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茶饮品牌“伏小桃”被曝全国大规模关店。比起“伏小桃”这个名称,消费者或对其原名“伏见桃山”更为熟悉。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伏小桃曾经在全国的门店数约为328家,如今营业中的门店不到30家,杭州、北京、佛山、茂名等地门店全关。
< class="pgc-img">>1月18日,记者致电伏小桃总部了解情况,总部工作人员表示将代为转达,截至当日近19时,记者尚未收到回复。伏小桃负责招商工作的人员则向记者透露,目前伏小桃已经暂停对外加盟,所有加盟申请都会被驳回,至于原因,其表示不便透露。
记者通过走访和电话采访了解到,有伏小桃门店员工透露,其所在门店开业仅一年多就关闭了,主要是因为生意不好;上海一门店员工同样透露,其所在门店生意越来越差,“公司品牌在走下坡路,感觉这家店快倒闭了”。
< class="pgc-img">>△此前杭州网友曾发文表示:杭城最后一家伏小桃关店了
全国仅剩不到30家门店
已经暂停对外加盟
伏小桃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截至1月18日,伏小桃在全国拥有门店29家,分布在南通、成都、武汉、盐城、遵义、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多个城市仅有1家门店。在这29家门店中,还有3家门店处于“休息”状态,门店电话也一直关机。
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显示,2020年-2023年,伏小桃合计新开店249家,而在2020年前,其门店数约79家,合计门店约有328家,这也意味着伏小桃过去关闭了约300家门店。
此前,在广东市场上,伏小桃在广州、深圳、佛山、肇庆、茂名、汕头、揭阳、惠州、潮州等地均有开店,其中深圳门店最多,约有18家,广州门店约有12家,不过目前伏小桃在广东仅剩3家门店,深圳、广州、珠海各有1家门店,其他城市门店已经全部关闭。
< class="pgc-img">>1月18日下午,记者走访伏小桃广州门店看到,当天到伏小桃门店点单的顾客并不多,一小时约有7、8名顾客下单,另外还有2个外卖订单,店里共有4名员工,但是并不忙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一时间同一楼层的喜茶、古茗门店里,座位不少,但是基本坐满顾客,茉莉奶白门店里6个座位也坐满顾客。伏小桃店员透露,其门店生意并不好,而且商圈租金很高。
< class="pgc-img">>伏小桃珠海门店的店员则告诉记者,疫情之前,其门店的生意较好,2021年时生意受到疫情影响严重,去年生意才慢慢恢复,目前门店的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太差,“接下来是否关店还是要看老板意见。”伏小桃深圳门店店员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其自2022年开始在门店工作,从客流量的角度看,门店生意“还算不错”,这两年生意并没有明显变化。
伏小桃肇庆一门店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其门店于2022年年初就开业,但是开店一年多就已经关闭,原因主要是“生意不好”。伏小桃上海一家门店店员同样告诉记者,前年其门店生意还可以,但是去年生意越来越差,“公司品牌在走下坡路,感觉这家店快倒闭了”。
针对全国门店大幅关闭,1月18日,记者致电伏小桃总部了解情况,总部工作人员表示代为转达,截至当日近19时,记者尚未收到回复。与此同时,伏小桃负责招商工作的人员则向记者透露,伏小桃已经暂停对外加盟,所有加盟申请都会被驳回,至于原因,其表示不便透露。据悉,伏小桃最早在2019年就已经开放加盟。
自2022年起,伏小桃新开的门店数量就骤降,2020年-2021年,其新开门店数分别为134家、84家,而2022年-2023年,其新开门店数仅为24家、10家。
曾两度改名
首轮融资后未再获得“输血”
伏小桃原名为汴京茶寮,首家门店于2017年在南京新街口明瓦廊开业,走的是轻日式的风格,产品除了主打日式风味的奶茶还有“茶+酒”的融合,创立之初,曾因门店有大量排队引发关注。2019年9月,其拿下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杭州快风投资有限公司,同一时间,因饱受山寨门店困扰,其正式改名为“伏见桃山”。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在拿下融资时,伏见桃山开店速度明显加快,不过到了2021年9月,伏见桃山再次改名,原因是有不少网友指出,伏见桃山是日本陵墓名,伏见桃山则解释称伏见桃山为日本京都伏见区桃山一带,争议之下,伏见桃山宣布更名为“伏小桃”。然而,伴随着更名的是,其新开门店数骤减。在Pre-A轮融资后,伏小桃也没有获得新的外部资金“输血”。
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分析师林岳告诉记者,伏小桃在品牌更名上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实际上主打日式风格并不一定需要把名字起得很日系,而且茶饮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保持新鲜感,太多日系元素就容易踩雷,也具有拓展的局限性。
