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35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曾经红极一时的火锅顶流选手
正在大规模闭店
前几天,谭鸭血“一年闭店超百家”的词条登上了热搜。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
谭鸭血今年年初在全国有654家门店,到了今年8月31日,谭鸭血在全国的在营门店则变成了545家,这意味着,在这短短一年中,谭鸭血就关掉了百余家门店。
目前谭鸭血北京、上海、广州的在营门店分别为9家、8家和3家。
遥想当年,和谭鸭血能够一争高下、同样有着明星效应加持的“初代顶流网红火锅”贤合庄,现如今维持着龟速的开店量、惊人的闭店量,且在北上广都已没有了踪迹。
在一线城市收缩更快速的是贤合庄。贤合庄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拓店700家,开店速度、开店规模一度在业内甩了其他品牌一大截。就在去年中旬,贤合庄全国闭店数已经超过了270家,占总门店数的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贤合庄门店数量仅为167家,在北京的门店全部关闭,闭店率已经达到了70%,贤合庄一线城市只剩下了1家。
再来看这些品牌近几年的开店速度: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批顶着各种明星光环的火锅品牌,在2020、2021年前后,新增开店数量开始大幅下降,有的品牌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
败退一线
初代顶流火锅来到县城
初代顶流火锅大批量闭店,开店速度骤降,但开店的步伐倒是没停下来,缓缓地、缓缓地,还在开店。
相关数据显示,谭鸭血2019年开店数量300余家,2020年200余家,2021年100余家,2022年数十家,今年截至9月,也开了数十家。
根据品牌最新的开店情况,以及品牌现有门店位置信息占比显示,三四五线城市的加盟商占比越来越重,这些品牌大有向县城蔓延的趋势。
县城会接纳他们吗?县城会让它们再度红火吗?
回答这个问题,要溯源初代顶流火锅的流量。初代顶流的红火和明星是分不开的。
无论是“明星开的”,还是“明星助阵”,或者是“明星参演的影视剧拍摄场地”,都在为火锅店引流,给火锅店镀了一层光环。这些火锅店,让消费者乃至加盟商认为,自己和屏幕中遥不可及的人,生命中有了一个交点。这无疑是一个动人的心灵体验。
但火锅还得要吃。品牌本身欠缺内里,餐饮干不好,吸引不了消费者复购,品牌加上广撒网的加盟门店没有办法请明星持续到店、甚至是全国巡店“加持”这个动人的心灵体验,光环注定只能是存在于一段时间。
一线、新一线城市大有火锅品牌在,失去了光环的初代顶流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于是奔走四五线城市、走到县城乡镇,去下沉市场开店。
但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会“养着”这些初代顶流火锅品牌们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初代顶流网红进入下沉市场,最理想的路也许就是把当年在一二线的路重走一次,但这已经不太可能实现。
对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来说,初代顶流火锅的明星效应存在,很多人愿意“吃一次”“试一试”。
小红书上一些消费者打卡了县城第一家火锅店,觉得非常开心,“过生日有表演,也感受到海底捞的快乐”。也有消费者表示,“服务员超级激情,社恐的我瑟瑟发抖,太好玩了”。
4月,谭鸭血开到山东德州乐陵时,就有消费者表示“乐陵终于有个正儿八经连锁火锅品牌了”,开心。很多县城消费者乐于尝试,但县城消费者并不买单谭鸭血在一线城市的规则。
有人说,“能预定和不能预订先告诉人家,别说来了就吃,结果等了好几桌”。
消费者更计较的是价格。有人说“去过一次,除了贵没毛病”;有人说,“昨天刚吃的,还可以,就是价格接受不了,俩人259”;有人说,“本来代金券可以叠加使用,店家出尔反尔后悔了,搞不起就不要搞”。
数据显示,这家谭鸭血老火锅人均价格约为100元,和它当年在一线的价格相比,这个价格更低了,但对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在消费更加理智审慎的时期,100元的人均,依旧没有优势。
对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来说,初代顶流火锅,依旧是高客单。谭鸭血们如果依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其他火锅品牌的“缝合怪”。在下沉市场,它最大竞争力恐怕还只能靠产品稀缺性和还算可以的第三空间,但这能解决复购问题吗?
