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北京十余所高校学生众筹200万元开办餐厅“后会友期”,一时间成为新闻事件,然而还不到一年,“后会友期”位于六道口的店面已关门,另筹集200多万元的另一家店也没开起来,股东们质疑项目负责人财务造假,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去年3月,学院路上的“高校圈”被一件事“刷屏”,那就是由北京十余所高校的若干同学共同发起,“众筹”200万元巨资开设的餐厅“后会友期”。高校大学生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转身成为股东。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后会友期”被曝关门。据股东之一的小段介绍,他为项目投了一万元,周围的朋友、同学加一块也投了几十万元。餐厅第一家店位于六道口,去年3月开业。根据协议,到去年11月份,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股东可合理退出。小段向后会友期负责人提出退股,但却遭到推诿。
就在今年2月初,小段的朋友到后会友期餐厅吃饭时,发现餐厅已经关门,而且早就交给了第三方运营。此时股东们才知道,餐厅已亏损上百万元。小段称,实际上,第二家餐厅魏公村店也已经众筹了200多万元,但第二家店也没开成,钱也去向不明。
小段及数十位股东要求负责人公开财务报表,一致认为短短几个月,餐厅不至于这样亏损,之前半年还是有盈利的,去年9月份每个股东还发了300块钱的分红。然而负责人仍旧推诿,不给明确答复。
怀疑项目负责人财务造假,几十名股东一同到海淀区东升派出所报案。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淀警方正在对该案进行进一步调查。
昨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项目的负责、发起人之一小潘。小潘表示,现在餐厅确实已经关门,第一家店亏损,第二家店可能被挪用了资金。小潘说,在众筹期间,第三方就已进入,负责项目的运营,现在也是怀疑第三方公司挪用了资金。但是否挪用资金也只是猜测,还要等警方的调查结果。
学生们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众筹,总计筹集200多万元,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大学生创业、众筹该如何防范风险?就这一问题,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康凯。康律师认为,众筹是当前金融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从开放的角度讲拓宽了融资渠道,但风险也极大。众筹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众筹,股东之间没有基本的了解,也缺乏基本的信任,如不符合条件,发起人、组织者涉嫌非法集资,因为严格来说,个人是禁止集资的,集资是有严格条件的,唯有取得金融许可,符合监管部门的条件才可以集资。
而如果出现财务造假,那就可能涉嫌诈骗。很有可能发起人打着众筹的旗号做项目,但实际上已经将钱转移走了。
康律师认为,警方应介入查账,如有财务造假,涉及诈骗应以刑事手段来处理。对于大学生来说,众筹风险极大,应谨慎,基于信任、了解再进行投资、创业。
文/本报记者 匡小颖 杨柳
<>岛记者 李珍
< class="pgc-img">>几个朋友聚到一起,每人出不多的资金就可以开一家餐厅,这就是眼下依然方兴未艾的餐饮众筹。随着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兴起,不少创业项目发起人看到了破解融资难的希望。在众多的众筹项目当中,众筹一家餐饮店成为不少手里有些闲钱的中小投资者们的选择。近三年来,包括咖啡馆、火锅店、餐厅、酒楼等众筹项目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以餐饮众筹为主的众筹平台。然而,轰轰烈烈背后却不一定都是美好的结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众筹餐厅不少在很短的时间内无以为继关门大吉。有的众筹餐厅破产后资不抵债,股东把发起人告上了法庭。而目前,在青岛也出现了这样的众筹餐厅,对于未来股东们分红的情况,发起人坦言都是“风险共担”。
校友众筹开餐厅
市民王先生最近在筹备开一家店,启动资金采用的是众筹模式。他和一些高中的校友打算开一家具有枣庄家乡特色的餐厅。“我们有12个人,成立了一家餐饮有限公司,每个人出资10万元左右,有一个公司法人,其他人是这家公司的合伙人。”王先生告诉半岛记者,目前他们在黑龙江路租下了一个4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预计启动资金一共需要200万元左右。
“剩下的资金我们在校友群里进行众筹,起步1万元。”王先生说,他们将众筹的消息发出去后,得到校友的大力支持,现在资金已全部到位,店面进入装修阶段。
王先生采用众筹的方式开餐厅,在业界早已经不是新鲜事。近几年,随着众筹项目的发展,餐饮业以刚性需求、贴近民生的特点,一直是中小投资者的首选。近几年,众筹咖啡馆、火锅店、休闲餐厅等项目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因为这种市场的需要,还出现了像靠谱投这样专门做餐饮众筹的APP。
众筹烤肉店,越干越大
