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餐厅点完餐,服务员会拿着一个沙漏放在你的桌上并对你说:本店承诺XX分钟内所有菜品上齐,如果在沙漏漏完前菜没有上齐,将免费赠送一份果盘。
沙漏的作用仅仅是计时吗?
沙漏改变了什么?
< class="pgc-img">>沙漏背后的商业逻辑
一、对顾客的承诺
通过沙漏对上菜时间进行约束,一方面是给消费者一个可观望可达到的预期,减少消费者在等待中不确定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商家对顾客的承诺,一个关于上菜时间的契约。如果没有遵守承诺,哪怕是慢了一秒,商家就会对自己进行“惩罚”。
二、改变消费者感知,让顾客看到“进度条”
人们对等待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觉得等待十分钟不算长,有的人觉得等五分钟都不耐烦;不同情境下,对时间长短的感知也不同,比如边吃边聊得很投入的情况下,不会觉得时间长,相反,如果赶时间急于吃完要去做其他事情,则觉得等待的每一秒都是焦灼不安的。这时,沙漏起到一个时间参照物的作用。
通过把时间具体化,一方面可以减缓客人等待期的焦急情绪,使顾客无形中觉得沙漏还没漏完呢所以不会太着急,如果沙子没漏完菜就上了,消费者甚至会觉得菜上的很快。
< class="pgc-img">>另一方面,顾客当然是喜欢优惠的,商家正是体会到了这一点,让顾客“有机会得到优惠”,作为对等待时间过长(沙漏漏完)做出有效补偿,不仅对餐厅的工作效率起到了有效督促,拉近了与顾客的距离,更使顾客因得到了“补偿”而不会对这家店的品牌和服务留下差评。
一个小小的沙漏,让原本可能发生的抱怨和投诉,变成了相对满意。
三、雇佣顾客帮你管理员工,提高翻台率
餐厅通过提高翻台率增加收益,提高餐厅翻台率通常有两个办法:
第一:缩短用餐时间
第二:提高上菜速度
相比缩短顾客用餐时间,上菜速度,是餐厅可控的,也是有效提高翻台率的因素。如果没在预计的时间内上菜,餐厅就给你送盘水果。这水果并不贵重,点个果盘,可能三五十块钱,可这个果盘的成本,也许只有5块或者10块。你用5块或者10块的成本,雇佣了一个顾客成为你的“员工”,来检查这家餐厅的上菜速度。
雇佣客户就是给予一个奖励给他们,让他们来帮你监督员工,从而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的收益。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每一家餐厅的每一个时间点的每一桌菜品的检查率都是100%。这样,餐厅经营的行为指标,就是那个“上菜速度”,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贯彻。
提升员工主动性:沙漏不仅可以准确计时,也是对员工的一种警示,餐厅在使用沙漏后,前厅服务人员怕菜品超时未上出现折扣罚款,便都会很积极主动的去巡视台面了,巡台的次数多了,对顾客服务的主动性自然就上来了。另外巡台时发现有长时间未上的菜品也会主动和厨房沟通,看见出餐口堆菜了,也会主动上前去协助传菜了。
提高出餐效率:看见前厅做了沙漏分工,厨房也对人员做了赏罚制度,厨房员工一是怕超时未上菜出现折扣罚款,二是怕服务员来催菜。所以现在都会通过数据分析,把该做的准备工作都提前准备充足。整个用餐时间段的出餐效率也会提高,顾客满意度就会增加。
上菜速度得到提高,翻台率就会提高;翻台率得到提高,餐厅的经营效率就会提高;经营效率得到提高,餐厅的收入,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沙漏实际上只是餐厅运营的一个切入点,以上餐速度为节点倒逼餐厅整体提高效率。
雇佣客户的其他应用例子:
对服务进行打分:在我们乘坐网约车付款之后,APP会请你对司机的服务态度、车辆整洁情况、驾驶是否平稳、准时等情况做点评,该评分会自动计入司机的星级评定,并影响他们派单待遇等。因此,为获得更高的评价,司机会努力为乘客提供更好地乘车体验,平台通过一个小小的点评,雇用客户来提升了司机的服务水平,而代价可能只是下次打车的一个红包。
启示
当管理成本大于交易成本的时候,这件事情应该交给市场,在企业的外部完成,而不是自己来做。雇佣客户,就是把对员工的管理,变成与客户的交易。
助餐厅已经成为了餐饮行业的一个标志性运营模式,越来越多的餐饮从业者倾向于这种经营方式,自助餐也受到了群众的喜爱。但不标准的行业规范,具有漏洞的计时方式都阻拦了门店进步的脚步,商家很难精确地控制顾客在店用餐的时间,导致许多顾客超出规定用餐时间后依然在门店内用餐,这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门店中等位的顾客,使门店整体上座率下降,那该如何解决这以问题,提高门店营业额?
