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没想到,庚子年竟然如此开年。家里躺换了各种姿势,心中万分感激年前收到的各种投食,算是救命年货。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国民连锁还在营业,附近的麦德龙和各路买菜APP都有绿叶菜,高速路口设置了体检屏障,上海看起来萧条,但一切都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中。但餐饮服务业终是受到重创,许多餐厅已经开始售卖食材和定制外卖服务,以期度过这个寒冬。
很多国家直接限制中国人入境,只能在客厅里溜达,即便是宅女,也终于有了极度向往街头的时候。身不能至,就靠神游吧。
▲《美食街头斗士》
传说中有两位养活B站无数美食剪辑up主的男人:一位是孤独的美食家五郎叔,另外一位就是韩国的霸道总裁白钟元。目前正在伴我度过闭关生活的,主要就是这位看起来吨位不轻的街头美食斗士:白.桑切斯.灭霸.钟元.老师。
▲《美食街头斗士2》的片头
< class="pgc-img">>01
< class="pgc-img">>街头美食斗士2
导演: 朴熙妍 主演: 白钟元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首播: 2019-09-22(韩国) 季数: 2 集数: 10 单集片长: 75分钟 又名: Street Food Fighter Season 2 / 街头大胃王 第二季
与其说这是综艺,不如说是一部有主人公的纪录片。
白钟元,可能是现在韩国的头号美食KOL。
这位长相憨厚,满脸笑意、大腹便便,吃什么都超级香,感觉流着哈喇子走路的54岁韩国大叔,在成为美食综艺红人之前,首先是个成功的餐饮商人。
他白手起家,从1993年推出始祖包饭开始,成为拥有30多家餐厅和1400多家商店的餐饮企业家(在其间他还参与股市投资和住宅事业,无一不以破产负债告终,最终挽救他的仍然是餐饮事业),他的店在韩国是广大粉丝的打卡网红店。
< class="pgc-img">>▲白钟元的部分综艺节目
因为其专业背景和坦荡性格。据说韩国的美食综艺甚至因而分成了两种类别,一种是有白钟元的,一种是没有的。
白老师不但教做菜,还教开店,教做生意,还能教做人(可以看综艺《小巷餐厅》)。
但《街头美食斗士》系列则有些不同,相对于综艺,更像是纪录片,记录白钟元去各个城市觅食的纪录片。
目前已经有两季,豆瓣评分第一季9.3分,第二季9.5分,渐入佳境、越战越勇。
< class="pgc-img">>白钟元年轻时曾在青岛学厨,建筑公司破产时也是去香港吃了一圈后,决定全身心投入餐饮,并且成功偿还了债务。他喜欢中餐,中文也很好,所以两季节目中,他都去了中国很多城市,在他的镜头滤镜下,一切都很美好。
2019年9月开播的第二季里,10集节目里他就去了4个中国城市:西安、台北、武汉和延边,其他城市还有伊斯坦布尔、河内、纽约、墨西哥城、西西里岛和马来西亚的槟城。
嗯,可是白老师大概很长时间都不能去武汉吃藕了。
白老师大约是夏天时去的,穿着衬衫背个游客包,漫不经心地在每个城市里瞎逛,从早吃到晚,看到什么都去买,跟各种人唠嗑,说不爱喝酒,却在西安喝西凤,延边喝冰川。每个城市也有他着意的食材,武汉,是小龙虾和藕;西安,是各种碳水;延边,是豆腐和玉米;墨西哥城是玉米;伊斯坦布尔是烤肉……
拍摄环境是普通店家,但整个镜头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低饱和度用色有一种少见的清洁感。视觉画面极度讲究,灵活运用三分法则、黄金比例、框架式构图的例子不胜枚举,是经得起推敲的构图手法。祖传倒放技能一出,更是四面叫好。
场景看似简单,全都来自于小店实景、街头市集、涂鸦或者庙街文化,但经过神机位和神剪辑,就是最有烟火气的存在美学。
这是白老师的个人吃播,同时串出了街头美食制作者的兢兢业业,也展现了背后支撑的大工业生产的秩序之美。每个城市所散发出对陌生人的善意,克制且不嘈杂,就仿佛是最自然的事情,令人看了心情很好。
整个弹幕都在等白老师吃出猪叫,那是美味的唯一明证。
最绝的是配乐啊,整个片的叙事节奏是跟着音乐在走。西安和武汉两集特别带感,还加入了本地方言的片头和本地rap配乐,摇滚、爵士、古典、中国传统民乐混着来,延边的高潮居然是土味卡拉OK洗脑民歌,白老师在街头走出了T台的风采——不用教做菜教做人,单纯地感受所爱的一切,真是太开心了!