2005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的常九矿曾经是青岛大学生创业的代表。2016年,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他也开始琢磨起用众筹的方式做一个新的餐饮品牌。在此之前,他曾创立过琴岛状元水饺、九号码头等餐饮品牌,但都没有打出太大的名声。创立于2016年6月,众筹开业的大拇指广场的马扎子烤肉却“成了”。截至目前,常九矿已经在青岛市区开设了4家店,还有三家店即将在郊区和外地开业,北京店也即将开业。
“我们的店现在有点网红店的意思,每家店在营业的高峰期都要排队。”常九矿将这个品牌的成功一部分归功于众筹模式,但和依靠众筹平台的其他餐饮品牌不同,他有自己的一套“核心竞争力”。
“众筹开餐饮店有两个优势,一个是能够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股东也能带来客源。”常九矿说,在他们的众筹方案中,股东被要求必须及时配合店面宣传,同时每个股东都要购买一定比例的就餐卡。
大拇指广场店股东分红大会上,大红牌子上“股东年化分红率73.8%”的字样十分醒目,这也是常九矿的得意之作。“也不是每家店都这么高,有的20%,有的30%,基本上是半年分一次红。”常九矿说,股东不参与经营,他们公司有长期做餐饮的丰富经验负责餐厅的运营,所以股东只要给店面做宣传,带客源就可以。
对于股东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常九矿也不讳言,“股东们有一年的窗口期,在一年里如果不想做了,我们可以全额退款,但是一年之后就是风险共担了。”
常九矿说,他们在计算分红的时候,不是以纯盈利计算,而是以店面的营业额为基数乘以股东的份额。营业额是收款系统自动生成,无法改动,是最可靠的数据来源。
餐饮众筹平台依然火爆
记者在专门做众筹餐饮店的靠谱投平台上看到,该平台目前上线100个项目,融资资金已经达到2.6亿元左右。在所上线的项目中,以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为主,面对的投资人遍布全国。
8月20日,记者看到该平台主页上一个正在融资的项目,是位于广州市的一家餐饮店。需要的融资资金一共是200万元,每份5万元起投,投资年限是3年,申请人已经达到58人。据介绍,这一项目已经在广州开有17家门店,是老店融资,也就是项目方不出资,出资人就是纯投资的形式。如果是新店开业,会公布项目方出资的情况。项目发起人需要做项目介绍、融资方案、项目公告,还有投资风险的提示。
在风险提示当中提到,“餐饮股权投资存在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等。平台不对任何投资项目的盈利、亏损作承诺、担保或保证,也不对投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众筹餐厅倒闭消息频传
然而,就在众筹开店被炒得红红火火的同时,餐饮众筹店开张不久即关门的失败案例也不少。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北京建外SOHO集结了66位股东、132万元众筹资金的某咖啡店,在经营一年后以倒闭关店告终。杭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多家众筹餐厅先后倒闭。
2015年10月29日,位于长沙湘江北路的印象湘江世纪城店正式停业进行清算。而一年之前这家店开业时,作为当时长沙以“众筹”方式开办的最大一家餐馆,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谁也没想到,93位股东筹集100万元开的店,一年后负债100多万元。该店的一位股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嘲:“就像买股票后,公司倒闭了也是常有的事。”
2016年10月,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50起因“皇家范”餐饮项目众筹引起的合伙协议纠纷案。8月19日,半岛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发现,输入“皇家范”有一百多个搜索结果。项目介绍称,这是一家很成熟的餐饮公司,旗下有皇家范、东钱湖水上餐厅、甬上名府、大风炊火锅等四个品牌。其中一家“皇家范”位于宁波商业中心和义大道,开业几个月营业额就破千万。
截至2016年3月25日,“皇家范”成功筹得350万元,共有78人参与了这次众筹。有人投资1万多元,有人投资8万多,投资人遍布全国各地。
半岛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发现,来自四川省泸县的王先生和来自广西的农先生同样是从网上平台发现了这个项目,均投资一万多元加入了众筹。
众筹的发起人黄某因涉嫌财务造假、挪用众筹项目资金等问题导致众筹项目开业不久即陷入经营持续亏损状态,直至关闭经营。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包括农先生在内的50名投资者,到法院起诉要求被告皇家范餐饮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黄某支付转让款、利息及违约金等。随后,鄞州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皇家范公司支付各原告转让款及违约金,被告黄某承担连带责任。
律师 账目不透明,风险大