< class="pgc-img">>
会员管理系统中具有计时消费功能,该功能的作用是在顾客进店消费时为顾客开始计时,商家按照门店运营情况设置用餐时间与收费标准,严格控制顾客的用餐时间,当顾客超时用餐,餐厅也能根据计时功能向顾客收取其应得的费用,减少因超时导致少接待客人带来的损失,通过这种方式管理门店,门店尽可能接待更多的客人,增加门店客流量,增长餐厅的营业额。
商家也能配合会员管理系统其他的功能推广门店,当顾客使用微信会员卡功能扫码注册会员并转发门店信息时,商家可以适当为顾客延长用餐时间。作为顾客,为了有更多的用餐时间,会乐意转发,起到精准引流推广的作用,快速从线上获得更多潜在顾客。
<> 1417 期“
上菜慢、顾客埋怨、员工急眼……很可能是你的餐厅排班出了问题。
本期《开店100问》,就带你看看那些员工少效率高的餐厅,都是怎么“聪明”地排班的?备战小长假,这份排班表你用得着。
”
■餐饮老板内参孟蝶发自上海
先来看两个场景
1
用餐高峰期之前,员工或站或坐、无事可做玩起手机。
2
用餐高峰期,服务员在为一桌客人点单,另外两桌客人呼叫要纸巾、加啤酒,可服务员分身乏术。
很多餐厅都能看到这两个场景。因为餐饮的特殊性,员工真正高效工作的时间,最多也就6个小时,其他时间基本处于待命状态。
员工待命状态时,餐厅付出了人力成本却没有收益。员工超负荷工作时段,又容易造成员工抱怨、服务质量下降、效率降低。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合理的排班系统,可以让员工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工作,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离职率,随之降低企业招聘、培训成本,提高用工效率。
01
|基本姿势|
常见的几种排班制度
▼
一班制:一天内员工同时上班、同时下班。
优点:工作时间内没有交接班。
缺点:工作时长较短,一般适用于后台服务的行政、后勤人员。
两班制或三班制:目前餐厅最常见的一线人员排班制度,员工分成早晚两班或早中晚三班,每班工作8小时。以普通中餐为例,早班主要服务午餐高峰期,晚班主要服务晚餐高峰期,中班在午餐高峰期前到岗,补充服务午晚两餐的高峰。
优点:较好地满足餐厅运营和预准备工作。
缺点:班次增多,需要进行排班整体协调。
平衡式上班制:这种排班方式较灵活,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不一定需要达到8小时,可在一周或一月内调整平衡,平衡后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即可。
优点:人力配备可与工作量相匹配,保证在营业时间内有充足的人力。
缺点:管理较为复杂,员工上下班时间无规律,需要随时进行协调和管理。仅适用于兼职员工或补充服务的员工。
弹性工作制:近几年引入餐饮业的新制度,把员工上班时间分为核心工作时间和弹性时间。核心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到岗,一般是3至4个小时;弹性时间内,员工可在管理人员协调下自由选择上下班时间,两部分时间相加达到8小时即可。
优点:既能满足运营高峰的需求,又给员工足够的时间自由支配。
缺点:管理协调工作量大。
02
|划重点|
教你几个衡量人效的公式
▼
餐饮业所追求的“人效”,较多是在关注“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的常用计算公式为:
