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0日,广州独角兽如祺出行(09680.HK)登陆港交所。
据公开资料显示,如祺出行上市前的股东包括广汽、广汽工业、Tencent Mobility、小马智行、SPARX Group等。本次IPO,如祺出行还引入广汽工业、小马智行、WeRide(文远知行)及Voyager(滴滴自动驾驶)作为其基石投资者。
如祺出行此次IPO,在全球发售了3000.48万股股份,公开发售占约6.01%,国际发售占93.99%,全球发售净筹约9.692亿港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右)、如祺出行首席执行官蒋华(左)为如祺出行在香港挂牌上市敲锣
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如祺出行总收入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及2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
自2019年成立以来,如祺出行先后完成了三轮融资。2023年6月,如祺出行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8.42亿元,估值达到53.6亿元。
如祺出行的业务包括出行服务、技术服务、以及为司机及运力加盟商提供全套支持的车队销售及维修。2021年,如祺出行正式开始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开发和商业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Robotaxi服务已经运营累计20,080小时,覆盖545个站点,且自有的Robotaxi车辆均配备L4级自动驾驶技术。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公开表示,此次募集资金约有40%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是占比最大的资金用途。
不过,其Robotaxi业务的商业化仍在初始阶段。预计2026年Robotaxi的单公里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届时Robotaxi将逐步开始普及。
4月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将于8月8日正式推出FSD+Robotaxi,随后特斯拉市值一夜之间暴涨257亿美元(约合1860亿人民币),Robotaxi再次成为全球市场热点。业内观点认为,Robotaxi的推出将有望加强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FSD)的商业变现能力,反哺FSD规模化的路测数据。
国内的Robotaxi进程也在加速。在刚过去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马易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赛可智能科技等企业首次获得了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可以在浦东部分路段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小马智行科技还表示,上海市民可以通过其旗下APP预约乘坐Robotaxi,覆盖浦东205公里的路线。
而如祺出行于2022年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Robotaxi商业化运营,先后接入包括小马智行、广汽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Robotaxi车队进行示范商业运营,并就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计划与小马智行及广汽研究院展开合作,进一步打造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专注于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涵盖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管理及模型训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更早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于6月24日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发布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武汉等地在行业标准、监管体系、事故处理、商业探索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
如祺出行CEO蒋华曾在采访中表示,“对出行行业而言,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是拐点。”
运圈里总有些骗局屡试不爽,总有一波波入局者被迫交智商税。
招聘网站一搜一大把的高薪招聘实为卖车陷阱,这样的招数看着简单其实环环相扣,先是高薪招聘愿者上钩,接着买车包活减少后顾之忧,你看着保底合同在手以为高枕无忧,事实上早已经被毒鸡汤迷惑掉入人家的陷阱中。
< class="pgc-img">>其实接下来才是这出骗局套路的重头戏,入局者以为月入过万实际到手不到三千,一天两趟变成一月三趟,想要退款退车却堪比登天,明知对方宣传不实涉嫌违约。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早有应对之策,有些直接人去楼空一走了之,有些则改头换面死灰复燃,有些钻法律的空子,找律师拟定合同游走在法律边缘,逃避监管。
< class="pgc-img">>如今货运江湖险恶,毒鸡汤太多,画饼的人不少,可民事诉讼想要维权堪比登天,无力举证让卡友只能损失自担,花钱交学费成了必然。
对于这种乱象猖獗,一些地区监管部门相互推诿,一味地冷眼旁观,纵容其浑水摸鱼,扰乱市场秩序却只是约谈整顿草草了事,违法违规成本如此低,最后伤害的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危害的是行业的正常发展。
贵州货运公司的合同套路,律师说游走在法律边缘基本打不赢!