02
< class="pgc-img">>街头美食斗士
导演: 朴熙妍主演: 白钟元官方网站: http://program.tving.com/tvn/streetfoodfighter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首播: 2018-04-23(韩国)季数: 1 集数: 8 单集片长: 67分钟又名: 街头大胃王 / Street Food Fighter
看完第二季之后,就要回头去看第一季了。豆瓣评分9.3。
第一集,成都打头阵。
白钟元也太懂中国了吧?弹幕里都是认领自己地盘的声音。宽窄巷子也就是随便逛一逛,他知道旅游街区隔壁的弄堂才有确实的美味,弹幕里一片认领和赞扬:白老师太懂了,奎星楼街才好吃。
他知道豆瓣酱里有川菜的灵魂,从一碗大肠面,做出红油是统领一切的论断。明明要去喝茶,结果路上跑去点宫保鸡丁和鱼香茄子,拌了两碗饭。
剪辑给力,闪回的效果,加上砰砰砰啪啪夜店Style的BGM,来拍鱼香茄子,太上头。拍一碗炸猪皮汤,BGM是坂本龙一所作《末代皇帝》上膳专用配乐,挠的就是吃货的痒!
他甚至对社畜的工作餐产生了兴趣,大老远跑去点了盖浇饭——还在去添泡菜的时候,剩饭被收了。眼泪掉一地啊!整个弹幕都在不厚道地大笑。
接着还有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美国夏威夷,突出的语言技能可以大吃四方,每个画面都有吃相,会吃,真的太帅气了。
03
< class="pgc-img">>Chef’s table 第六季
导演: 阿比盖尔·福勒 / 克雷·杰特 主演: 马什马·贝利 / 阿斯玛·坎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9-02-22(美国) 集数: 4 单集片长: 50分钟 又名: 一厨一世界
一炮而红的Chef’s table并没有《舌尖上的中国》三而竭的局面,虽然没有第一季时的风头无两,但还是稳稳当当地出到了第六季。
整个故事线好像进入到了寻根文学时期,翻天覆地的变革之后,传承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
你从哪里来,或许是诅咒,也许是馈赠。
四集故事中女性主厨占半边天。
< class="pgc-img">>▲Mashama Bailey
第一集说的就是The Grey灰调餐厅的黑人女主厨Mashama Bailey。Mashama 在佐治亚州萨凡纳度过了她的童年。后来,Mashama在纽约成为了一名处于上升期的厨师,然后她接受即将开业的The Grey的邀请加入。
< class="pgc-img">>▲The Grey餐厅的菜谱
她拥有训练有素的现代法餐技艺,并开始重新认识南方和南方的食物,理解自己的祖先和土地,《纽约时报》称赞它是一个“迫使顾客愿意逗留”的地方——它还在萨凡纳掀起了一场烹饪复兴。
▲Antica Macelleria Cecchini
第二集讲的是意大利的肉。Antica Macelleria Cecchini,这个在疯牛病时期,为佛罗伦萨的牛排举行葬礼的奇人,对肉有不可思议的热情,会斩肉也会煮肉,用一切从简的托斯卡纳菜谱。整集故事都在高昂的号角声中完成,一个好的屠夫,也应该是餐桌上的铁血勇士,更何况他还会背诵但丁的名句。
▲大吉岭快车餐厅的女当家Asma
接着还有大吉岭快车餐厅的女当家Asma,她突破了重男轻女的印度原生家庭,嫁去英国,读到博士,但无所事事家庭生活,促使她回到家乡,在家乡菜的烹饪中得到慰藉和治愈。
她再次回到伦敦,组建了自己的全女子厨房。她的人生,就像一锅印度香饭,你不知道中间会遇到什么变化,经验不会保证成功,靠的只能是信念。
▲Asma的厨房
个人觉得最后一位为美国南方食物带盐的偏执狂主厨Sean相当出彩,他怀抱着他奶奶酿造的醋母,叹息当地植物种子的消亡,就像失去代代相传的故事,就像失去和当地的链接。
< class="pgc-img">>▲Sean