云食传媒联合创始人李林虎介绍,中国餐饮企业的管理有不少是借鉴了麦当劳、肯德基的管理模式,而大多数餐饮企业的排班系统也都是从麦肯排班系统演变而来。
尽管目前餐饮业态丰富、品类众多,门店运营时间长短不同,但有基本的排班注意事项是通用的。
点击看大图更清楚哦
首先餐厅要确认岗位标配的数据,一般分为服务组、生产组、管理组,以岗定人。
“以岗定人”,是从运营角度考虑需要哪些流程、哪些岗位,根据运营需要设定岗位,能者上、庸者下,避免员工消极怠工,是一种较为科学、便于管理的用人方法。
而具体排班时,需要参考几项数据——
营业额、客流量(部分餐企还会参考客单价)。根据这几项数据进行排班预估,根据餐厅岗位安排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员工,在恰当的时间和岗位,实现最佳人效、使顾客和员工都满意。
排班管理人员进行营业额和客流量预估时,一般可参考之前三周或四周的数据,结合其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以普通中餐为例,一般以营业额为参考数据进行人均产值(人效)评价:
这个工时还可细化到每个小时,即:
不同餐企、品类的人均产值各有高低,以普通中餐为例,人均产值在75元至100元。
如果低于75元,则人效偏低,可进一步调整排班制度。如果高于100元,则人效较高,需要观察员工是否超负荷工作、是否影响工作效率和状态。
03
手把手教你排班步骤
▼
04
可节省人工成本的小技巧
▼
1、采用分班制度
久如香品牌市场部总监张春云介绍,可以安排员工将每天的工作时间分段,比如午晚餐的歇业时段可以让员工不上班或安排少量员工值班,节省工时。
比如主营午晚餐的中餐、正餐店,在两顿饭时间的歇业时间可以让员工下班休息,保证运营时段及时到岗即可。
2、使用兼职工、小时工作为正式工的补充
比如两班制的餐厅,在午晚餐高峰时可聘请一些兼职工、小时工补充忙时的用工需求。这样既能满足高峰运营所需,又不必增加正式员工所需的劳保和福利待遇。
但使用兼职工、小时工等计时员工需要注意培训,尽量让计时员工也能熟练工作。
如果企业培训能力强,还可以参考麦肯的小时工制度用工。
3、一人多岗
对于按照岗位定员或设备定员的员工,在工作时间有时会出现无事可做的情况,可以考虑一人多岗。
但使用一人多岗时,也要安排轮岗工作学习,掌握一人多用的技巧,进而提高人效的提升,还要注意不同岗位之间的动线,以方便、高效为重。
4、以奖励机制,促使员工主动满负荷工作
通过技术培训和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劳动定额,从而使同样的工作量由较少的人员完成。但要注意员工不可超负荷工作,疲劳作战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真老陕创始人郭青杰说,尤其是快餐类门店,从上午开始运营到晚上打烊,员工很容易疲劳上岗,在制定机制时也要注意分别制定工作量或工作时间的上限和下限。
5、根据客流量错峰上下班
对于生意火爆、全天高效运转的小店,可以选择根据客流量安排员工错峰上下班。
眷茶熙地港店店长安鹏介绍,眷茶的高峰期一般是临近中午持续到接近晚上的时间段,因此店铺采用“每半小时或一小时增加一名到岗员工”的排班方式,员工陆续到岗,工作满8小时后下班,在每天中间时段的客流高峰期保证最充足的人手即可。
你在餐厅排班方面有什么心得?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