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纸筷子加盟骗局
何先生是四川都江堰人,上月底他在某网站看到,位于武昌吴家湾一家名为家佳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发布的消息称,利用废旧报纸做纸筷,不仅投资小,市场前景大,生产出的纸筷,企业还会予以全部回收。
何先生说,该公司让加盟者交纳9600元不等的信誉保证金后,便可提供相应设备和技术。每日可生产15000双纸筷,公司以每双0.06元的价格进行回收。经近20天的考察,何先生夫妻俩于9月19日向该公司交了9600元的加盟费用。
次日,夫妻俩到该公司准备取机器回家时,发现该公司大门紧闭,正当夫妻俩在门外等候时,发现陆续有20多位加盟者赶来。
记者来到位于光谷华乐商务中心1109室的该公司办公室看到,门上已贴上了警方的封条,门前还有4人在此等待,据他们称,他们都是该公司的加盟商,都来自外省,最远的来自西藏。
来自河南的师先生称,他是上月底向该公司交纳的13800元的加盟费,回家见到生产的纸筷与承诺数量不符,便打电话咨询,但公司负责人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便找上了门,不想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师先生称,与他同行的3人已在此等待了两天,他们希望奇迹能出现。大厦内的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此公司是两个月前搬过来的,20日开始大门紧闭,就没看见有人上班了。
据来自江西丰城的王先生介绍,9月初,他在网上了解到,武汉家佳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环保型纸筷子项目正邀请加盟。他来到武汉,在该公司看到了纸筷子样品,公司负责人称,加盟商只负责生产半成品,公司负责回收加工成成品。他于是花1.6万余元签订了加盟合同,但回到江西后,对方答应送到的生产设备却迟迟不见踪影。19日,他拨打该公司电话询问,所有电话均无人接听。
王先生两次来到武汉,才发现公司已人去楼空,被骗的人就他所知有20多人。其中一名湖南投资者已生产了100万双纸筷子半成品,堆在家中不知如何处理。
目前,警方已对此事立案调查,并对外公布了报警电话:027-87801000。受骗者可打87801000报警。
“纸筷加盟”网上泛滥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纸筷加盟”,相关显示有2万多条,不乏各地诚邀加盟的单位。他们大多打出广告称:“利用废纸、书纸、配以无毒类食品添加剂,投资几千元即可生产,纸筷子比传统的木质筷子易降解、环保、成本低、美观、无污染。”
记者在洪山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该公司并没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汇总此案发现,仅一个月时间内,江岸区就查获了3起类似案件,全是纸筷子加工。
而此前,还有更多类似案件,比如宣称可以在废玻璃中提取“铂金硅纱”、进行废旧轮胎翻新等等。不同的转让“技术”,实质是同一个骗局--通过收取高额转让费,并承诺对产品进行回收。
“换汤不换药”,江岸区工商分局球场街工商所副所长欧阳涛称,事实证明,这些骗子正是用同样的伎俩在骗取投资者。
工商调查发现,这些骗子公司的营业执照都办理了变更,是从别的公司买来的。根据法规,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后,营业执照必须变更,比如公司变更了经营范围、更换了法人代表、改变了经营场所等等。但执照变更时不会更改公司的成立日期,这就是一些公司宣称公司是‘老店’的理由,江岸区工商分局宣传中心主任科员高峰解释,从公司的营业资格上看,这些公司是合法的。
披着合法的外衣,这些公司的骗局还需要以下几个道具:一个豪华的办公场所、一个网络上发布招商广告、一个忙碌的生产基地。工商人员总结,受骗者缴第一笔钱,到举报受骗有个时间差,骗子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差,成功骗到了钱。
识别骗局要注意这几点
工商部门透露,通过这几起案件,武汉市工商部门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执照变更的公司。对于投资者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工商部门提醒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查询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变更情况,对于有过营业执照变更,且转让类似新技术的公司,要特别留意。二、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高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