突然,Sean发现自己得了一种眼睛看到双重影像的罕见病……他不知道一年后怎样,正如世上每一个人,但仍许愿将余生投入南方食材,today is today,today is good day。
▲Sean的菜品
04
< class="pgc-img">>街头绝味 第一季
编剧: 大卫·贾柏 / 布莱恩·麦金恩 首播: 2019-04-26(美国) 季数: 1 集数: 9 单集片长: 30分钟 又名: 世界小吃(台) / 世界小吃 亚洲篇 / 街头美食/ 街边有食神(港) / 路边摊 / Street Food Aisa
由《主厨的餐桌》团队制作的NETFILXE原创纪录片。叙述方式很相似,以每个人的自叙来开始故事。每个城市的街头美食代言人,都是历经无数苦难,终于活下来的生存强者。
这一季记录了亚洲泰国曼谷、日本大阪、新加坡、菲律宾宿务街头各有特色的小吃和其创制者的故事。
日本大阪是第二个故事。精神矍铄的筑元丰次仿佛是大阪精神的代表,敢天敢地的性格,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最爱的东西是:火和漂亮姐姐。
筑元丰次在街头经营东洋居酒屋已经26年了,售卖当天市场买来的各式各样的鱼。人们到这里来,享受东洋的食物和表演。他像个搞笑艺人,让顾客开怀大笑比赚钱更重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筑元是个能操纵火焰的魔术师;为了缩短等待时间,他开始用喷枪来烹饪金枪鱼。为了避免金属夹弄伤金枪鱼,筑元在大火中赤手给金枪鱼翻面,再在一旁的冰水里冷却手温。
筑元说自己是“大阪京桥的诈骗高手”,他能把大家通常会丢掉的部分,烹调成客人们喜欢的食物,从而赚到钱。
但这样的筑元,却有着悲惨的童年。母亲早亡,父亲酗酒又家暴。存了半天的钱,要开居酒屋,但父亲突然去世,存款用于葬礼和墓地,梦想转眼落空。
但筑元最终还是拥有了自己的居酒屋,在大阪实现了梦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跟《主厨的餐桌》相似,摄制组的立意深远,愿景宏大,想用某种食物来解释某种生存,有一种忧国忧民的高知情怀。
大店讲艺术,小店讲生存,或许每个店最后都会生成创始人的模样。世事艰难,如今餐饮业受重创,虽知,待风平浪静必有新天地,但黎明前的黑暗,还希望我们都能熬住。
— END —
你也许会喜欢
6馆 | 年末魔都上头小馆子,小酒甜品都不少
黑珍珠2020 | 309家餐厅,两万中选一
11宴 | 凛冬已至,中餐江海依然肥
云南 | 西南边陲古镇的金陵旧梦
< class="pgc-img">>号称半饱,一直过量
我们最伟大的事业是生活得惬意
新浪微博:
范范龙卷风
微信公众号:饭醉行
天中午,89岁的陈韵花拄着拐杖走出地铁1号线龙翔桥站,径直向200多米外的吴山烤禽店走去。对于陈韵花来说,她和孙子之间有着“烤鸡情缘”。“孙子从小在我身边长大,我也经常买烤鸡给他吃,自从他出国后就很少吃到烤鸡,所以他这次回国我就想买只烤鸡让他解解馋。”
而此时这家在杭州颇有名声的烤禽店门前已排起了长队,一直排到相隔四家店之外的足浴店门前,足有上百人的规模。其中有专程来买烤鸡的,也有来赶“杭儿风”的,更有被香气吸引过来的。
在上城区的清泰街的三毛烤鸡店门前,同样人头攒动,负责人向骏说:“店内一天就能卖出近千只烤鸡,目前门店已开出外卖店,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外卖方式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对于外卖这种形式,百年老字号羊汤饭店的老掌柜沈虎表示:“对于一些老店的产品来说,外卖并不是一种好的销售方式,我们店此前也试过将产品放在外卖平台上,但外卖的技术、配送都还不够完善,所以最终我们暂时不选择外卖作为配送方式。”
