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餐饮的李老板说,他要举报自家的店是黑心店。
1
李老板和来老板,要举报自己的店
杭州滨江迎春小区这里,有一家和满居永和豆浆店,李老板把记者带进店里,开始演示。
李老板拿出一个冷冻料包,里面装着鱼香肉丝。
连塑料袋放进开水里煮五分钟后,捞上来剪开倒进小碗里。
记者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似乎是馊味混合着塑料味。
李老板说,这袋鱼香肉丝进货价是三四块钱。
李老板:“(你们跟那个永和豆浆有关系吗?)没有,它这个就是山寨的。”
记者仔细研究了加盟合同,李老板的店在萧山,他说自己的店已经转让掉了,滨江迎春小区这家店其实是一位来老板的。
和满居永和豆浆杭州滨江迎春店 来老板:“这个东西吃不来的(平常生意怎么样?)平常生意还好(那赚钱为什么不做了呢?)赚这种钱良心不安。”
目前,两位老板有两个疑问
一:塑料袋料包直接放在开水里煮,会不会对健康有害?
二:如此低廉的进货价,料包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加盟合同中,留的固定电话没人接,400客服倒是能打通。
安徽合肥好和餐饮 400客服:
你这个问题 应该去问督导部的。
李老板:
你号码给我一个吧。
安徽合肥好和餐饮 400客服:
我这边没有他们的号码。
李老板:
你们一个公司的 你怎么会没有督导部号码呢?
安徽合肥好和餐饮 400客服:
我今天没在上班。
李老板:
你没在上班怎么接电话呢?400这是。
安徽合肥好和餐饮 400客服:
我们这个400电话 是随时都要接听的。
2
李老板:“(为什么带我们到这里来?)因为他们是杭州总代理。”
和满居永和豆浆杭州滨江滨兴店 老板娘:“我还没拿到(李老板:他们是总代理)我现在还没拿到这个权限。”
3
老板娘用手挡住了摄像机镜头。李老板说,他和来老板都认识这家店的孙老板,孙老板自称是总代理,来参观了之后,李老板和来老板才加盟的。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我是柒小对卤粉拌面品牌创始人王某某,我实名举报湖北省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和地理标志科科长覃某某……”
4月28日,一则湖北市民实名举报当地一名市场监管局干部的视频引起人们关注。
< class="pgc-img">视频截图
>29日,宜昌当地纪委监委通报称,当事人已停职接受调查。
拌面店老板举报:市场监管局干部非法囤积商标获利、恶意举报致当事公司巨大损失
举报视频中,王某某自称卤粉拌面品牌创始人,是宜昌当地人。
她举报称,覃某某虽然名为科长,却利用职务之便,以其79岁退休教师母亲熊某某的名义,背地里非法囤积商标100多个以图获利,包括宜昌多地地名商标,迫使“柒小对”公司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无法正常营业。
这名举报人表示,她注册有“七小对”和“柒小對”等餐饮类别商标,并于2022年获商务部许可备案,目前全国加盟店已有上百家。
举报人称,她曾因经营需要向“七对”商标持有人熊某某求购商标,因为对方高额报价,多次求购商标未果,反被其恶意打击报复,频频发起对其品牌的投诉和攻击。自今年2月26日以来,对方反复在湖南、湖北、广东、河南、江西、海南、北京等地投诉其品牌侵权,导致其品牌多家加盟店被迫终止经营,已造成其上百万元的损失,其公司已经无法正常运营。
她说,目前,湖南省已明确回复对方“本品牌不涉及侵权,并已对投诉停止调查”。
举报人王某某认为,覃某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联合其下级单位,为其提供便利证据造假。熊某某还曾与之对簿公堂,熊某作为注册人,其提供的证据中枝江七对餐厅2019—2021年这三年均属无证经营。
举报人称,自己创立品牌从2019年7月开第一家店至今,靠卖房救企业、借钱发工人工资,挺过了几年创业的寒冬。然而,作为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覃某某不为企业保驾护航,反而采用这种手段不断骚扰,导致自己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官方通报:被举报人已被停职接受调查
该举报迅速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留言称,自己也曾找熊某某买过商标,遇到情况跟这次的举报人王某某类似。
而该举报信息也立即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被举报人所在的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出回应称将进行核实。