58同城网站高薪招聘,月薪过万最低15000流水,入岗买车包活免三年挂靠费,可车价悬殊5万。运费结算N+45天,N天是30天到45天,两月结算一趟运费,过实习期签订保底合同,可一月实习期结束保底合同签订迟迟不签。
这样的霸王条款,违规操作,不少卡友没有考察对方的揽货能力,轻信对方的承诺就买车入局了,刚入局还能一月跑28天,流水12000。可好景不长,随着购车用户的增加,跑一天歇两天,渐渐地一个月跑不到两三趟。
不久前公司负责人直接消失了,人去楼空,销售全体离职了,不少卡友们失去货源,面临巨额车贷还不上,只能吃住在车里死守,这就是近日贵州二十四小时物流有限公司加盟货车司机刘师傅及其同伴们的遭遇。
原来这家货运公司根本没有自己的货源,都是转手别家的货源,主要以买车营生。这家公司本身注册时间不长而且劣迹斑斑,之前就因合同纠纷被市场监管部门多次约谈。
可是监管手段威慑力小惩戒力度弱,这家搬家换地址又卷土重来,这次被骗的卡友高达二三十个,监管部门发现对方换地址、负责人联系不上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
< class="pgc-img">>卡友们找当地派出所民事纠纷对方不管,市场监管局又说办公地点和注册地点不符,相互推诿也都不管。走法律途径,合同咨询过律师,游走在法律边缘基本难打赢,而且一些卡友甚至连保底合同原件都没有拿到手。
是坏人太狡猾还是卡友太单纯还是监管部门不作为?这样的企业横行,不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其寸步难行吗?无证经营还发布虚假招聘宣传广告,难道卡友们就活该交智商税吗?
河南买车包活不靠谱,负责人现场假摔,反驳卡友派活不去!
这种以高薪招聘为幌子,实则走买车包活的套路在货运行业不是个案,而是惯用伎俩。在河南一物流货运公司也是走的这样的套路,高薪招聘专线冷藏车物流司机,月入过万,欢迎实地考察,可是跑了28天一个月收入只有三千多元,说是有专线保证,固定货源靠谱,现实却在不断打脸。
入局的卡友相当后悔,花22万买的冷藏车,贷款月月还不上,没有固定货源还涉嫌虚假宣传难道没人管。早知道如此,为何不自己干,现在背着贷款交着管理费、加盟费没有货源还入不敷出。
< class="pgc-img">>卡友们忍无可忍上门维权,团团围住公司负责人要求给出解决方案,可是此刻对方突然戏精上身,仰面摔倒,这假摔的操作也是惊呆了上门维权的卡友们,卡友纷纷说自己并没有碰他,见这一招不奏效,马上又自己站起来了。之后泼皮无赖的操作无效,负责人又理直气壮,指责卡友们派活不去,为什么不去绝口不提。
卡友们长期垫资谁愿意跑,运费长期拖欠不结算哪个能甘心,不顾卡友安全疲劳驾驶还派活,这样的活卡友敢接吗?
使用这种刁难手段这家货运公司实在卑鄙,目前只能寄希望通过媒体曝光,让其收敛,拿出靠谱的运输方案,让卡友获得切切实实的利润,而不是靠瞎承诺、乱画饼、灌鸡汤来欺骗糊弄卡友入局。
< class="pgc-img">>如今的货运行业车多货少,卡友普遍吃不饱是常态。买车包活月入过万,本身就是掺杂水分的套路骗局。选择相信这样的套路,寄希望于这样的货运骗局,现实往往打脸。货运行业有风险,入局必须谨慎,更要擦亮眼。当然监管部门更不能放任这样的套路害人、乱象横行,让其打擦边球浑水摸鱼,必须加大惩戒力度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应对事后推诿。(文/卡家号:林晋)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ID:iFuntalker),作者:魏霞,编辑:王芳洁,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的银发司机也终于要上路了。
近日,曹操出行对直营司机的年龄进行调整,只要是拥有C1以上驾照、驾龄3年以上、身体健康、心态年轻的司机,65周岁以内都可以报名面试,而此前的年龄限制是55周岁;T3出行也曾发出“银发司机”招募令,比如在成都和青岛两个城市,银发司机入职年龄为60到65岁;在小红书上,亦有很多用户反映在打滴滴出行时,遇到过60岁以上的银发司机。
“银发就业”虽然在日韩等国家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在我国的接受程度却不高。传统观念中,老年生活应该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而且出于风险、性价比等方面的考量,用工企业也不愿意聘用高龄员工。所以,当“延迟退休”政策发布时,网络上就充斥着对“银发就业”的调侃。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前几日答记者问时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97亿,占人口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7亿,占人口的比重为15.4%。我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三个显著特征。
可见,“银发就业”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并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包括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在内的新业态,很有可能会成为“银发就业”的突破口。这些职业具有一定的自雇性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相对灵活,可以相对容易的突破用工年龄的关隘。
目前,部分行业也已经放宽从业者年龄限制。2022年11月修订的《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显示,将取消出租车从业人员户口和居住证限制,年龄放宽至65周岁。截止目前,杭州、深圳、青岛、昆明、湖州等城市,也已将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年龄限制延长至65岁,潍坊市甚至将该年龄限制放宽至68岁。
随着政策的放开,网约车行业的头部平台也纷纷响应,放宽了平台司机的年龄限制。