浙江大学农工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博导系主任应铁进认为,对于需要一定温度才能保证口感的产品来说,普通的保温手段已无法满足,但从技术手段上来看,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对于需要保温的食材,可以采用热链配送的方式运送,但这种配送方式比冷链配送的成本还要高,而且在国内也较为少见,这的确是外卖企业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
排队一小时只为吃鸡 这样的童年经历你还记得吗
上周日中午,在吴山烤禽吴山路总店,一锅新出炉的烤鸡出炉了,香气立刻弥漫在整个小巷之中,在店门前排队的人们也不禁咽了咽口水。这一幕每天都会在这条小小的弄堂里不断重演,但即便如此,这里还是会经常排起长队。
吴山烤禽店的负责人朱峻透露,烤一炉烤鸡大约需要20多分钟,一炉只能烤16只鸡,但在高峰时段,排队一小时只为吃只鸡的顾客还是有不少。“有些顾客是周边的居民,闻到香味就来排队了,还有些顾客是来杭州旅游的游客,见我们店门前总是排着队,就也加入到队伍里来。”
37岁的孙华晨来自福建泉州,就住在离吴山烤禽店不远的快捷酒店里。“上午10点左右,我还在床上睡觉,就闻到一股香气,下楼来就发现这里排着长队,打听了之后才知道这家店是专卖卤味和烤鸡的,就准备排队买来尝尝。我现在已经等了20多分钟了,排在我前面的大伯告诉我,再等两炉就能轮到我们。”他说。
而对于33岁的杭州人“涛涛”来说,要吃吴山烤鸡,排队是很正常的。“我小时候跟着母亲来买烤鸡,基本上都要排队。所以现在排队买烤鸡反而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在“涛涛”的记忆里,小时候想吃美味,不排队是不可能的。“三毛烤鸡、光头卤鸭、知味观卤牛肉,每一种美食都需要耐心等待。”
不少杭州人儿时品尝的餐厅搭上外卖快车 还有企业今年要布局全城配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承杭州人记忆的餐饮店也在改变各自的销售方式。而外卖平台上的销售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上,老店门的身影同样活跃。
在三毛烤鸡店的美团店里,熟食的种类达数十种,烤鸡当仁不让地成为排名第一的产品。整鸡的月销量达到435只,半只鸡的销量为237份,也就是说这款烤鸡在美团上的月销量达到了553只。此外,凉拌蔬菜八宝菜作为烤鸡的黄金搭档的销量也同样不错。“三里亭门店的外卖业务也将于近日开通,届时将有四家门店提供外卖配送。”向骏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知味观的外卖网店里。以流水苑店为例,一个月就在美团售出牛肉粉丝、鲜肉小笼各200多份,而在味林店,22元的糖醋排骨月销达436份。“2016年在百度外卖上线,去年知味观在饿了么、美团上线产品,今年开始不少门店都开设了外卖门店,外卖小哥可多店取货。外卖模式扩展了餐厅的销售市场和辐射范围,帮助产品的销售。”知味观总经理秘书甘涛说。
吴山烤禽负责人朱峻介绍,光复路门店是公司的外卖试点门店,外卖大多出自那里。而总店以线下顾客居多,即使外卖小哥取餐也需排队。
朱峻介绍,外卖门店的配送距离一般是以门店为中心周围三公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人数。他透露,今年吴山烤禽将在互联网方面有较大的布局,特别是在全程配送方面将有更大投入,而下沙的中心厨房也将在今年建成,与此同时,增加杭州开通外卖配送服务的门店数量也是今年的布局之一。“吴山烤鸡今年将会登陆天猫、京东等销售平台,同时还会实现全市配送,并为今后的全省配送打下基础。”
杭州人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老杭州们的情怀 老字号宁愿不做外卖也不愿意降低对口感的追求