4月29日上午,宜昌市纪委监委通过宜昌发布通报了此事,通报中称,4月28日,网络出现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覃某某涉嫌非法囤积商标获利的举报信息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专班,启动调查程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覃某某作出停职接受调查的决定。对网络举报的内容,我们将根据调查情况,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坚决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 class="pgc-img">>对话举报人:维权中多次到关键时刻,对方都能拿出红头文件
4月30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举报人王女士,她讲述了自己拍视频网络实名举报的前因后果。
“因为这事,我们100多家加盟商,已经有多家因为被举报侵权遭到职能部门调查而被迫停止经营,导致我们损失巨大,目前我们的合作商还有100家左右。”王女士介绍,她的公司在湖南长沙,从第一次找熊某某买商标至今已经四年之久了。
王女士称,目前自己已拥有“七小对”、“柒小對”等相关商标权,还有“柒小对”等相关商标初审过了被对方异议在复审。在与对方的交涉中,他们曾成功申请撤掉对方名下多个三年无理由未使用的商标,但只有餐饮撤不掉,于是王女士就此提起了诉讼,“每次到了关键环节,对方都能拿出红头文件导致我们败诉。”王女士说,她的两个律师都是业界非常专业的从业人员,但却出现这样诡异的情况,即便王女士方的证据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最终也会因为对方拿出加盖相关部门红章的文件而败诉。
“我们一直输,这样的情况出现有四五次。但其实这商标一直是我们在使用,对方并没有实际使用。”王女士表示,专业的代理律师也很纳闷,明明按照法律法规万无一失的事情,最终都会功败垂成,又找不出哪里有问题,无奈之下,她和代理律师开始考虑其他因素。于是,王女士到故乡宜昌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熊某某是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和地理标志科科长覃某某的母亲。
王女士称,对方曾将其投诉至湖南市场监管部门,她也因此认识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他们调查后认为,对方所持证据比较离谱,一些绝对性的评价词语被官方文件频频使用。”王女士说,4月3日,在相关证据的支持下,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王女士名下品牌不涉及侵权,并对投诉停止调查。据王女士称,此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还曾三次致电湖北市场监管部门就此作出说明,但均未获回应。
王女士说,维权过程中,她曾多方反映举报此事,但都没有什么结果,无奈之下进行了网络实名举报。“我的举报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有不少有同样经历的人私下联系我。”王女士说。
王女士说,4月29日,宜昌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曾专程赶到长沙面见自己,说明此前不受理的原因,并表示将对此事进行严查,相关调查还在调查之中,“他们还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没有什么要求,我和我的律师的要求就是官方严查严办。”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何南 编辑 李智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处阳光也渗不进的阁楼
灰扑扑的墙边堆放着神秘的箱子
“从天而降”的一包活蛇
执法人员发出阿庆爷叔般的尖叫......
市民举报:
商家非法销售蛇类
近期,有市民举报上海长宁区一商家非法销售蛇类,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监管部门排摸到该经营户营业时间为下午五点到凌晨。
为了不打草惊“蛇”,执法人员于深夜对该店开展突击检查。现场查见,活蛇(王锦蛇、眼镜蛇)65条及大量蛇类冻品。
菜单上售卖的菜品
现场发现的活蛇
现场发现的蛇类冻品
当事人涉嫌违法经营属于国家保护的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销售额共计人民币75682元。鉴于当事人销售数额较大,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市场监管部门已将案件线索移送至公安部门处理。
市场监管部门提示
无论野生蛇还是养殖蛇,均尚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版)》,各经营单位不得以蛇为食材加工餐食。除蛇以外还有果子狸、竹鼠、野鸡等陆生野生动物均不能食用。
转自:上海市场监管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