很难。
今年的火锅
其实挺难
如果问一个从未开过餐饮店的小白,圆他一个餐厅梦的话,他的答案一定是:开一家火锅/奶茶/烘焙店。
这和我们之前同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聊到的情况也基本吻合:“奶茶机、咖啡机回收的最多,然后就是火锅设备,但火锅设备回收对于老板来说最不划算,折损率高,二手的电磁炉、桌椅板凳啥的几乎卖不上什么价钱,远不如正品的咖啡机……”
但从今年上半年的开店量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开火锅店的人少了。
如果把今年的数据和去年相比能看出来,今年作为餐饮爆发量猛增的一年,火锅这个万亿级的赛道截至目前新增开店量为4.9万家,按照这个增速,可以大胆预测整体开店量将远小于去年。
但在闭店量方面,今年闭店量已经超过了五分一,也就意味着今年新开的店里面每五家店,已经有一家倒闭,处于“注销/经营异常”的状态。去年一年火锅赛道的闭店率仅为八分之一。
融资情况也能反应一二。
2023年,火锅赛道还未发生过一起融资事件。虽说今年餐饮整体融资的热闹程度不及去年、前年,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资本更青睐于小吃、茶饮、咖啡赛道。有投资人士表示:“我们较为关注单店模型较小、能打开下沉市场,且产品能够高度标准化的品类。”
是火锅赛道不吃香了吗?
这个结论似乎也太过于武断。海底捞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8.9亿元,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创上半年业绩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还有火锅新秀“怂火锅”,在今年上半年以43家门店,创造了3.5亿收入。
火锅界的老大哥海底捞,还在稳坐钓鱼台,并重开了曾经因为业绩疲软被迫关停的门店;九毛九也给出了今年预计新增30-10家门店的开店计划;还有朱光玉、后火锅、萍姐等一众品牌在外部环境艰难的情况下依旧在强势增长。
火锅赛道火热依旧,只不过在整体的趋势影响下,处于“过饱和”状态。
说人话就是,只有“卷王”才能被看到,才能卷出头。海底捞卷服务;怂火锅卷情绪;朱光玉、后火锅、萍姐卷场景、卷氛围,线下几乎每个经营的不错的火锅品牌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
曾经依靠着明星效应火起来、增速飞快,但没有扎稳根基的网红火锅们,在失去了明星光环后品牌依靠什么扎根,又能在低线城市、在县城扎根,重燃当年的辉煌吗?
答案呼之欲出。
< class="pgc-img">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上海又有一家网红火锅店,撑不住了。
2024年已过半,却没有迎来餐饮人想象的行业暖冬,房地产下行和宏观经济陷入结构性问题,越来越多人开始捂紧钱包。
传统餐饮业面临着经济环境的挑战,网红类餐饮周期的消费也越来越短,一批又一批品牌开始倒下,消失在餐饮洪流中。
曾经的排队网红“熊猫老灶火锅”,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根据媒体报道,今年内熊猫老灶火锅已经接连关闭了在上海的6家门店,如今仅剩下G60科创云廊店和七宝店这两家门店在正常营业,而这两家门店是加盟店,其余关闭的都是直营店。
2016年6月,熊猫老灶火锅在上海的延安西路开出首家门店,以国宝熊猫的形象面世。
作为一家开业即网红、连续四年稳坐点评榜前三的火锅店,上海的时髦精们也曾为它排过长队,有人曾为它排了5个小时。
火爆的时候,甚至在寒冷的冬夜,凌晨时刻的店门前也依然围满了人。
当时媒体给到的宣传文案是“每天叫号500多个,排队排到凌晨3点”,是名副其实的“沪上火锅顶流”。
而且这家网红火锅店也深受明星追捧,龚俊、张艺兴、吴尊、蔡依林、邹市明……都对它家的火锅品质赞誉有加!
可以说,其影响力早就传遍大半个娱乐圈和沪圈了。
然而,不禁让人疑惑,这个曾经大排长龙的网红“熊猫老灶火锅”,能够在上海这个网红频出的地方经营8年,也算是有点实力在的,其也被消费者称为是“定西路最坚挺的火锅店”,如今怎么就悄然落幕了呢?