杭州人童年记忆中的美食店纷纷开通线上服务,方便了不少人的同时,却也有一些质疑。
沈虎是浙江省老字号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羊汤饭店的老掌柜,这座位于河坊街的老字号以售卖各色羊肉类产品而著名,而追溯其历史可能要从宋朝开始。谈及外卖配送,沈虎坦言并不是所有的店都适合外卖的销售方式。他介绍,羊汤饭店此前也曾开通过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平台,不过最终还是关闭了这一销售方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外卖的配送方式不适合所致。他透露,在羊汤饭店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羊肉烧麦和各色羊汤,但这两种产品并不适合外卖。“以烧麦为例,这种烧麦始创于宋朝,面皮都是手工擀制,烧麦制成之后,顶部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等放入蒸笼蒸熟后,烧麦的花朵就会绽放,但等烧麦冷却之后,花朵的造型就会改变,不复之前模样,口感也不如店内堂食。除此之外外卖在配送过程中还会导致产品自带的汤汁被面皮吸收的情况,目前我们也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所以为了保证产品的口感和外观,我们还是选择暂时放弃外卖的配送方式。”
沈虎介绍,近期羊汤饭店将会重新开通短途的外卖配送。“保证口感的同时,也方便顾客。”他说。
对此,甘涛表示肯定,他认为外卖虽然能方便地将其送至顾客面前,但口感、外观都可能会打折扣。“新鲜度、完整度都会有所降低,而这是线上外卖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商家不能控制的。此外,外卖小哥送外卖过程中也有因为赶时间出现撒漏情况,影响外卖口感、外观。这也是很多顾客青睐堂食的主要原因。”
线下排队的消费者更喜爱现买现吃 专家介绍热链运输将是外卖行业下一个发展方向
应铁进是浙江大学农工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在他看来杭州的不少小吃名点都属于热食类产品,要想保证良好的口感和外观,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温度。“以汤包为例,如果能保证汤包在运送过程中的温度在70-80摄氏度,就能减缓汤包内汤汁被面皮的吸收速度,而这样的运送模式目前出现并不久,在专业层面上,这种模式被称作热链运输。”他说。
应铁进介绍,与技术推广度较高、成本较低的冷链运输相比,热链运输起步相对较晚,在使用成本上也相对较高,但这种模式在食物运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热链运输不同于普通的保温箱运输,它能帮助食物在运输过程中尽量接近刚出炉的口感,如果能做好运输过程中的减震工作,用户在拿到食物时,就会和堂食差不多了。”
对此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饿了么目前已经推出保温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服务能保证食物的温度维持在60摄氏度以上,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在配送技术和服务上,我们还将不断进行改进,以服务好用户。”她说。
(每日商报 记者 朱光函 实习生 陶怡婷 文/摄)
<>长不过200余米的
老吴江路
一条不知陪伴了多少老饕的小吃街
一条充斥着烟火气、叫卖声的小吃街
一条几乎汇集了天南地北的小吃街
自从2009年拆除至今,随之消逝的
还有许多老底子的味道!