“除了更名导致元气大伤之外,伏小桃的大规模关店,也因为自身陷入创新的瓶颈,在茶饮竞争白热化的状况下,伏小桃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再加上本来的体量也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没有找到融资和加盟的突破口,日渐衰落也就成了必然。”林岳进一步指出。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从产品的角度看,根据大众点评网,伏小桃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依然是其早期推出的“草莓大福奶茶”“伏见桃山”“草莓长岛冰茶”等;而从价格的角度看,其所处的价格带竞争激烈,伏小桃的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16元-20元,占比约50%,其次是21元-29元,占比约30%,但是在20元以下的价格带,聚集了多个茶饮品牌,包括喜茶、古茗、茶百道等头部品牌。
餐宝典创始人汪洪栋告诉记者,早期伏小桃还能卖20元以上的产品,那时候消费者还会为它的日系元素和设计买单,但随着消费环境变化,在现阶段,以伏小桃的品牌调性卖中高档位的茶饮会比较困难。而针对伏小桃大幅关店,汪洪栋则认为,名称更换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原因是,茶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连锁化率越来越高,强势品牌淘汰掉一般品牌,有品牌的淘汰掉没品牌的,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伏小桃作为一个小品牌,也逃不过这种趋势。
汪洪栋表示,“对于伏小桃而言,品牌势能一旦下来,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机会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门店全部撤掉。此前,古茗的招股书也披露,一个茶饮品牌要在一个省份形成规模优势,至少要开店500家,现在伏小桃在多数城市只有一家门店,过于分散,几乎没有存在感,后续就会慢慢关掉。”
不少网友唏嘘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南方都市报、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网友评论等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涂梦莹
又出现逃税风波,这次是热门茶饮品牌。
3月28日,一则关于“古茗因偷逃税被罚1161万”的话题登上热搜,起因为古茗奶茶关联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偷逃税超2322万元。其中,包括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在账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台州市税务局对古茗茶饮处以少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322 万余元的50%罚款计1161 万余元;同时,对古茗茶饮少缴的印花税6360. 30元处以50%罚款计3180. 15 元。
截至目前,该话题热搜阅读量超过1.9亿,引发高达2.6万条讨论。“我还没喝,就塌房了”“要被封杀了吗?”“古茗,你对得起我为你花的钱吗”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议论道。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还陷入食品安全风波。2022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古茗某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酸奶、腐烂水果的情况。对此古茗回应称,已第一时间对该门店进行了关店、全面彻查。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古茗茶饮,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复。
以加盟快速起家
“古茗活着的核心,是‘利他主义’。”2019年,古茗创始人王云安曾在一场公开论坛上将如此定义古茗茶饮的品牌核心。
这个“利他”指的是利益相关体——加盟商。发展多年,古茗茶饮迅速扩展的规模,与加盟模式密不可分。
根据官网显示,古茗成立于2010年,首家门店开在浙江温岭大溪镇;成立第二年,古茗便开启连锁经营模式,以开放加盟的方式加速进行门店拓展;2012年,古茗已走出浙江面向全国;2017年5月,古茗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