直营门店全关
被曝欠薪、企业法人被限高
一个餐饮品牌落寞,终究是离不开两个原因:一个是赚不到钱,一个是没有客流。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显示出危机的信号,就是从发不出工资、?企业面临风险提示开始。
发不出工资,意味着企业现金流出现断裂。
在大众点评的评论区里,熊猫老灶火锅(商家)在一条回复提到了“老板两个月没发工资”。
很显然,熊猫老灶火锅的经营和资金已经出现困难了。
此外,在企查查APP查阅显示,上海熊猫老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30日,由上海福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
今年7月1日,公司被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目前该企业自身风险2条、关联风险9条,企业法人丁飞也被限制高消费。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餐饮消费降级了,餐饮企业经营都比较艰难。而餐饮之间的价格战,也同样在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
价格越来越低,留给企业降本增效的空间就越来越少,然而房租和人力成本一点没有减少,甚至还在上涨。
实际上,熊猫老灶火锅的经营模式相比较其他传统火锅品牌来说,其盈利能力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
因为熊猫老灶火锅是在火锅的模式上加入了“酒饮”的消费场景,“酒水多过菜品”是店内一大特点,PLUS版的酒柜摆满了多达300种精酿啤酒,意在打造一个全天候的娱乐场所。
吃完火锅,就可以在吧台喝酒嗨到深夜,每晚7点半左右,圆滚滚的熊猫还会在店里跟随着音乐热舞,并且随机与顾客进行互动,又燃又有趣,可谓是把年轻人的喜好都拿捏住了。
不仅如此,店面的风格设计也是采用了潮酷风,呈现出满满的时尚感,拍照非常出片,赚足了眼球。
因此,对于追求新鲜感和独特体验的年轻人来说,熊猫老灶火锅逐渐成为他们打卡、po图、晒圈的新地标。
靠着这股人气,其一度登上了“2020年大众点评必吃榜”,而且是上海川渝火锅唯一一家上榜店铺!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火锅+”的模式,导致熊猫老灶火锅会比其他传统火锅付出更多的成本支出。
因此,在后续的运营里,熊猫老灶火锅就已经把熊猫互动环节给取消了。
就有网友称,“从熊猫每晚出来互动,到很久不见熊猫的踪影,吧台常客一声叹息。”
而且熊猫老灶火锅的选址都是身价不菲的地段里,这些地方对于门店的租金门槛要求较高,装修的成本也很高。
此外熊猫老灶火锅的门店基本都是几百平米的大店,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方,光是租金都要烧出去几十万。
所以,如果一旦客流阻断,就相当于烧了粮仓。
更何况,熊猫老灶火锅还玩上了“夜场时段”,这就意味着客人的用餐时间会延长,导致翻台率降低。
餐饮行业,翻台率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餐厅的运营效益和效益增长,但是熊猫老灶火锅却巴不得让顾客停留的时间更久。
此外,熊猫老灶火锅还被曝出过食品安全事件。
2020年的时候,一个电竞战队4天内2次在熊猫老灶火锅的底料中发现蠕动的活虫,他们要求店家赔偿,却遭到店家拒绝,老板报警称他们为职业敲诈团队。
最后,请了闵行区爱卫办专家指导后,老板才承认活虫确实是来自于火锅底料中的花椒,并在协商现场向战队道歉,同时表示愿意支付14700元作为赔偿。
此后,消费者便调侃熊猫老灶火锅为“蛆动力火锅”,口碑一落千丈。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发现消费者的评价也基本一致,“又贵又难吃,品控还很差”。
毫不例外,网红店的惯例都会出现“不好吃”的声音。
只能说,成也网红,衰也网红。网红,就要面临更多严苛的目光。
火锅作为最没有含金量的餐饮品类,没有特色就很难打出差异化,市面上火锅品牌实在是太多了。
“定西路那家旁边的鸿姐常年排队,这家店一个人也没有。”
火锅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是自然结果。
就像这位网友说的那样,“倒了也是市场选择”。
网红餐厅,开始接连倒闭了
无独有偶,熊猫老灶火锅直营门店全关的处境,只是当下火锅行业的缩影。