众筹本身拉低了投资门槛,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收益的机会,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游戏规则,导致隐患重重,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民认为,投资人如果要参与餐饮众筹,一定要对投资的项目有充分了解,同时,在签订协议时要将合同内容研读清楚,明白自己风险和收益的比率是多少。王律师表示,餐饮企业的账目不透明也是风险之一,有些投资人投上钱就等着分红,却丝毫没有考虑到亏损的风险。另外,目前不少众筹都缺少良好的退出机制,如果过了窗口期之后再想退出就很难,也无法进行交易,所以投资人也要考虑清楚。
也有律师认为,股权众筹这种业态一不小心有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的风险。股权众筹和非法集资存在一定的区别,非法集资主要有四个方面特征:未经批准、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回报、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专家 行业想发展还需完善监管
众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餐企融资难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一个餐厅的业绩。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才是决定餐厅业绩的关键。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众筹涉及到的股东人数较多,也就造成了众筹项目在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困难。餐饮行业看似好入门,但实际运行起来的难度非常大,获得收益的周期也比较长,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失败的几率就会很高。
马扎子烤肉的创始人常九矿也告诉记者,餐饮行业看似起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盈利却不是那么简单,尤其是餐饮门外汉失败的几率很高。
泰山管理学院院长马方对股权众筹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众筹的主要目的不是筹钱,更多的是筹人、筹智、筹资源。马方表示,目前不少众筹是面向陌生人的,这种众筹只能筹到一些资金,却无法起到筹集到资源和才智的目的,投资人把钱交上就等着分红,管理都交给发起人或者管理者,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各方的资源。
马方表示,目前众筹市场还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监管,股份计算缺少规范,股权架构不清晰。一旦众筹失败,投资者的钱就打水漂了。所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是众筹行业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不规范问题,也是众筹的死穴。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资深专家陈文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财务不规范、行业利润率低等痛点,会令餐饮众筹在社会各行业对众筹资源的比拼中处于下风。
><>饮众筹是把双刃剑。“众人划桨开大船”这一众筹模式下催生的门店现状,或许令人遗憾:2014年可以称为众筹元年。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众筹平台数量已达124家,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12月时还停留在41家,一年时间增长了2倍。
在重庆,最近1年多内,媒体聚焦下风风光光开起来的众筹餐馆、咖啡馆,让普通人对众筹的概念从陌生到熟悉。不过,“众人划桨开大船”这一众筹模式下催生的门店现状,或许令人遗憾:一年内倒闭、关门,股东各自散去的占大多数。
多个发起人事后一声叹息:众筹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得起的概念。
案例1:49个人的土鸡馆股东不问事 经营一年宣告停业
账薄:总投入30万,其中,49人以每人3000元众筹14.7万
现状:一年后,亏损近15万,由发起人黎强全部承担
发起人黎强总结:以后绝不再众筹了,这种模式不靠谱。失败原因包括选址不理想、定位不准、产品推广欠缺,小伙伴们未能做到口口相传的宣传效果。参与“众筹”一定要谨慎,别给了钱就做甩手掌柜,啥事都不做。
黎强的土鸡馆开在李家沱,面积100多平方米,装潢算不上豪华,但开业那天,齐刷刷地来了近百人,里面不乏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因为媒体大篇幅的报道,不少人因为黎强的土鸡馆,首次接触到了“众筹”一词。
黎强把计划分解得很简单,土鸡馆总投资30万元,按每份价值3000元的股份,分了100股,他占51份,另外49份出让。土鸡馆的经营管理权归黎强,土鸡馆的经营、盈利状况,他每个月向49个股东汇报一次,而且接受监督。挣了钱,年底分红;亏了,损失由他 一人承担。
仅3天时间,49个“小伙伴”找到黎强,表示愿意参加,跟他玩这个“游戏”。