< class="pgc-img">>毋庸置疑!
它就是阿拉老上海心中
最火爆的美食街,没有之一!
多少老一辈上海人的记忆定格在这里
如果时间能倒流,
你愿意回到那个
嘈杂却市井的老吴江路吗?
< class="pgc-img">>痛心!“前世”的老底子味道!
lao
老
wu
吴
jiang
江
lu
路
< class="pgc-img">>上海有这样一条老底子美食街,从正式命名“吴江路”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对于不少310106来说,这里是陪伴他们长大的地方!
< class="pgc-img">>曾作为上海极其火爆的小吃街,烟火之气盛极!多少上海人提起它,满脸都是大写的自豪!尤其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叫卖声此起彼伏,人群熙熙攘攘,空前绝后的热闹!
< class="pgc-img">>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卖饰品的小摊子、卖CD的手推车、还有卖日用品的阿姨!每每逛上一圈,总能在林林种种的商品中,淘到几样有劲的小玩意!
< class="pgc-img">>那个时候不流行“肥宅”,大家的休闲就是去吴江路上走一走!经常会看到西装笔挺的白领,热的满头汗,津津有味地吃着小杨生煎;时髦精致的囡囡,不顾形象,坐在街边吃着臭豆腐,相当热闹!
< class="pgc-img">>不过好景不长,2007年初开始,吴江路东段就进入了整治阶段!一时间,许多摆摊的小推车没了踪影!
< class="pgc-img">>渐渐地,2009年初随着最后一家—“红灯笼”烧烤的离开,整条吴江路(东段)全部拆除,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永远定格在了老吴江路!
< class="pgc-img">>虽说老吴江路已变成了过去,但仍有些味道没有消失!他们扎根在阿拉味蕾的深处,不论过多久,只要一提起,还是不禁让人口水潺潺!
小杨生煎馆
< class="pgc-img">>说到老吴江路,就一定会想到“小杨生煎”!一条街上开了两家店,距离不到20米,却是整条美食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 class="pgc-img">>不足10㎡的小店,无论春夏秋冬,门前永远都排着长长长长长龙!气势不比现在的网红店差!说吴江路就是它的诞生地,一点不为过!
< class="pgc-img">>当年提着热呼呼的生煎,一咬一包汁,简直是那个年代最幸福的事!
< class="pgc-img">>如今时隔近十年,小杨生煎也从市井小店,变成了火爆全国的小吃品牌!但儿时的小辰光米道,还是忘不了!
< class="pgc-img">>整治后的小杨生煎(吴江路店)已经搬进了商场!不论风格、环境都焕然一新,个性的涂鸦、可爱的玩偶,都让人眼前一亮!
< class="pgc-img">>整整一面墙,还挂着之前老吴江路的照片,就像和老熟客之间的暗号一样!
< class="pgc-img">>不仅如此,菜品上的创新也是紧跟潮流!前段时间推出的“初恋生煎”,更是让魔菌惊艳了一把!
< class="pgc-img">>草莓粉、甜菜根制成的红色外皮,搭配上阿拉老底子生煎,丝毫没有违和感!
< class="pgc-img">>舟山的墨鱼仔、散养农家鸡、纯正血统的南美白对虾、加上鲜肉+甜玉米,“F4”阵容有莫有!
西北郎烧烤
< class="pgc-img">>如果说小杨生煎是老吴江路的小吃传奇,那西北狼就是烧烤一霸!10元12串,即使放在当年,也是稳稳的白菜价!
< class="pgc-img">>每天排队的人至少10米开外,排队的时候会有人来收钱,然后给你一张手写的小票。不论男女老少都是一打一打的点!
< class="pgc-img">>现在的西北郎烧烤,改名为蚝情音乐烤吧,开在吴江路美食街的二楼!
< class="pgc-img">>主打的还是烧烤、海鲜,而且还推出的潮汕海鲜粥!
