将奶铁冻成冰块后放入饮品中,避免冰块融化后稀释口感等。
4、用香水柠檬
做出浓郁水果味的咖啡,品牌都在用柠檬,且多是香水柠檬品种。
比如星巴克6月新品中,有一半都加了柠檬元素;Seesaw、比星咖啡、挪瓦咖啡、库迪咖啡也将柠檬融入饮品中。
< class="pgc-img">>6月用到的新原料、新技术
1、生咖啡液
5月30日,星巴克推出“生咖”,从推文中看,这是从未经烘焙的阿拉比卡生豆中萃取出来的生咖啡液,并将其定义为“轻咖啡因饮品”。
实际购买后品尝,咖啡味浅淡,整体风味清爽,接近果汁、果茶的口感。
2、新植物基:绿豆乳、开心果奶,米乳
本月,还有一批新植物基出现。
绿豆乳:书亦烧仙草上架“超赞燕麦绿豆沙”。这款饮品将绿豆乳搭配燕麦奶、绿豆沙。
开心果奶:KOI可宜将开心果奶搭配奶砖、茉莉绿茶;四叶咖使用开心果奶盖。
米乳:CoCo都可推出3款米乳饮品。据了解,这是CoCo都可推出的首款原磨米乳,含植物蛋白,有自然清甜。
3、咖啡里开始“充氮气”
5月31日,Seesaw在首家手冲咖啡主题店上架氮气冷萃。据了解,这款饮品中的“气泡”来自食品级氮气,能瞬时产生绵密气泡,0碳酸的同时具备汽水口感。在视觉,这一工艺能让咖啡产生“瀑布”般的视觉效果。
< class="pgc-img">>总体来说,6月新品虽然数量多,但多是“简单上架”,以经典饮品为基底做变化。
但6月依旧能透露今夏产品趋势:茶饮依旧以水果为主,按照时令上最大众口味;咖啡创新思路更加清晰,同时做好新与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