据企查查数据则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火锅相关企业1.14万家,期间注销吊销企业数量1.27万家。
近日,一家网红火锅名为“就是泰Just Thai泰式火锅”(下称Just Thai)也被曝出其在上海的8家门店全部关闭。
巅峰时期,Just Thai也红极一时,日均排队3小时,上海人排队抢着去吃,而且在2017-2023年还连续7年蝉联上海必吃榜。
这家源自泰国的网红火锅品牌,在上海待了9年时间,也被淘汰出局,可见当下的火锅赛道有多难。
别说小玩家了,就连背靠资本的大玩家也玩不下去了。
去年年底,由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创办的“谢谢锅”位于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的门店,已经全部显示“歇业关闭”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凑凑火锅的成功案例在,谢谢锅一度还获得过红杉资本的10亿元融资,风头无两的谢谢锅,让创始人豪言要在一年内开出50家以上的门店。
只可惜,面世不到三年就悄然落幕,50家门店的豪言壮志也早已被市场击碎了。
发迹于成都的谭鸭血老火锅,创立于2018年1月,其靠着这锅鸭血收割了半个娱乐圈,连李易峰、谢娜等明星都曾来打过卡。
依靠着明星效应,谭鸭血老火锅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打卡,如今也早已失去了流量,“明星效应”消退后,其在全国各地开始大幅收缩门店,一年内就关掉了超百家店。
这些品牌败退市场不是孤例,火锅是最容易复制的餐饮业,同时也是倒闭的重灾区之一,去年全年,火锅餐饮相关企业就注销了超3万家。
消费降级下,餐饮老板笑不出来
今年以来,火锅赛道也开“卷”了,呷哺呷哺、楠火锅、怂火锅等一众火锅巨头品牌开始纷纷调价。
怂火锅喊出“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等口号、呷哺呷哺也宣布套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海底捞更是推出了子品牌“嗨捞”,客单价只有80元左右,主打性价比,近日更是把客单价进一步调低到了60元……
这些火锅巨头品牌在供应链上有优势,起码在成本上可以控制,赚的少一点也能维持。但是小玩家没有这个能力,降价了自己就亏钱,但如果降不下来价格,那就没有人消费,最后的结果就是倒闭退场。
内卷越来越严重的火锅赛道,让很多竞争力不足的品牌提前出局,很多跨行入局火锅创业的小白,没有经验,遇上了大环境不好,更是遭到了重创,把多年积攒的钱都亏没了。
消费降级下,餐饮老板被卷哭了,而在餐饮行业里,真正稳赚不赔的,只有房东。
您吃过“熊猫老灶火锅”吗?对于频频上演的网红“闭店潮”,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 老绿豆
编辑 | 商将锦囊
各位爱吃火锅的朋友肯定尝试过潮汕火锅这个品类,和传统的川辣火锅不同,潮汕牛肉火锅主打一个鲜香。
靠着这种差异化,潮汕火锅在2015年前后一度拥有不亚于川辣火锅的受众。但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潮汕火锅却迎来了倒闭大潮,如今的倒闭率达到了触目惊心的40%。
那么潮汕火锅在十年前是如何异军突起,成为火锅新秀的?如今的潮汕火锅为何没能保持住当年的地位呢?本期商将锦囊就来带大家走进潮汕火锅背后的发展故事。
< class="pgc-img">>群龙无首的潮汕火锅
潮汕火锅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品牌,而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美食。中国的潮汕火锅品牌极多,单算连锁品牌的话就有上百家。
凭借着特色的牛肉丸、牛肉片等菜品,潮汕火锅一直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火锅品类之一,潮汕火锅的崛起得从2010年说起。
当时中国的火锅连锁行业随着海底捞的崛起进入了新篇章,各大火锅品类都搞起了连锁,潮汕牛肉火锅自然不甘落伍,各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潮汕火锅一直有个问题,就是始终没能诞生一家鹤立鸡群的品牌。在潮汕火锅的巅峰期,全国总共有上万家潮汕火锅门店。