一
“现在有60岁的司机,但是数量很少。”“最话”从曹操出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该平台虽然已经放开了对自营司机的年龄限制,但是目前还没有年龄达到65岁的司机。
相对之下,T3出行在“银发司机”招募方面成果更为突出。T3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少数城市放开了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的年龄限制,我们是根据当地政策要求,在各个运营城市进行司机招募。自去年底发布定向招募‘银发司机’的计划后,在青岛、成都等城市已经有近100名‘银发司机’报名。”
关于T3出行的一篇报道中还提到,目前T3出行有在职司机1325人,社会加盟司机约3200人,其中60到65周岁的司机占比约为2%~3%。
网约车行业为银发群体打开窗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一位滴滴平台的司机告诉我们,“现在这个行业的司机越来越多了,收入也变得越来也少了,我觉得老年人不适合做网约车司机,主要是反应能力等方面肯定不如年轻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很难及时规避。”
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高龄驾驶员造成的事故连年攀升。日本警察厅数据显示,在2022年所有致命交通事故中,高龄驾驶者造成的事故占比约为16.7%,高于2021年的约15.1%,达到1986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日本高龄驾驶者引发的致命交通事故是非高龄驾驶者的两倍多。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龄驾驶者造成的致命交通事故中,前三大驾车诱因是购物、访友和观光旅游,而且约有三分之一的致命交通事故是方向盘操作失误、误踩油门等驾驶失误造成的。
在日本出租车司机“高龄化”的背景下,“营运”居然没有成为排名靠前的车祸致死诱因,是否说明经过“筛选”和“专业培训”的高龄驾驶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可能会强于普通高龄司机?
T3出行相关报道中提到,银发司机更注重安全驾驶。T3出行大数据显示,平均来看,银发司机驾驶过程中出现驾驶分心、疲劳驾驶、打电话等异常行为次数,都要少于年轻司机,“银发司机”在18点后接单大幅下降。不过也有例外,有报道提到T3出行青岛的一位58岁的司机,每天要工作12到14个小时。
除了“驾驶安全”问题外,如何给“高龄司机”上保险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目前全行业的网约车平台都没有社保。”一位网约车行业从业者说,“但是会有车险。”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约车司机并不算平台的员工,所以不由平台来缴纳司机的社会保险,也在情理之中,并且另一位滴滴司机告诉我们,现在跑车要交“营运险”和“乘客/座位险”,只是“公司车买的保额会比较低,我自己的车会买保额比较高的,比如商业险每个座位保额只有1万元,我自己又加了一个10万元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发群体加入到新业态工作当中,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的确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命题。去年2月,宁波一位60岁的中通快递分拣工在岗位上猝死。宁波人社局表示,60周岁本身不属于劳动者范畴,如果没有缴纳工伤保险,就不属于工伤。
但尽管如此,成为一名新业态劳动者对于“银发求职者”仍然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
国际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看法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而上面已经提到,我们国家这两个数据已经达到21.1%和15.4%。
参考其他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未来我们也可能也会面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高”、抚养比高等问题,“银发群体”再就业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越老越吃香”只针对部分掌握专业技能的老年人,大部分老年人“再就业”时,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空间。
2022年,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专门设立“求职招聘”专区,这被视为我国老年人信息库和老年人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建设的标志。
但“最话”浏览该网站的“求职招聘”专区发现,目前在招岗位仅有103个,均集中在北上广地区,而且大部分岗位都对学历和年龄有要求,很多企业都在招聘要求中注明“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25~50岁”等条件。没有学历和年龄门槛的,只剩“餐厅服务员”“保洁员”“销售员”“停车管理员”“保安”等职位。
四川一位53岁的求职者告诉“最话”,他在去年找了一大圈工作,发现只有“保安”和“保洁”两种工作要他这个年龄段的人。
这位求职者曾在一个大型外企干了25年,本来以为能顺利熬到退休,没想到遇到企业大裁员,只能“下岗”。提及“再就业”的原因,这位求职者坦言,“社保凑够30年,养老金又能迈一个坎,而且还有7、8年才能领退休金,不工作,生活开销都是问题。”