工商部门表示,纸筷子的废纸中含有油墨、铅等有害成份,做出的筷子很难达到安全卫生标准。根本不具备成熟的销售市场。
报见习记者 孙鹏 辛愿 记者 刘居星
吴鑫成了“网红”,靠的是祖传的手艺。
4月27日中午,天下着雨。开在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北路的“吴鑫米皮店”里坐满了人,门外还围着一群要打包的顾客。
“天气好的话,能排十几米长的队。”说话的正是吴鑫。这个1990年出生的小伙儿是吴家米皮第三代传人,浓眉大眼,留着寸头。他熟练地抓起一把米皮放碗里,加入豆芽,调上盐、醋和自家配制的调料水,另揪起一小撮米皮蘸上辣椒油放进碗里,不到15秒,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米皮就制作完成了。
因为是开了30多年的老店,来的大多是回头客。
每个人口味不同,咸淡几分、蒜水用量、辣多辣少,吴鑫有条不紊、精准操作,总能让顾客满意。“吴鑫家的米皮,辣椒油香气逼人,口感爽滑、劲道。”挑起一筷子裹满红油的米皮,顾客陈先生吃得津津有味。
“有位80多岁的老先生,家住凤城十二路,每周都要坐车来吃两三次……”吴鑫的父亲吴选选说起店里许多老顾客,满是自豪。他说,好口碑不仅留住了老顾客,也引来了慕名前往的新顾客,平时一天能卖近千碗。
“大街小巷开的米皮店不少,许多店没过几年就关的关、搬的搬。”吴选选说,“我们米皮店做了30年,火了30年,靠的是手艺,更是诚实和本分。”
1984年,吴选选的父亲从老家原户县秦渡镇来到西安城墙边的建东街。一张刷蓝漆的桌子,两条长凳,沿街的米皮生意便开张了。
制作米皮从半夜开始。为了保证质量和口感,老父亲每天半夜开始磨浆、上屉,天不亮就出摊儿,切条儿、拌料。好手艺征服了附近居民和过往人群的味蕾,生意渐好。他信心更足,盘下个门面房,开启了创业之路。
20世纪90年代,吴选选正式接管店面。“要做生意先做人。做餐饮是个良心活儿,要用真材实料,不能掺假。”父亲回乡前再三叮嘱的话让他至今难忘。
吴选选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买最好的米,用优质的油,辣子用新疆的头茬辣子……算下来,材料费比别家高了一到两成,但米皮的价钱还要亲民。”吴选选常说,“有舍才有得嘛!”
“泡米、打浆、烫、蒸……做米皮的每一环节,都得盯紧。”父辈的教导吴鑫一直铭记在心,他说,为保证口感,吴家人始终坚持现磨、现蒸,保证了米皮的新鲜度和口感。
父辈撑起了“露天摊子”,走过磨盘碾米、打浆、烧柴火、烧煤疙瘩的时代,打造了“金字招牌”。代代传承的不仅是好手艺,更是好家风。如今,在各大网络平台,“吴鑫米皮店”位列同类型餐饮店前几位,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30多年,什么都变了,唯有初心不变。“如今的幸福日子,都是父辈用辛苦换来的。”吴鑫感慨,“我赶上了好时代,更要经营好店面,将吴家米皮打造成西安的一张‘餐饮名片’。”
作者:刘居星
来源: 陕西日报
12月28日晚,何先生和朋友到昆明金马碧鸡坊附近的一家火锅店吃饭,当饭吃到一半时,突然在一盘茴香的叶子上发现沾有泥巴……随后他向商家提出了5倍赔偿的要求。
”
顾客:吃到泥巴以后身体出问题谁来负责?
何先生说,“当天晚上我们来吃火锅,吃到一半时,突然看到那个茴香叶子上有一大坨泥巴,我们就跟工作人员反映,他们也承认是工作失误,和我们说,吃多少退多少。但问题是,我们吃了万一回去出了什么事,谁来负责?”
何先生表示,现在他的诉求就是,要么店家带他和朋友去做个检查,因为隔壁就是医院,要么就5倍进行赔偿,因为担心身体以后出问题。
火锅店:要求餐费的5倍赔偿有点过高
对此,火锅店领班经理告诉记者,事发后他们已第一时间向顾客赔礼道歉,并提出了相应赔偿方案,可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我们当时就跟客人诚恳地道歉了,说对不起,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工作失误造成的,然后为了表示我们的歉意,他这一单消费总共300多元,我们全免单。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客人不同意,要求要餐费的5倍进行赔偿,我觉得这有点过高了。”
双方协商未果,火锅店报警
记者看到,从商家打印的当晚的消费小票显示,何先生这一餐消费共327元。
随后,商家向记者出示了店内监控画面,监控显示,何先生一行用餐近一个小时后,一名穿黑羽绒服的女士才开始向锅里下茴香,随后发现一根茴香叶子上沾着泥土。
何先生接过来在桌上抖落了几下泥土,随后便招呼服务员过来处理,之后几名食客就再也没有动过筷子。
记者对话何先生:
“那个茴香你们煮了之后吃了吗?”
“吃了嘛。”
“那就是下锅以后,你们发现泥土后还吃了?”
“没有,没有。”
因双方最终未能协商达成一致,僵持不下,火锅店工作人员报了警。随后,辖区民警赶到现场进行调解。
来源:80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