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随着不少感染新冠病毒的市民转阴,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不少重点商圈的餐厅迎来了消费小高峰,一些餐厅在饭点时等位甚至超过四五十桌。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各类餐厅是否已正式迎来春天?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如何能够更好地提振信心,向好发展?
△某餐厅门口等位的人已经排起长队
正值周末下午5点多,北京南四环附近的大型商圈内的许多餐厅门口,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
记者:是要等位吗?
餐厅服务员:两位的话69桌,大概得两个小时。
记者:这两天都这样吗?
餐厅服务员:对,都这样。
记者:如果我们打包带走的话呢?
餐厅服务员:我们现在没法打包,时间太久了,你得等40分钟。
△一餐厅内座无虚席
一家网红餐厅的工作人员说,下午4点放号,当天200个号早就已经发完。另一家餐厅说,周末两天都是这样的情况。
记者:两位要等多久?
餐厅服务员:前面还有74个号,最低得两小时以上。
记者:是这两天都这么火还是?
餐厅服务员:周六日。前面不是,咱们这边也是刚恢复。
下午6点刚过,两个从下午3点50分就等在餐厅门口的女孩终于叫到了号,可以进店用餐。
记者:你们等多久?
消费者:我们从(下午)4点多就拿号了,4点他们放号,然后5点开始喊号,3点50来拿的号。
△北京某商圈商场中人流逐渐回升
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一家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厅不能预订。
记者:比如说像昨天,到晚餐的话要等多久?
餐厅工作人员:如果说你是7点多的话,肯定要等好久的。昨天是7点就开始等位了,因为这两天节假日。
在北京生活的尹佳(化名)告诉中国之声记者,自己周六时与朋友一起约在王府井吃饭,基本上餐厅也都要等位。
尹佳:昨天我是跟朋友一起去吃涮肉,本来想人应该比较少,因为刚刚才过了这一波,但是没想到人还挺多的,大家都在门口排队,我们当时吃完其实都到8点半了,但是我看门口还是排了很多人,大概有坐两排这样子。
重点商圈的餐饮业热度不减的重要原因,主要是12月20日开始,北京的多个商场发布通知,餐饮堂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政策放松的第一个周末,叠加不少中招新冠病毒的市民已顺利“转阴”的因素,消费力逐渐回升。
尹佳:正好周末,然后朋友们也都阳过了,所以我们就会在周末出去聚餐。昨天王府井的餐厅都挺满的,因为本身想去商场里面吃,但是商场里面人太多了,所以最后又到外面去找了其他的餐厅吃。我觉得还好,因为全程也会做一些防护,除了在饭桌上一起吃饭,只要保证自己身边的朋友已经转阴了,然后我觉得还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不过,对于非重点商圈以外的餐厅来说,复苏显然还需要时间。一家热门东北菜馆的老板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周末堂食生意确实较前一段时间有所回升,但离疫情影响之前,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北方,冬季是火锅的消费旺季,东北四环某知名火锅店以往这个时候经常一位难求,昨天下午,该店经理告诉记者,从店铺自身的情况看,目前也刚刚恢复了七成左右。
火锅店经理:昨天、前天稍微好一点,可能到了七成左右,按平时来讲也就七成左右,但是你看今天,上午现在都这个点了,我们两个店,咱们三里屯这个店还是两年的新店就不说了,霄云路那是七年的老店了,现在只有一桌。因为在我们有订餐的时候,可以预感得到。怎么说,餐饮行当算能见到曙光了,包括通过了解我们的同行,都要过完年以后,餐饮才会真正的慢慢的回升回来。
对于北京的餐饮行业来说,复苏还需要等待时间。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表示,与以往的政策性限制不同,如今餐饮行业更多地会面临来自于人们自身消费信心的影响,未来仍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面对周期性变化。
“政策上的限制是已经放开了,大家还是很期待消费能够很快恢复。比如说(疫情)高峰期的时候,可能很多居家的,他是没办法出来消费的;转阴了之后,只要这种社会活动多了,对整个餐饮链来说,它一定会带来更多的这种需求。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我觉得还是需要做好防护工作,不管是对消费者也好,对员工也好,都是一种保护。何时能够恢复到疫情前,我觉得还是需要挺长一段时间的,可以乐观地去预期未来这种前景,但是也是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未来主要的限制主要就是疫情,如果是属于一轮一轮的话,可能会对整个餐饮业也会产生这种周期性的影响。”赵京桥表示。
家统计局近日公布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显著。3月份的餐饮收入3964亿元,增长6.9%,1—3月份的餐饮收入13445亿元,增长10.8%。
从去年开始,餐饮行业的收入增幅就在所有社会消费品中位于前列,不过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疫情后我国的餐饮消费已现“K形分化”。
客流营收持续回暖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餐饮企业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不少餐饮企业的客流量或营收同比去年都有所上升。
比如2024年一季度,全聚德(002186.SZ)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11.99%;归母净利润1530.71万元,同比增长66.85%。
去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全聚德在财报中称,2024年餐饮业持续回暖向好,消费活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餐饮门店春节期间收入同比增长 32.6%,接待消费者28.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7%。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共同满足消费者多场景、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西安饮食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报告则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亏损2993万元,但同比收窄3.83%。
除了以上2家A股上市公司以外,第一财经记者从西贝集团了解到,今年3月份,西贝整体客流和营收平稳向好,部分门店与去年比增幅显著,例如北京四元桥家乐福店营收同比增长48%、合肥万象城店客流同比增长43%。不过今年3月份,客单价和高峰消费时段平均等位时间基本与去年持平。