截至2021年,古茗在全国门店突破6000家,涵盖浙江、福建、安徽、重庆、湖北、河南、广东等国内众多省份。
门店扩展速度背后,是资本对古茗茶饮的青睐。2021年年初,有报道透露,“古茗”在2020年10月获得由美国对冲基金寇图资本(Coatue Management)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此前,古茗2020年7月已完成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及美团龙珠等机构的首轮投资。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美团龙珠也是“喜茶”的主要投资方。一年获得两笔融资,且投资方曾投出目前的国内头部茶饮品牌,古茗的发展被推向聚光灯之下。
2021年8月,古茗被传出考虑最快于2022年赴港IPO,并预计筹资3亿至5亿美元。对此,古茗方面对相关媒体否认该消息,并称“没有收到有上市计划。”
即便对上市传闻“三缄其口”,古茗却显露出了很大野心。
2017年起,古茗陆续投入6000万元,自建西双版纳柠檬基地,寻求实现原材料从自营到自运与自销。而在2018年,古茗启动“杭州”“大溪”双总部战略,门店品牌形象也升级到5.0版本;2021年,古茗升级全新品牌形象GOOTTT。
古茗还将目光投向多元品牌的打造。2018年10月,古茗推出高端品牌零氧化·Live Young,并将首家实验店开在温州,但这场高端升级的尝试多年仍处于实验阶段,至今并未掀起太多水花。
下沉市场竞争激烈
外界对古茗的标签中,离不开“三四线城市”“下沉”等关键词。
按照古茗对外透露的发展轨迹,也是以一种“小镇包围城市”的势头,从浙江的多个乡镇、城市逐渐延伸至市区,慢慢拓展到更多三四线城市,不断攻占下沉市场。
“三四线的市场那么大,这个市场都没开拓完,何必去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 2018年,王云安接受媒体采访时, 对下沉市场的竞争颇有信心。
2017年,知名企业家罗振宇曾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提及诞生于浙江台州温岭的古茗,并称是一个“灯总是比旁边家的灯亮的奶茶店”。这也让主打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古茗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
从价格上看,古茗主打经典奶茶、季节限定以及鲜萃果茶等系列,价格在9~22元区间,整体SKU在40款产品左右。
然而,随着头部茶饮品牌的相继调价,下沉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
目前,喜茶、奈雪的茶纷纷宣布降低产品价格,门店均再无30元以上产品。其中,今年3月中旬,奈雪的茶宣布的全面降价计划中,有产品最低9元起,部分经典产品甚至大幅降价10元。
彼时,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表示,调价并不影响产品品质和用料,希望在更宽价格带中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而此前喜茶在调价之余,也早有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子品牌“喜小茶”;同时,多年主打低价的蜜雪冰城、一点点、茶百道以及CoCo都可等中低端品牌,在正在不断依靠高性价占据消费者心智,收割下沉市场红利。
曾以头部茶饮“平替”身份出圈的古茗,未来发展走向尚未明朗。
曾经草莓麻薯的味道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从此再也没有一家奶茶店像你。”最近的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发帖,怀念自己曾经喜爱但逐渐消失的奶茶。
说的便是新茶饮品牌“伏小桃”。这个巅峰时期全国拥有二三百家门店、曾被称为“排队王”的网红奶茶,如今只剩下不到30家在营业。
初代网红奶茶们,仿佛逐渐变成火热的新茶饮赛道里褪色的故事。前有“1点点奶茶在一点点消失”的讨论,后有诸多曾经火热的奶茶品牌步步关店的现实,新茶饮市场真的走到了洗牌的时候?
2021年,北京刚开业不久的一家伏小桃门店。中新网 左宇坤 摄
01
“消失”的伏小桃
原木色的桌椅、造型简洁的设计、淡雅唯美的风格搭建起“花月诗酒茶”的品牌立意,伏小桃的招牌产品也多是清新可爱风格的奶茶,棉花糖奶油顶、颜色鲜艳的草莓、粉嫩的饮品和名字,都曾是社交平台上热门的打卡拍照标配。
比起“伏小桃”,消费者或许对“伏见桃山”这个原名更熟悉,但在最初,伏小桃是以“汴京茶寮”这个名字起家的,第一家门店于2017年在南京开业。然而随着一系列日式元素争议和风波的出现,屡次更名后的伏小桃业绩逐渐下滑。
有数据统计,伏小桃巅峰时期曾在国内开出近300家门店,估值一度达到2亿元。但目前在“伏小桃点单”小程序里,全国仅可以看到29家门店,其中还有3家显示“已休息”。
2021年左右,伏小桃也曾来到北京,但目前均已显示歇业关闭。中新财经记者联系到曾经北京三里屯门店的店长,他表示撤店是公司的决策,自己对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记者同时联系到山东曾经一家伏小桃门店的加盟商,她是在“伏见桃山”时期加盟了该品牌,但在2022年就已经关店。在她看来,伏小桃前后换了三个名字,对店里的生意影响很大。