< class="pgc-img">>其中品牌影响力较大的有牛很鲜、大吉利、大牛潮等品牌,各位看了这些名字以后作何感想,是不是都没什么存在感?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潮汕火锅巅峰期门店数量庞大,但始终缺乏一个影响力覆盖全国的品牌,都是中小品牌和个体门店占据主流,这正是日后潮汕火锅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到2020年是潮汕火锅发展的黄金时代,期间海底捞等品牌巨头四处扩张,也没影响到潮汕火锅的辉煌。直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给了盛极一时的潮汕火锅致命一击。
这些潮汕火锅在疫情时期的表现,只能用一团乱麻来形容。
< class="pgc-img">>供应物流天然劣势
20年的疫情对于火锅行业的打击是一视同仁的,潮汕火锅并没有因为来自潮汕而损失更为严重,但在应对疫情的时候,这些潮汕火锅的表现实在惨不忍睹。
咱们先从正面例子说事,海底捞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及时开发了线上业务分担压力,但这些潮汕火锅玩不起这种操作,原因正是咱们之前提到过的缺乏强影响力的品牌。
海底捞能做线上外卖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工厂,随时能调集资源搞出适用于外卖甚至是自热的火锅产品。
而这些潮汕火锅里规模最大的连十亿级别都不到,别说做外卖产品了,大部分潮汕火锅甚至都没有专门的供应链,因此根本无心无力发展线上和外卖业务。
< class="pgc-img">>既然搞不了外卖来分担压力,潮汕火锅也应该拿出一些节流的手段吧,但这些潮汕火锅却连节流也无从下手。
其原因也很无奈,潮汕火锅对于食材的要求很高,不少牛肉丸甚至得专门从潮州运过来,这就造成了潮汕火锅的食材成本是很难压下去的。
总之,在食材、线上业务接连碰壁后,潮汕火锅在疫情期间普遍极为凄惨,只能被动亏损直到倒闭,少部分底子厚的顺利熬到了2023年也是元气大伤。
2023年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后,中国的餐饮行业明显回暖,不少新晋的餐饮品牌都是在这个空档抓住机遇崛起的。
按理说潮汕火锅也应该及时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才对,但偏偏是在这个餐饮行业回暖的档口,潮汕火锅们倒闭的势头却还在继续。
< class="pgc-img">>东山再起仍有机会
2023年年末,全国的各类潮汕火锅门店倒闭数量破千,在一年里就把倒闭率给拉高了10个百分点,比在疫情时期倒闭的还多。
调查发现不少潮汕火锅倒闭的原因,是老板直接放弃潮汕火锅,转型做传统火锅去了。潮汕火锅靠着独特的味道在全国的受众不少,但阻止它做大做强的原罪,正是它的味道。
为了搞清楚潮汕火锅和传统火锅究竟差在哪里,我们不妨对其元素进行一一比对。首先是食材,传统火锅的食材涵盖极广,但有个共同特征就是普适。
论是肥牛卷、牛肚还是鸭血,火锅常见的菜品在全国到处都买得到,大品牌也能搞半成品供应全国门店,但潮汕火锅不行。
< class="pgc-img">>潮汕火锅的招牌产品就是牛肉丸,这种牛肉丸必须是鲜肉手打,如果使用半成品冻货,口感就会大打折扣。拳头产品无法大规模量产成为了潮汕火锅难以做大的第一个原罪。
第二个原罪就是口味,潮汕火锅的口味只有清淡的咸鲜口,如果用了麻辣、酸汤等锅底,潮汕火锅的特色牛肉就很难品尝出食材原本的鲜味。
但限制口味就意味着限制受众,并且咸鲜清淡也不是潮汕火锅的专利,2021年后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在菌菇、清汤锅底的技术上革新,进一步挤压了潮汕火锅的生存空间。
总之,潮汕火锅在标准化方面赶不上传统火锅,在口味方面的优势也在逐渐丧失,并且始终缺乏一个影响力足够大的品牌,这才造就了如今的没落。
< class="pgc-img">>不过潮汕火锅或许难以问鼎龙头,但它的生命力却特别顽强。如今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有潮汕火锅的身影,他们可能是个体户、小连锁品牌,虽然巅峰不再却从未断绝。
因此,如果未来潮汕火锅能在产品和供应的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出既能保证口感,又可以大规模生产和长距离运输的半成品,潮汕火锅就依然有机会东山再起。
各位喜欢吃潮汕火锅吗?你认为潮汕火锅和传统火锅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