海底捞北京合生汇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过完年到现在,店里一直都很忙,再加上我们门店周围的商超、办公楼、居民区也多,顾客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工作日正常每天接待量在300桌左右,节假日周末我们每天的接待量都要超过500桌。今年到店吃火锅的顾客明显比去年多,人流量回来了,人气旺了。”
一家连锁港式茶餐厅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整个品牌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比2023年的数据好很多。“而且由于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和深圳口岸才全面开放,所以2024年一季度广东深圳地区门店的业绩增长率比北方城市高不少。”
中端餐饮被挤压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的情况不理想。
一位在湘菜、粤菜品牌都工作过的资深餐饮人士和记者谈及了他的观察:“今年高端餐饮不差,因为高端商务宴请还是较多的,被挤压的主要是中间档位的品牌,一些消费者可能会用大众餐饮品牌来作为替代品。”
从一季度的市场情况来看,人均消费在二三百元的中端餐饮日子确实不那么好过。近日,一家人均消费约为320元的海鲜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门店以前一个月能做350万左右的营业额,现在只能做到250万元。”另一家人均消费约为222元的苏浙菜员工则表示:“生意比去年下滑20%。”甚至还有一家人均消费约为276元的私营浙菜馆老板表示:“我们马上倒闭了。”
事实上早在2023年,这个趋势已经显现。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餐饮业消费已经显现出“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消费者对高性价比有着极致追求。我国的餐饮消费呈现出了“K形分化”,即一端向上探顶,一端往下坠落的分化走势,主张高端、差异化与主打刚需、价低质优的企业有较大机会承接住时代的红利。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年五一假期,居民消费热情高涨,据商务部监测,“五一”假期首日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6.9%。美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增长92%,部分餐厅重现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的火热态势。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本次五一假期是防疫政策优化之后除了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长假,天气也回暖了,正好是外出旅游的黄金时期。不管是旅游还是餐饮,都基本恢复到了甚至超过2019年五一假期的状态。根本原因是消费者被禁锢了三年的消费的需求得到了释放。”
从各个餐饮品牌的数据来看,今年五一假期的客流量确实同比去年得到了极大增长。
五一假期,鲍鱼红烧肉、油爆虾、响油鳝丝……位于上海漫乐城的大众点评必吃榜餐厅“兴兴·海派本帮菜”内,一道道老上海风味佳肴被呈上餐桌,往来食客络绎不绝,人气火爆。
“不仅是店内的餐位,店外的外摆位也都全部坐满,许多食客都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的。”餐厅负责人鲍永丽说,为了迎接五一,餐厅提前在食材和人力上都做了额外准备。
海底捞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门店共计接待顾客近530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约65%,同比上周同期增长约80%。
除线下门店火爆外,海底捞外送也迎来了增长高峰期。仅5月1日当天,全海底捞国线上外卖订单量环比上周一上升68.8%,外卖收入环比上周一上升81.3%;其中大额订单数量增长尤为显著,4月28日-5月1日四天,环比上月增幅超过45%,新品在外卖订单中也有着亮眼表现。“今年不少消费者选择城市郊旅露营或组织家人聚餐,这让聚会型外送需求大大增加”,海底捞社区营运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五一期间,另一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品牌,不是指上市公司)迎来营收客流双增长,营收同比2022年增长180%,累计23家餐厅突破历史销售纪录。在储值方面,呷哺呷哺也迎来五一火爆假期经济,储值金额2500万,同比2022年增长120%。
五一假期,呷哺呷哺新开及焕新店19家,新餐厅均呈爆单状况,以北京六里桥和谐广场店为例,开业当日的翻台率高达17.5翻。该店营运经理罗晓霞告诉记者,该店为商圈平移的焕新店,五一期间随商场一同开业,“当天10点就开始排队取号,从11点进店营业开始,基本上一整天都呈排队状态,好多消费者等不了堂食就直接外带回家就餐了。”
西贝莜面村多家门店也在用餐高峰期出现排队情况。以西贝莜面村北京六里桥旗舰店为例,五一期间51个包间全部预订满,4.29-5.2号用餐高峰期间,散台也都在排队,平均等位时长在20-30分钟。
来自湖南的湘菜品牌费大厨也在五一假期迎来了就餐高峰。“现在2人位前面还需要等候300桌,您可以先取个号!”五一假期,记者探访了费大厨辣椒炒肉位于广州正佳广场的首店。这家来自湖南本土的湘菜餐厅刚一开业便大受欢迎。下午4点,距开餐还有1个小时,记者在餐厅门口看到,排队等候取号的队伍在商场内已绵延数百米,现场人气火爆。这家新店的顾客连续12小时排队不间断。
据商家介绍,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正佳广场的费大厨辣椒炒肉广州首店共开启40余张台,每天取号1000多桌,餐厅翻台率达到了1200%。从开餐到闭店,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顾客连续12小时排队不间断。
新式茶饮品牌同样也在五一假期迎来了消费热。今年喜茶全国众多门店销量增长超过500%。而同比2019年五一假期,今年喜茶部分门店销量增长了超100%。奈雪的茶5天销售额破亿,共售出近600万杯茶饮,全国门店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达120%,部分门店增长超800%。5月1日当天,记者在上海比斯特购物村奈雪门店看到,中午两点多下单已经需要等待近80杯,家住附近的杨小姐表示,假期这几天这家店都是爆单状态,“往常我都是下外卖单,这几天为了能快点喝上,我都是走过来到店自取。”
“如今餐饮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升很快,假期前大部分餐企就开始备战舌尖上的‘黄金周’。五一餐饮业火爆是国内消费市场强劲复苏的一个缩影,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信心提振和高质量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表示。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则认为,“五一”假期掀起的消费热情,对于全年消费提振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国内经济向好向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