< class="pgc-img">>比iPhone还要大的带子,切成了花刀,吃的出新鲜!裹着蒜香粉丝扒进嘴里,鲜到爆表!
< class="pgc-img">>丰腴肥美的生蚝,肉几乎占满了整个壳,一口吸进嘴里!咸香溢满整个口腔!
< class="pgc-img">>牛肉串、羊肉串、掌中宝、鸡翅、年糕等,一抓一大把!
< class="pgc-img">>海鲜系列、锡纸系列、烤串系列,稳稳地每个都点上一遍,一解嘴馋!
王家沙
< class="pgc-img">>王家沙点心店(原名王家厍),创于1945年,是伴随吴江路最久的老字号了!它建在吴江路的西段,所以至今仍保留着!
< class="pgc-img">>在它的旁边就是同孚大楼,老上海宁又称它为吴江大楼!
< class="pgc-img">>一年365天,王家沙从不缺少人气!春天抢青团、夏天抢冷面、秋天抢蟹壳黄、冬天抢汤团,早已成了阿拉上海人不变的传统!
< class="pgc-img">>蟹粉小笼,店里顶顶的招牌之一!一笼4只,劲道的皮子兜了一包汁水!
< class="pgc-img">>咬开一个小口,金黄的汤汁顺势就涌了出来,老灵了!
< class="pgc-img">>冷面是上海夏天的续命美食!清炒鳝丝冷面,浓油赤酱,鳝丝甜丝丝的,份量顶足!
< class="pgc-img">>最后再要点上一份赤豆刨冰,在传统的基础上还加了玉米粒、葡萄干,香甜饱满!“咔呲咔呲”嚼着冰碎渣,颇有几分小时候的味道!
红宝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开了几十年的红宝石,是老克嘞心中的压箱宝!当年没有Lady M,没有喜茶,唯有四四方方的“奶油小方”才是嗲的代名词!
< class="pgc-img">>照比外面花哨的蛋糕,红宝石宛如一股清流!低调不失正派,爸妈都是它的死忠粉!
< class="pgc-img">>松软的海绵蛋糕上,涂满鲜奶油!拙朴的奶油波浪花纹,上面还点缀了一颗红红的樱桃!顶顶的腔调!
< class="pgc-img">>挖上一口,瞬间醍醐灌顶!湿润的口感,渗出馥郁的香甜!
< class="pgc-img">>今年夏天,一向低调的红宝石,竟推出了“稀奶油冰淇淋”,一次7种口味!OMG,简直爽爆了!
< class="pgc-img">>小小的盒子,拿在手里尤其精致!轻便小巧,边走边吃,一点不费力!一杯18元,价钱几乎是哈根达斯的1/3!
< class="pgc-img">>魔菌买了草莓、榛子、抹茶、芒果四种口味!奶油绵密,入口即化!每种味道都不踩雷!
甜蜜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作为上海的“元老级”的港式糖水,甜蜜蜜可是当年情侣约会的首选!
< class="pgc-img">>黯然销魂饭:蜜汁叉烧+爱心荷包蛋+米饭,让人不由地就会联想到《食神》!
< class="pgc-img">>叉烧全是精肉,不肥腻!拌上独家秘制的酱汁,相当入味!
< class="pgc-img">>红豆双皮奶,铺天盖地的红豆,甜而不腻!抿一口糯糯的“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 class="pgc-img">>遗憾的是,吴青餐厅、东方快车、长脚烧烤、广州荔苑粥粉、太郎速食等,那些小店的身影,却永远定格在了老吴江路!
S人形天桥
< class="pgc-img">>除了美食,吴江路周围的建筑,也是一波回忆杀!全长185米的S型人形天桥,是上海最早的天桥之一!
新华电影院
< class="pgc-img">>当年的新华电影院,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回首!“今生”的网红美食!
xin
新
wu
吴
jiang
江
lu
路
< class="pgc-img">>新吴江路的美食主要分布在西侧!与之前老底子不同,它包罗了美式西餐、东南亚风情、粤式点心、浓香咖啡等,到处都是国际范儿!