后来,上述求职者在其朋友的帮助下,找了一份“油罐车安全员”的工作,但只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他解释说,“那份工作太辛苦了,身体吃不消,每天7点就要出门跟车去加油,晚上9点多卸完油后,才能休息,经常为了赶路,连午饭都没时间吃。”
银发群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决定着他们无法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这也进一步收窄了他们的选择空间。比如,对于很多农民工们来说,建筑工地曾被他们视为年老后的“退路”。但现在,这条路似乎也走不通了。
“按照国家规定,男的最高60岁,女的最高55岁,超过这个年龄就不要了,我们工地三四十岁的最多,能占一半。”一位建筑工人告诉“最话”,“工地收入相对可观,但高龄农民工身体情况,很难应对高强度工作,容易出现意外。”
对比来看,“新业态”岗位拥有工作时间灵活、就业门槛低等特点,这也意味着以网约车行业为代表的“新业态”岗位,对“银发群体”都表现得更为友好,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政策为何会从网约车行业打开“银发就业”的口子。
在老龄化方面,中国是否会步入日本的后尘?
各界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尚有分歧,但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已经在“银发就业”方面积累许多成熟的经验,而这正是我国“新业态”试水“银发就业”时所需要的。
三
“酒店的接泊司机,餐馆的服务员,很多都是老年人。”去过日本的旅游的朋友都会感慨,在旅途中随处可见老年面孔。
有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有912万高龄工作者,相当于每100个工作者中,就有13个老年人。更让人惊讶的数据是,日本出租车司机平均年龄超过60岁,65岁的老年司机就占将近一半。
日本的出租车企业为何更愿意聘用老年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会给予雇佣“银发群体”的企业一定的补贴。
对于雇佣60岁至65岁老年人两年以上的企业,日本政府按照每年每人60万日元的标准发送补贴,即使是短期雇佣,企业也可以按照每年每人40万日元的标准领取补贴;如果雇佣65岁以上的老人,补贴金额会根据雇佣人数依次递增,雇佣到10人以上企业每年就能拿到145万日元的补贴。
“最话”观察到,除了网约车行业外,目前“银发群体”招募需求主要集中在“越老越吃香”教育行业,多地教育局或中小学校都对外发布“银发教师”的招募计划。而从Boss直聘等网站的招聘信息来看,即使是对“银发群体”较为包容的“保安“保洁”等职位,用工企业也会设立年龄门槛,很多都是限制在60周岁以内。
解决“银发就业”问题,首要要做的就是打开企业聘用银发员工的窗口。通过政策激励刺激新业态企业,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而另一方面,用工企业与“银发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难以打破“银发就业”瓶颈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小红书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网友都发布帮父母寻找工作的“笔记”。目前“中国老年人才网”虽已上线,但“银发群体”找工作主要还是依赖熟人介绍或中介推荐等渠道,对于很多没法熟练使用互联网产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求职时,甚至没法通过子女“间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对称”的红利。
日本的解决方案是,在线上搭建专门针对银发人才的网站,在线下设立为银发群体提供就业咨询的“公共职业安定所”和提供工作机会的“银发人才中心”,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设立老年人招聘专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提到,截止2020年,日本银发人才中心实体已经达到1335家,会员人数69.8万人。
最后,就是关于“银发群体”就业保障问题。从60岁中通快递分拣工猝死事件不难看出,为了控制成本以及规避风险,目前很多用工企业在聘用“银发员工”时,不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更不会购买“工伤保险”等保障他们的权益,现在的就业环境并没有实现“适老化”。
日本设立专门的《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来为“银发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其中对“银发群体”的薪资待遇、最高工时、劳动强度、职业培训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规定。
我国也在完善“银发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月起,四川省正式施行《四川省超龄等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其中规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在65周岁及以下已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
当社会保险为银发就业托底,用人单位和高龄劳动者就能“安心上路”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ID:iFuntalker),作者:魏霞,编辑:王芳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