“刚开业时,我去过一两次,也会发微博让朋友们去光顾,再后来,工作一忙,也就没管过土鸡馆的事。”30岁的郭静以3000元入伙,她的情况也代表了其他40多人的状态。
独立支撑土鸡馆的黎强,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生意却难见起色,“我原本预期的是,这49个人一定会惦记着他有一个土鸡馆,会帮着宣传,传播到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那么土鸡馆不愁没生意。”但现实是,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个土鸡馆,“他们不管事,真是来玩的。”
苦撑了近一年后,2013年12月26日,黎强思考再三,选择用发微博的方式通知股东,宣布停业,并按照承诺退还了49个股东每人3000元的股份。开业时风风火火的“琢玉土鸡馆”宣告失败。
案例2:40个人的火锅馆股东有分歧 服务员不知该听谁的
账薄:投入40万元,40人众筹,每人1万元入伙。
现状:半年后,因经营、股东分歧等因素停业,宣告失败,每人亏损5000元。
发起人樊学锋总结:猜疑令合作产生不愉快感;火锅馆选址也有一定问题。‘众筹’要成功,必须要‘团结’,另外规章制度必须明确。
就在“很多人土鸡馆”悄声结业的5个月后,“很多人火锅馆”又热热闹闹地开业了。发起人樊学锋的玩法是,火锅店投资40万元,每人1万元加入,在开业之初,火锅馆就设计有40位股东,分享利润的同时,共同承担亏损。
2014年3月,樊学锋在微博上发出邀约。微博发出不久,就有200多人想做他的“小伙伴”。最终他确定了40个老板。5月6日,火锅店正式开张,取名“合众”。
按照事先约定,大家出一万块,由樊学锋一个人来经营管理,其余的39个老板没有经营管理权。不过在运行过程中,股东们想参与经营的不少,“提的意见我没采纳,那完了,意见来了;有人觉得都是出资1万,凭啥子我说了算。”樊学锋说,这样做的后果是,连火锅店服务员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在正式营业前,股东们选举了7名代表成立监事会,餐馆的经营情况,樊学锋每个月向监事会汇报一次,接受质疑、监督。但事实是,他的汇报常受到质疑,比如菜买贵了,服务员工资给得太高等,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令他很沮丧。
去年11月,火锅馆面临缴纳新一期租金,需继续众筹资金,此时,各种不满情绪开始爆发,“小伙伴”们不再相互信任,不愉快的情绪快速蔓延,在一些股东的质疑声中,樊学锋交出账薄,股东推选出“清算小组”,众人分钱拆伙。
案例3:100个人的咖啡馆开咖啡馆 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
账簿:前期计划投入100万元,100人众筹,每人投资4800元入股
现状:已经营一年,微盈利,未按预期分红,无一股东表示要退出
发起人@陆骏01总结:众筹模式下开店,要想成功,小伙伴们一定要志同道合,别太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要想做大,制度上必须完善。我们的管理模式是专门建立一个店长管理团队,其他的股东尽量不要参与到店里的管理。
在重庆鲜有的众筹成功案例中,由@陆骏01和@央央央皮发起的咖啡馆,目前已运作近1年,略有盈利,算是运行较为成功的范本。
陆骏说,2013年8月,两人商讨后分别在微博、微信上发出创业计划书,邀请98位“小伙伴”一起来完成这个梦想,每人投资4800元。
这98人所在的平台各异,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指望开咖啡馆挣钱,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个因众筹搭建起来的平台。
陆骏说,作为发起人,他和央央出资与大家相同,但负责管理经营,前期投入预算是100万。之所以没有让小伙伴们加入经营决策,就是避免人多意见多,影响经营。
在咖啡馆经营之初,大家的思维已很统一:盈利点并不在咖啡,咖啡只是一个媒介。“咖啡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会举行创业讲座,对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咖啡馆的100个小伙伴里绝对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甚至有可以合作的项目。”一年运作下来,在咖啡馆内谈成的项目已有好几个。
尽管已略有盈利,但均用于咖啡馆的后期投入,去年12月31日,是原本约定的分红日。但发起人表示,暂不分红,98名小伙伴们表示理解,没有人提出异议,也无一人提出退股。至于原因,股东们都表示,开咖啡馆,就像玩一个集体游戏,让他们耍得很开心。
前不久,陆骏又邀约小伙伴在新牌坊开了一家海鲜烧烤,同样是众筹,生意不错。接下来,他们打算在黄水投资一家客栈,合伙开公司做生意。陆骏说,这些“伙伴”,有的是开咖啡馆认识的,有的是小伙伴们的小伙伴,正如预期,咖啡馆发挥了卖咖啡之外的作用。
—END —
餐饮O2O(微信ID:coffeeo2o):中国餐饮业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的圈子,每天分享餐饮案例、营销干货!用创新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思维改良传统行业,是餐饮老板与从业人员必关注的公众平台。WeMedia联盟成员。
加入餐英圈或寻求采访报道请联系微信:canyin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