Ole kitchen
< class="pgc-img">>一家主打西式简餐的小木屋,颇具风情!分为露天和室内位置,面积虽不大,但套餐的性价比逆天!
< class="pgc-img">>7种汉堡任选+炸薯条+饮品,一份才58元!这在吴江路,可是打着灯笼都少见的!
< class="pgc-img">>魔菌点的是蘑菇大孔芝士汉堡,两个小鸟胃的妹子吃,顶顶饱!
< class="pgc-img">>炒蘑菇、瑞士大孔芝士、自制牛肉饼、酸黄瓜、洋葱、番茄、生菜、烧烤酱足足7层,牛肉外焦里嫩,还会爆浆!
< class="pgc-img">>最惊艳的是红薯条,香甜酥脆!不论是直接吃还是蘸酱吃,满嘴都是咔呲咔呲声~
滋滋星
< class="pgc-img">>顺着Ole kitchen往下走,就能看到一家法式的越南餐厅!外面看上去很小,但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 class="pgc-img">>店里的招牌—越南火车头,相比于别家,他们的碗简直是XXXXXXL号,惊呆了魔菌!
< class="pgc-img">>倒进九层塔、薄荷叶、小米辣、豆芽菜,再挤上几滴柠檬,酸酸辣辣的口感,很适合夏天!
< class="pgc-img">>牛腩+牛筋+牛肉丸+牛肉片都藏在河粉下面!即使吃到最后,也有小惊喜!
< class="pgc-img">>河粉劲道清新,浸在汤汁中吸足了精髓,薄到透光!就算一碗下肚,也丝毫零负担!
港岛金沙
< class="pgc-img">>主打港式粤菜的港岛金沙,也是囡囡的最爱!尤其是九宫格港式点心,烧卖、流沙包、红豆糕、绿豆糕、虾饺皇等,口味+造型100分!
< class="pgc-img">>黝黑的流沙包,没想到却是个温柔的美男子,轻轻一剥金黄的流浆就涌了出来!
< class="pgc-img">>足足塞了两只大虾仁的虾饺皇,弹牙鲜甜!
< class="pgc-img">>作为肉星人,还要再来上一份当红香酥烧鸡!地道的粤式做法,鸡皮又薄又脆,肉汁唇齿留香!
Uncle No Name Epresso
< class="pgc-img">>从奉贤路搬到吴江路,Uncle No Name这家小小的咖啡店,是不少咖啡发烧友的私藏!
< class="pgc-img">>老板是一位喜欢法斗的澳洲人,因此店里有许多“狗狗”元素!
< class="pgc-img">>不大的店门,还藏了一个操作台,里面仅安排了三个小桌子!更大的活动区是外面,颇带几分慵懒气氛~
< class="pgc-img">>来自各地的新鲜咖啡豆,都是Uncle从澳洲和其他地方寻找并搬回上海的~浓郁醇香!
< class="pgc-img">>路边还有桂源铺、COCO都可、茶桔便、快乐柠檬等饮品店,逛吃逛吃就是一整天~
< class="pgc-img">>每天行色匆匆的行人中,还能看到许多前来游览参观的外国游客、弹琴表演的街头艺人、拍摄宣传片的团队的身影,即使雨天也丝毫不影响!
△
现在的吴江路干净整洁,
少了喧闹少了拥挤,
已经具备了国际美食街的腔调!
每天慕名前来的游客不计其数,
不过在“老吴江路”的日子,
仍是不少人心中珍藏的回忆!
你是喜欢市井之气的老吴江路?
还是时尚特色的新吴江路呢?
说说你对“吴江路”的记忆是什么吧!
上海必吃美食:新吴江路
< class="pgc-img">>交通:地铁二号线的南京西路站3号口的出口处
(图文/上海去吃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