“加盟的时候我是觉得店里的装修和产品都很有特色,刚开业时生意也确实不错。但改名之后流水大不如前了,最后阶段每个月都卖不到1000杯,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都有1000多杯。”该加盟商表示,自己租的门店房租很贵,于是和商场的合约到期后就没有再续了。
“现在奶茶店太多了,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一茬茬开再一茬茬倒闭。可能最后都免不了会这样,开时间久了就容易慢慢垮掉。”她认为。
“他们家的奶茶很浓厚,小料也很特别,麻薯的味道和其他家的都不一样,草莓酱也是用真草莓熬出来再加上手捣新鲜草莓,所以价位比较高但利润其实不算大。”小野(化名)曾经在伏小桃兼职过一段时间,回忆起这个牌子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料非常足。“但现在的风向是清淡的奶茶,餐饮行业总是这样,流行什么很难说。”
品牌名为“伏见桃山”时期的一家伏小桃门店。中新网 左宇坤 摄
02
奶茶店为何频频闭店
在新茶饮竞争如火如荼的当下,一批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奶茶品牌已亮起了濒危的信号灯。
以原材料为衡量标准,业内大致将奶茶行业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一代茶饮是以植脂末冲调为主的1.0“粉末时代”,二代茶饮是有鲜奶、果茶出现的2.0“街头时代”,三代茶饮则是以原叶茶底+鲜奶、鲜果为主的3.0“新式茶饮阶段”。
不久前,“感觉1点点慢慢退出奶茶界了”的话题登上热搜,这一曾在2017年前后红极一时老网红品牌,在多地出现闭店情况。虽前有忠实粉丝开启“1点点保卫战”,后有品牌官方辟谣称没有倒闭,但在近几年里,1点点关店近千家、生意受到其他品牌冲击却也是事实。
类似的,CoCo都可、贡茶、快乐柠檬等老一波植脂末冲调品牌纷纷面临冲击,奶油顶、纯牛奶、小料少、讲究原叶茶底的“鲜奶茶”获得追捧,新网红也开始与老品牌分庭抗礼。
但这些新晋奶茶品牌也并非没有烦恼。传媒从业者吴先生2023年夏天刚刚投资了一家近两年新火起来的新茶饮品牌。但从开业到现在,收益一直没有想象中好。
“在北京开店房租首先是个大问题,但想做这些新品牌的加盟,除了房租还得做好先投进去100万元以上的准备。”吴先生透露,门店对面积和装修都有要求,装修费用就需要30-40万元,稳定下来后按照每月营业额50万元计算,实收40万元,因为原料房租和人工成本都很高,纯利润能在6-10万元就很不错了,回本周期需要半年到一年半。
2021年就已开了一家二代茶饮店的曲女士同样也在发愁。“最近公司正要求加盟商翻新最新版本的装修风格,店里现在利润也就10%左右,再重新装修一次要花费十几万元,又需要十几个月才能回本。所以很多生意不好的店不愿翻新,干脆就趁机直接闭店了。”
消费者在奶茶店点单。中新网 左宇坤 摄
03
新式茶饮走向何方
当然,回顾2023年的新茶饮市场,除了“初代网红”奶茶店黯然退场,也有部分品牌门店拓店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头部品牌布局海外市场的好消息,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行业上一次迎来广泛瞩目,是在2024年开年之际,蜜雪冰城古茗同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继2021年6月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后,“新茶饮第二股”的角逐日渐白热化。
距离喜茶、奈雪、茶百道等发起轰轰烈烈的降价策略,已过去一年多之久。这些头部品牌通过降低价格、开放加盟向下渗透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品牌联名营销来抓取眼球。
还有一类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品牌正在异军突起,比如广西的阿嬷手作、云南的霸王茶姬、西安的茶话弄、西藏的阿刁等,这些区域新势力通过深耕地域市场实现了精耕细作,成为新晋顶流。
不难看出,伴随着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奶茶品牌的差异化竞争越来越重要。业内专家认为,2024年的新茶饮赛道竞争依然激烈,千亿规模市场前景广阔,或迎新一轮发展机遇。下一步,需在拓宽创新品类、优化供应链体系,引入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发力。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更加关注原材料的健康程度与真实性,品牌的新产品开发思路要围绕‘健康’‘养生’等关键词展开。”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田利源说。
品牌来来去去,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还是频频有人在奶茶店驻足。你手中握着的奶茶,还是记忆中熟悉的那杯吗?
作者:中新财经 左宇坤
来源: 中国新闻网